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谷子经济”大热背后

新华社

1周前

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风向,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经济融合的社会现象,更是文化赋能经济的生动表现。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刘慧)你听说过“谷子经济”吗?这个和农业没什么关系的概念,最近正在破圈。相关消费热潮席卷各大城市,“吃谷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地。

“谷子”,即英文“goods”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周边商品。

这个曾经只有“Z世代”“00后”才懂的“秘密暗号”大热,背后折射出什么?

年轻一代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作为“谷子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买出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有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超1200亿元。未来数年“谷子经济”将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从文化产业视角看,随着我国优秀国产动画、手游等快速发展,文创行业以及IP衍生品会迎来市场增量空间。“谷子经济”火热与我国文化产业迭代相遇,必定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消费热点的涌现,从来都绕不开人的需求。

“谷子经济”传递了年轻人的个性化表达和社交需求,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也选择非同质化的消费模式,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悦己”,把“情绪价值”拉满。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并且年轻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

不止“谷子经济”,这种趋势还体现在很多消费热潮中。无论是为一场演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抢购各大博物馆的文创冰箱贴,亦或是“吃”一碗毛绒玩具的“麻辣烫”……

细细观察,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风向,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经济融合的社会现象,更是文化赋能经济的生动表现。

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两个笔记本,同样的使用功能,一个带上了IP“加持”,变成“谷子”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提升了附加值。

叠加“谷子”的体验和社交属性,不少线下商场看到了提升客流量、激发消费活力的新可能。

上海百联ZX创趣场的前身——华联商厦,曾是南京路步行街的潮流地标。自2023年1月“变身”开业后,这家商场在18个月内累计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销售额超5亿元、活动举办量超700场。

浙商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国内已有超20个一二线城市的60多个核心商圈都在打造二次元消费城市地标。

谈到“谷子经济”,也有人表示“不理解”“看不懂”。为什么要给IP支付溢价、支付多大的溢价可以见仁见智,但“谷子经济”中出现的“负能量”必须得到及时关注。

未成年人“吃谷”时存在的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天价“炒谷”陷阱,IP版权保护等问题也在浮现……“谷子经济”持续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如何引导其健康生长,加强市场监管和法治保障,需要更多的探索创新和主动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集邮、集币、集卡片、集卡带、集模型……每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里似乎都有过关于“收集”的消费记忆。一方面,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谷子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引导这个千亿级市场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振消费增添更多活力。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风向,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经济融合的社会现象,更是文化赋能经济的生动表现。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刘慧)你听说过“谷子经济”吗?这个和农业没什么关系的概念,最近正在破圈。相关消费热潮席卷各大城市,“吃谷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地。

“谷子”,即英文“goods”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周边商品。

这个曾经只有“Z世代”“00后”才懂的“秘密暗号”大热,背后折射出什么?

年轻一代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作为“谷子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买出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有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超1200亿元。未来数年“谷子经济”将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从文化产业视角看,随着我国优秀国产动画、手游等快速发展,文创行业以及IP衍生品会迎来市场增量空间。“谷子经济”火热与我国文化产业迭代相遇,必定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消费热点的涌现,从来都绕不开人的需求。

“谷子经济”传递了年轻人的个性化表达和社交需求,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也选择非同质化的消费模式,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悦己”,把“情绪价值”拉满。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并且年轻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

不止“谷子经济”,这种趋势还体现在很多消费热潮中。无论是为一场演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抢购各大博物馆的文创冰箱贴,亦或是“吃”一碗毛绒玩具的“麻辣烫”……

细细观察,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风向,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经济融合的社会现象,更是文化赋能经济的生动表现。

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两个笔记本,同样的使用功能,一个带上了IP“加持”,变成“谷子”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提升了附加值。

叠加“谷子”的体验和社交属性,不少线下商场看到了提升客流量、激发消费活力的新可能。

上海百联ZX创趣场的前身——华联商厦,曾是南京路步行街的潮流地标。自2023年1月“变身”开业后,这家商场在18个月内累计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销售额超5亿元、活动举办量超700场。

浙商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国内已有超20个一二线城市的60多个核心商圈都在打造二次元消费城市地标。

谈到“谷子经济”,也有人表示“不理解”“看不懂”。为什么要给IP支付溢价、支付多大的溢价可以见仁见智,但“谷子经济”中出现的“负能量”必须得到及时关注。

未成年人“吃谷”时存在的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天价“炒谷”陷阱,IP版权保护等问题也在浮现……“谷子经济”持续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如何引导其健康生长,加强市场监管和法治保障,需要更多的探索创新和主动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集邮、集币、集卡片、集卡带、集模型……每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里似乎都有过关于“收集”的消费记忆。一方面,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谷子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引导这个千亿级市场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振消费增添更多活力。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