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没有创新疫苗,如今亦难言,因为当每个大品种的研发者多达十几家时,行业的投资逻辑就需要调整了。
比起创新药板块有喜有忧,疫苗板块似乎更加惨不忍睹,悲观是普遍情绪。
一派惨象下,不乏一些原本活得滋润的疫苗龙头,从风生水起转而业绩承压,投资者逃离。这几乎成为今年轮番上演的景象。
这并非个例。逼得圈内圈外人持续追问一大命题,疫苗板块的投资逻辑还有吗?
回到行业面来看。纵观全球人用疫苗行业发展,已形成重磅品种为王的产品格局,靠在前列的疫苗品种大多耳熟能祥,包括HPV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及多联多价疫苗等。
但仔细研磨其市场情况,几乎集体遇冷。要么,这些疫苗已经开“卷”了;要么,即将开“卷”。HPV疫苗如此,频繁打起价格战的流感疫苗同样如此,而人用狂犬病疫苗领域现在也未能幸免于难。
在众“小弟”围剿中,就算绝对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龙头,成大生物似乎亦稍显力不从心。相比往年业绩高涨,它营收净利连续三年下滑,股价较最高值跌去近七成,市值也跌到100亿出头。
人用狂犬病疫苗王者
结论不会变,人用狂犬疫苗还会继续“卷”下去,“暴利时代”成为过去。
作为狂犬病流行国家,我国99%的狂犬病病例是由猫狗咬伤或者抓伤所致,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属于刚性需求。纵观我国获批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根据使用细胞基质不同可分为: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
其中,Vero细胞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细胞基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布的 2021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数据,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占比为88.8%,人用二倍体狂苗和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分别占比为 5.8%和 5.4%。
显然,从市场占比来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是当前最为主流的选择。
而在布局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一众药企中,成大生物成为分羹最多的“大师兄”。这就不得不提,成大生物在技术方面所积累的先发优势。
此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生产中采用的细胞培养工艺主要分为转瓶工艺、细胞工厂工艺等,但因转瓶工艺具有疫苗批间差异大、细胞培养密度低、无菌保证难度大、收获的疫苗原液中有效抗原少等缺点。由此,我国十几年来,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备高品质疫苗一直存在相关技术性难题。
目睹这一难题,成大生物在2002年成立后,先是自造了一个自有技术,即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制备疫苗的工艺平台技术。与传统培养技术相比,这一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制备疫苗的工艺平台技术具有综合成本低、批量大、批间差小、获得的病毒抗原含量高等优点,从而直接攻克了我国十几年来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备高品质疫苗的技术性难题,在疫苗生产工艺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有了先进的疫苗生产技术在手,对于成大生物而言,无异于有了“开挂”的资本。基于这一技术,2005年就推出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成大速达),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也是中国第一个无佐剂高效价人用狂犬病疫苗。它可同时采用“2-1-1”和“5针法”两种暴露后免疫接种程序,说是一战成名也不为过。
尤其自2008年以来,在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上,成大生物占有率连续16年霸榜。好的时候,市占率高达70%多;即便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新参与者纷纷涌入,成大生物市占率仍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上市后十余年间的发展中,成大生物似乎又自带“幸运Bug”。
最典型的就是,2018年长生生物“狂犬疫苗造假案”事发后,监管趋严,国内市场出现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短缺。彼时,长生生物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成大生物,双方成最大竞争对手。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长生生物的狂犬疫苗批签发市占率为33.5%,位列第一,成大生物市占率为27.91%。
长生生物事件一出,行业面也引发了不少震荡。受此影响,疫苗板块一度遭遇重创,股价跌跌不休,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后续几年的狂犬病疫苗市场供应。根据中检院相关批签发数据显示,2017-2021 年,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批签发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2018-2019年,国内行业监管趋严,部分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停产进行工艺提升,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有所下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一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成大生物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瓜分长生生物原有市场份额。公开数据显示,2018-2019年,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批签发市占率分别升至43.95%、73.08%。
