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2月30日电(记者高少华)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和逐步成熟的产业链上下游支撑,2024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突飞猛进,迎来行业发展元年。
业内人士认为,在各方推动下,2025年人形机器人企业有望加速量产步伐,但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仍需解决技术可靠性、成本、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人形机器人离真正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形机器人市场火速升温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以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得到快速提升,众多知名大企业、汽车集团等纷纷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也受到资本界青睐,相关上市公司股票表现突出,很多股票都呈现了翻番上涨。
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上,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行业首创可变轮足功能。据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介绍,广汽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广汽集团为未来生活打造的全新“智能工具”,不仅在安防、康养、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拥有广泛应用潜力,还将在物流、教育等更多场景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智能、便捷的服务。
“GoMate不是一个实验产品,它的应用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大屏幕上面,广汽集团已经制订了清晰的量产计划。”张爱民表示,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将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其实,自2016年到2022年,人形机器人还是很小众的赛道,并不为外界所太多关注,一直到2022年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后,使这一赛道迅速升温。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人形机器人市场由此迅速引发各界关注。
近日,乐聚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在江苏苏州正式启动,预计可年产200台人形机器人。在此之前,2023年乐聚机器人推出了高动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kuavo,2024年与海尔合作推出国内首款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另外,kuavo人形机器人搭载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也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冷晓琨透露,2024年公司人形机器人的订单量预计将超过200多台,元旦前可以交付100台左右。2024年也将是乐聚人形机器人正式产生收入的一年。
2024年10月,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实现全球首次机器人类人步态行走,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近日众擎机器人又推出了人形机器人PM01,具有机械步态和拟人自然步态两种行走模式,以8.8万元的价格面向市场发售。
中信证券近日研报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数量将达到2000台以上,正式迎来商业化元年,目前主流厂商在手订单累计已超过1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将达到1万至2万台。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放量趋势较为明确,有望迎来新一轮密集催化期。
机器人“脱钩”背后:底层技术快速提升
前两年在一些人形机器人展会上,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静态摆放的人形机器人展品,大多处于悬吊状态,在头顶或肩部用吊钩吊起来,无法真正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而在2024年,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机器人开始逐步摆脱以往的悬吊状态,慢慢地变成大家都集体“脱钩”,不再需要吊根绳子辅助走来走去。这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了一大跨越。
清华大学研究员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放开脱钩自然行走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在2024年各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这体现出厂商的本体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这背后,则是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张爱民看来,人形机器人能够“脱钩”行走,一是反映出当前行业的运动控制算法趋向成熟,二是核心功能部件得到了长足发展,它的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质的提升,三是大家都找准了基本定位,产品逐渐定型,所以才能集体脱钩。
据介绍,人形机器人通常有四大核心组件,分别是传感系统(对应五官)、控制系统(对应大脑)、执行机构(对应四肢)和驱动系统(对应关节组织)。其中,关节组织非常关键。
在业界,众擎机器人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年率先走出了流畅的类似人的拟人步态。众擎机器人公司合伙人兼市场总监姚淇元表示,人形机器人之前没有办法“脱钩”,是因为整个关节结构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被设计成弯膝状态。众擎机器人从第一代产品开始就设计成直膝的状态,这涉及结构、算法、仿真训练平台的协作等。另外,众擎机器人在核心部件方面全面自研,在最基础的关节结构设计上拥有自研能力,从而确保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脱钩”,并走出类似人的拟人步态。
人形机器人离成熟应用仍有长路要走
随着人形机器人在2024年“脱钩”独立行走实现快速突破,在业界看来,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落地,怎么样在一些合适的场景中去拓展一些实际应用。
“2024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好看的人形机器人模型(Demo),但是它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擎朗智能合伙人唐旋来表示,人形机器人如果要真正进入社会,它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必须要得到充分保障,因此行业仍然需要加强底层硬件和底层算法的突破,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性价比问题。另外从场景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产品要围绕应用场景去看用户有什么样的真实需求,然后结合底层技术去解决不同场景中的具体问题。
冷晓琨认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商业化路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5年,主要是科研、商业服务场景应用,这一阶段目标主要是跑马圈地、生态布局;第二阶段是2026年至2028年,主要是工业场景落地,目标是实现工业垂直领域场景产业化;第三阶段是2028年以后,人形机器人迎来通用服务市场,用于家庭服务、康养看护,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人形机器人最终爆发的场景一定是在家庭,它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逐渐走入千家万户,需求量肯定会非常巨大。”冷晓琨表示,如果家庭用人形机器人未来是一定爆发的场景,那么它的时间将会非常漫长,目前人形机器人是刚刚开始阶段,虽然特斯拉把行业发展的风口往前拉了很大一步,但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律不会轻易迈过,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定都需要经历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过程需要大家有足够的耐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道路还是很漫长的。”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同样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还是需要一些时间,为此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要承受一段时间的纯投入,这也更像是背后资本的竞争,需要资本不断地投入来支撑企业发展。对企业来说,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提升可靠性,二是降低成本。只有解决了这两大难题,人形机器人的落地才会越来越快。
“人形机器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应用场景落地。”赵明国表示,如果应用场景不确定,企业的技术就很难聚焦,然后投入产出比就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点是要解决应用场景问题,也希望厂商能够把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场景上的创新结合起来,能够集中在某些点上先实现一些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标准和检测对产业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主任郑军奇表示,中国机器人已经进入强链、具身智能新阶段,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思路包括把零部件高质量发展作为带动整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探索数据作为机器人的“原料”;人形机器人安全是新课题;以助推技术的成熟提高和加速产业发展为主,逐渐过渡到保护用户与消费者等。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12月30日电(记者高少华)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和逐步成熟的产业链上下游支撑,2024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突飞猛进,迎来行业发展元年。
