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乡村因地制宜承接城市资源理想承接地

新财网 文

2周前

该村原本以农为主,倚靠黄浦江及650亩涵养林等林水资源,以打造总部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思路,将老旧宅基地翻新重建,建成商务庭院办公群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当地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上海市青浦区,有一个以水上运动闻名的村落——岑卜村,最近这里出现了很罕见的访客:说着广东话的人。这一变化很可能与5公里外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有关,这个占地2400亩的项目,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正为周边村庄带来显著的“涟漪”效应。

将视线转向南边,远郊的金山区也孕育着新的期待。选址枫泾镇的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夏季开园迎客,片区五个村应势而谋,把握发展红利,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乡村地区吸引力日益增强,为城市资源向外围区域扩展提供了可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城市的就业、消费和投资逐渐向郊区和乡村延伸,在更广阔的地域内谋篇布局。

上海大都市背后的乡村,正积极探索有效承接城市资源,转化培育地方发展动力。这不仅涉及物理空间的布局,更关乎体制创新、统筹运营等多个系统层面的革新。“我们将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层次激发地域活力,让乡村真正成为城市资源溢出的理想承接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

因地制宜承接城市溢出资源

乡村承接城市溢出资源,有多少种可能性?在上海,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案例给出了回答。

“乐高乐园要来了!”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乐高乐园作为参展商,正式启动会员招募活动,八大主题区揭开面纱,引得众人绕着展台排起长队。期待的不只是现场的观展者,在场外,项目所在地金山对它同样寄予厚望。

有人预测,这是上海未来新的消费亮点,有望成为千万级流量“入口”。如何转化这一“泼天富贵”?几年来,周边乡村积极行动,通过区域环境整治、河道水系清理、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等,焕新村庄面貌。同时,突出差异化特色,提出“乐在五一、行在卫星、住在韩坞、品在兴塔、根在泖桥”,以资源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而在东边,基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带来的巨大流量,周边乡村已先期探索出一条资源转化路径——发展乡村民宿推动产业振兴。

连民村向闲置民宅借空间,“宿於”品牌民宿取得了上海市民宿特种行业001号许可证,成为一大“试验田”。之后,一栋栋由乡村民宅改造的民宿,出现在连民村五灶港周围。

以此为原点,连民村进一步引进资源,优化特色民宿配套服务项目,如电视台线下活动基地、运动基地、儿童户外课堂基地等,24小时民宿经济不仅延展了时间的长度,也弥补了乡村建设空间维度的不足。

到乡间去,不光是拓展文旅空间,也可以为城市更多产业提供理想栖息地。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产业由于成本上升等因素逐渐向外转移。承接城市外溢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式,也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走入田园,特别是研发、艺术、设计等职业,倾向于在自然宁静的氛围内,激发创作灵感。”奉贤区渔沥村相关负责人说。该村原本以农为主,倚靠黄浦江及650亩涵养林等林水资源,以打造总部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思路,将老旧宅基地翻新重建,建成商务庭院办公群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当地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青浦,科技元素更为鲜明。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落子于此,一产业激起千层浪。在此之前,作为二级水源保护地,金泽长期处于低度开发状态,如今龙头企业入驻,当地积极作为让华为效应最大化和持久化。

与研发中心相隔不远的“网红村”岑卜村,经过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一尺花园咖啡馆、特色餐饮等业态逐步丰富,随着华为基地的建成,村子还提前和企业相关方面接洽,沟通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周末团建、心理疗愈等员工关怀项目。

机制创新激发深层活力

与城市中心高度开发相比,上海的乡村是稀缺性资源。当谈论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绝不仅仅是提供物理空间这么简单。

今年,宝山区罗泾长江口“泾”彩田园小镇第三次上榜上海市特色小镇。如此空间广度的小镇,光靠某个村子的力量显然不够,当地积极进行全盘谋划,围绕乡村组团式发展、片区化建设、融合式治理“三大主线”,实现塘湾、海星、花红、新陆、洋桥五村联动。

传统意义的村界地域壁垒就此打破,五个村首尾相连,13平方公里片区融合成为“泾”彩乡村,串联起特色旅游资源。游客可以从主打母婴康养的塘湾村开始,参观完相关基地后,再到其他四个村庄体验不同的特色活动,如休闲农庄、研学拓展、农耕文化和渔事体验等。

