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制药行业并购TOP10

新康界

3周前

国内制药行业也诞生了多笔重磅交易,行业并购重组加速。...政策层面,并购重组支持政策迭出,例如新“国九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并购重组的重要性;“科创板八条”明确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等。

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仍然没有走出资本寒冬,裁员潮此起彼伏。据Fierce Biotech统计,截至目前,今年裁员的生物技术公司已达188家,而2023年裁员公司为187家,2022年仅119家,生物医药行业仍然面临艰巨挑战,众多biotech公司寻求“上岸”机会。

而制药巨头在经历了2023年的多个巨额并购后,今年更偏向于小额BD,查漏补缺,补齐自身管线或探索新兴赛道。

据药智网统计,2024年制药行业10亿美元及以上的并购交易有27笔,在交易数量上与2023年相当,但在交易金额上由于缺乏巨额交易,今年交易总金额远不及2023年。

表1 2024年制药行业并购TOP10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01

总金额约700亿美元

巨额交易大幅减少

2023年制药行业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有26笔,总金额约1500亿美元,超过50美元的交易9笔,TOP10门槛为41亿美元
2024年截至目前,制药行业已达成超十亿美元交易27笔。不过在交易金额上,今年巨额交易极少,超过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仅有1笔:诺和诺德165亿美元收购CDMO公司Catalent(康泰伦特),大多数交易金额在10-30亿美元之间,总金额约700亿美元,不及去年的一半。
从治疗领域来看,随着ADC、RDC等新型药物的发展,制药巨头继续加码抗肿瘤新药。自免领域随着新靶点的出现及老产品的专利到期,制药企业也在加码开发新一代产品。另外,肝病、肾病、眼科疾病及神经科学领域也是交易的焦点。而大热的GLP-1赛道,除了诺和诺德收购CDMO公司Catalent这一交易,今年尚无其他并购事件。
从技术类型来看,上半年制药巨头继续收购ADC、靶向放射性药物、双抗/三抗药物等资产,而下半年制药巨头更多的是以license in方式补充管线。
从企业来看,诺和诺德加速扩张,一方面收购CDMO公司扩大产能,另一方面收购心脏病创新公司Cardior,拓展心血管、慢病版图。诺华、默沙东、强生、阿斯利康等公司也在加速扩张,多次交易。
诺和诺德165亿美元收购Catalent
今年2月,诺和诺德大股东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宣布将以1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CDMO巨头Catalent。但这项收购一直受到立法者、贸易组织和其他方面的审查。
几天前,诺和诺德宣布,与Catalent审查相关的所有监管成交条件均已满足,双方现在可以自由完成交易。诺和诺德预计收购将在今年完成,诺和诺德将获得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三个灌装工厂,助力其畅销药司美格鲁肽的生产与灌装。
Vertex49亿美元收购Alpine
4月10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福泰制药)宣布与Alpine Immune Sciences达成收购协议,总价约为49亿美元现金。
Alpine专注于开发用于自免和炎症性疾病的蛋白类免疫疗法,其核心管线povetacicept(ALPN-303)是一种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双重拮抗剂,目前已经显示出在IgA肾病患者中的同类最佳潜力。
Vertex依靠在囊性纤维化领域的成功,每年产品收入近百亿美元,丰沛的现金流支持其在更广阔领域的扩张,收购Alpine,Vertex可以强化其在肾病、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布局。
吉利德43亿美元收购CymaBay
2月12日,吉利德宣布以43亿美元收购Cymabay Therapeutics。
CymaBay核心管线Seladelpar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8月,该药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用于治疗对UDCA应答不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成人患者,或作为单药治疗对UDCA不耐受的患者,商品名Livdelzi。
礼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
7月,礼来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公司,获得一款处于临床Ⅱ期的炎症性肠病(IBD)候选药物MORF-057。
该药是一款口服α4β7抑制剂。α4β7整合素是IBD的经典靶点,武田的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在2023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但其注射给药形式为更便利的口服给药的开发留下了机会。2023年6月,礼来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就获得过一款临床前的口服α4β7抑制剂。今年礼来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又获得一款口服α4β7抑制剂:MORF-057,目前该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已进入临床Ⅱ期。
默沙东30亿美元收购EyeBio
2024年5月,默沙东宣布收购EyeBio,总价值达30亿美元。 
EyeBio核心产品是一款四价三特异性抗体Restoret(EYE103),该药可以同时与受体LRP5和FZD4结合,模仿天然配体Norrin的功能,激活Wnt信号通路;而Wnt信号通路在恢复、维持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BRB)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该药已进入关键性2b/3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能会为眼科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02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潮起

