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养老故事丨80后:面对养老,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

上海证券报

6天前

刚步入“四字头”的她,突然意识到了“单身独生女”的压力——不仅要独立面对父母的养老课题,还得筹备自己的退休生活。

导读: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在试点的两年多时间里,个人养老金制度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展现出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养老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养老难题。为深入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城市人群在养老规划、储备情况和生活状态方面的区别,广发基金与上证投教中心奔赴北上广深四地,分别访谈了出生于60~90年的四代人,通过个体讲述自己对养老的理解和实践,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本期人物

舒女士(80后,深圳,单身)

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具有改革开放带来的鲜明个性和时代烙印。他们既享受了教育扩招、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等带来的机遇和福利,但也承受了更激烈的竞争压力、政策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80后也是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至深的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他们的婚恋观念也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开放的双重影响,普遍接受“一个人过也挺好”的理念,未婚群体的比例明显提升。

82年出生的舒女士,毕业后即到深圳打工,过着还算舒适的单身生活。刚步入“四字头”的她,突然意识到了“单身独生女”的压力——不仅要独立面对父母的养老课题,还得筹备自己的退休生活。她准备如何解决父母和自己的养老课题?又如何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做好平衡?以下是舒女士的讲述。

(注:为保护采访对象,文章对个别信息做了处理)

从活在当下到筹谋未来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是家中的独生女。赶上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考上了大学,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定居。在旁人眼中,我是潇洒恣意的“单身贵族”,工作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全情投入,闲暇时就过着“无事小神仙”般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

不过,经历过疫情之后,彷佛一瞬间,我的心态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像从“后青春期”直接步入了中年。2022年12月,在感染新冠、居家休息的日子里,我度过了40周岁生日。按照中国约78岁的人均预期寿命来计算,我已经算是步入了人生的下半程。

人在病中,既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又忧心着老家父母的病情。想到父母身边无人照顾,自己也是孤身一人,不禁百感交集。人在脆弱的时候就会想得更多,触发我开始思考“养老”——这个曾经觉得很遥远、如今却渐行渐近的课题。我意识到,已经到了需要直面人生中一些重要课题的时候了。

我的父母都已经年近七旬,每个月有几千块的退休金,在老家小镇生活无虞,但近几年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的问题,已经开始困扰他们的健康。按照规律,他们会逐步衰老,需要照料看护。作为他们唯一的孩子,无论是在金钱、时间还是心理上,我都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

而我自己,虽然还在积极寻找合适的伴侣,但内心其实已经接受了大概率需要独自度过人生后半程的可能性。人的一生怎样才算是不虚此行?我该如何安顿好父母的晚年生活,也经营好自己的下半生?这是2022年底以来,一直萦绕在我耳边的声音。

网上有一个“人生三张表”的说法,即人生财富可以用三张表来归纳——资产负债表、收入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意识到养老议题正在逼近的时候,我整理了自己的“人生三张表”。

仔细算过“三张表”之后,心里有点沉甸甸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以前花钱还是太随性了,以后得学会“节流”,因为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未来的压力。这次梳理和思考之后,我决定把养老规划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及早行动构筑养老防线

说起养老规划,我首先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单身的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作为安全网,应该如何以一个人的力量,构筑一道相对牢固的养老防线?坦率地说,在盘点过自己的全部“家当”之后,再看到社交平台上那些“300万够不够体面养老”等讨论时,我的内心也不免生出了几分焦虑。

但对于该如何开展养老规划,我其实并没有太多头绪。后来无意间,我读到了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两本书《一个人的老后》和《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给迷茫的我提供了解题思路。上野千鹤子作为一位年逾七旬的单身女性,本身就是“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精彩”的例证,她的两本书就像是“单身老年生活指南”,让我不再那么惧怕“孤独终老”。

她在书中所提到,“一个人的老后”是需要技巧和基础的,或者也可称之为“如何生活”的软件和硬件准备。思考之后,我打算开设两个“心理账户”。一个是“父母养老专用账户”,将现在手上的积蓄都归入这个专用账户,并且通过合理投资,尽可能让这笔钱保值增值。之前我在理财方面的风险偏好比较高,将绝大部分积蓄都配置在股票和偏股型基金里,这几年出现了20%左右的浮亏。接下来,我打算适当减少一些股票和偏股基金的配置,买一些稳健型的基金产品。

另一个则是给自己的“养老储备账户”。这个账户需要我平时尽可能地开源节流、结余资金。富达国际提出过“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即在30岁时的养老金储蓄需要达到当时年薪的1倍,40岁时增加至4倍,50岁时为6倍,60岁时为9倍。按照这个法则来算,步入“四字头”的我,应该存下100多万用于个人养老,而如今我的这个账户还处于空白状态,感觉自己需要补的课太多了。

