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文来自量子教育,企业人才培养优质内容及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 分享嘉宾:宝洪江,干部管理与任职资格专家。
高级笔记达人 | 拾零 责编| 柒排版| 拾零 第8745篇深度好文:6726字 | 17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大多数企业经常面临缺乏有效的干部培养机制的困境:
《华为基本法》第九条有一句话: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这句话到现在为止,已经践行20多年。
什么叫人力资本?维基百科进行了定义:是指人的知识、经验、制度和习惯。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教育等投资手段实现增长。
随着华为业务持续三十年增长,背后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加,以支撑整个业务目标的达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1995年开始,华为创业8年后人数已经达到1200人。这时我们发现干部管理的基础必须建立,因此在有了华为的基本法之后,开始有华为干部的任职资格。
华为的干部分三个层级,即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这样划分后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层级的任职资格,包括行为、能力、知识。
华为的干部任职资格大约使用了几年时间。随着人数的增加,后来发现不能用同样一套行为标准来要求这么多条线的干部,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华为干部任职资格逐渐使用较少,到现在为止几乎不使用。
随着业务发展,2000年提到干部流动机制。很多企业设有轮岗机制,干部需要定期进行自我批判,不断反思,进行持续迭代和提升。
2003年,华为继续实行干部赛马机制,员工也是如此。还有末位淘汰制度,比如,员工末位淘汰后5%,干部末位淘汰后10%,以及相应的淘汰机制和选拔机制的建设。因此在一路向上发展,2003年华为的营收大概是317亿。
华为大学、干部后备队以及干部能力建设都在2005年之后开始逐渐完善。在2005年华为的一个转折点是营收接近500亿人民币,海外营收刚好超过国内营收。
干部管理工作一直在进行,并开始培养人才,并建立华为大学。
到2008年,华为规模已经到1200亿左右,干部数量越来越多。不同岗位的干部,比如CFO、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各个业务的一把手,每个岗位的管理者数量都很多。所以我们开始进行干部角色认知和各种领导力建设。
从2011年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整个干部管理体系开始建设,这条线是华为业务的成长线。
随着业务的成长,干部需要来挑大梁,因此对干部的标准要求和管理机制也纷纷建立。
华为内部常说:人才不是企业的竞争力,人才的机制才是。
干部的使命和责任包括:文化价值观建设,管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这是价值管理的循环,最终带领团队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公司的商业成功和长期发展。
可以概括为4个“抓”:
管理者要践行和传承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在华为内部,我们在选拔人时进行区分。
分为两类人才:一类是同路人,另一类是同心人。
同路人在公司工作一个月,表现良好,可以拿着这个月的工资按照自己的业务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在选拔干部时,要求干部不仅是同路人,还是同心人。同心人指的是志同道合,并且与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一致。
在评判干部是否合适时,价值观、文化和工作作风是基础。
我们需要聚焦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价值,抓业务的增长。
怎么来评判两个干部谁更优秀一些,谁更合适一些呢?就来看业务目标有没有实现,业务有没有增长。
业务需要增长,如果只是靠野蛮增长还不行。我们还要来看整体人效、内部的流程建设,管理改进、效率的提升。
以前有人询问我,他说你们研发的人效是怎么来做管理的?我就跟他讲,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会将这几十个人做一个区分。每一个人都要按照任职资格的等级划分,从初级、中级、高级到资深。
我也会明确一个部门,大概初级的人需要几个,中级的人需要几个,高级别的人的比例是百分之多少。
另外,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对项目也会进行区分。比如在小型的项目中,配置不同级别的人员的比例。
