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11家战投、增资超百亿!北汽蓝谷子公司增资扩股完成 背后战投大有来头

东方财富网

3周前

本轮增资完成后,股权结构方面,北汽蓝谷继续作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调整至71.69%。...据北汽蓝谷介绍,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K图 600733_0

北汽新能源超百亿元增资落地。

12月24日晚间,A股汽车巨头北汽蓝谷正式发布了子公司北汽新能源的增资扩股进展公告,成功引入了11家战略投资者,增资总额达到81.5亿元。加上之前北京汽车作为公司股东增资的20亿元,北汽新能源本轮增资总额共计101.5亿元,包括非公开协议增资和公开挂牌增资两部分。

获得超百亿元资金增资后,北汽新能源财务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新能源车行业激战正酣。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行业增长势头强劲,不过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今年,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近乎肉搏战。一旦稍有疏忽,新能源车企就可能面临停产、破产甚至倒闭的严峻局面。

增资超百亿元,背后战投大有来头

北汽新能源引入11家战略投资者增资81.5亿元。11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绿色能源并购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小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小马智行的控股股东——北京小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均是本次战略投资者名单的一员。

北汽新能源已与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引入的11家战略投资者完成了《增资协议》的签署,此次公开挂牌增资的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3815元,增资总额达到81.5亿元。

北汽新能源指出,本次认购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形成的债务,并支撑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及投资等费用支出,此举将助力公司提升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

此前,北汽新能源已获公司第二大股东北京汽车20亿元增资。12月13日,北汽新能源与北京汽车签署了《增资协议》,北京汽车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向北汽新能源增资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股东北汽蓝谷与北京汽车的控股股东均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本轮增资前,北汽新能源股东分别为北汽蓝谷和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9.99%和0.01%。

通过增资,北汽新能源本轮以非公开协议增资及公开挂牌增资总额合计为101.5亿元。

本轮增资完成后,股权结构方面,北汽蓝谷继续作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调整至71.69%。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为5.58%;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均为2.79%;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81%。其余几家机构的持股比例均低于1%。

北汽蓝谷表示,北汽新能源公开挂牌增资扩股事项,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符合全体股东利益。增资完成后,公司仍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对北汽新能源相关重大决策具有决定权,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

据北汽蓝谷介绍,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有望缓解北汽新能源财务压力

近年来,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不少车企投入重金仍难实现盈利。

北汽新能源虽自称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获企业,但近年来销量不佳,其股东北汽蓝谷的经营状况便可见一斑。北汽蓝谷近些年财务状况急转直下,2020年至2023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4.82亿元、52.44亿元、54.65亿元和5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再度净亏损44.9亿元。

如此背景下,北汽新能源获得超百亿元资金增资,有望缓解北汽新能源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在此时能够成功获得股东以及11家战略投资者的超百亿资金增资,与公司当前向好的发展形势不无关系。

北汽蓝谷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北汽新能源11月销量约为1.52万辆,同比增长58.48%;1—11月累计销量7.14万辆,同比增长36.57%。其中,北汽极狐品牌作为销量主力,11月销量1.11万辆;1—11月销量6.9万辆,同比增长213.4%。

北汽蓝谷表示,北汽极狐品牌是公司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北汽极狐汽车的表现此前并不理想。今年,北汽极狐销量一路上扬,2月销量还不足千辆,8月至11月已连续四个月销量均在万辆以上,位居纯电市场新势力前列。北汽极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产品定位,其产品矩阵专注于10万—30万元的主流细分市场,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在不同用车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每款产品都独具特色。

北汽蓝谷此前公司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作为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以及自主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承载着集团对中高端纯电新能源市场的深远布局。预计到2030年,北汽集团将持续投入千亿资源用于发展自主乘用车业务,并重点倾斜用于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公司将会继续为用户提供越级产品,逐步确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北汽集团去年就公开表示,将有效支持北汽极狐的长期发展。增资也为北汽极狐产品矩阵高质量焕新,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撑。

此外,享界品牌下首款合作车型全景智慧旗舰轿车享界S9由北汽新能源与华为联合打造。今年8月初,享界S9正式上市,对标产品包括迈巴赫S480等豪华品牌。11月披露销量显示,享界S9上市后的累计销量为1816台,其中,10月销量758台,11月销量1058台。

此次增资到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将缓解北汽新能源的财务压力,并为其市场竞争注入强劲动能。

新能源车激战正酣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行业增长势头强劲,不过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今年,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近乎肉搏战。如果稍不留意,新能源车企就可能面临停摆、破产和倒闭的命运。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4年12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预计将达到270万辆,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4%。其中,新能源车型零售预计可达140万辆,渗透率约51.9%。

新能源车激战正酣。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全年逾400万辆的销量表现成为新能源汽车主力。特斯拉持续保持其市场攻势。小米汽车作为新晋玩家,2024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13万辆的销量成绩。新势力蔚来推出的第二品牌乐道,其首款新车于今年正式上市。华为鸿蒙智行则在1—11月间交付了约39万辆新车,预计明年将推出超过10款车型。

除此之外,奇瑞、广汽、阿维塔、小鹏汽车等旗下均有新成品和技术亮相。

行业普遍看好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不过,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近日,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随着产业进入深水区,中国汽车产业正步入激烈竞争的淘汰赛阶段,其未来轨迹或将效仿家电、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价格战、行业洗牌,最终演变为少数巨头引领的格局。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呈双雄争锋格局。”张维表示,赢家将是有深厚积累,同时又能坚定快速转型的传统车企,以及具备深刻的用户洞察能力和强大的迭代能力的中国科技与消费电子巨头,没有造车新势力的任何空间。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本轮增资完成后,股权结构方面,北汽蓝谷继续作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调整至71.69%。...据北汽蓝谷介绍,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K图 600733_0