今年以来,国内制药行业也诞生了多笔重磅交易,行业并购重组加速。
政策层面,并购重组支持政策迭出,例如 新“国九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并购重组的重要性;“科创板八条” 明确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 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等。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国内上市公司迎来久违的并购热潮,生物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企业层面,IPO收紧,今年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寥寥无几,并购退出成为未上市公司新的选择。而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业绩压力,正在寻找新标的,补充业务。
表2 2024年国内制药行业部分并购交易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大型制药集团是交易的主要买方,包括华润系、国药系、远大系等。被收购方以中药和创新药企为主,仿制药和原料药企较少,可见中药和创新药正在成为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的两大核心。
另外,国外制药公司也开始瞄准中国生物医药资产,达成多个并购交易,例如诺华收购信瑞诺医药、Nuvation Bio收购葆元医药、Genmab 收购普方生物、BioNTech收购普米斯。与国内大型制药集团略有不同,国外药企选择的并购目标均为国内未上市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
结语
并购是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制药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型制药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快速扩大市场规模,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并切入新兴赛道。并购也是生物技术公司的重要退出路径,成为资本寒冬中不少创业公司的选择。
随着新一届美国政府与医疗健康官员的上任,给2025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新的政策导向、资金分配、技术发展,无一不在重塑这个行业的未来图景,我们拭目以待。

—END—

精彩回顾:

登陆A股24年后再赴港上市,恒瑞“借船出海”

“入保”后大涨8212%,75个创新药进入快速放量期

国内减重赛道战局开启:礼来、诺和诺德、恒瑞、信达...

“医药一哥”发力,“双艾”疗法再闯FDA

点击下面,关注新康界,获取更多热点分析/行研报告/蓝皮书。

◆新康界广泛征集投稿,内容可涉及医药政策、研发动向、资本市场等产业相关话题,投稿请发送至(hejing@sinohealth.cn),请注明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请联系18823242014(微信同号)  

国内制药行业也诞生了多笔重磅交易,行业并购重组加速。...政策层面,并购重组支持政策迭出,例如新“国九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并购重组的重要性;“科创板八条”明确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等。

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仍然没有走出资本寒冬,裁员潮此起彼伏。据Fierce Biotech统计,截至目前,今年裁员的生物技术公司已达188家,而2023年裁员公司为187家,2022年仅119家,生物医药行业仍然面临艰巨挑战,众多biotech公司寻求“上岸”机会。

而制药巨头在经历了2023年的多个巨额并购后,今年更偏向于小额BD,查漏补缺,补齐自身管线或探索新兴赛道。

据药智网统计,2024年制药行业10亿美元及以上的并购交易有27笔,在交易数量上与2023年相当,但在交易金额上由于缺乏巨额交易,今年交易总金额远不及2023年。

