聚焦新质生产力赛道 私募机构密集调研

东方财富网

2周前

天奈科技、海目星也成为私募机构调研的热门对象,前者被问及“目前市场主流固态电池方案对公司产品的添加量需求”,后者被关注“固态电池设备的核心技术优势门槛”等问题。

11月以来,私募机构积极调研新质生产力赛道,廖茂林、张弢、刘晓龙、王晓明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现身调研名单。其中,人形机器人AI眼镜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成为私募机构重点调研的领域。

多位私募机构人士称,对2025年上半年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行情持积极态度。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将不断迎来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的催化,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量产和商业化,AI应用将会百花齐放,激发市场投资热情。

人形机器人赛道备受关注

Wind数据显示,自11月初至12月29日,不少私募机构积极调研人形机器人赛道,精工科技中控技术埃夫特-U奥比中光-UW汇川技术等公司的机构调研数量位居前列,还有涉及AI机器人的汤姆猫也备受关注。

近两个月来,包括私募机构在内的160多家投资机构积极调研精工科技。具体来看,精工科技在调研中被问及“碳纤维产业未来拓展情况”“涉及到人形机器人的相关业务”等。精工科技表示,正在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智能腿项目”的合作,该产品将由高强碳纤维材料打造,集成智能感知模块、一体化电机电驱模块、电池及能源管理系统、视觉感知单元,并采用多模态预测及自平衡AI控制技术,进行自主行走引导及助力。

中控技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公司加大了在AI+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成功推出了“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NAVIAI”人形机器人产品,标志着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向实现了跨越式的进展,助力打造“无人工厂”新未来。

此外,埃夫特-U则被问及“机器人销量”“工业机器人产能”“启智机器人的定位及研发进度”等。该公司表示,启智机器人着眼于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与开放性,其研发内容包括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发、灵巧手项目等,预计2025年上半年会发布相关样机。3D视觉传感器公司奥比中光-UW在接受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今年已推出多款新品,均已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未来将不断提高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的市场占有率。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表示,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持乐观态度。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国内外领先企业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和商业化,行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有望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某头部私募机构人士称,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已迈过样机阶段,技术迭代加快,商业化应用场景逐渐打开。其中,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企业竞争力较强。高性能低成本零部件是量产关键,关注减速器、灵巧手、传感器电机、动作捕捉等核心零部件的投资机会。

AI眼镜行业有望快速发展

11月以来,廖茂林、张弢、王晓明等多位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密集赴一线调研,他们关注的公司涉及AI眼镜半导体、机器人等赛道。

具体来看,广东正圆投资、聚鸣投资、淡水泉投资和高毅资产的调研次数居前。其中,正圆投资总经理廖茂林调研了AI眼镜概念股佳禾智能、数字芯片设计公司佰维存储

此外,北京泓澄投资董事长张弢调研了中科创达,该公司被问及“在AR智能眼镜的产品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展望”“在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订单和客户情况”等。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则对半导体公司闻泰科技感兴趣。

廖茂林表示,2025年AI眼镜有望迎来高速爆发期,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消费电子产品将实现对用户日常生活方式的颠覆,消费电子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创新与繁荣。其中,AI眼镜通过对拍摄以及语音交互技术的创新,实现对用户沟通、生活记录以及信息获取等场景的颠覆。从2024年四季度起,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中小硬件品牌厂商的AI眼镜产品陆续发布,接下来AI眼镜将迎来快速渗透阶段,消费电子领域也有望以AI眼镜为起点,开启AI+产品的新时代。

鸿风资产投资总监黄易认为,AI眼镜未来有望取代部分手机功能,AI眼镜可以实现更便捷的交互方式以及更多元立体的反馈效果。

固态电池领域被密集调研

除了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概念股受到私募机构高度关注之外,固态电池赛道也获密集调研。

具体来看,聚鸣投资董事长刘晓龙调研了固态电池概念股天赐材料。该公司表示,其在2024年8月发布了固态电解质的发展战略,通过利用现有的液态锂盐生产平台,开发出了硫化锂路线的固态电解质。选择这一路线主要系中长期成本优势会比较明显,未来能够协助固态电池进一步降本。

此外,天奈科技海目星也成为私募机构调研的热门对象,前者被问及“目前市场主流固态电池方案对公司产品的添加量需求”,后者被关注“固态电池设备的核心技术优势门槛”等问题。

廖茂林认为,锂电行业经历了过去三年竞争洗牌,拐点已逐步清晰,2025年锂电行业的内卷有望缓解,并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改善。在供给端,产能快速扩张已进入尾声;在需求端,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驱动,全球新能源车智能化渗透加速,需求逐步释放,锂电行业将迎来盈利上行期。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天奈科技、海目星也成为私募机构调研的热门对象,前者被问及“目前市场主流固态电池方案对公司产品的添加量需求”,后者被关注“固态电池设备的核心技术优势门槛”等问题。

