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养老故事丨90后:当提及养老,他们在谈论什么?

上海证券报

5天前

早在两年前,我和太太就讨论过养老话题,两人坦诚地交流了家庭收入情况、可能面临的养老压力、未来要存多少父母的养老钱,等等。

导读: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在试点的两年多时间里,个人养老金制度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展现出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养老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养老难题。为深入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城市人群在养老规划、储备情况和生活状态方面的区别,广发基金与上证投教中心奔赴北上广深四地,分别访谈了出生于60~90年的四代人,通过个体讲述自己对养老的理解和实践,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本期人物

宋先生(90后,上海,未育)

对于刚刚成家、还没育儿的90后来说,养老,似乎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话题。但作为“独生一代”,养老又好像离他们很近,因为60后的父母已经或者即将退休,赡养父母的义务正摆在眼前。

在上海工作的90后宋先生和新婚太太,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去年刚在上海买了婚房,他们当下考虑最多的是房子装修以及即将到来的育儿计划,暂时还没有余力规划几十年后的养老生活。但现实的问题在于,还自称“宝宝”的他们,很快就要考虑家里四位老人的养老生活。

对于出生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要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或许还需要家里人提供帮助。90后的宋先生是如何面对赡养父母的义务?又如何未雨绸缪,把自己的养老问题“提上日程”的?以下为宋先生口述。

(注:为保护采访对象,文章对个别信息做了处理)

父辈的养老储备迫在眉睫

我和太太都是从三四线城市到上海工作的90后,去年是我在上海打拼的第8个年头,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我们买了一套小三房。买房,代表着我们终于在上海安家落户,但负债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房子是明年交付,到时要交一笔金额不小的契税,还要准备装修、购买家具的费用。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我们当年存的钱,第二年就会花掉,因为接下来会有房子装修、生小孩、小孩教育等各种花钱的项目。作为理工男,我以前对家庭开支、小孩教育、父母养老等没有什么概念,觉得该结婚就结婚,该生娃就生娃,该干嘛就干嘛。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未来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每一步都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计划。

近几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个人养老的讨论渐渐多了起来,不管是专家建议还是数据分析,都证明越早开始准备,越有利于获得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但对90后来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很难以从容的姿态去考虑自己的养老。当下,让我们内心隐隐感到焦虑的,是父辈的养老储备。

我和太太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是65后,年纪相仿,近几年将陆续退休。早在两年前,我和太太就讨论过养老话题,两人坦诚地交流了家庭收入情况、可能面临的养老压力、未来要存多少父母的养老钱,等等。

我岳父岳母在山东,预计退休后的养老金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岳父还有部分积蓄投了银行理财产品,如定期存款、挂钩黄金的产品等。我爸妈在重庆,他们的收入比岳父岳母低一些,但也基本够他们生活。等他们年龄再大一些,主要靠存款生活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承担赡养义务了。

在心理上,我已经在考虑给父母养老的事,但还没有具体盘算一年到底要准备多少钱,也没有做专门的计划。现在想的是,等需要用钱时,就从家庭的储蓄池子中支取。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现在

之前,朋友给我转发了一个关于居民个人养老储备的问卷调研,我和太太分头填了调研问卷。填完之后她问我,假设我们都是60岁退休,按照80岁来算,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才能从容养老?抛出问题后,她低头在手机计算器上开始算起来,片刻后说出一个数字——人均200万。她估算的是除了基础退休金之外,每年要有10万左右的养老补充,这还是按照现在的购买力计算,没有考虑通胀因素。

这个数字让我们陷入了沉思,也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趁30岁还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讨论养老。房贷、日常开支、小孩教育、父母养老……细算一笔笔开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很难以从容的姿态来考虑自己的养老。但我想,至少要迈出第一步,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养老金。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政策在上海等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试点,我和太太分别在招行和工行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各自存入1.2万元。

也许会有人忍不住问:房贷压力那么大、又即将面临养娃负担的90后,为什么要每年挤出一两万,留给30年后的自己?每年存这点钱,就有可能实现有品质的养老生活了吗?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在我看来,最好的时候就是此时此刻,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考虑到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都会处于经济负担比较重的状态,那么,每年挤出1.2万元投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已经是一种让自己压力不会太大的积累方式。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比如去年3月,我和太太各自领到了上千元的税收返还,若能坚持30年,税收优惠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强制储蓄和投资理财,积累复利回报。根据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一个人每年在个人养老金账户投入1.2万元,30年投入的本金有36万元,如果投资复合年化收益有5%,最终领取的金额有望达到81.20万。

在个人养老金账户里,我们俩买的都是权益仓位较高的公募基金。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要等到退休才能取出来,投到权益仓位较高的产品里,更可能积累高一点的养老金。再加上我们都是90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选了两只高弹性的基金:一只是目标日期2050,匹配90后的退休年龄;另一只是积极型目标风险基金,属于比较进取的品种。

除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我和太太还分别买了重疾险。保险的意义在于以最小的成本,防止小概率事件对家庭的影响,为此,我们选了保障为主的险种,没有考虑增值为主、保障为辅的投资型险种。

时间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会为谁停留。在面对种种生活压力的当下,让一个人为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人生做打算,是很困难的,但也无疑是正确的。最近,听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开,我们准备保持投入,每年挤出一两万,为自己勾勒一个更加美好、从容的未来。

基金经理说:

90后的养老规划应该怎么做?

