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距离拿到上交所的“通过”意见仅10天,证监会也对“国联并购民生”按下了放行键。至此,这桩行业聚焦的并购交易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迎来了最后的欢喜结局。
根据公告,证监会同意国联证券向相关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相关资产的注册申请,同意国联证券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亿元的注册申请,核准国联证券成为民生证券的主要股东,对国联证券通过换股方式依法取得民生证券99.2617%的股份无异议。
同时,证监会还核准国联集团成为民生证券、民生基金、民生期货的实际控制人。
火速走完审核流程
时间回到8月8日晚间,国联证券首次公布重组预案草案,计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45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
9月27日,这一并购重组项目获上交所受理,并很快在12月17日上会审核通过,成为新“国九条”后证券行业并购重组过会第一家。
如今仅仅10天过去,证监会便给出了同意批复。从重组预案正式公布算起,整个审核流程丝滑到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这也将成为2020年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之后,证券行业落地的首单并购重组项目。对此,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本次交易的快速过审,是监管部门支持和鼓励证券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打造一流投行的第一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早在2023年国联集团成功拍下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权时,监管部门和市场均已对国联证券整合并购民生证券有所预期。有了前期的准备和沟通,后续并购交易进展顺利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由于并购标的民生证券尚未上市,且国联证券虽是A+H两地上市,但此次交易并不涉及H股的发行募资,因此这笔交易在方案设计和审核流程方面也相对简单一些。
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在此前的交流中,国联证券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此次并购既是贯彻落实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自身做优做强,更好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质效,全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民生证券作为一家投行业务特色鲜明的中型券商,体量与国联证券相当,预计二者合并后协同性在于区域互补与业务互补。”据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通过合并民生证券,国联证券综合实力或提升至行业前20(2023年为行业前30—40),在此基础上公司的治理优势有望进一步发挥,为长期发展蓄势,期待兼并成效。
在广发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福看来,除了资产规模的显著扩充,民生证券在业务领域有其独特优势,双方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等多方面有望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尤其民生证券在研究、衍生品等业务方面的经验与团队,能为国联证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助于其向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
公开信息显示,民生证券拥有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的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并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投行业务。今年前三季度,沪深北交易所共审议通过35单IPO项目,涉及保荐机构19家,其中民生证券过会项目2单,排名并列第三。
陈福指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小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与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一种趋势。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的整合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促使其他券商审视自身战略,或加速其在并购或业务创新方面的布局,推动整个行业向头部集中化与差异化竞争并行发展。
市场聚焦后续整合
随着交易的最终敲定,后续两家券商如何实现业务整合的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对此,国联证券日前回复监管问询时表示,在向上交所报送交易申请文件的同时,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等主体也同步向证监会报送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对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民生期货与国联期货涉及的资产、业务、机构、人员具体整合时间计划或阶段性工作安排进行了说明。
其中,本次交易完成后,投行、财富管理、自营等相关条线将由整合后的特定主体承接,两家证券公司的该项业务会系统性整合至对应主体。国联集团也将根据相关法规和其公开承诺,通过进行资产和业务整合或采取其他合法方式,稳妥解决国联期货与民生期货之间的利益冲突、同业竞争问题。
国联证券称,将同民生证券一起从梳理治理结构及决策体系、统筹整合各项基本制度、及时向汇报整合进展三方面,稳妥推进业务整合工作。针对员工整合,双方计划在保障劳动关系稳定的基础上,听取员工意见或诉求,加强业务和人员的交流培训,尽快统一构建并完善整合后各业务线和子公司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共同构建企业文化,稳定员工队伍。
顺便一提的是,虽时至年底,但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步伐并未放缓。
先是12月3日,浙商证券公告称,证监会核准其成为国都证券的主要股东,核准其实际控制人浙江省交通集团成为国都证券实际控制人。随后12月20日,国信证券披露,其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事宜获深圳国资委原则同意。12月23日晚,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也同步公告,双方的合并重组申请正式获得证监会及上交所受理。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12月27日,距离拿到上交所的“通过”意见仅10天,证监会也对“国联并购民生”按下了放行键。至此,这桩行业聚焦的并购交易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迎来了最后的欢喜结局。
