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传雷克萨斯国产,现在还是好时机吗?

汽车头条

3周前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的供应体系,中国都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车企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控制,也就能改善雷克萨斯整车进口还需要打价格战带来的后遗症。

近日,有日媒传出雷克萨斯将在上海独资建厂投产的消息。实际早在两年前,就有雷克萨斯国产化的传闻,只是雷克萨斯方面一直没有动作,目前再传中国建厂,或许将出现新的转机。

作为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与丰田一样面临着能源转型的问题。近年来,雷克萨斯也推出了几款插电或纯电车型,但市场效果并不算好。面对价格战,雷克萨斯同样未能守住最后的保值体系,虽说雷克萨斯今年在中国交出了最强进口车销售成绩,但更大的压力,也迫使雷克萨斯需尽早做出决断,以便未来在中国保持竞争力。

雷克萨斯在中国,仍有转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雷克萨斯中国共销售超16万辆新车,是目前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进口豪华汽车品牌。同时,雷克萨斯占据了中国进口车25%的市场份额,可谓是今年进口车市场的大赢家。

2020年,雷克萨斯在中国销量首破20万辆,并在2021年达到22万辆的销量顶峰。此后两年因特殊的市场因素,2022年和2023年的销量分别为17.6万辆和18万辆,其中2022年还出现整车供应困难的局面。

由此能体现出今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实现正增长的不易。虽然并不是雷克萨斯一家豪华车企面临市场突变,但雷克萨斯或许是最艰难的那一个。

目前,中国市场主流豪华品牌仅剩雷克萨斯一家保留着整车进口体系,这为雷克萨斯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以及劣势。整车进口能保证雷克萨斯有着非常稳定的产品口碑,产品力、可靠性层面不会因市场波动而产生巨大变化。但也因如此,雷克萨斯在整车成本控制上也比较稳定,进而在应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时,可调整空间不大。

以此为前提,中国豪华车市场价格体系出现崩塌之势,雷克萨斯不得不跟进,也就导致雷克萨斯在2022年底开启了主销车型降价模式。当时在新车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雷克萨斯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启了ES系列最高降价4万的促销活动,勉强保住了当年年底的订单量。进入2023年,雷克萨斯在促销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但降价幅度还算稳定,并未因价格战打乱整体的销售策略。

进入2024年,价格战愈演愈烈,雷克萨斯也顶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大促销力度,ES和NX系列车型最高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8万元。

有消息称,目前雷克萨斯的最大降价幅度已经达到10万,这在三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雷克萨斯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年,也就是2021年,雷克萨斯当时还需要加价购车,仅三年时间,其市场处境一落千丈。

这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甚至比雷克萨斯无法实现市场增量还严重。进入以价换量的阶段,原先品牌精心打造的保值体系面临崩塌,而经销商利润方面也在经受考验。最重要的是雷克萨斯独树一帜的售后权益体系,同样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降价销售的背后,暗藏着对品牌、经销商和用户三方的消极影响。

如若国产,将带来什么变化?

日媒报道中,雷克萨斯将以独资的形式在上海建厂,这意味着,其建厂模式很有可能类似于特斯拉中国。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其将绝大部分的供应体系都转移到了中国。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动车供应体系,不管是在品类选择上还是在供应价格上,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准,这有效降低了特斯拉生产制造成本,也有效提升了特斯拉全球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独资建厂,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以及定价和质量上依然能保证全体系都是“特斯拉出品”,对于特斯拉来说更可控,更可变,能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进行改变,也不担心受到牵制。

雷克萨斯若在上海独资建厂,与特斯拉的处境应当相似。

首先,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的供应体系,中国都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车企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控制,也就能改善雷克萨斯整车进口还需要打价格战带来的后遗症。

其次,参考特斯拉,雷克萨斯同样有电动化市场、技术需求,在中国发展电动化,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第三,雷克萨斯独资建厂,用户无需担心其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等会与进口产品有过大差距,会有些许不同,但整体依旧能保证雷克萨斯标准。

第四,售后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国产后,雷克萨斯的售后标准要比此前纯进口时期宽松得多,维保将不再是大问题。

也就是说,从品牌当下面临的问题来看,雷克萨斯在中国建厂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也存在另一问题,面对愈发内卷的市场,雷克萨斯是否已经错过了最佳入场时机?

上文提到了今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价格战的大背景下,雷克萨斯能够上演逆势翻盘,或说明几点原因:一是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品牌力仍然在线;二是相对其他豪华品牌,即便雷克萨斯给出了从未有过的促销权益,但产品保值率依然位居豪华品牌之首;三是目前新能源市场变革下,雷克萨斯的混动、纯电、插混技术体系,仍能维持其产品力,市场仍然认可雷克萨斯的产品实力以及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这或许说明,雷克萨斯现在布局国产并不晚,且正是时候。虽然中国新能源车市高歌猛进,但仍处于动荡期,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越是激进的品牌面临的风险越大。因此,待新能源市场趋于稳定,才是外国品牌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

而相比此前的传闻,本次传出的雷克萨斯中国建厂的消息显然更加真实。近两年,丰田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雷克萨斯国产也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应对日渐内卷的市场变化,同时也能拉升丰田在华的市场地位,更能稳定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水准。再者,按照近几年雷克萨斯全球销量的分布来看,中国市场每年贡献的销量,相当于雷克萨斯全球销量的25%,如此庞大的市场,雷克萨斯怎能轻易放弃。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的供应体系,中国都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车企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控制,也就能改善雷克萨斯整车进口还需要打价格战带来的后遗症。