本期嘉宾

广发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期

基金经理倪鑫晨

目前,90后普遍在25~34岁阶段,已经陆续步入职场,开始面临买房、婚育等问题。据研究预测,205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届时养老问题会十分突出。而2050年正是90后陆续迈入退休生活的年份,从外部环境来看,90后大概率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个人养老问题。

虽然与80后、70后相比更加年轻,但90后的日常消费水平却不低,主打一个“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另外,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往往是典型的“4(父辈)+2(夫妇)+N(孩子,通常为1)”的“沙漏型”。因此,90后面临的生存压力可能会更加突出,容易挤压其养老金储备的空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要求90后提前开始进行养老规划,以拉长准备周期的方式,尽量减轻每年的养老储备压力。同时,面向90后的养老产品也应量体裁衣,既要考虑长远增值目标,又要结合当下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追求获取更高收益。

依照海外经验来看,目标日期型养老基金(TDF)是不错的养老投资选择,格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数据显示,在20~29岁投资者的账户资产中,TDF产品占比超过50%,这个比例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在国内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目标日期为2050年的养老基金,就是结合90后的退休年份、专为90后打造的“一站式”养老方案。

【文末彩蛋】

广发基金在官方App、官微推出养老理财定制服务,输入你的年龄、收入、工作年限、投资目标等信息,即可自动测算需要准备的养老金额,生成适合你的专属养老理财方案,让你的养老理财规划更精细、更科学。通过广发基金官方App、官微购买养老理财方案的底层产品,均可享受0申购费优惠。

广发基金养老理财定制服务

备注:上述服务由广发基金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上证报观点。

风险提示:“养老”、“理财”等字眼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点击阅读原文,定制你的养老理财方案

早在两年前,我和太太就讨论过养老话题,两人坦诚地交流了家庭收入情况、可能面临的养老压力、未来要存多少父母的养老钱,等等。

导读: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在试点的两年多时间里,个人养老金制度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展现出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养老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养老难题。为深入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城市人群在养老规划、储备情况和生活状态方面的区别,广发基金与上证投教中心奔赴北上广深四地,分别访谈了出生于60~90年的四代人,通过个体讲述自己对养老的理解和实践,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本期人物

宋先生(90后,上海,未育)

对于刚刚成家、还没育儿的90后来说,养老,似乎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话题。但作为“独生一代”,养老又好像离他们很近,因为60后的父母已经或者即将退休,赡养父母的义务正摆在眼前。

在上海工作的90后宋先生和新婚太太,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去年刚在上海买了婚房,他们当下考虑最多的是房子装修以及即将到来的育儿计划,暂时还没有余力规划几十年后的养老生活。但现实的问题在于,还自称“宝宝”的他们,很快就要考虑家里四位老人的养老生活。

对于出生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要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或许还需要家里人提供帮助。90后的宋先生是如何面对赡养父母的义务?又如何未雨绸缪,把自己的养老问题“提上日程”的?以下为宋先生口述。

(注:为保护采访对象,文章对个别信息做了处理)

父辈的养老储备迫在眉睫

我和太太都是从三四线城市到上海工作的90后,去年是我在上海打拼的第8个年头,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我们买了一套小三房。买房,代表着我们终于在上海安家落户,但负债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房子是明年交付,到时要交一笔金额不小的契税,还要准备装修、购买家具的费用。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我们当年存的钱,第二年就会花掉,因为接下来会有房子装修、生小孩、小孩教育等各种花钱的项目。作为理工男,我以前对家庭开支、小孩教育、父母养老等没有什么概念,觉得该结婚就结婚,该生娃就生娃,该干嘛就干嘛。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未来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每一步都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计划。

近几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个人养老的讨论渐渐多了起来,不管是专家建议还是数据分析,都证明越早开始准备,越有利于获得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但对90后来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很难以从容的姿态去考虑自己的养老。当下,让我们内心隐隐感到焦虑的,是父辈的养老储备。