实际上,抱团发展不光是村与村之间,也发生在更广泛的层面。乡村资源被视作“会下蛋的母鸡”,想要调动起深层活力,离不开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理念。对于很多扎根土地的乡村来说,这无疑是比较陌生的。为应对这一发展痛点,国企、民企接连下乡,通过结成利益联合体等方式,探索适宜各地“水土”的模式。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松江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战略标杆。它由松江区新桥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与漕河泾开发区联合成立,经过通盘谋划,落后的车间经济、工厂经济,成功转型为科创引领的新型园区经济,已开发地块亩均税收是上海市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奉贤区将重点放在了经济薄弱村身上。2013年7月,上海启动第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时,奉贤作为上海3个试点区之一,当地100个经济薄弱村组建成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政府优先将人才、资金等扶持特惠政策引向“百村”品牌园区,优先考虑将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优质产业项目等由“百村”公司投资,让经济薄弱村成为新城发展的受益者。

2023年8月底,上海百村经济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实现全区18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理顺规范化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抱团联动。

价值创造共享发展成果

“以前孩子们搬去城市工作学习,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他们把家里的房子翻新,周末回来的次数也多了。”走在上海乡村,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近年来,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承接了城市外溢的产业,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周末和假日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极大促进,这在乡村建设中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在奉贤区渔沥村,农民通过房屋出租、农龄股分红、合作社分红、土地流转、村内就业等途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村民的宅基地流转后,仅这一项,每年每户平均能够获得6万多元的收入,渔沥村也成为奉贤区首批培育成功的“可支配收入过千万,资产过亿、税收过亿”的村子。

由点及面,一组更为宏观的数据,展现了乡村承接城市资源的活力正在攀升。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总收入达到了658亿元,同比增长了16%,其中村级经营性收入为206亿元。

为确保农民能够直接分享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全市共有872家单位(包括851家村级单位和21家镇级单位)进行了收益分配,年度分配总额达32.83亿元。

乡村建设的推进和产业的兴旺,留住了年轻人的脚步,也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创业、定居乡村。在充满机遇和发展潜力的土地上,参与者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价值创造中共享发展成果。

该村原本以农为主,倚靠黄浦江及650亩涵养林等林水资源,以打造总部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思路,将老旧宅基地翻新重建,建成商务庭院办公群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当地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上海市青浦区,有一个以水上运动闻名的村落——岑卜村,最近这里出现了很罕见的访客:说着广东话的人。这一变化很可能与5公里外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有关,这个占地2400亩的项目,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正为周边村庄带来显著的“涟漪”效应。

将视线转向南边,远郊的金山区也孕育着新的期待。选址枫泾镇的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夏季开园迎客,片区五个村应势而谋,把握发展红利,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乡村地区吸引力日益增强,为城市资源向外围区域扩展提供了可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城市的就业、消费和投资逐渐向郊区和乡村延伸,在更广阔的地域内谋篇布局。

上海大都市背后的乡村,正积极探索有效承接城市资源,转化培育地方发展动力。这不仅涉及物理空间的布局,更关乎体制创新、统筹运营等多个系统层面的革新。“我们将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层次激发地域活力,让乡村真正成为城市资源溢出的理想承接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

因地制宜承接城市溢出资源

乡村承接城市溢出资源,有多少种可能性?在上海,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案例给出了回答。

“乐高乐园要来了!”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乐高乐园作为参展商,正式启动会员招募活动,八大主题区揭开面纱,引得众人绕着展台排起长队。期待的不只是现场的观展者,在场外,项目所在地金山对它同样寄予厚望。

有人预测,这是上海未来新的消费亮点,有望成为千万级流量“入口”。如何转化这一“泼天富贵”?几年来,周边乡村积极行动,通过区域环境整治、河道水系清理、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等,焕新村庄面貌。同时,突出差异化特色,提出“乐在五一、行在卫星、住在韩坞、品在兴塔、根在泖桥”,以资源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而在东边,基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带来的巨大流量,周边乡村已先期探索出一条资源转化路径——发展乡村民宿推动产业振兴。