表1 2024年制药行业并购TOP10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01

总金额约700亿美元

巨额交易大幅减少

2023年制药行业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有26笔,总金额约1500亿美元,超过50美元的交易9笔,TOP10门槛为41亿美元
2024年截至目前,制药行业已达成超十亿美元交易27笔。不过在交易金额上,今年巨额交易极少,超过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仅有1笔:诺和诺德165亿美元收购CDMO公司Catalent(康泰伦特),大多数交易金额在10-30亿美元之间,总金额约700亿美元,不及去年的一半。
从治疗领域来看,随着ADC、RDC等新型药物的发展,制药巨头继续加码抗肿瘤新药。自免领域随着新靶点的出现及老产品的专利到期,制药企业也在加码开发新一代产品。另外,肝病、肾病、眼科疾病及神经科学领域也是交易的焦点。而大热的GLP-1赛道,除了诺和诺德收购CDMO公司Catalent这一交易,今年尚无其他并购事件。
从技术类型来看,上半年制药巨头继续收购ADC、靶向放射性药物、双抗/三抗药物等资产,而下半年制药巨头更多的是以license in方式补充管线。
从企业来看,诺和诺德加速扩张,一方面收购CDMO公司扩大产能,另一方面收购心脏病创新公司Cardior,拓展心血管、慢病版图。诺华、默沙东、强生、阿斯利康等公司也在加速扩张,多次交易。
诺和诺德165亿美元收购Catalent
今年2月,诺和诺德大股东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宣布将以1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CDMO巨头Catalent。但这项收购一直受到立法者、贸易组织和其他方面的审查。
几天前,诺和诺德宣布,与Catalent审查相关的所有监管成交条件均已满足,双方现在可以自由完成交易。诺和诺德预计收购将在今年完成,诺和诺德将获得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三个灌装工厂,助力其畅销药司美格鲁肽的生产与灌装。
Vertex49亿美元收购Alpine
4月10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福泰制药)宣布与Alpine Immune Sciences达成收购协议,总价约为49亿美元现金。
Alpine专注于开发用于自免和炎症性疾病的蛋白类免疫疗法,其核心管线povetacicept(ALPN-303)是一种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双重拮抗剂,目前已经显示出在IgA肾病患者中的同类最佳潜力。
Vertex依靠在囊性纤维化领域的成功,每年产品收入近百亿美元,丰沛的现金流支持其在更广阔领域的扩张,收购Alpine,Vertex可以强化其在肾病、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布局。
吉利德43亿美元收购CymaBay
2月12日,吉利德宣布以43亿美元收购Cymabay Therapeutics。
CymaBay核心管线Seladelpar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8月,该药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用于治疗对UDCA应答不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成人患者,或作为单药治疗对UDCA不耐受的患者,商品名Livdelzi。
礼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
7月,礼来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公司,获得一款处于临床Ⅱ期的炎症性肠病(IBD)候选药物MORF-057。
该药是一款口服α4β7抑制剂。α4β7整合素是IBD的经典靶点,武田的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在2023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但其注射给药形式为更便利的口服给药的开发留下了机会。2023年6月,礼来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就获得过一款临床前的口服α4β7抑制剂。今年礼来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又获得一款口服α4β7抑制剂:MORF-057,目前该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已进入临床Ⅱ期。
默沙东30亿美元收购EyeBio
2024年5月,默沙东宣布收购EyeBio,总价值达30亿美元。 
EyeBio核心产品是一款四价三特异性抗体Restoret(EYE103),该药可以同时与受体LRP5和FZD4结合,模仿天然配体Norrin的功能,激活Wnt信号通路;而Wnt信号通路在恢复、维持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BRB)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该药已进入关键性2b/3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能会为眼科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02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潮起

今年以来,国内制药行业也诞生了多笔重磅交易,行业并购重组加速。
政策层面,并购重组支持政策迭出,例如 新“国九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并购重组的重要性;“科创板八条” 明确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 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等。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国内上市公司迎来久违的并购热潮,生物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企业层面,IPO收紧,今年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寥寥无几,并购退出成为未上市公司新的选择。而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业绩压力,正在寻找新标的,补充业务。
表2 2024年国内制药行业部分并购交易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大型制药集团是交易的主要买方,包括华润系、国药系、远大系等。被收购方以中药和创新药企为主,仿制药和原料药企较少,可见中药和创新药正在成为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的两大核心。
另外,国外制药公司也开始瞄准中国生物医药资产,达成多个并购交易,例如诺华收购信瑞诺医药、Nuvation Bio收购葆元医药、Genmab 收购普方生物、BioNTech收购普米斯。与国内大型制药集团略有不同,国外药企选择的并购目标均为国内未上市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
结语
并购是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制药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型制药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快速扩大市场规模,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并切入新兴赛道。并购也是生物技术公司的重要退出路径,成为资本寒冬中不少创业公司的选择。
随着新一届美国政府与医疗健康官员的上任,给2025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新的政策导向、资金分配、技术发展,无一不在重塑这个行业的未来图景,我们拭目以待。

—END—

精彩回顾:

登陆A股24年后再赴港上市,恒瑞“借船出海”

“入保”后大涨8212%,75个创新药进入快速放量期

国内减重赛道战局开启:礼来、诺和诺德、恒瑞、信达...

“医药一哥”发力,“双艾”疗法再闯FDA

点击下面,关注新康界,获取更多热点分析/行研报告/蓝皮书。

◆新康界广泛征集投稿,内容可涉及医药政策、研发动向、资本市场等产业相关话题,投稿请发送至(hejing@sinohealth.cn),请注明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请联系18823242014(微信同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