业内人士认为,在各方推动下,2025年人形机器人企业有望加速量产步伐,但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仍需解决技术可靠性、成本、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人形机器人离真正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形机器人市场火速升温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以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得到快速提升,众多知名大企业、汽车集团等纷纷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也受到资本界青睐,相关上市公司股票表现突出,很多股票都呈现了翻番上涨。
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上,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行业首创可变轮足功能。据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介绍,广汽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广汽集团为未来生活打造的全新“智能工具”,不仅在安防、康养、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拥有广泛应用潜力,还将在物流、教育等更多场景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智能、便捷的服务。
“GoMate不是一个实验产品,它的应用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大屏幕上面,广汽集团已经制订了清晰的量产计划。”张爱民表示,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将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其实,自2016年到2022年,人形机器人还是很小众的赛道,并不为外界所太多关注,一直到2022年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后,使这一赛道迅速升温。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人形机器人市场由此迅速引发各界关注。
近日,乐聚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在江苏苏州正式启动,预计可年产200台人形机器人。在此之前,2023年乐聚机器人推出了高动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kuavo,2024年与海尔合作推出国内首款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另外,kuavo人形机器人搭载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也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冷晓琨透露,2024年公司人形机器人的订单量预计将超过200多台,元旦前可以交付100台左右。2024年也将是乐聚人形机器人正式产生收入的一年。
2024年10月,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实现全球首次机器人类人步态行走,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近日众擎机器人又推出了人形机器人PM01,具有机械步态和拟人自然步态两种行走模式,以8.8万元的价格面向市场发售。
中信证券近日研报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数量将达到2000台以上,正式迎来商业化元年,目前主流厂商在手订单累计已超过1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将达到1万至2万台。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放量趋势较为明确,有望迎来新一轮密集催化期。
机器人“脱钩”背后:底层技术快速提升
前两年在一些人形机器人展会上,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静态摆放的人形机器人展品,大多处于悬吊状态,在头顶或肩部用吊钩吊起来,无法真正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而在2024年,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机器人开始逐步摆脱以往的悬吊状态,慢慢地变成大家都集体“脱钩”,不再需要吊根绳子辅助走来走去。这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了一大跨越。
清华大学研究员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放开脱钩自然行走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在2024年各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这体现出厂商的本体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这背后,则是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张爱民看来,人形机器人能够“脱钩”行走,一是反映出当前行业的运动控制算法趋向成熟,二是核心功能部件得到了长足发展,它的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质的提升,三是大家都找准了基本定位,产品逐渐定型,所以才能集体脱钩。
据介绍,人形机器人通常有四大核心组件,分别是传感系统(对应五官)、控制系统(对应大脑)、执行机构(对应四肢)和驱动系统(对应关节组织)。其中,关节组织非常关键。
在业界,众擎机器人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年率先走出了流畅的类似人的拟人步态。众擎机器人公司合伙人兼市场总监姚淇元表示,人形机器人之前没有办法“脱钩”,是因为整个关节结构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被设计成弯膝状态。众擎机器人从第一代产品开始就设计成直膝的状态,这涉及结构、算法、仿真训练平台的协作等。另外,众擎机器人在核心部件方面全面自研,在最基础的关节结构设计上拥有自研能力,从而确保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脱钩”,并走出类似人的拟人步态。
人形机器人离成熟应用仍有长路要走
随着人形机器人在2024年“脱钩”独立行走实现快速突破,在业界看来,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落地,怎么样在一些合适的场景中去拓展一些实际应用。
“2024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好看的人形机器人模型(Demo),但是它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擎朗智能合伙人唐旋来表示,人形机器人如果要真正进入社会,它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必须要得到充分保障,因此行业仍然需要加强底层硬件和底层算法的突破,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性价比问题。另外从场景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产品要围绕应用场景去看用户有什么样的真实需求,然后结合底层技术去解决不同场景中的具体问题。
冷晓琨认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商业化路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5年,主要是科研、商业服务场景应用,这一阶段目标主要是跑马圈地、生态布局;第二阶段是2026年至2028年,主要是工业场景落地,目标是实现工业垂直领域场景产业化;第三阶段是2028年以后,人形机器人迎来通用服务市场,用于家庭服务、康养看护,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人形机器人最终爆发的场景一定是在家庭,它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逐渐走入千家万户,需求量肯定会非常巨大。”冷晓琨表示,如果家庭用人形机器人未来是一定爆发的场景,那么它的时间将会非常漫长,目前人形机器人是刚刚开始阶段,虽然特斯拉把行业发展的风口往前拉了很大一步,但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律不会轻易迈过,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定都需要经历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过程需要大家有足够的耐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道路还是很漫长的。”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同样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还是需要一些时间,为此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要承受一段时间的纯投入,这也更像是背后资本的竞争,需要资本不断地投入来支撑企业发展。对企业来说,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提升可靠性,二是降低成本。只有解决了这两大难题,人形机器人的落地才会越来越快。
“人形机器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应用场景落地。”赵明国表示,如果应用场景不确定,企业的技术就很难聚焦,然后投入产出比就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点是要解决应用场景问题,也希望厂商能够把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场景上的创新结合起来,能够集中在某些点上先实现一些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标准和检测对产业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主任郑军奇表示,中国机器人已经进入强链、具身智能新阶段,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思路包括把零部件高质量发展作为带动整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探索数据作为机器人的“原料”;人形机器人安全是新课题;以助推技术的成熟提高和加速产业发展为主,逐渐过渡到保护用户与消费者等。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