北汽新能源超百亿元增资落地。

12月24日晚间,A股汽车巨头北汽蓝谷正式发布了子公司北汽新能源的增资扩股进展公告,成功引入了11家战略投资者,增资总额达到81.5亿元。加上之前北京汽车作为公司股东增资的20亿元,北汽新能源本轮增资总额共计101.5亿元,包括非公开协议增资和公开挂牌增资两部分。

获得超百亿元资金增资后,北汽新能源财务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新能源车行业激战正酣。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行业增长势头强劲,不过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今年,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近乎肉搏战。一旦稍有疏忽,新能源车企就可能面临停产、破产甚至倒闭的严峻局面。

增资超百亿元,背后战投大有来头

北汽新能源引入11家战略投资者增资81.5亿元。11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绿色能源并购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小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小马智行的控股股东——北京小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均是本次战略投资者名单的一员。

北汽新能源已与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引入的11家战略投资者完成了《增资协议》的签署,此次公开挂牌增资的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3815元,增资总额达到81.5亿元。

北汽新能源指出,本次认购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形成的债务,并支撑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及投资等费用支出,此举将助力公司提升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

此前,北汽新能源已获公司第二大股东北京汽车20亿元增资。12月13日,北汽新能源与北京汽车签署了《增资协议》,北京汽车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向北汽新能源增资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股东北汽蓝谷与北京汽车的控股股东均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本轮增资前,北汽新能源股东分别为北汽蓝谷和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9.99%和0.01%。

通过增资,北汽新能源本轮以非公开协议增资及公开挂牌增资总额合计为101.5亿元。

本轮增资完成后,股权结构方面,北汽蓝谷继续作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调整至71.69%。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为5.58%;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均为2.79%;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81%。其余几家机构的持股比例均低于1%。

北汽蓝谷表示,北汽新能源公开挂牌增资扩股事项,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符合全体股东利益。增资完成后,公司仍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对北汽新能源相关重大决策具有决定权,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

据北汽蓝谷介绍,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有望缓解北汽新能源财务压力

近年来,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不少车企投入重金仍难实现盈利。

北汽新能源虽自称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获企业,但近年来销量不佳,其股东北汽蓝谷的经营状况便可见一斑。北汽蓝谷近些年财务状况急转直下,2020年至2023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4.82亿元、52.44亿元、54.65亿元和5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再度净亏损44.9亿元。

如此背景下,北汽新能源获得超百亿元资金增资,有望缓解北汽新能源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在此时能够成功获得股东以及11家战略投资者的超百亿资金增资,与公司当前向好的发展形势不无关系。

北汽蓝谷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北汽新能源11月销量约为1.52万辆,同比增长58.48%;1—11月累计销量7.14万辆,同比增长36.57%。其中,北汽极狐品牌作为销量主力,11月销量1.11万辆;1—11月销量6.9万辆,同比增长213.4%。

北汽蓝谷表示,北汽极狐品牌是公司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北汽极狐汽车的表现此前并不理想。今年,北汽极狐销量一路上扬,2月销量还不足千辆,8月至11月已连续四个月销量均在万辆以上,位居纯电市场新势力前列。北汽极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产品定位,其产品矩阵专注于10万—30万元的主流细分市场,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在不同用车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每款产品都独具特色。

北汽蓝谷此前公司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作为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以及自主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承载着集团对中高端纯电新能源市场的深远布局。预计到2030年,北汽集团将持续投入千亿资源用于发展自主乘用车业务,并重点倾斜用于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公司将会继续为用户提供越级产品,逐步确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北汽集团去年就公开表示,将有效支持北汽极狐的长期发展。增资也为北汽极狐产品矩阵高质量焕新,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撑。

此外,享界品牌下首款合作车型全景智慧旗舰轿车享界S9由北汽新能源与华为联合打造。今年8月初,享界S9正式上市,对标产品包括迈巴赫S480等豪华品牌。11月披露销量显示,享界S9上市后的累计销量为1816台,其中,10月销量758台,11月销量1058台。

此次增资到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将缓解北汽新能源的财务压力,并为其市场竞争注入强劲动能。

新能源车激战正酣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行业增长势头强劲,不过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今年,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近乎肉搏战。如果稍不留意,新能源车企就可能面临停摆、破产和倒闭的命运。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4年12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预计将达到270万辆,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4%。其中,新能源车型零售预计可达140万辆,渗透率约51.9%。

新能源车激战正酣。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全年逾400万辆的销量表现成为新能源汽车主力。特斯拉持续保持其市场攻势。小米汽车作为新晋玩家,2024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13万辆的销量成绩。新势力蔚来推出的第二品牌乐道,其首款新车于今年正式上市。华为鸿蒙智行则在1—11月间交付了约39万辆新车,预计明年将推出超过10款车型。

除此之外,奇瑞、广汽、阿维塔、小鹏汽车等旗下均有新成品和技术亮相。

行业普遍看好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不过,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近日,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随着产业进入深水区,中国汽车产业正步入激烈竞争的淘汰赛阶段,其未来轨迹或将效仿家电、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价格战、行业洗牌,最终演变为少数巨头引领的格局。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呈双雄争锋格局。”张维表示,赢家将是有深厚积累,同时又能坚定快速转型的传统车企,以及具备深刻的用户洞察能力和强大的迭代能力的中国科技与消费电子巨头,没有造车新势力的任何空间。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