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热词看中国汽车业新趋势

经济参考报

5天前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7日电临近年终,盘点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年度热词,“智”“创”“卷”无疑热度爆表。...一年来,中国汽车业在智驾、座舱、底盘、电池等多个领域持续实现突破,大模型等标志性技术密集应用在汽车产品上。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7日电 临近年终,盘点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年度热词,“智”“创”“卷”无疑热度爆表。在这三大高频词描绘的热闹场景中,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多个标志性节点值得铭记,从中也得以窥见汽车业的新趋势。

智:开启智能化元年

2024年被业界公认为汽车智能化元年,开启“电动化”之后的汽车业变革“下半场”——智能化。一年来,汽车智能水平稳步提升,L2级辅助驾驶功能已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

各家车企在智能化技术方面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高阶智能、智驾和大模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L2级以上的新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5.7%,业界预计全年智能网联汽车的销售将超过1700万辆,L2级新乘用车渗透率也会超过60%,而2023年这一渗透率是47.3%。

超越50%关键节点,意味着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势不可挡,而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崛起是其背后的“推手”。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人工智能是当前全世界的热点,而人工智能落地最实的就是大模型,在包括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众多大模型中,落地最实的就是端到端无人驾驶。

“端到端”,在2024年各家车企的新车发布中,最常见到的表述就是“车位到车位”。而在实际应用中,身边不乏有人已经体验到从家到单位“几乎全程零接管”。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高于燃油车已是不争的事实,2024年仍有不少燃油车也在向高阶智驾发起挑战。特别是电动化转型“慢一拍”的国外品牌与合资车企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油电同智”大旗,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福特、起亚等多家国外品牌及其国内合资企业。

在业界看来,这是国外品牌与合资车企首次如此高调地集体宣称要向智驾“第一梯队”发起全力冲刺。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岚图汽车CEO卢放认为,要实现高阶智驾水平就必须保证充足的电力,燃油车就需要配置大容量电池,电池越做越大之后就会发现还需要改变汽车架构,最后又会回到混动、电动化的道路上来,“汽车智能化还是要建立在电动化的基础上。”

2024年,当燃油车向“智能化”这一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领域发起挑战,新能源汽车也在进攻传统汽车“三大件”的最后一个堡垒——底盘。早在2023年底,华为就在问界M9上配置了途灵智能底盘,今年以来,上汽智己的灵蜥数字底盘、比亚迪的云辇系列底盘、吉利的AI数字底盘、小米汽车的智能底盘预研技术、江汽集团的全域线控智慧底盘等纷纷登场,零一汽车、易咖智车等创业公司则在商用车智能底盘领域开展布局。智能底盘正在成为汽车业竞逐的新赛道。

不仅是汽车产品更加智能,汽车的制造环节也在加速智能化。记者在岚图汽车位于武汉的总装车间看到,偌大的工厂仅在流水线上有少数工人,AGV(自动导向车)有条不紊地来回穿行,而钣金车间、喷漆车间几乎“全无人”。卢放告诉记者,在岚图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密度是全行业最高,“在焊装车间,一个车身焊完大概43秒左右,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汽车制造领域已经实现生产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汽车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拉动效应强,除了整车制造,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创:“创纪录”展现创新实力

随着一辆粉色车身的岚图知音汽车缓缓驶出生产线,10家新能源车企新车下线的视频同步播放,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11月14日的这个高光时刻无疑是中国汽车业2024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所言,新的突破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的坚实一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即将到来的全年数据披露潮中,我们大概率还将看到:全年汽车产销创纪录、汽车出口创纪录、自主品牌占比创纪录、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创纪录”将成为描述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关键词,而其背后正是中国汽车业创新突破作为支撑。

一年来,中国汽车业在智驾、座舱、底盘、电池等多个领域持续实现突破,大模型等标志性技术密集应用在汽车产品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中,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具体细分领域,中国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对拉动创新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

