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诉讼制度机制……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新改革“五年计划”

新华社

5天前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罗沙、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26日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9个方面45大项改革内容,20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罗沙、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26日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9个方面45大项改革内容,20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

“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机制”“完善民生领域司法保障机制”“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机制”……纲要回应当前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明确提出完善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审判体制机制。

“纲要以加强审判业务工作为切入点,针对刑事、民事、行政、未成年人权益、金融、知识产权等审判领域,均提出了完善审判体制、优化审理机制、健全裁判规则体系等改革举措。”最高法副院长茅仲华说。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纲要提出,落实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社会调查、社会观护等制度;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联动协同机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纲要明确提出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机制,部署司法审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改革举措。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依法实行同责同罪同罚”“明确涉企案件常见行为罪与非罪界限”……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司法规制,制定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完善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产品缺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完善经营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完善破产审判制度,健全人民法院与政府部门协同配合、联动处置破产案件机制”“推动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推动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让陷入危困的有价值企业焕发新生,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司艳丽说。

人民法院有效定分止争、化解矛盾,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通过推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深化涉诉信访预防化解,加强诉讼服务建设等三方面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解纷需求,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高效、实质性化解。

其中,纲要提出“巩固深化立案登记制,坚持调解自愿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切实杜绝诉前调解违背当事人意愿、久调不决、拖延立案等现象,有效防止“立案难”。

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各级法院、全体法官不能机械办案、结案了事,而要以有效“止争”为目标,阐明法理、讲清事理、沟通情理,做到既解法结、也解心结,让当事人发自内心认可法院、认同裁判、息诉服判。

对于健全完善诉讼制度机制,纲要明确深化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领域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诉讼规则,优化审理机制,提升程序效能。

纲要提出,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推进落实庭审实质化,完善和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进一步完善二审开庭制度。依法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认罪认罚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推动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进一步推动健全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有机统一。”茅仲华说。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纲要围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司法责任追究制度和司法公开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举措。

据介绍,为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避免“类案不同判”,纲要提出“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规范‘法答网’运行”等改革要求,既为法官办案提供智力支持和规则参考,也便于社会各界通过公开的入库案例和精选答问,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

茅仲华表示,下一步各级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审判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细化举措。最高法将进一步完善改革评估问效机制,通过专项督察、定期通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持续加强改革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举措有序落地、见到实效。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罗沙、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26日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9个方面45大项改革内容,20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罗沙、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26日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9个方面45大项改革内容,20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

“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机制”“完善民生领域司法保障机制”“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机制”……纲要回应当前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明确提出完善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审判体制机制。

“纲要以加强审判业务工作为切入点,针对刑事、民事、行政、未成年人权益、金融、知识产权等审判领域,均提出了完善审判体制、优化审理机制、健全裁判规则体系等改革举措。”最高法副院长茅仲华说。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纲要提出,落实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社会调查、社会观护等制度;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联动协同机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纲要明确提出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机制,部署司法审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改革举措。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依法实行同责同罪同罚”“明确涉企案件常见行为罪与非罪界限”……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司法规制,制定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完善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产品缺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完善经营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完善破产审判制度,健全人民法院与政府部门协同配合、联动处置破产案件机制”“推动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推动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让陷入危困的有价值企业焕发新生,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司艳丽说。

人民法院有效定分止争、化解矛盾,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通过推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深化涉诉信访预防化解,加强诉讼服务建设等三方面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解纷需求,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高效、实质性化解。

其中,纲要提出“巩固深化立案登记制,坚持调解自愿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切实杜绝诉前调解违背当事人意愿、久调不决、拖延立案等现象,有效防止“立案难”。

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各级法院、全体法官不能机械办案、结案了事,而要以有效“止争”为目标,阐明法理、讲清事理、沟通情理,做到既解法结、也解心结,让当事人发自内心认可法院、认同裁判、息诉服判。

对于健全完善诉讼制度机制,纲要明确深化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领域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诉讼规则,优化审理机制,提升程序效能。

纲要提出,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推进落实庭审实质化,完善和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进一步完善二审开庭制度。依法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认罪认罚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推动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进一步推动健全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有机统一。”茅仲华说。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纲要围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司法责任追究制度和司法公开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举措。

据介绍,为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避免“类案不同判”,纲要提出“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规范‘法答网’运行”等改革要求,既为法官办案提供智力支持和规则参考,也便于社会各界通过公开的入库案例和精选答问,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

茅仲华表示,下一步各级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审判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细化举措。最高法将进一步完善改革评估问效机制,通过专项督察、定期通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持续加强改革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举措有序落地、见到实效。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