因为级别和人力的背后就是成本。千万不能项目一来,业务一旦开始,就让所有人都要参与。项目完成了,但成本就会超标。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还需要抓队伍和团队的建设,以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
干部的使命和责任是基础,围绕这个基础,华为对干部有四个维度的要求。
品德,是指在商业行为过程当中,或者在业务开展过程当中,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比如怎么对待外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
我们将品德作为一个底线,在提拔任命之前的第一件事。首先来检查过去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品德或者价值观违规的事件。
如果存在违规行为,将被一票否决,即使绩效再好,能力再强,他也无法晋升。
管理者是否践行并传承公司的价值观,这可能对基层的要求不高,但是越到中层和高层,更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
另外,管理者对公司的事业也要充满热忱和使命感,对工作充满热情。他会带领团队快速前进,并能感染其他人。
相反,一个管理者对事业没有热情和使命感,结果可想而知。无形中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团队成员和下属。
在华为内部,绩效是分水岭。两位干部的基础都很好,价值观也正确,品德作风也非常出色,但提拔干部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绩效。
关键成功要素涉及到华为干部的能力要求。为了实现高绩效,我们需要通过能力和经验来保证,。
首先说能力,能力是支持高绩效的关键行为。为了实现高绩效,可以总结出3-5条应具备的能力,让所有人都按照这些建议执行,就能支持高绩效目标的达成。
其次是能力要通过经验来验证。比如验证过往的一些经历、实践成果等。我们将经验称为成功实践。
在之前选拔干部时,对干部的成功实践经验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具备业务型经验,从事过相关类型的业务。
第二,管理干部需要具备人员带领的经验。
第三,业务周期性经验。比如在海外市场上,我们处于一片空白,他能从0到1,再从10到N,最终建立起海外市场。
第四,区域经验。比如我在华为总部工作了几年,后来又转岗到海外。在选拔干部时,我们会观察他在多个区域的工作经验。
这些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否有能力支撑绩效目标的达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设计干部要求框架时,必须根据自身业务状况来设计。
比如在企业业务发展时,我们希望干部达到何种程度,以及对干部的标准是什么,在培养和要求干部时,干部的能力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尤其是业务领导干部时,要关注两点:
第一,我们需要了解该区域或市场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
第二,光看到发展趋势不够,还需要拍板做决策。我们是否需要这样做,或者选择这样的战略。
我们在选拔一把手的副手时,首先关注的是执行力。
如果一把手的副手具有强烈的决断力,那么可能会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大家在讨论会上不可开交,最终可能会不欢而散。
所以一把手做决断,二把手或副手需要坚定不移的执行。
当初我们设定理解力时,最早的一个想法是一线在前方打市场,经常拿到客户的订单,中后台部门提供支撑。
但中后台部门不一定理解一线的想法和客户诉求,这样就会出现一线特别着急,后方人员根本不着急的情况。
所以,我们希望中后台管理者具备理解力,能够了解客户和业务一线的需求。
人际连接力是指在前方冲锋陷阵,但我们最怕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项目完成后鸡飞狗跳,很多员工不愿意跟随你一起做业务,团队人员纷纷转岗或离职,这是不可取的。
你能否整合团队内部资源,但仅此不足。如果是一线的团队,那么你需要整合研发资源、交付资源、生产制造资源,甚至外部资源来达成业务目标,这是人际连接力。
以前在华为内部工作时,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语叫“推动”。当我们一开会,一做项目,安排某一个任务,接下来我们会要求你尽快推动。
干部标准包括能力、经验、绩效、品德与价值观。评价主体包括这三个方面。
第一,对现任领导每年都需要进行持续考察。因为这些人可能是其他层级管理者的后备,所以需要评估谁优谁劣,哪个更具潜力。
第二,拟任干部考察。这指的是准备选拔这个人拟任为本部门的部长助理、副部长或部长,他的能力和级别以及绩效如何取决于岗位的匹配度。