我和太太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是65后,年纪相仿,近几年将陆续退休。早在两年前,我和太太就讨论过养老话题,两人坦诚地交流了家庭收入情况、可能面临的养老压力、未来要存多少父母的养老钱,等等。

我岳父岳母在山东,预计退休后的养老金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岳父还有部分积蓄投了银行理财产品,如定期存款、挂钩黄金的产品等。我爸妈在重庆,他们的收入比岳父岳母低一些,但也基本够他们生活。等他们年龄再大一些,主要靠存款生活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承担赡养义务了。

在心理上,我已经在考虑给父母养老的事,但还没有具体盘算一年到底要准备多少钱,也没有做专门的计划。现在想的是,等需要用钱时,就从家庭的储蓄池子中支取。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现在

之前,朋友给我转发了一个关于居民个人养老储备的问卷调研,我和太太分头填了调研问卷。填完之后她问我,假设我们都是60岁退休,按照80岁来算,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才能从容养老?抛出问题后,她低头在手机计算器上开始算起来,片刻后说出一个数字——人均200万。她估算的是除了基础退休金之外,每年要有10万左右的养老补充,这还是按照现在的购买力计算,没有考虑通胀因素。

这个数字让我们陷入了沉思,也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趁30岁还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讨论养老。房贷、日常开支、小孩教育、父母养老……细算一笔笔开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很难以从容的姿态来考虑自己的养老。但我想,至少要迈出第一步,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养老金。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政策在上海等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试点,我和太太分别在招行和工行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各自存入1.2万元。

也许会有人忍不住问:房贷压力那么大、又即将面临养娃负担的90后,为什么要每年挤出一两万,留给30年后的自己?每年存这点钱,就有可能实现有品质的养老生活了吗?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在我看来,最好的时候就是此时此刻,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考虑到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都会处于经济负担比较重的状态,那么,每年挤出1.2万元投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已经是一种让自己压力不会太大的积累方式。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比如去年3月,我和太太各自领到了上千元的税收返还,若能坚持30年,税收优惠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强制储蓄和投资理财,积累复利回报。根据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一个人每年在个人养老金账户投入1.2万元,30年投入的本金有36万元,如果投资复合年化收益有5%,最终领取的金额有望达到81.20万。

在个人养老金账户里,我们俩买的都是权益仓位较高的公募基金。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要等到退休才能取出来,投到权益仓位较高的产品里,更可能积累高一点的养老金。再加上我们都是90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选了两只高弹性的基金:一只是目标日期2050,匹配90后的退休年龄;另一只是积极型目标风险基金,属于比较进取的品种。

除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我和太太还分别买了重疾险。保险的意义在于以最小的成本,防止小概率事件对家庭的影响,为此,我们选了保障为主的险种,没有考虑增值为主、保障为辅的投资型险种。

时间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会为谁停留。在面对种种生活压力的当下,让一个人为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人生做打算,是很困难的,但也无疑是正确的。最近,听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开,我们准备保持投入,每年挤出一两万,为自己勾勒一个更加美好、从容的未来。

基金经理说:

90后的养老规划应该怎么做?

本期嘉宾

广发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期

基金经理倪鑫晨

目前,90后普遍在25~34岁阶段,已经陆续步入职场,开始面临买房、婚育等问题。据研究预测,205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届时养老问题会十分突出。而2050年正是90后陆续迈入退休生活的年份,从外部环境来看,90后大概率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个人养老问题。

虽然与80后、70后相比更加年轻,但90后的日常消费水平却不低,主打一个“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另外,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往往是典型的“4(父辈)+2(夫妇)+N(孩子,通常为1)”的“沙漏型”。因此,90后面临的生存压力可能会更加突出,容易挤压其养老金储备的空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要求90后提前开始进行养老规划,以拉长准备周期的方式,尽量减轻每年的养老储备压力。同时,面向90后的养老产品也应量体裁衣,既要考虑长远增值目标,又要结合当下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追求获取更高收益。

依照海外经验来看,目标日期型养老基金(TDF)是不错的养老投资选择,格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数据显示,在20~29岁投资者的账户资产中,TDF产品占比超过50%,这个比例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在国内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目标日期为2050年的养老基金,就是结合90后的退休年份、专为90后打造的“一站式”养老方案。

【文末彩蛋】

广发基金在官方App、官微推出养老理财定制服务,输入你的年龄、收入、工作年限、投资目标等信息,即可自动测算需要准备的养老金额,生成适合你的专属养老理财方案,让你的养老理财规划更精细、更科学。通过广发基金官方App、官微购买养老理财方案的底层产品,均可享受0申购费优惠。

广发基金养老理财定制服务

备注:上述服务由广发基金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上证报观点。

风险提示:“养老”、“理财”等字眼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点击阅读原文,定制你的养老理财方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