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排水管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源头治理“三步走” 城市更新是建设美丽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

破解排水管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源

2周前

对于小区庭院内地下雨污水管道混接的情况,需进行混接点改造,可在征求居民意见后新建雨水管或污水管,也可建设海绵设施并将地面雨水优先引入其中。...管网测绘数据是排水管理工作的基础,应贯穿在排水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而不应只作为改造前的摸底及改造验收后入库的手段。
 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源头治理“三步走”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www.chinajsb.cn
城市更新是建设美丽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建设美丽城市”要求下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则是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期“北京沙龙·城市更新”特邀业界专家,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如何更好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建言献策,为美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从成因来说,“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而城市更新是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手段,所以应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因地制宜地实施污水源头治理“三步走(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破解排水管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溯源排查摸清家底
从建筑小区源头、市政道路支管到城市排水干管,实施“全区域、全类型、全阶段”溯源排查,全系统摸清管网现状情况和错混接、病害等问题点,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前期排查,明底数。采用CCTV(闭路电视检测)、QV(管道潜望镜)等管网普查和水质检测方法,通过网格化排查、重点区域排查相结合的方法,锁定清水混入量较大地段,识别小区管网、小区与市政管道衔接处等各类混错接问题,为雨污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过程跟踪,重复核。排水管理企业提前介入正本清源改造过程,对发现的管道错接、混接、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步复核,形成“一小区一清单”,按照“改造完成一片,立即验收接管一片”的原则,分片分级移交接管,有效避免后期建管不同步等问题。
三是数据测绘,一张图。排水管理企业结合现场管线的实际情况开展测绘,建立管网信息数据库,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为后期日常运维管理提供保障。
正本清源分类施策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混流问题,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需要根据城市水系统及问题特征开展“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对清污混合、雨污混接问题分类施策。
一是清污分流,挤外水。要高度重视清污混合问题,尤其是南方地区,因其水网密、地下水位较高,更易导致外水挤占管道空间、城市管网持续高水位运行。对此情况,应依据溯源排查结果,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对于因排口倒灌或渗漏产生河水进入排水管网的情况,实施闸门或堰门改造等防倒灌措施;对于工地基坑排水,采用独立排水管道,让水经沉淀后排入河道;对于管道缺陷,基于分级评估的结果,实施缺陷修复。
二是雨污分流,重改造。对于小区排水系统,应从源头厘清污水接入雨水系统、雨水接入污水系统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对于在露天阳台安装洗手池等污水混接入雨水系统情况,需从建筑立管着手,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可将原楼栋混流立管作为污水立管使用,新增雨水立管。对于楼宇山墙雨水立管接入地下污水出户管等雨水混接入污水系统情况,需改为就近接入地下雨水管渠。对于小区庭院内地下雨污水管道混接的情况,需进行混接点改造,可在征求居民意见后新建雨水管或污水管,也可建设海绵设施并将地面雨水优先引入其中。
三是雨污分流,顺接驳。小区或沿街商户与市政管道衔接处,也经常存在混错接问题,需对其进行局部改造,接入相应雨水、污水市政管道。同时,应在沿街商铺增设隔油器具、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以减少油污、泥沙等污染物进入排水管网。
排水管理进小区建管并重
排水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即便顺利开展“正本清源”改造工作,若没有加强管理,容易再次发生雨污混流情况。应在实现片区排水管网全覆盖、雨污水应分尽分、污水全收集的基础上,委托专业排水企业对小区排水管网进行管理维护。
一是立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小区的排水系统管理涉及相关主管部门、社区、街道、产权人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排水企业等多个直接或间接主体,应在制度下明确主体责任并建立清晰且顺畅的联络机制。比如,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建立由社区负责人和排水企业小区负责人分别担任社区管长和排水管长的双管长制。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相关主管部门、街道、产权人或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排水企业五位一体的联络机制。拥有明确的制度保障,才能实现小区排水管网有专人管、有专业人管、有人协调一起管。
二是组专班,保障专业队伍。排水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和装备设备。日常运维、管网检测、工程验收、实行排水户动态管理等工作,需由专业队伍完成。排水管道清疏、预处理设施清掏及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需配备高压清通车、吸污车、泵车、CCTV检测车、管道内窥镜等专业设备。