第三,关于继任,即我是未来的继任者和后备,除了日常考察之外,我还关注这个人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潜力是指管理能力,以及愿意带领团队并帮助他人成长。同时,他未来发展方向的意愿是什么。
有一句话“干部是打出来的”。我们虽然会评估干部过去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但最终还是要看他们是否能打仗,并且是否能够持续取得胜利。
《韩非子·显学》中有一句话“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将军从最基础的士兵开始,逐渐带领士兵,取得更大的成就,最终成为将领;宰相必须具备一线、区域、甚至艰苦地区的工作经验。
因此,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候要“四看”。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看业绩和能力。
干部的选拔会优先从成功的团队中进行。回顾过去3年,他们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项目,以及绩效结果达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排在前20%等。
第二,看价值观。
优先从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
主攻战场指的是对公司业绩贡献最大的区域和部门。一线和艰苦地区即条件艰苦,但仍能打胜仗,取得业务结果的人,越艰苦越能磨练人才。
如果某个区域每年都很顺利,那么我派遣任何一个干部来,似乎差别不大。
艰苦不仅仅是条件艰苦,还指客户一直不购买我司产品,他们对我们产品抱有成见。他们只选择竞争对手,而不选择我们的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艰苦地区,实现业务目标,必须优先选拔这个人。
第三,看品德和作风。
我们优先从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考察和选拔干部。比如当公司业务发展受到困境或者受到了某些国家打压时,他仍能逆境而上,帮助公司逆转困境,我们需要优先考虑这样的员工或者管理者。
我们在选拔干部时,通过对干部的经历要求,经验和结果进行选拔。因此,我们并非“取于州郡”,而是“起于州郡”。
“取于州郡”指的是从下面的某一个县或州,选拔一个人。“起于州郡”指所有干部都要从县、乡、州,逐步发展。
华为在使用干部标准时,干部的潜力仅作为参考,通常不作为决定性条件。
华为不关注干部的素质、才华、知识、忠诚度、苦劳和疲劳等因素;反而更加关注干部经验和能力,干部经验和能力是基于日常考察和评价来综合判断的。
这里有一个模板供大家来参考。具体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板包括两部分:一是管理者候选人的基本信息;二是结合干部四力中的每个要素,评估其程度的强弱,以便做出最终判断。
干部经验包含人员管理、海外业务、开创性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这不仅限于能力和经验的维度,还包括干部的绩效、品德、价值观和使命等方面需要综合判断。
填完表格后,我们将邀请管理层进行评议,结合过往对这个人的观察判断和大数据,评估他是否能晋升。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干部标准非常重要。
许多企业一直在为干部赋能。干部的能力要求或者素质模型,在许多企业中使用较广泛,主要用于干部培养和赋能。
我们在应用时,要特别强调:训战结合,从实战出发,学以致用。
“训”是输入。我们曾为员工和干部培训花费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学习、研讨和考试,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在于:课堂学习或者在线学习仅限于为“训”,即一个主题输入两个小时或者半天时间,先学习这些知识、行为技能点。
实质上,训战的重点在于“战”。既然有了大量输入,那么实施流程和结果如何?战是一个行动和输出。战并非随意进行,必须结合他目前的团队,或者正在带领的业务项目,结合学习的内容,在项目中进行设计。
因此,将训与战结合,既可以实现最终目标也可以提升能力。
比如青训班,即青年管理者的训练班,为管理者的后备队培养储备人才。前期输入主要是网课学习,学习项目管理、经营和财务知识。之后再回到总部或者某一个区域,进行集中的5天沙盘演练。
在5天内,我们将某真实项目的背景资料、财务数据和人员数据全部提交给他们,通过这5天的时间,我们将检验项目是否有结果、达成目标,以及最终成本是否符合要求,并确保项目最终盈利。
我们所有业务的最基本单元,就是一个个项目,少则几百万美金,多则几亿美金。
沙盘演练完成后不能结束,需要回到当地区域进行项目实践。结合真正的项目需要,干上2到3个月的时间,期间有专人跟踪,最后会有答辩认证,进行评估。
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得比较好,那么未来会成为管理者的储备。
综上,他是项目经理,带领过项目,具备业务和团队管理以及各种区域经验,因此这些人才是我们最好的团队管理储备。
我们应如何评估干部的管理能力?