那就从“强制储蓄”开始吧。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深圳等地区试行,我第一时间开设了账户,顶格存入12000元买了一只养老FOF,到次年申报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时,退税能有上千元。今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开,可投的产品范围也更广了,我又往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存了12000元。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期限比较长,相当于“强制储蓄”,也算是管住了自己乱花钱的手。

另外,就是好好工作,量入为出,争取每年攒下几万元,逐步充实我的“养老储备账户”,等年老的时候再多点生活费。最后,养老储备应当是全方位的储备,除了资金规划,还有身体健康、人际社交等。从今年开始,以前喜欢宅在家里的我,也会在周末走出门做做运动。

“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多年前,我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深受鼓舞;如今,我仍然愿意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勇敢面对人生下半程。

基金经理说:

80后的养老规划应该怎么做?

本期嘉宾

广发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期

基金经理杨喆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我们发现,相比结婚生子的同龄人,单身和丁克的80后可能会更早开启自己的老年规划。这或许是因为已婚已育的80后往往背负着更重的家庭负担,暂时无暇自顾;而单身和丁克人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从而更早萌发“养老靠自己”的意识。

养老规划的核心要点之一是经济准备,至于要多少钱才足够体面养老,这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但也有普适性的衡量标准——“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退休前每个月的工资。按照世界银行的建议,要想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不得低于70%。然而,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的替代率仅约40%左右,距离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还有30%的缺口。

个人养老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通过包括税收优惠、产品费率优惠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个人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积极规划养老投资,补齐养老金替代率的缺口。考虑到投资复利和时间积累的影响,越早开始养老投资,每年投入的压力越小,因此,我们不能等到临近退休再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在青年阶段就开始着手规划。

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每年用一定的工资比例进行养老投资,特别是参与有税优政策的养老目标基金,是一种积累养老金的便捷方式。按照退休年龄来算,80后群体可以选择退休日期在2045年左右的养老目标日期型基金,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能提前为“体面养老”所需的资金缺口做好准备。

【文末彩蛋】

广发基金在官方App、官微推出养老理财定制服务,输入你的年龄、收入、工作年限、投资目标等信息,即可自动测算需要准备的养老金额,生成适合你的专属养老理财方案,让你的养老理财规划更精细、更科学。通过广发基金官方App、官微购买养老理财方案的底层产品,均可享受0申购费优惠。

广发基金养老理财定制服务

备注:上述服务由广发基金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上证报观点。

风险提示:“养老”、“理财”等字眼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点击阅读原文,定制你的养老理财方案

刚步入“四字头”的她,突然意识到了“单身独生女”的压力——不仅要独立面对父母的养老课题,还得筹备自己的退休生活。

导读: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在试点的两年多时间里,个人养老金制度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展现出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养老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养老难题。为深入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城市人群在养老规划、储备情况和生活状态方面的区别,广发基金与上证投教中心奔赴北上广深四地,分别访谈了出生于60~90年的四代人,通过个体讲述自己对养老的理解和实践,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本期人物

舒女士(80后,深圳,单身)

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具有改革开放带来的鲜明个性和时代烙印。他们既享受了教育扩招、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等带来的机遇和福利,但也承受了更激烈的竞争压力、政策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80后也是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至深的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他们的婚恋观念也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开放的双重影响,普遍接受“一个人过也挺好”的理念,未婚群体的比例明显提升。

82年出生的舒女士,毕业后即到深圳打工,过着还算舒适的单身生活。刚步入“四字头”的她,突然意识到了“单身独生女”的压力——不仅要独立面对父母的养老课题,还得筹备自己的退休生活。她准备如何解决父母和自己的养老课题?又如何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做好平衡?以下是舒女士的讲述。

(注:为保护采访对象,文章对个别信息做了处理)

从活在当下到筹谋未来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是家中的独生女。赶上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考上了大学,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定居。在旁人眼中,我是潇洒恣意的“单身贵族”,工作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全情投入,闲暇时就过着“无事小神仙”般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

不过,经历过疫情之后,彷佛一瞬间,我的心态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像从“后青春期”直接步入了中年。2022年12月,在感染新冠、居家休息的日子里,我度过了40周岁生日。按照中国约78岁的人均预期寿命来计算,我已经算是步入了人生的下半程。

人在病中,既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又忧心着老家父母的病情。想到父母身边无人照顾,自己也是孤身一人,不禁百感交集。人在脆弱的时候就会想得更多,触发我开始思考“养老”——这个曾经觉得很遥远、如今却渐行渐近的课题。我意识到,已经到了需要直面人生中一些重要课题的时候了。

我的父母都已经年近七旬,每个月有几千块的退休金,在老家小镇生活无虞,但近几年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的问题,已经开始困扰他们的健康。按照规律,他们会逐步衰老,需要照料看护。作为他们唯一的孩子,无论是在金钱、时间还是心理上,我都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