中汽信科最新发布的“2024汽车专利创新指数”则显示,2024年,自主企业TOP30专利平均分为0.53,比2023年增长0.01;平均权利要求项数为10.84,同比增长5.75%,说明我国自主企业专利质量较为稳定。其中,东风汽车2024年专利创新指数为1277分,位列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以东风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为例,截至2024年12月,岚图累计布局专利4188件,包括国内专利4047件、海外专利141件。其中,共布局发明专利3579件,占专利布局总量的87.72%,专利增速位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第一。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营销创新也成为2024年中国汽车最为鲜明的印记。北京车展、广州车展上,雷军、李斌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家由“幕后”站到“台前”,让汽车营销从“产品为王”“技术为王”进入到“流量为王”的新时代。“千亿总裁”亲自为车主开车门、直播讲解、与网友互动……当汽车大咖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对汽车的理解、对趋势的研判以及流量光环注入汽车,汽车在成为融汇各种先进技术的超级平台的同时,也获得了先进营销理念的加持,凝聚着更多的时代创新。

竞:在激烈竞争中如何突围

贯穿全年的“价格竞争”、不断翻新的营销手段、加速迭代的新车型……2024年汽车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表象之下也暗藏诸多风险。

据统计,1月至11月,市场上降价销售的车型数量已达到195款,超越了2023年全年150款的降价车型规模,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在降价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时代产品迭代的“摩尔定律”也愈发明显,新车型从上市到升级或改款所用时间平均仅为1.3年,甚至有的品牌出现了用户还未提车就改款的现象,引发用户维权。营销的花样翻新固然吸引流量,但也出现了水军、口水仗、网暴等负面现象。

持续的价格竞争在促进消费的同时也引发了行业的隐忧。11月28日,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的汽车行业利润为3758亿元,同比下降3.2%,汽车行业利润率4.5%,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则显示,今年前11个月整体汽车零售市场损失达1776亿元,同比增长931亿元。

汽车市场的剧烈变化使得部分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一些传统车企4S店甚至停业或闭店,其中不乏宝马、凯迪拉克、雪佛兰等国际知名品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计,今年汽车4S店退网数量将达4000家。

对于还未形成市场规模的造车新势力来说,2024年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从年初的高合停产到年末的极越闪崩,就连马上要和“蔚小理”一同迎来造车新势力十周年的哪吒汽车也岌岌可危。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而汽车业一度被认为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灾区。

卢放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汽车这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行业。但不要单纯价格竞争,而要技术竞争、创新竞争,管理竞争,在激烈竞争中以创新实现突围。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7日电临近年终,盘点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年度热词,“智”“创”“卷”无疑热度爆表。...一年来,中国汽车业在智驾、座舱、底盘、电池等多个领域持续实现突破,大模型等标志性技术密集应用在汽车产品上。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7日电 临近年终,盘点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年度热词,“智”“创”“卷”无疑热度爆表。在这三大高频词描绘的热闹场景中,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多个标志性节点值得铭记,从中也得以窥见汽车业的新趋势。

智:开启智能化元年

2024年被业界公认为汽车智能化元年,开启“电动化”之后的汽车业变革“下半场”——智能化。一年来,汽车智能水平稳步提升,L2级辅助驾驶功能已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

各家车企在智能化技术方面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高阶智能、智驾和大模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L2级以上的新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5.7%,业界预计全年智能网联汽车的销售将超过1700万辆,L2级新乘用车渗透率也会超过60%,而2023年这一渗透率是47.3%。

超越50%关键节点,意味着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势不可挡,而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崛起是其背后的“推手”。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人工智能是当前全世界的热点,而人工智能落地最实的就是大模型,在包括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众多大模型中,落地最实的就是端到端无人驾驶。

“端到端”,在2024年各家车企的新车发布中,最常见到的表述就是“车位到车位”。而在实际应用中,身边不乏有人已经体验到从家到单位“几乎全程零接管”。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高于燃油车已是不争的事实,2024年仍有不少燃油车也在向高阶智驾发起挑战。特别是电动化转型“慢一拍”的国外品牌与合资车企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油电同智”大旗,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福特、起亚等多家国外品牌及其国内合资企业。

在业界看来,这是国外品牌与合资车企首次如此高调地集体宣称要向智驾“第一梯队”发起全力冲刺。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岚图汽车CEO卢放认为,要实现高阶智驾水平就必须保证充足的电力,燃油车就需要配置大容量电池,电池越做越大之后就会发现还需要改变汽车架构,最后又会回到混动、电动化的道路上来,“汽车智能化还是要建立在电动化的基础上。”