根据公告,证监会同意国联证券向相关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相关资产的注册申请,同意国联证券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亿元的注册申请,核准国联证券成为民生证券的主要股东,对国联证券通过换股方式依法取得民生证券99.2617%的股份无异议。
同时,证监会还核准国联集团成为民生证券、民生基金、民生期货的实际控制人。
火速走完审核流程
时间回到8月8日晚间,国联证券首次公布重组预案草案,计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45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
9月27日,这一并购重组项目获上交所受理,并很快在12月17日上会审核通过,成为新“国九条”后证券行业并购重组过会第一家。
如今仅仅10天过去,证监会便给出了同意批复。从重组预案正式公布算起,整个审核流程丝滑到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这也将成为2020年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之后,证券行业落地的首单并购重组项目。对此,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本次交易的快速过审,是监管部门支持和鼓励证券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打造一流投行的第一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早在2023年国联集团成功拍下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权时,监管部门和市场均已对国联证券整合并购民生证券有所预期。有了前期的准备和沟通,后续并购交易进展顺利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由于并购标的民生证券尚未上市,且国联证券虽是A+H两地上市,但此次交易并不涉及H股的发行募资,因此这笔交易在方案设计和审核流程方面也相对简单一些。
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在此前的交流中,国联证券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此次并购既是贯彻落实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自身做优做强,更好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质效,全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民生证券作为一家投行业务特色鲜明的中型券商,体量与国联证券相当,预计二者合并后协同性在于区域互补与业务互补。”据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通过合并民生证券,国联证券综合实力或提升至行业前20(2023年为行业前30—40),在此基础上公司的治理优势有望进一步发挥,为长期发展蓄势,期待兼并成效。
在广发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福看来,除了资产规模的显著扩充,民生证券在业务领域有其独特优势,双方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等多方面有望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尤其民生证券在研究、衍生品等业务方面的经验与团队,能为国联证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助于其向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
公开信息显示,民生证券拥有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的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并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投行业务。今年前三季度,沪深北交易所共审议通过35单IPO项目,涉及保荐机构19家,其中民生证券过会项目2单,排名并列第三。
陈福指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小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与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一种趋势。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的整合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促使其他券商审视自身战略,或加速其在并购或业务创新方面的布局,推动整个行业向头部集中化与差异化竞争并行发展。
市场聚焦后续整合
随着交易的最终敲定,后续两家券商如何实现业务整合的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对此,国联证券日前回复监管问询时表示,在向上交所报送交易申请文件的同时,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等主体也同步向证监会报送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对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民生期货与国联期货涉及的资产、业务、机构、人员具体整合时间计划或阶段性工作安排进行了说明。
其中,本次交易完成后,投行、财富管理、自营等相关条线将由整合后的特定主体承接,两家证券公司的该项业务会系统性整合至对应主体。国联集团也将根据相关法规和其公开承诺,通过进行资产和业务整合或采取其他合法方式,稳妥解决国联期货与民生期货之间的利益冲突、同业竞争问题。
国联证券称,将同民生证券一起从梳理治理结构及决策体系、统筹整合各项基本制度、及时向汇报整合进展三方面,稳妥推进业务整合工作。针对员工整合,双方计划在保障劳动关系稳定的基础上,听取员工意见或诉求,加强业务和人员的交流培训,尽快统一构建并完善整合后各业务线和子公司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共同构建企业文化,稳定员工队伍。
顺便一提的是,虽时至年底,但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步伐并未放缓。
先是12月3日,浙商证券公告称,证监会核准其成为国都证券的主要股东,核准其实际控制人浙江省交通集团成为国都证券实际控制人。随后12月20日,国信证券披露,其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事宜获深圳国资委原则同意。12月23日晚,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也同步公告,双方的合并重组申请正式获得证监会及上交所受理。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