十几年前,华为聘请IBM制定了一套针对管理者的反馈计划,英文名称为MFP(management feedback program),针对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带领能力。
基于7个维度,延展出15个问题,11个打分问题,4个开放问题。每一年选拔管理者时,华为会发放问卷询问直接下属。
比如,经理会帮助我了解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为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目标做出贡献?你的直接上级是否告诉你目标是什么?在整个部门里处于什么位置,是否支撑部门或者公司目标的达成等?
我们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打分,评分之后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在能力上的表现。虽然能力没有严格地与干部四力挂钩,但是大致上对他管理能力有所了解。
问卷完成后,我们会整理总结材料,并形成MFP反馈会。我们会邀请部门员工与上级一起参与,并且请员工基于这些问卷向直接上级进行反馈。
虽然员工有时候会抱怨,但我们对事不对人。管理者绝对不能打压员工,如果被我们发现打压员工,或者管理者没有接受建议,并且还有一些反抗,那么管理者也不合格。
这是通过MFP来对管理能力进行反馈。
如果我们满足干部的能力要求,那么可以将这些能力要求项,转化为11个问题。然后利用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并向管理者反馈。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希望一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竞争力和执行力,以实现战略目标。
活力要通过承上启下的管理者实现,因此管理干部需要持续成长和进化。
第一,将军是打出来的,在实战当中来发展干部。
管理者在储备时,如同一棵小树苗,必须为这棵小书苗浇水,即给它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关键在于观察这个人能否成长,最终长成大树。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浇水,一旦发现某人不适合担任基层管理者或中高级别业务人员的角色,即便给予多次机会也无法使其成长,我们也能识别出此人。
所以,将军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苦的战斗磨难不会产生将军。
第二,我们很多的学习是自我负责,自我提高。
公司为你提供了平台,比如课前学习、研讨等,不是强制,只是发通知,让你自己报名,能否争取到这个机会,取决于自己,最后还要在实践当中来应用总结和提升。
我们需要在实践发展干部,并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关于自我学习,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管理者在提升过程中,不仅是课堂、线上学习,还包括公司文件、流程制度的学习,以及过往的经验积累,实际上都是在学习。
当你身处公司时,公司许多优秀的文件和总结,我们往往看不到。然而当你真正离开这个地方时,你才发现以往的总结、经验和案例,都是过往最佳实践的沉淀。
我建议管理者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学公司内部的流程、制度和文件,甚至是公司董事长、CEO的讲话。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内容来源:本文来自量子教育,企业人才培养优质内容及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 分享嘉宾:宝洪江,干部管理与任职资格专家。
高级笔记达人 | 拾零 责编| 柒排版| 拾零 第8745篇深度好文:6726字 | 17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大多数企业经常面临缺乏有效的干部培养机制的困境:
《华为基本法》第九条有一句话: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这句话到现在为止,已经践行20多年。
什么叫人力资本?维基百科进行了定义:是指人的知识、经验、制度和习惯。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教育等投资手段实现增长。
随着华为业务持续三十年增长,背后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加,以支撑整个业务目标的达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1995年开始,华为创业8年后人数已经达到1200人。这时我们发现干部管理的基础必须建立,因此在有了华为的基本法之后,开始有华为干部的任职资格。
华为的干部分三个层级,即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这样划分后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层级的任职资格,包括行为、能力、知识。
