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微短剧站上发展风口

经济参考报

2周前

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和高效的传播机制,文旅微短剧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播。

新华财经北京12月30日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不使用恶俗、恶趣味等片名。这是政策层面推进微短剧健康发展的又一动作,而随着微短剧市场不断提质升级,“微短剧+文旅”成为微短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部短剧认识一座城”,再次成为城市宣传手段,不仅促进了地域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地方消费增长,为中小城市文旅市场带来流量与经济效益。

一部短剧认识一座城

“影视+文旅”在推进地方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作用已经在全球及本土范围内被广泛实践和验证。这种跨界融合的策略成功地将热门影视作品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相关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流量。而文旅微短剧的火爆,让文化与旅游消费实现了更广泛的双向奔赴。

例如,微短剧《我是名角儿》讲述了一个北京女孩与京剧结缘的故事,将京剧主题融合到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流行音乐、胡同文化等元素,让年轻人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该短剧上线一周播放量即过亿。抖音和华策影视合作的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正在筹拍中,讲述北漂女孩返回家乡乐山探索非遗美食的经历。其中,女孩重新找到人生过法的过程启发观众思考,地方非遗美食的细节展现又让大众感受到乡土中国的治愈力。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2023年,抖音上短剧的日播放量同比前一年增长一倍,超过500部作品播放量过亿。

在此基础上,“微短剧+文旅”的效应也愈来愈显现。一项调查显示,2023年,44.4%的用户经常收看旅游/风景类短视频,较2022年提升了16.3%,27.9%的用户“会因为看短视频或直播去某地旅游”。

政策精准赋能

随着市场增长,短剧行业面临内容质量提升的挑战。今年6月,微短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设立了清晰的机制和标准,推动了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作为结合“微短剧”与“文旅”两大热点的视听作品,文旅微短剧得到了政策大力支持。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了文旅微短剧创作的八大方向,即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与重大考古工程、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文物新内涵、家国情怀、中国力量、城市文明、生态文明。并提出计划在2024年创作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

在政策激励下,北京、上海、浙江等20余省市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响应。同时,各大平台也大力支持推进高品质微短剧出台。

2023年,抖音在短剧精品化和生态治理上多措并举,通过专项运营和资金扶持打造精品微短剧。2024年1月,抖音发布精品短剧“辰星计划”,宣布推出联合出品、联合运营两大模式,联动全行业创作者共创精品。其中,文物题材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叙事和情感丰富的内容表达,引发了现象级传播浪潮。红果短剧出品的聚焦非遗传承的微短剧《锦衣巷》入选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拟扶持项目,聚焦古籍修复和文物保护的《重回永乐大典》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文旅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文化深度,成为连接地域特色与观众情感的桥梁。这种融合了旅游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道美食、标志性景观等元素的作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快速而深入的文化体验,更为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文旅微短剧能够精准定位目标观众,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有效的信息传达。这种精准化的传播策略,不仅提高了内容的传播效率,也增强了观众的观看黏性。

同时,文旅微短剧将过去传统的依赖线下客流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先争夺线上流量,再转化为线下客流”的经营方式,帮助地方文旅撑起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比如,在“横店变竖店”背后,是微短剧产业化的加速发展。而文旅微短剧为地方旅游产业增加了内容生产环节,能够探索更多文化消费形式。

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和高效的传播机制,文旅微短剧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播。而通过将微短剧与地方文旅规划紧密结合,利用新内容、新模式、新业态,可以打通消费场景,为文旅资源赋予更深层次的产业内涵,创造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感知。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影视相比,微短剧短小精悍、传播迅速,能带来巨大流量,更好地赋能文旅产业的发展,满足当前城市文旅宣传上轻体量、快速放大本地优势的需求。同时,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可以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创作者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另外,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微短剧的形式便于通过情感化的叙事,增强观众与故事、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连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和高效的传播机制,文旅微短剧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播。

新华财经北京12月30日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不使用恶俗、恶趣味等片名。这是政策层面推进微短剧健康发展的又一动作,而随着微短剧市场不断提质升级,“微短剧+文旅”成为微短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部短剧认识一座城”,再次成为城市宣传手段,不仅促进了地域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地方消费增长,为中小城市文旅市场带来流量与经济效益。

一部短剧认识一座城

“影视+文旅”在推进地方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作用已经在全球及本土范围内被广泛实践和验证。这种跨界融合的策略成功地将热门影视作品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相关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流量。而文旅微短剧的火爆,让文化与旅游消费实现了更广泛的双向奔赴。

例如,微短剧《我是名角儿》讲述了一个北京女孩与京剧结缘的故事,将京剧主题融合到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流行音乐、胡同文化等元素,让年轻人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该短剧上线一周播放量即过亿。抖音和华策影视合作的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正在筹拍中,讲述北漂女孩返回家乡乐山探索非遗美食的经历。其中,女孩重新找到人生过法的过程启发观众思考,地方非遗美食的细节展现又让大众感受到乡土中国的治愈力。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2023年,抖音上短剧的日播放量同比前一年增长一倍,超过500部作品播放量过亿。

在此基础上,“微短剧+文旅”的效应也愈来愈显现。一项调查显示,2023年,44.4%的用户经常收看旅游/风景类短视频,较2022年提升了16.3%,27.9%的用户“会因为看短视频或直播去某地旅游”。

政策精准赋能

随着市场增长,短剧行业面临内容质量提升的挑战。今年6月,微短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设立了清晰的机制和标准,推动了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作为结合“微短剧”与“文旅”两大热点的视听作品,文旅微短剧得到了政策大力支持。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了文旅微短剧创作的八大方向,即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与重大考古工程、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文物新内涵、家国情怀、中国力量、城市文明、生态文明。并提出计划在2024年创作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

在政策激励下,北京、上海、浙江等20余省市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响应。同时,各大平台也大力支持推进高品质微短剧出台。

2023年,抖音在短剧精品化和生态治理上多措并举,通过专项运营和资金扶持打造精品微短剧。2024年1月,抖音发布精品短剧“辰星计划”,宣布推出联合出品、联合运营两大模式,联动全行业创作者共创精品。其中,文物题材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叙事和情感丰富的内容表达,引发了现象级传播浪潮。红果短剧出品的聚焦非遗传承的微短剧《锦衣巷》入选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拟扶持项目,聚焦古籍修复和文物保护的《重回永乐大典》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文旅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文化深度,成为连接地域特色与观众情感的桥梁。这种融合了旅游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道美食、标志性景观等元素的作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快速而深入的文化体验,更为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文旅微短剧能够精准定位目标观众,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有效的信息传达。这种精准化的传播策略,不仅提高了内容的传播效率,也增强了观众的观看黏性。

同时,文旅微短剧将过去传统的依赖线下客流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先争夺线上流量,再转化为线下客流”的经营方式,帮助地方文旅撑起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比如,在“横店变竖店”背后,是微短剧产业化的加速发展。而文旅微短剧为地方旅游产业增加了内容生产环节,能够探索更多文化消费形式。

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和高效的传播机制,文旅微短剧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播。而通过将微短剧与地方文旅规划紧密结合,利用新内容、新模式、新业态,可以打通消费场景,为文旅资源赋予更深层次的产业内涵,创造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感知。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影视相比,微短剧短小精悍、传播迅速,能带来巨大流量,更好地赋能文旅产业的发展,满足当前城市文旅宣传上轻体量、快速放大本地优势的需求。同时,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可以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创作者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另外,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微短剧的形式便于通过情感化的叙事,增强观众与故事、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连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