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项制度创新,180个重点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年成果斐然

中国证券网

1周前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12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 12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示范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展现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据介绍,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生态底色更亮。成立至今,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大幅提升到98.1%,“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2025年目标。发展成色更足。2023年,两区一县GDP合计47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29亿元,较2019年年均分别增长5.94%和8.19%。R&D经费投入强度增至4.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19家。民生福祉更优。“轨道上的示范区”建设提速。531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926家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9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384.6万人次。网上跨省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办件量达11.6万件。

其中,制度创新方面,示范区探索形成了“推进制度创新、落实改革授权、加快复制推广”工作链条。

一是深化制度创新。聚焦重点领域,今年新推出了18项制度创新成果。强化规划引领,基本形成“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等机制,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突出绿色发展,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实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等机制,构建生态保护制度“四梁八柱”。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坚持共建共享,先后发布5批63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国家“大战略”给示范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小幸福”。

二是落实改革授权。中央区域办印发两批改革授权事项清单,赋予示范区18个事项改革自主权。目前,7项已承接落实,其中“深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改革”等3项已形成了首单案例。

三是开展季度发布。今年,中央区域办指导示范区建立制度创新成果常态化总结发布工作机制,前三季度围绕3个领域共发布10项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借鉴。

项目建设方面,五年来,示范区共实施两轮重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是抓建设进度。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目前已初具雏形,明年就将竣工投入使用。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工程已建成投运,沪苏湖高铁12月26日将正式开通。元荡实现23公里岸线整体贯通。英诺赛科、云顶新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等项目建成投运。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园、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兴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抓要素集聚。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推动设立示范区投资开发基金,使优势资源不断聚集。推出省(市)级人才计划跨域申报、金融16条、数字经济20条等举措。400余名二级建造师实现职业资格互认;“E企融”信易贷平台跨域授信1120笔、57.68亿元;智慧大脑打通两省一市18条数据链路汇聚291项数据资源,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

三是抓功能培育。目前,青浦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吴江苏州南站12月26日将通车启用,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集聚研发人员800余人。示范区聚焦水乡客厅功能布局,谋划方厅水院运营方案,研究跨区域协同产业政策,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12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 12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示范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展现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据介绍,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生态底色更亮。成立至今,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大幅提升到98.1%,“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2025年目标。发展成色更足。2023年,两区一县GDP合计47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29亿元,较2019年年均分别增长5.94%和8.19%。R&D经费投入强度增至4.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19家。民生福祉更优。“轨道上的示范区”建设提速。531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926家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9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384.6万人次。网上跨省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办件量达11.6万件。

其中,制度创新方面,示范区探索形成了“推进制度创新、落实改革授权、加快复制推广”工作链条。

一是深化制度创新。聚焦重点领域,今年新推出了18项制度创新成果。强化规划引领,基本形成“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等机制,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突出绿色发展,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实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等机制,构建生态保护制度“四梁八柱”。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坚持共建共享,先后发布5批63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国家“大战略”给示范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小幸福”。

二是落实改革授权。中央区域办印发两批改革授权事项清单,赋予示范区18个事项改革自主权。目前,7项已承接落实,其中“深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改革”等3项已形成了首单案例。

三是开展季度发布。今年,中央区域办指导示范区建立制度创新成果常态化总结发布工作机制,前三季度围绕3个领域共发布10项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借鉴。

项目建设方面,五年来,示范区共实施两轮重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是抓建设进度。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目前已初具雏形,明年就将竣工投入使用。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工程已建成投运,沪苏湖高铁12月26日将正式开通。元荡实现23公里岸线整体贯通。英诺赛科、云顶新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等项目建成投运。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园、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兴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抓要素集聚。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推动设立示范区投资开发基金,使优势资源不断聚集。推出省(市)级人才计划跨域申报、金融16条、数字经济20条等举措。400余名二级建造师实现职业资格互认;“E企融”信易贷平台跨域授信1120笔、57.68亿元;智慧大脑打通两省一市18条数据链路汇聚291项数据资源,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

三是抓功能培育。目前,青浦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吴江苏州南站12月26日将通车启用,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集聚研发人员800余人。示范区聚焦水乡客厅功能布局,谋划方厅水院运营方案,研究跨区域协同产业政策,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