华为的干部任职资格大约使用了几年时间。随着人数的增加,后来发现不能用同样一套行为标准来要求这么多条线的干部,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华为干部任职资格逐渐使用较少,到现在为止几乎不使用。
随着业务发展,2000年提到干部流动机制。很多企业设有轮岗机制,干部需要定期进行自我批判,不断反思,进行持续迭代和提升。
2003年,华为继续实行干部赛马机制,员工也是如此。还有末位淘汰制度,比如,员工末位淘汰后5%,干部末位淘汰后10%,以及相应的淘汰机制和选拔机制的建设。因此在一路向上发展,2003年华为的营收大概是317亿。
华为大学、干部后备队以及干部能力建设都在2005年之后开始逐渐完善。在2005年华为的一个转折点是营收接近500亿人民币,海外营收刚好超过国内营收。
干部管理工作一直在进行,并开始培养人才,并建立华为大学。
到2008年,华为规模已经到1200亿左右,干部数量越来越多。不同岗位的干部,比如CFO、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各个业务的一把手,每个岗位的管理者数量都很多。所以我们开始进行干部角色认知和各种领导力建设。
从2011年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整个干部管理体系开始建设,这条线是华为业务的成长线。
随着业务的成长,干部需要来挑大梁,因此对干部的标准要求和管理机制也纷纷建立。
华为内部常说:人才不是企业的竞争力,人才的机制才是。
干部的使命和责任包括:文化价值观建设,管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这是价值管理的循环,最终带领团队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公司的商业成功和长期发展。
可以概括为4个“抓”:
管理者要践行和传承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在华为内部,我们在选拔人时进行区分。
分为两类人才:一类是同路人,另一类是同心人。
同路人在公司工作一个月,表现良好,可以拿着这个月的工资按照自己的业务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在选拔干部时,要求干部不仅是同路人,还是同心人。同心人指的是志同道合,并且与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一致。
在评判干部是否合适时,价值观、文化和工作作风是基础。
我们需要聚焦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价值,抓业务的增长。
怎么来评判两个干部谁更优秀一些,谁更合适一些呢?就来看业务目标有没有实现,业务有没有增长。
业务需要增长,如果只是靠野蛮增长还不行。我们还要来看整体人效、内部的流程建设,管理改进、效率的提升。
以前有人询问我,他说你们研发的人效是怎么来做管理的?我就跟他讲,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会将这几十个人做一个区分。每一个人都要按照任职资格的等级划分,从初级、中级、高级到资深。
我也会明确一个部门,大概初级的人需要几个,中级的人需要几个,高级别的人的比例是百分之多少。
另外,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对项目也会进行区分。比如在小型的项目中,配置不同级别的人员的比例。
因为级别和人力的背后就是成本。千万不能项目一来,业务一旦开始,就让所有人都要参与。项目完成了,但成本就会超标。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还需要抓队伍和团队的建设,以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
干部的使命和责任是基础,围绕这个基础,华为对干部有四个维度的要求。
品德,是指在商业行为过程当中,或者在业务开展过程当中,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比如怎么对待外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
我们将品德作为一个底线,在提拔任命之前的第一件事。首先来检查过去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品德或者价值观违规的事件。
如果存在违规行为,将被一票否决,即使绩效再好,能力再强,他也无法晋升。
管理者是否践行并传承公司的价值观,这可能对基层的要求不高,但是越到中层和高层,更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
另外,管理者对公司的事业也要充满热忱和使命感,对工作充满热情。他会带领团队快速前进,并能感染其他人。
相反,一个管理者对事业没有热情和使命感,结果可想而知。无形中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团队成员和下属。
在华为内部,绩效是分水岭。两位干部的基础都很好,价值观也正确,品德作风也非常出色,但提拔干部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绩效。
关键成功要素涉及到华为干部的能力要求。为了实现高绩效,我们需要通过能力和经验来保证,。
首先说能力,能力是支持高绩效的关键行为。为了实现高绩效,可以总结出3-5条应具备的能力,让所有人都按照这些建议执行,就能支持高绩效目标的达成。
其次是能力要通过经验来验证。比如验证过往的一些经历、实践成果等。我们将经验称为成功实践。