近日,有日媒传出雷克萨斯将在上海独资建厂投产的消息。实际早在两年前,就有雷克萨斯国产化的传闻,只是雷克萨斯方面一直没有动作,目前再传中国建厂,或许将出现新的转机。

作为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与丰田一样面临着能源转型的问题。近年来,雷克萨斯也推出了几款插电或纯电车型,但市场效果并不算好。面对价格战,雷克萨斯同样未能守住最后的保值体系,虽说雷克萨斯今年在中国交出了最强进口车销售成绩,但更大的压力,也迫使雷克萨斯需尽早做出决断,以便未来在中国保持竞争力。

雷克萨斯在中国,仍有转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雷克萨斯中国共销售超16万辆新车,是目前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进口豪华汽车品牌。同时,雷克萨斯占据了中国进口车25%的市场份额,可谓是今年进口车市场的大赢家。

2020年,雷克萨斯在中国销量首破20万辆,并在2021年达到22万辆的销量顶峰。此后两年因特殊的市场因素,2022年和2023年的销量分别为17.6万辆和18万辆,其中2022年还出现整车供应困难的局面。

由此能体现出今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实现正增长的不易。虽然并不是雷克萨斯一家豪华车企面临市场突变,但雷克萨斯或许是最艰难的那一个。

目前,中国市场主流豪华品牌仅剩雷克萨斯一家保留着整车进口体系,这为雷克萨斯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以及劣势。整车进口能保证雷克萨斯有着非常稳定的产品口碑,产品力、可靠性层面不会因市场波动而产生巨大变化。但也因如此,雷克萨斯在整车成本控制上也比较稳定,进而在应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时,可调整空间不大。

以此为前提,中国豪华车市场价格体系出现崩塌之势,雷克萨斯不得不跟进,也就导致雷克萨斯在2022年底开启了主销车型降价模式。当时在新车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雷克萨斯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启了ES系列最高降价4万的促销活动,勉强保住了当年年底的订单量。进入2023年,雷克萨斯在促销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但降价幅度还算稳定,并未因价格战打乱整体的销售策略。

进入2024年,价格战愈演愈烈,雷克萨斯也顶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大促销力度,ES和NX系列车型最高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8万元。

有消息称,目前雷克萨斯的最大降价幅度已经达到10万,这在三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雷克萨斯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年,也就是2021年,雷克萨斯当时还需要加价购车,仅三年时间,其市场处境一落千丈。

这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甚至比雷克萨斯无法实现市场增量还严重。进入以价换量的阶段,原先品牌精心打造的保值体系面临崩塌,而经销商利润方面也在经受考验。最重要的是雷克萨斯独树一帜的售后权益体系,同样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降价销售的背后,暗藏着对品牌、经销商和用户三方的消极影响。

如若国产,将带来什么变化?

日媒报道中,雷克萨斯将以独资的形式在上海建厂,这意味着,其建厂模式很有可能类似于特斯拉中国。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其将绝大部分的供应体系都转移到了中国。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动车供应体系,不管是在品类选择上还是在供应价格上,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准,这有效降低了特斯拉生产制造成本,也有效提升了特斯拉全球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独资建厂,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以及定价和质量上依然能保证全体系都是“特斯拉出品”,对于特斯拉来说更可控,更可变,能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进行改变,也不担心受到牵制。

雷克萨斯若在上海独资建厂,与特斯拉的处境应当相似。

首先,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的供应体系,中国都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车企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控制,也就能改善雷克萨斯整车进口还需要打价格战带来的后遗症。

其次,参考特斯拉,雷克萨斯同样有电动化市场、技术需求,在中国发展电动化,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第三,雷克萨斯独资建厂,用户无需担心其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等会与进口产品有过大差距,会有些许不同,但整体依旧能保证雷克萨斯标准。

第四,售后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国产后,雷克萨斯的售后标准要比此前纯进口时期宽松得多,维保将不再是大问题。

也就是说,从品牌当下面临的问题来看,雷克萨斯在中国建厂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也存在另一问题,面对愈发内卷的市场,雷克萨斯是否已经错过了最佳入场时机?

上文提到了今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价格战的大背景下,雷克萨斯能够上演逆势翻盘,或说明几点原因:一是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品牌力仍然在线;二是相对其他豪华品牌,即便雷克萨斯给出了从未有过的促销权益,但产品保值率依然位居豪华品牌之首;三是目前新能源市场变革下,雷克萨斯的混动、纯电、插混技术体系,仍能维持其产品力,市场仍然认可雷克萨斯的产品实力以及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这或许说明,雷克萨斯现在布局国产并不晚,且正是时候。虽然中国新能源车市高歌猛进,但仍处于动荡期,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越是激进的品牌面临的风险越大。因此,待新能源市场趋于稳定,才是外国品牌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

而相比此前的传闻,本次传出的雷克萨斯中国建厂的消息显然更加真实。近两年,丰田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雷克萨斯国产也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应对日渐内卷的市场变化,同时也能拉升丰田在华的市场地位,更能稳定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水准。再者,按照近几年雷克萨斯全球销量的分布来看,中国市场每年贡献的销量,相当于雷克萨斯全球销量的25%,如此庞大的市场,雷克萨斯怎能轻易放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