三是全流程,促进建管融合。管网测绘数据是排水管理工作的基础,应贯穿在排水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而不应只作为改造前的摸底及改造验收后入库的手段。排水管理企业可提前介入“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利用管道检测专用设备核查改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并配合整改。只有全过程介入才能有效避免建管“两张皮”,实现建管互馈、建管融合、建管并重。
四是建标准,运管按效付费。由于面临多权利主体、多层级排水、多流程环节,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对精细化、标准化的程度要求高。从总体上,应建立相应规则,在明确工作方向、实施步骤、责任到人的基础上,统筹开展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从各环节上,应建立小区排水管道管养、小区排水设施作业维护、小区排水管道接收、排水户动态管理全覆盖等系列标准,逐步实现排水管理进小区设施规范化、管养标准化,为运管按效付费提前做好保障。
五是搭平台,智慧赋能管理。智慧化手段的加入,有利于破解排水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带来的难题。在数据基底方面,需结合管道测绘数据,将小区管网逐步纳入全市排水管网,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在改造验收方面,需将溯源排查与“正本清源”数据录入信息化平台,实现排查问题“销号制”整改。在排水管理方面,需设置日常巡查、事件报修、排水户监管、随手拍等功能模块,实现小区排水“信息化”管理。
六是办许可,规范经营商户。沿街经营性商户日常监管是排水管理进小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排水企业应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排水许可证办理工作,现场勘查商户预处理设施是否规范安装及下游排水管是否正确接驳。为商户办理排水许可证,可有效减少排水户私接、错接等不规范排水行为,从源头上解决排水监管难的问题。建立沿街经营性商户台账并定期更新,及时对改变经营性质的商户进行跟踪,实行动态管理。
七是广宣传,激励公众参与。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的可持续推动,需逐步实现产权主体、物业服务单位、专业经营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多元共建模式。充分结合公告栏、一封信、微信公众号宣传手段,不定期开展排水管理进小区宣传活动,营造居民理解、支持、主动参与规范排水的良好局面,实现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实现高水平社会治理的重要契机,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设施更换,是城市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维的系统化战略方向和落地方案。各地的发展阶段不同,更新标准也不可能完全统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本地发展的更新方案,是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
•李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市水系统、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和规划设计咨询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城乡规划设计、科研课题、公益服务等70余项,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各省市规划设计奖等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对于小区庭院内地下雨污水管道混接的情况,需进行混接点改造,可在征求居民意见后新建雨水管或污水管,也可建设海绵设施并将地面雨水优先引入其中。...管网测绘数据是排水管理工作的基础,应贯穿在排水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而不应只作为改造前的摸底及改造验收后入库的手段。
 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源头治理“三步走”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www.chinajsb.cn
城市更新是建设美丽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建设美丽城市”要求下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则是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期“北京沙龙·城市更新”特邀业界专家,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如何更好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建言献策,为美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从成因来说,“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而城市更新是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手段,所以应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因地制宜地实施污水源头治理“三步走(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破解排水管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溯源排查摸清家底
从建筑小区源头、市政道路支管到城市排水干管,实施“全区域、全类型、全阶段”溯源排查,全系统摸清管网现状情况和错混接、病害等问题点,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前期排查,明底数。采用CCTV(闭路电视检测)、QV(管道潜望镜)等管网普查和水质检测方法,通过网格化排查、重点区域排查相结合的方法,锁定清水混入量较大地段,识别小区管网、小区与市政管道衔接处等各类混错接问题,为雨污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过程跟踪,重复核。排水管理企业提前介入正本清源改造过程,对发现的管道错接、混接、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步复核,形成“一小区一清单”,按照“改造完成一片,立即验收接管一片”的原则,分片分级移交接管,有效避免后期建管不同步等问题。
三是数据测绘,一张图。排水管理企业结合现场管线的实际情况开展测绘,建立管网信息数据库,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为后期日常运维管理提供保障。
正本清源分类施策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混流问题,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需要根据城市水系统及问题特征开展“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对清污混合、雨污混接问题分类施策。