只能说,外界纷纷扰扰,这位老大哥却“因祸得福”。就在2018-2019年,成大生物人用狂大病疫苗产品销量连续两年甚至位列全球第一名。无论是自身努力,还是同行衬托,入世十余年,虽然压力也越来也大了,但成大生物在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上,始终维持着绝对的龙头地位。2021年10月,成大生物登陆科创板。
可是,当市场从供不应求转至供过于求,洗牌游戏必然发生。当危机降临在整个行业之际,龙头也难过。
日子不好过了
按理说,在一众疫苗企业中,作为人用狂犬疫苗王者,成大生物有技术,有市占率靠前的产品,本该活得不错,然而当疫苗板块的逻辑发生变化,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最直观体现就在于财务数据。
从营收和净利的角度来看,成大生物的业绩增长稍微有些“停滞”。根据Wind数据统计,成大生物2023年净利润约为4.6亿元,远低于五年前水平(2019年净利为6.98亿元)。同时,营收也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约为17.5亿元。相反,销售费用在近五年内却持续攀升,尤其是2021年相较上年增加了近1亿元。
这就直接导致人效的大幅下滑,人均创利从2020年的约66万元/人下滑至2023年的不到30万元/人,直接减半。
所有的数据,似乎都不那么有利。
当然,抛开财务数据的表象,背后更深层次暴露出了,疫苗产品逻辑的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竞争格局已大变。据成大生物财报透露,截至2023年,国内已有 11 家疫苗企业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
其中,仅2023年,国内就有3款人用狂犬疫苗新获批上市,分别是华兰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北京民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以及江苏康润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排队等待获批的选手同样不在少数,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未来似乎更不乐观。
一幕幕何其相似。混战中,狂犬疫苗还会继续卷下去。要知道,在狂犬疫苗领域,技术内卷早就上演多年,甚至可以说是完成了好几轮的技术迭代。就像人二倍体虽然发展势头较猛,但又开始出现更新的苗头了——mRNA狂犬病疫苗,一切都不会停止。
在众“小弟”围剿中,成大生物稍微显得力不从心了。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虽然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仍然市占率第一,但占比已有所下滑。而这款疫苗,历年来占据了成大生物超90%的营收比重,是其业绩绝对支柱,相当于掌握了业绩的生杀大权。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3年,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收入达16.43亿元,同比下降6.93%,占其业绩总营收的93.86%。同期,其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2468.99万支、2447.11万支,产销率为99.11%,销量下同比下滑9.71%,而库存则增长了14.42%。这一趋势在2022年已显现,成当年狂犬病疫苗销售量为2710.4万只,同比下降16.12%
更遑论从行业层面来看,整体批签次有所减少。对比近两年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行业批签发次数为909批次,批签数量为8045万份;到2023年批签发次数则下降至703批次,同比下降22%。其中,冻干型批签发652批次,液体型批签发51批次。
行业面尚且如此,落到成大生物头上,也难免不蒙尘。一面是市场的蛋糕不稳定甚至减少了,另一面则是更多玩家来瓜分蛋糕,成大生物在其财报中透露:国内市场已供大于求。
赛道拥堵,从一开始的供不应求,到而今的供大于求。这样的案例,不仅发生在人用狂犬病疫苗赛道。审视诸如HPV赛道,又或是四价流感疫苗赛道,无一不是如此。市场竞争加剧,玩家增多,最后没有赢家。
当然,在探讨“个体”所经历的困境时,我们也无法忽视整个疫苗行业的整体态势。今年以来,从财务数据来看,几乎大多疫苗企业都面临了营收和净利双重下滑,超过90%的企业营收呈现负增长;而在净利润方面,情况更为严峻,最高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82%,超过半数的企业净利润跌幅超过了50%。曾经价格高昂的疫苗产品,如流感疫苗、二价HPV疫苗、吸附破伤风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及水痘减毒活疫苗等,纷纷经历了价格大幅跳水。
由此,市场对于疫苗板块的企业更多了几分谨慎,纵使龙头企业也难免不被多伤几分。成大生物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持股机构数跑了一半,便是一大具象体现。
除了已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成大生物还拥有一款已商业化产品——乙脑灭活疫苗。这是中国唯一在售的国产乙脑灭活疫苗,于2008年上市,拥有冻干和预充两种剂型,可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相较传统乙脑减毒活疫苗,能够使病毒丧失繁殖或致病的能力,安全性更高。
不过,营收占比甚微。如2023年乙脑疫苗收入只占6.14%。虽然2023年该疫苗收入有所增长,但是营收占比常年不足10%,未能发挥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作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扛起营收大旗的狂犬病疫苗,颓势不可挽。留给成大生物的新命题是,如何借自己既有优势之力,再创辉煌?
疫苗新增长曲线,还有戏吗?
