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试点项目如何撬动6倍社会资本丨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

川观新闻

1周前

”和记者同行的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敏打开“话匣子”:“以前,茶产业都是各村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社会资本投资没有信心。...嗅到市场契机的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成了最早进入试点区投资的社会资本。

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文/图

12月26日,泸州市纳溪区早春二月茶叶种植农场负责人莫华贵不到8点就出了门,她要赶到大渡口镇民生村的核心茶园提升配套项目建设现场。“争分夺秒赶进度,要赶在明年特早茶大面积上市时投入生产。”她说。

大渡口镇民生村的核心茶园提升配套项目建设现场。

“前几个月,没见你这么积极哟。”一见面,民生村党支部书记刘光林开了句玩笑。“以前是没信心,现在看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模每月都有新变化,当然要积极。”莫华贵笑着回应了一句。

“积极的原因,是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记者同行的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敏打开“话匣子”:“以前,茶产业都是各村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社会资本投资没有信心。”

“有底子,没信心。”莫华贵附和了一句。

2021年,在外打工的莫华贵回到民生村,将村集体350亩土地流转来种茶叶。经营3年多后,她沮丧了。

“基础设施差,制约了茶农旅融合发展。”今年初,莫华贵萌生了放弃经营的打算。“和投资的初衷、愿景差别过大。”她补充着说,“按照规划,要在这里打造集采摘、体验、住宿、加工等为一体的茶产业园。”

改变,源于今年5月初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试点——泸州市纳溪区入选2024年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试点范围包括纳溪区护国镇和大渡口镇的7个村。其中,莫华贵的茶种植基地在其中。

纳溪区茶产业试点区域。

“该项试点共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2.2亿元,今年已投资近1亿元。我们要想办法用好专项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和项目投资中来,激发市场活力。”杨志敏直言,“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7村联动、产业连片、集聚发展,引来6亿多元社会资本,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质效。”

得知这一消息后,莫华贵试探性地找到相关部门咨询:能否将改善基础设施摆在首位?“只有基础设施提升了,才能吸引来游客和投资者。”她直言。

对此,纳溪区明确,试点区域将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思路,推进乡村旅游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破解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产业实施难等问题。

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联动现有资源是关键。

试点以来,当地将护国镇新屋基村的“国家非遗”护国醋、梅岭村全土石木结构的四合院碉楼——刘氏庄园、集茶园风情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凤岭茶庄、中国特早茶博物馆、凤凰湖景区和茶韵酒香·幸福里等串联起来,形成大景区概念统一包装,构建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体验大环线统一招商。

今年5月起,试点区域对公共配套服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1亿元:乡村生活便道38公里、产业道路16公里、宜机化道路10公里,囤水池5个、灌溉管网14公里,16万亩茶园实现网络管理全覆盖,茶园生产全程监控……

嗅到市场契机的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成了最早进入试点区投资的社会资本。10月,总占地面积约86亩、计划总投资2.57亿元的陈醋一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试点区新的旅游打卡点。

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驻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改建茶园,引进抹茶红茶加工生产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商贸、旅游资源叠加,可为茶企带来发展的契机。”多家企业负责人说。

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此外,当地还以对户外庭院适当补助的方式,引导试点区域内相对集中的农户自行改造,吸引了1000户农户改造庭院,目前已完成600余户。

截至11月底,当地已吸引20余个茶农旅融合和深加工项目,涉及总投资超6亿元。

泸州市纳溪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持续探索“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产业链+以奖代补+农户少量投入加投工投劳”的市场运作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激励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领域。

采访快结束时,刘光林悄悄告诉记者,态度变积极的莫华贵,近几日来忙着和区上几家金融机构对接,准备加大投资“大干一场”——再多流转一些土地种茶叶,还准备搞民宿和餐饮。

”和记者同行的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敏打开“话匣子”:“以前,茶产业都是各村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社会资本投资没有信心。...嗅到市场契机的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成了最早进入试点区投资的社会资本。

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文/图

12月26日,泸州市纳溪区早春二月茶叶种植农场负责人莫华贵不到8点就出了门,她要赶到大渡口镇民生村的核心茶园提升配套项目建设现场。“争分夺秒赶进度,要赶在明年特早茶大面积上市时投入生产。”她说。

大渡口镇民生村的核心茶园提升配套项目建设现场。

“前几个月,没见你这么积极哟。”一见面,民生村党支部书记刘光林开了句玩笑。“以前是没信心,现在看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模每月都有新变化,当然要积极。”莫华贵笑着回应了一句。

“积极的原因,是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记者同行的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敏打开“话匣子”:“以前,茶产业都是各村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社会资本投资没有信心。”

“有底子,没信心。”莫华贵附和了一句。

2021年,在外打工的莫华贵回到民生村,将村集体350亩土地流转来种茶叶。经营3年多后,她沮丧了。

“基础设施差,制约了茶农旅融合发展。”今年初,莫华贵萌生了放弃经营的打算。“和投资的初衷、愿景差别过大。”她补充着说,“按照规划,要在这里打造集采摘、体验、住宿、加工等为一体的茶产业园。”

改变,源于今年5月初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试点——泸州市纳溪区入选2024年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试点范围包括纳溪区护国镇和大渡口镇的7个村。其中,莫华贵的茶种植基地在其中。

纳溪区茶产业试点区域。

“该项试点共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2.2亿元,今年已投资近1亿元。我们要想办法用好专项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和项目投资中来,激发市场活力。”杨志敏直言,“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7村联动、产业连片、集聚发展,引来6亿多元社会资本,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质效。”

得知这一消息后,莫华贵试探性地找到相关部门咨询:能否将改善基础设施摆在首位?“只有基础设施提升了,才能吸引来游客和投资者。”她直言。

对此,纳溪区明确,试点区域将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思路,推进乡村旅游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破解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产业实施难等问题。

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联动现有资源是关键。

试点以来,当地将护国镇新屋基村的“国家非遗”护国醋、梅岭村全土石木结构的四合院碉楼——刘氏庄园、集茶园风情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凤岭茶庄、中国特早茶博物馆、凤凰湖景区和茶韵酒香·幸福里等串联起来,形成大景区概念统一包装,构建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体验大环线统一招商。

今年5月起,试点区域对公共配套服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1亿元:乡村生活便道38公里、产业道路16公里、宜机化道路10公里,囤水池5个、灌溉管网14公里,16万亩茶园实现网络管理全覆盖,茶园生产全程监控……

嗅到市场契机的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成了最早进入试点区投资的社会资本。10月,总占地面积约86亩、计划总投资2.57亿元的陈醋一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试点区新的旅游打卡点。

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驻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改建茶园,引进抹茶红茶加工生产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商贸、旅游资源叠加,可为茶企带来发展的契机。”多家企业负责人说。

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此外,当地还以对户外庭院适当补助的方式,引导试点区域内相对集中的农户自行改造,吸引了1000户农户改造庭院,目前已完成600余户。

截至11月底,当地已吸引20余个茶农旅融合和深加工项目,涉及总投资超6亿元。

泸州市纳溪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持续探索“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产业链+以奖代补+农户少量投入加投工投劳”的市场运作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激励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领域。

采访快结束时,刘光林悄悄告诉记者,态度变积极的莫华贵,近几日来忙着和区上几家金融机构对接,准备加大投资“大干一场”——再多流转一些土地种茶叶,还准备搞民宿和餐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