连民村向闲置民宅借空间,“宿於”品牌民宿取得了上海市民宿特种行业001号许可证,成为一大“试验田”。之后,一栋栋由乡村民宅改造的民宿,出现在连民村五灶港周围。

以此为原点,连民村进一步引进资源,优化特色民宿配套服务项目,如电视台线下活动基地、运动基地、儿童户外课堂基地等,24小时民宿经济不仅延展了时间的长度,也弥补了乡村建设空间维度的不足。

到乡间去,不光是拓展文旅空间,也可以为城市更多产业提供理想栖息地。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产业由于成本上升等因素逐渐向外转移。承接城市外溢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式,也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走入田园,特别是研发、艺术、设计等职业,倾向于在自然宁静的氛围内,激发创作灵感。”奉贤区渔沥村相关负责人说。该村原本以农为主,倚靠黄浦江及650亩涵养林等林水资源,以打造总部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思路,将老旧宅基地翻新重建,建成商务庭院办公群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当地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青浦,科技元素更为鲜明。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落子于此,一产业激起千层浪。在此之前,作为二级水源保护地,金泽长期处于低度开发状态,如今龙头企业入驻,当地积极作为让华为效应最大化和持久化。

与研发中心相隔不远的“网红村”岑卜村,经过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一尺花园咖啡馆、特色餐饮等业态逐步丰富,随着华为基地的建成,村子还提前和企业相关方面接洽,沟通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周末团建、心理疗愈等员工关怀项目。

机制创新激发深层活力

与城市中心高度开发相比,上海的乡村是稀缺性资源。当谈论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绝不仅仅是提供物理空间这么简单。

今年,宝山区罗泾长江口“泾”彩田园小镇第三次上榜上海市特色小镇。如此空间广度的小镇,光靠某个村子的力量显然不够,当地积极进行全盘谋划,围绕乡村组团式发展、片区化建设、融合式治理“三大主线”,实现塘湾、海星、花红、新陆、洋桥五村联动。

传统意义的村界地域壁垒就此打破,五个村首尾相连,13平方公里片区融合成为“泾”彩乡村,串联起特色旅游资源。游客可以从主打母婴康养的塘湾村开始,参观完相关基地后,再到其他四个村庄体验不同的特色活动,如休闲农庄、研学拓展、农耕文化和渔事体验等。

实际上,抱团发展不光是村与村之间,也发生在更广泛的层面。乡村资源被视作“会下蛋的母鸡”,想要调动起深层活力,离不开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理念。对于很多扎根土地的乡村来说,这无疑是比较陌生的。为应对这一发展痛点,国企、民企接连下乡,通过结成利益联合体等方式,探索适宜各地“水土”的模式。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松江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战略标杆。它由松江区新桥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与漕河泾开发区联合成立,经过通盘谋划,落后的车间经济、工厂经济,成功转型为科创引领的新型园区经济,已开发地块亩均税收是上海市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奉贤区将重点放在了经济薄弱村身上。2013年7月,上海启动第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时,奉贤作为上海3个试点区之一,当地100个经济薄弱村组建成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政府优先将人才、资金等扶持特惠政策引向“百村”品牌园区,优先考虑将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优质产业项目等由“百村”公司投资,让经济薄弱村成为新城发展的受益者。

2023年8月底,上海百村经济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实现全区18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理顺规范化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抱团联动。

价值创造共享发展成果

“以前孩子们搬去城市工作学习,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他们把家里的房子翻新,周末回来的次数也多了。”走在上海乡村,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近年来,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承接了城市外溢的产业,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周末和假日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极大促进,这在乡村建设中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在奉贤区渔沥村,农民通过房屋出租、农龄股分红、合作社分红、土地流转、村内就业等途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村民的宅基地流转后,仅这一项,每年每户平均能够获得6万多元的收入,渔沥村也成为奉贤区首批培育成功的“可支配收入过千万,资产过亿、税收过亿”的村子。

由点及面,一组更为宏观的数据,展现了乡村承接城市资源的活力正在攀升。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总收入达到了658亿元,同比增长了16%,其中村级经营性收入为206亿元。

为确保农民能够直接分享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全市共有872家单位(包括851家村级单位和21家镇级单位)进行了收益分配,年度分配总额达32.83亿元。

乡村建设的推进和产业的兴旺,留住了年轻人的脚步,也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创业、定居乡村。在充满机遇和发展潜力的土地上,参与者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价值创造中共享发展成果。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