▲图片截图:来自成大生物官网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过去我们没有创新疫苗,如今亦难言,因为当每个大品种的研发者多达十几家时,行业的投资逻辑就需要调整了。
比起创新药板块有喜有忧,疫苗板块似乎更加惨不忍睹,悲观是普遍情绪。
一派惨象下,不乏一些原本活得滋润的疫苗龙头,从风生水起转而业绩承压,投资者逃离。这几乎成为今年轮番上演的景象。
这并非个例。逼得圈内圈外人持续追问一大命题,疫苗板块的投资逻辑还有吗?
回到行业面来看。纵观全球人用疫苗行业发展,已形成重磅品种为王的产品格局,靠在前列的疫苗品种大多耳熟能祥,包括HPV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及多联多价疫苗等。
但仔细研磨其市场情况,几乎集体遇冷。要么,这些疫苗已经开“卷”了;要么,即将开“卷”。HPV疫苗如此,频繁打起价格战的流感疫苗同样如此,而人用狂犬病疫苗领域现在也未能幸免于难。
在众“小弟”围剿中,就算绝对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龙头,成大生物似乎亦稍显力不从心。相比往年业绩高涨,它营收净利连续三年下滑,股价较最高值跌去近七成,市值也跌到100亿出头。
人用狂犬病疫苗王者
结论不会变,人用狂犬疫苗还会继续“卷”下去,“暴利时代”成为过去。
作为狂犬病流行国家,我国99%的狂犬病病例是由猫狗咬伤或者抓伤所致,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属于刚性需求。纵观我国获批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根据使用细胞基质不同可分为: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
其中,Vero细胞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细胞基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布的 2021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数据,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占比为88.8%,人用二倍体狂苗和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分别占比为 5.8%和 5.4%。
显然,从市场占比来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是当前最为主流的选择。
而在布局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一众药企中,成大生物成为分羹最多的“大师兄”。这就不得不提,成大生物在技术方面所积累的先发优势。
此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生产中采用的细胞培养工艺主要分为转瓶工艺、细胞工厂工艺等,但因转瓶工艺具有疫苗批间差异大、细胞培养密度低、无菌保证难度大、收获的疫苗原液中有效抗原少等缺点。由此,我国十几年来,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备高品质疫苗一直存在相关技术性难题。
目睹这一难题,成大生物在2002年成立后,先是自造了一个自有技术,即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制备疫苗的工艺平台技术。与传统培养技术相比,这一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制备疫苗的工艺平台技术具有综合成本低、批量大、批间差小、获得的病毒抗原含量高等优点,从而直接攻克了我国十几年来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备高品质疫苗的技术性难题,在疫苗生产工艺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有了先进的疫苗生产技术在手,对于成大生物而言,无异于有了“开挂”的资本。基于这一技术,2005年就推出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成大速达),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也是中国第一个无佐剂高效价人用狂犬病疫苗。它可同时采用“2-1-1”和“5针法”两种暴露后免疫接种程序,说是一战成名也不为过。
尤其自2008年以来,在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上,成大生物占有率连续16年霸榜。好的时候,市占率高达70%多;即便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新参与者纷纷涌入,成大生物市占率仍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上市后十余年间的发展中,成大生物似乎又自带“幸运Bug”。
最典型的就是,2018年长生生物“狂犬疫苗造假案”事发后,监管趋严,国内市场出现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短缺。彼时,长生生物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成大生物,双方成最大竞争对手。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长生生物的狂犬疫苗批签发市占率为33.5%,位列第一,成大生物市占率为27.91%。
长生生物事件一出,行业面也引发了不少震荡。受此影响,疫苗板块一度遭遇重创,股价跌跌不休,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后续几年的狂犬病疫苗市场供应。根据中检院相关批签发数据显示,2017-2021 年,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批签发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2018-2019年,国内行业监管趋严,部分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停产进行工艺提升,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有所下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一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成大生物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瓜分长生生物原有市场份额。公开数据显示,2018-2019年,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批签发市占率分别升至43.95%、73.08%。