一是清污分流,挤外水。要高度重视清污混合问题,尤其是南方地区,因其水网密、地下水位较高,更易导致外水挤占管道空间、城市管网持续高水位运行。对此情况,应依据溯源排查结果,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对于因排口倒灌或渗漏产生河水进入排水管网的情况,实施闸门或堰门改造等防倒灌措施;对于工地基坑排水,采用独立排水管道,让水经沉淀后排入河道;对于管道缺陷,基于分级评估的结果,实施缺陷修复。
二是雨污分流,重改造。对于小区排水系统,应从源头厘清污水接入雨水系统、雨水接入污水系统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对于在露天阳台安装洗手池等污水混接入雨水系统情况,需从建筑立管着手,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可将原楼栋混流立管作为污水立管使用,新增雨水立管。对于楼宇山墙雨水立管接入地下污水出户管等雨水混接入污水系统情况,需改为就近接入地下雨水管渠。对于小区庭院内地下雨污水管道混接的情况,需进行混接点改造,可在征求居民意见后新建雨水管或污水管,也可建设海绵设施并将地面雨水优先引入其中。
三是雨污分流,顺接驳。小区或沿街商户与市政管道衔接处,也经常存在混错接问题,需对其进行局部改造,接入相应雨水、污水市政管道。同时,应在沿街商铺增设隔油器具、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以减少油污、泥沙等污染物进入排水管网。
排水管理进小区建管并重
排水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即便顺利开展“正本清源”改造工作,若没有加强管理,容易再次发生雨污混流情况。应在实现片区排水管网全覆盖、雨污水应分尽分、污水全收集的基础上,委托专业排水企业对小区排水管网进行管理维护。
一是立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小区的排水系统管理涉及相关主管部门、社区、街道、产权人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排水企业等多个直接或间接主体,应在制度下明确主体责任并建立清晰且顺畅的联络机制。比如,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建立由社区负责人和排水企业小区负责人分别担任社区管长和排水管长的双管长制。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相关主管部门、街道、产权人或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排水企业五位一体的联络机制。拥有明确的制度保障,才能实现小区排水管网有专人管、有专业人管、有人协调一起管。
二是组专班,保障专业队伍。排水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和装备设备。日常运维、管网检测、工程验收、实行排水户动态管理等工作,需由专业队伍完成。排水管道清疏、预处理设施清掏及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需配备高压清通车、吸污车、泵车、CCTV检测车、管道内窥镜等专业设备。
三是全流程,促进建管融合。管网测绘数据是排水管理工作的基础,应贯穿在排水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而不应只作为改造前的摸底及改造验收后入库的手段。排水管理企业可提前介入“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利用管道检测专用设备核查改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并配合整改。只有全过程介入才能有效避免建管“两张皮”,实现建管互馈、建管融合、建管并重。
四是建标准,运管按效付费。由于面临多权利主体、多层级排水、多流程环节,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对精细化、标准化的程度要求高。从总体上,应建立相应规则,在明确工作方向、实施步骤、责任到人的基础上,统筹开展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从各环节上,应建立小区排水管道管养、小区排水设施作业维护、小区排水管道接收、排水户动态管理全覆盖等系列标准,逐步实现排水管理进小区设施规范化、管养标准化,为运管按效付费提前做好保障。
五是搭平台,智慧赋能管理。智慧化手段的加入,有利于破解排水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带来的难题。在数据基底方面,需结合管道测绘数据,将小区管网逐步纳入全市排水管网,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在改造验收方面,需将溯源排查与“正本清源”数据录入信息化平台,实现排查问题“销号制”整改。在排水管理方面,需设置日常巡查、事件报修、排水户监管、随手拍等功能模块,实现小区排水“信息化”管理。
六是办许可,规范经营商户。沿街经营性商户日常监管是排水管理进小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排水企业应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排水许可证办理工作,现场勘查商户预处理设施是否规范安装及下游排水管是否正确接驳。为商户办理排水许可证,可有效减少排水户私接、错接等不规范排水行为,从源头上解决排水监管难的问题。建立沿街经营性商户台账并定期更新,及时对改变经营性质的商户进行跟踪,实行动态管理。
七是广宣传,激励公众参与。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的可持续推动,需逐步实现产权主体、物业服务单位、专业经营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多元共建模式。充分结合公告栏、一封信、微信公众号宣传手段,不定期开展排水管理进小区宣传活动,营造居民理解、支持、主动参与规范排水的良好局面,实现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实现高水平社会治理的重要契机,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设施更换,是城市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维的系统化战略方向和落地方案。各地的发展阶段不同,更新标准也不可能完全统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本地发展的更新方案,是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
•李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市水系统、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和规划设计咨询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城乡规划设计、科研课题、公益服务等70余项,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各省市规划设计奖等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