2024年,当燃油车向“智能化”这一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领域发起挑战,新能源汽车也在进攻传统汽车“三大件”的最后一个堡垒——底盘。早在2023年底,华为就在问界M9上配置了途灵智能底盘,今年以来,上汽智己的灵蜥数字底盘、比亚迪的云辇系列底盘、吉利的AI数字底盘、小米汽车的智能底盘预研技术、江汽集团的全域线控智慧底盘等纷纷登场,零一汽车、易咖智车等创业公司则在商用车智能底盘领域开展布局。智能底盘正在成为汽车业竞逐的新赛道。

不仅是汽车产品更加智能,汽车的制造环节也在加速智能化。记者在岚图汽车位于武汉的总装车间看到,偌大的工厂仅在流水线上有少数工人,AGV(自动导向车)有条不紊地来回穿行,而钣金车间、喷漆车间几乎“全无人”。卢放告诉记者,在岚图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密度是全行业最高,“在焊装车间,一个车身焊完大概43秒左右,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汽车制造领域已经实现生产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汽车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拉动效应强,除了整车制造,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创:“创纪录”展现创新实力

随着一辆粉色车身的岚图知音汽车缓缓驶出生产线,10家新能源车企新车下线的视频同步播放,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11月14日的这个高光时刻无疑是中国汽车业2024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所言,新的突破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的坚实一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即将到来的全年数据披露潮中,我们大概率还将看到:全年汽车产销创纪录、汽车出口创纪录、自主品牌占比创纪录、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创纪录”将成为描述2024年中国汽车业的关键词,而其背后正是中国汽车业创新突破作为支撑。

一年来,中国汽车业在智驾、座舱、底盘、电池等多个领域持续实现突破,大模型等标志性技术密集应用在汽车产品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中,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具体细分领域,中国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对拉动创新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

中汽信科最新发布的“2024汽车专利创新指数”则显示,2024年,自主企业TOP30专利平均分为0.53,比2023年增长0.01;平均权利要求项数为10.84,同比增长5.75%,说明我国自主企业专利质量较为稳定。其中,东风汽车2024年专利创新指数为1277分,位列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以东风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为例,截至2024年12月,岚图累计布局专利4188件,包括国内专利4047件、海外专利141件。其中,共布局发明专利3579件,占专利布局总量的87.72%,专利增速位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第一。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营销创新也成为2024年中国汽车最为鲜明的印记。北京车展、广州车展上,雷军、李斌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家由“幕后”站到“台前”,让汽车营销从“产品为王”“技术为王”进入到“流量为王”的新时代。“千亿总裁”亲自为车主开车门、直播讲解、与网友互动……当汽车大咖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对汽车的理解、对趋势的研判以及流量光环注入汽车,汽车在成为融汇各种先进技术的超级平台的同时,也获得了先进营销理念的加持,凝聚着更多的时代创新。

竞:在激烈竞争中如何突围

贯穿全年的“价格竞争”、不断翻新的营销手段、加速迭代的新车型……2024年汽车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表象之下也暗藏诸多风险。

据统计,1月至11月,市场上降价销售的车型数量已达到195款,超越了2023年全年150款的降价车型规模,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在降价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时代产品迭代的“摩尔定律”也愈发明显,新车型从上市到升级或改款所用时间平均仅为1.3年,甚至有的品牌出现了用户还未提车就改款的现象,引发用户维权。营销的花样翻新固然吸引流量,但也出现了水军、口水仗、网暴等负面现象。

持续的价格竞争在促进消费的同时也引发了行业的隐忧。11月28日,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的汽车行业利润为3758亿元,同比下降3.2%,汽车行业利润率4.5%,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则显示,今年前11个月整体汽车零售市场损失达1776亿元,同比增长931亿元。

汽车市场的剧烈变化使得部分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一些传统车企4S店甚至停业或闭店,其中不乏宝马、凯迪拉克、雪佛兰等国际知名品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计,今年汽车4S店退网数量将达4000家。

对于还未形成市场规模的造车新势力来说,2024年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从年初的高合停产到年末的极越闪崩,就连马上要和“蔚小理”一同迎来造车新势力十周年的哪吒汽车也岌岌可危。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而汽车业一度被认为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灾区。

卢放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汽车这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行业。但不要单纯价格竞争,而要技术竞争、创新竞争,管理竞争,在激烈竞争中以创新实现突围。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