只能说,外界纷纷扰扰,这位老大哥却“因祸得福”。就在2018-2019年,成大生物人用狂大病疫苗产品销量连续两年甚至位列全球第一名。无论是自身努力,还是同行衬托,入世十余年,虽然压力也越来也大了,但成大生物在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上,始终维持着绝对的龙头地位。2021年10月,成大生物登陆科创板。
可是,当市场从供不应求转至供过于求,洗牌游戏必然发生。当危机降临在整个行业之际,龙头也难过。
日子不好过了
按理说,在一众疫苗企业中,作为人用狂犬疫苗王者,成大生物有技术,有市占率靠前的产品,本该活得不错,然而当疫苗板块的逻辑发生变化,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最直观体现就在于财务数据。
从营收和净利的角度来看,成大生物的业绩增长稍微有些“停滞”。根据Wind数据统计,成大生物2023年净利润约为4.6亿元,远低于五年前水平(2019年净利为6.98亿元)。同时,营收也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约为17.5亿元。相反,销售费用在近五年内却持续攀升,尤其是2021年相较上年增加了近1亿元。
这就直接导致人效的大幅下滑,人均创利从2020年的约66万元/人下滑至2023年的不到30万元/人,直接减半。
所有的数据,似乎都不那么有利。
当然,抛开财务数据的表象,背后更深层次暴露出了,疫苗产品逻辑的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竞争格局已大变。据成大生物财报透露,截至2023年,国内已有 11 家疫苗企业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
其中,仅2023年,国内就有3款人用狂犬疫苗新获批上市,分别是华兰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北京民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以及江苏康润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排队等待获批的选手同样不在少数,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未来似乎更不乐观。
一幕幕何其相似。混战中,狂犬疫苗还会继续卷下去。要知道,在狂犬疫苗领域,技术内卷早就上演多年,甚至可以说是完成了好几轮的技术迭代。就像人二倍体虽然发展势头较猛,但又开始出现更新的苗头了——mRNA狂犬病疫苗,一切都不会停止。
在众“小弟”围剿中,成大生物稍微显得力不从心了。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虽然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仍然市占率第一,但占比已有所下滑。而这款疫苗,历年来占据了成大生物超90%的营收比重,是其业绩绝对支柱,相当于掌握了业绩的生杀大权。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3年,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收入达16.43亿元,同比下降6.93%,占其业绩总营收的93.86%。同期,其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2468.99万支、2447.11万支,产销率为99.11%,销量下同比下滑9.71%,而库存则增长了14.42%。这一趋势在2022年已显现,成当年狂犬病疫苗销售量为2710.4万只,同比下降16.12%
更遑论从行业层面来看,整体批签次有所减少。对比近两年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行业批签发次数为909批次,批签数量为8045万份;到2023年批签发次数则下降至703批次,同比下降22%。其中,冻干型批签发652批次,液体型批签发51批次。
行业面尚且如此,落到成大生物头上,也难免不蒙尘。一面是市场的蛋糕不稳定甚至减少了,另一面则是更多玩家来瓜分蛋糕,成大生物在其财报中透露:国内市场已供大于求。
赛道拥堵,从一开始的供不应求,到而今的供大于求。这样的案例,不仅发生在人用狂犬病疫苗赛道。审视诸如HPV赛道,又或是四价流感疫苗赛道,无一不是如此。市场竞争加剧,玩家增多,最后没有赢家。
当然,在探讨“个体”所经历的困境时,我们也无法忽视整个疫苗行业的整体态势。今年以来,从财务数据来看,几乎大多疫苗企业都面临了营收和净利双重下滑,超过90%的企业营收呈现负增长;而在净利润方面,情况更为严峻,最高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82%,超过半数的企业净利润跌幅超过了50%。曾经价格高昂的疫苗产品,如流感疫苗、二价HPV疫苗、吸附破伤风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及水痘减毒活疫苗等,纷纷经历了价格大幅跳水。
由此,市场对于疫苗板块的企业更多了几分谨慎,纵使龙头企业也难免不被多伤几分。成大生物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持股机构数跑了一半,便是一大具象体现。
除了已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成大生物还拥有一款已商业化产品——乙脑灭活疫苗。这是中国唯一在售的国产乙脑灭活疫苗,于2008年上市,拥有冻干和预充两种剂型,可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相较传统乙脑减毒活疫苗,能够使病毒丧失繁殖或致病的能力,安全性更高。
不过,营收占比甚微。如2023年乙脑疫苗收入只占6.14%。虽然2023年该疫苗收入有所增长,但是营收占比常年不足10%,未能发挥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作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扛起营收大旗的狂犬病疫苗,颓势不可挽。留给成大生物的新命题是,如何借自己既有优势之力,再创辉煌?
疫苗新增长曲线,还有戏吗?
▲图片截图:来自成大生物官网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