11月以来,私募机构积极调研新质生产力赛道,廖茂林、张弢、刘晓龙、王晓明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现身调研名单。其中,人形机器人AI眼镜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成为私募机构重点调研的领域。

多位私募机构人士称,对2025年上半年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行情持积极态度。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将不断迎来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的催化,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量产和商业化,AI应用将会百花齐放,激发市场投资热情。

人形机器人赛道备受关注

Wind数据显示,自11月初至12月29日,不少私募机构积极调研人形机器人赛道,精工科技中控技术埃夫特-U奥比中光-UW汇川技术等公司的机构调研数量位居前列,还有涉及AI机器人的汤姆猫也备受关注。

近两个月来,包括私募机构在内的160多家投资机构积极调研精工科技。具体来看,精工科技在调研中被问及“碳纤维产业未来拓展情况”“涉及到人形机器人的相关业务”等。精工科技表示,正在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智能腿项目”的合作,该产品将由高强碳纤维材料打造,集成智能感知模块、一体化电机电驱模块、电池及能源管理系统、视觉感知单元,并采用多模态预测及自平衡AI控制技术,进行自主行走引导及助力。

中控技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公司加大了在AI+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成功推出了“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NAVIAI”人形机器人产品,标志着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向实现了跨越式的进展,助力打造“无人工厂”新未来。

此外,埃夫特-U则被问及“机器人销量”“工业机器人产能”“启智机器人的定位及研发进度”等。该公司表示,启智机器人着眼于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与开放性,其研发内容包括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发、灵巧手项目等,预计2025年上半年会发布相关样机。3D视觉传感器公司奥比中光-UW在接受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今年已推出多款新品,均已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未来将不断提高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的市场占有率。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表示,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持乐观态度。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国内外领先企业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和商业化,行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有望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某头部私募机构人士称,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已迈过样机阶段,技术迭代加快,商业化应用场景逐渐打开。其中,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企业竞争力较强。高性能低成本零部件是量产关键,关注减速器、灵巧手、传感器电机、动作捕捉等核心零部件的投资机会。

AI眼镜行业有望快速发展

11月以来,廖茂林、张弢、王晓明等多位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密集赴一线调研,他们关注的公司涉及AI眼镜半导体、机器人等赛道。

具体来看,广东正圆投资、聚鸣投资、淡水泉投资和高毅资产的调研次数居前。其中,正圆投资总经理廖茂林调研了AI眼镜概念股佳禾智能、数字芯片设计公司佰维存储

此外,北京泓澄投资董事长张弢调研了中科创达,该公司被问及“在AR智能眼镜的产品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展望”“在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订单和客户情况”等。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则对半导体公司闻泰科技感兴趣。

廖茂林表示,2025年AI眼镜有望迎来高速爆发期,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消费电子产品将实现对用户日常生活方式的颠覆,消费电子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创新与繁荣。其中,AI眼镜通过对拍摄以及语音交互技术的创新,实现对用户沟通、生活记录以及信息获取等场景的颠覆。从2024年四季度起,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中小硬件品牌厂商的AI眼镜产品陆续发布,接下来AI眼镜将迎来快速渗透阶段,消费电子领域也有望以AI眼镜为起点,开启AI+产品的新时代。

鸿风资产投资总监黄易认为,AI眼镜未来有望取代部分手机功能,AI眼镜可以实现更便捷的交互方式以及更多元立体的反馈效果。

固态电池领域被密集调研

除了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概念股受到私募机构高度关注之外,固态电池赛道也获密集调研。

具体来看,聚鸣投资董事长刘晓龙调研了固态电池概念股天赐材料。该公司表示,其在2024年8月发布了固态电解质的发展战略,通过利用现有的液态锂盐生产平台,开发出了硫化锂路线的固态电解质。选择这一路线主要系中长期成本优势会比较明显,未来能够协助固态电池进一步降本。

此外,天奈科技海目星也成为私募机构调研的热门对象,前者被问及“目前市场主流固态电池方案对公司产品的添加量需求”,后者被关注“固态电池设备的核心技术优势门槛”等问题。

廖茂林认为,锂电行业经历了过去三年竞争洗牌,拐点已逐步清晰,2025年锂电行业的内卷有望缓解,并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改善。在供给端,产能快速扩张已进入尾声;在需求端,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驱动,全球新能源车智能化渗透加速,需求逐步释放,锂电行业将迎来盈利上行期。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