而我自己,虽然还在积极寻找合适的伴侣,但内心其实已经接受了大概率需要独自度过人生后半程的可能性。人的一生怎样才算是不虚此行?我该如何安顿好父母的晚年生活,也经营好自己的下半生?这是2022年底以来,一直萦绕在我耳边的声音。

网上有一个“人生三张表”的说法,即人生财富可以用三张表来归纳——资产负债表、收入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意识到养老议题正在逼近的时候,我整理了自己的“人生三张表”。

仔细算过“三张表”之后,心里有点沉甸甸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以前花钱还是太随性了,以后得学会“节流”,因为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未来的压力。这次梳理和思考之后,我决定把养老规划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及早行动构筑养老防线

说起养老规划,我首先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单身的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作为安全网,应该如何以一个人的力量,构筑一道相对牢固的养老防线?坦率地说,在盘点过自己的全部“家当”之后,再看到社交平台上那些“300万够不够体面养老”等讨论时,我的内心也不免生出了几分焦虑。

但对于该如何开展养老规划,我其实并没有太多头绪。后来无意间,我读到了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两本书《一个人的老后》和《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给迷茫的我提供了解题思路。上野千鹤子作为一位年逾七旬的单身女性,本身就是“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精彩”的例证,她的两本书就像是“单身老年生活指南”,让我不再那么惧怕“孤独终老”。

她在书中所提到,“一个人的老后”是需要技巧和基础的,或者也可称之为“如何生活”的软件和硬件准备。思考之后,我打算开设两个“心理账户”。一个是“父母养老专用账户”,将现在手上的积蓄都归入这个专用账户,并且通过合理投资,尽可能让这笔钱保值增值。之前我在理财方面的风险偏好比较高,将绝大部分积蓄都配置在股票和偏股型基金里,这几年出现了20%左右的浮亏。接下来,我打算适当减少一些股票和偏股基金的配置,买一些稳健型的基金产品。

另一个则是给自己的“养老储备账户”。这个账户需要我平时尽可能地开源节流、结余资金。富达国际提出过“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即在30岁时的养老金储蓄需要达到当时年薪的1倍,40岁时增加至4倍,50岁时为6倍,60岁时为9倍。按照这个法则来算,步入“四字头”的我,应该存下100多万用于个人养老,而如今我的这个账户还处于空白状态,感觉自己需要补的课太多了。

那就从“强制储蓄”开始吧。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深圳等地区试行,我第一时间开设了账户,顶格存入12000元买了一只养老FOF,到次年申报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时,退税能有上千元。今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开,可投的产品范围也更广了,我又往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存了12000元。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期限比较长,相当于“强制储蓄”,也算是管住了自己乱花钱的手。

另外,就是好好工作,量入为出,争取每年攒下几万元,逐步充实我的“养老储备账户”,等年老的时候再多点生活费。最后,养老储备应当是全方位的储备,除了资金规划,还有身体健康、人际社交等。从今年开始,以前喜欢宅在家里的我,也会在周末走出门做做运动。

“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多年前,我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深受鼓舞;如今,我仍然愿意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勇敢面对人生下半程。

基金经理说:

80后的养老规划应该怎么做?

本期嘉宾

广发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期

基金经理杨喆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我们发现,相比结婚生子的同龄人,单身和丁克的80后可能会更早开启自己的老年规划。这或许是因为已婚已育的80后往往背负着更重的家庭负担,暂时无暇自顾;而单身和丁克人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从而更早萌发“养老靠自己”的意识。

养老规划的核心要点之一是经济准备,至于要多少钱才足够体面养老,这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但也有普适性的衡量标准——“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退休前每个月的工资。按照世界银行的建议,要想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不得低于70%。然而,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的替代率仅约40%左右,距离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还有30%的缺口。

个人养老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通过包括税收优惠、产品费率优惠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个人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积极规划养老投资,补齐养老金替代率的缺口。考虑到投资复利和时间积累的影响,越早开始养老投资,每年投入的压力越小,因此,我们不能等到临近退休再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在青年阶段就开始着手规划。

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每年用一定的工资比例进行养老投资,特别是参与有税优政策的养老目标基金,是一种积累养老金的便捷方式。按照退休年龄来算,80后群体可以选择退休日期在2045年左右的养老目标日期型基金,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能提前为“体面养老”所需的资金缺口做好准备。

【文末彩蛋】

广发基金在官方App、官微推出养老理财定制服务,输入你的年龄、收入、工作年限、投资目标等信息,即可自动测算需要准备的养老金额,生成适合你的专属养老理财方案,让你的养老理财规划更精细、更科学。通过广发基金官方App、官微购买养老理财方案的底层产品,均可享受0申购费优惠。

广发基金养老理财定制服务

备注:上述服务由广发基金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上证报观点。

风险提示:“养老”、“理财”等字眼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点击阅读原文,定制你的养老理财方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