在之前选拔干部时,对干部的成功实践经验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具备业务型经验,从事过相关类型的业务。
第二,管理干部需要具备人员带领的经验。
第三,业务周期性经验。比如在海外市场上,我们处于一片空白,他能从0到1,再从10到N,最终建立起海外市场。
第四,区域经验。比如我在华为总部工作了几年,后来又转岗到海外。在选拔干部时,我们会观察他在多个区域的工作经验。
这些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否有能力支撑绩效目标的达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设计干部要求框架时,必须根据自身业务状况来设计。
比如在企业业务发展时,我们希望干部达到何种程度,以及对干部的标准是什么,在培养和要求干部时,干部的能力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尤其是业务领导干部时,要关注两点:
第一,我们需要了解该区域或市场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
第二,光看到发展趋势不够,还需要拍板做决策。我们是否需要这样做,或者选择这样的战略。
我们在选拔一把手的副手时,首先关注的是执行力。
如果一把手的副手具有强烈的决断力,那么可能会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大家在讨论会上不可开交,最终可能会不欢而散。
所以一把手做决断,二把手或副手需要坚定不移的执行。
当初我们设定理解力时,最早的一个想法是一线在前方打市场,经常拿到客户的订单,中后台部门提供支撑。
但中后台部门不一定理解一线的想法和客户诉求,这样就会出现一线特别着急,后方人员根本不着急的情况。
所以,我们希望中后台管理者具备理解力,能够了解客户和业务一线的需求。
人际连接力是指在前方冲锋陷阵,但我们最怕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项目完成后鸡飞狗跳,很多员工不愿意跟随你一起做业务,团队人员纷纷转岗或离职,这是不可取的。
你能否整合团队内部资源,但仅此不足。如果是一线的团队,那么你需要整合研发资源、交付资源、生产制造资源,甚至外部资源来达成业务目标,这是人际连接力。
以前在华为内部工作时,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语叫“推动”。当我们一开会,一做项目,安排某一个任务,接下来我们会要求你尽快推动。
干部标准包括能力、经验、绩效、品德与价值观。评价主体包括这三个方面。
第一,对现任领导每年都需要进行持续考察。因为这些人可能是其他层级管理者的后备,所以需要评估谁优谁劣,哪个更具潜力。
第二,拟任干部考察。这指的是准备选拔这个人拟任为本部门的部长助理、副部长或部长,他的能力和级别以及绩效如何取决于岗位的匹配度。
第三,关于继任,即我是未来的继任者和后备,除了日常考察之外,我还关注这个人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潜力是指管理能力,以及愿意带领团队并帮助他人成长。同时,他未来发展方向的意愿是什么。
有一句话“干部是打出来的”。我们虽然会评估干部过去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但最终还是要看他们是否能打仗,并且是否能够持续取得胜利。
《韩非子·显学》中有一句话“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将军从最基础的士兵开始,逐渐带领士兵,取得更大的成就,最终成为将领;宰相必须具备一线、区域、甚至艰苦地区的工作经验。
因此,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候要“四看”。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看业绩和能力。
干部的选拔会优先从成功的团队中进行。回顾过去3年,他们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项目,以及绩效结果达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排在前20%等。
第二,看价值观。
优先从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
主攻战场指的是对公司业绩贡献最大的区域和部门。一线和艰苦地区即条件艰苦,但仍能打胜仗,取得业务结果的人,越艰苦越能磨练人才。
如果某个区域每年都很顺利,那么我派遣任何一个干部来,似乎差别不大。
艰苦不仅仅是条件艰苦,还指客户一直不购买我司产品,他们对我们产品抱有成见。他们只选择竞争对手,而不选择我们的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艰苦地区,实现业务目标,必须优先选拔这个人。
第三,看品德和作风。
我们优先从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考察和选拔干部。比如当公司业务发展受到困境或者受到了某些国家打压时,他仍能逆境而上,帮助公司逆转困境,我们需要优先考虑这样的员工或者管理者。
我们在选拔干部时,通过对干部的经历要求,经验和结果进行选拔。因此,我们并非“取于州郡”,而是“起于州郡”。
“取于州郡”指的是从下面的某一个县或州,选拔一个人。“起于州郡”指所有干部都要从县、乡、州,逐步发展。
华为在使用干部标准时,干部的潜力仅作为参考,通常不作为决定性条件。
华为不关注干部的素质、才华、知识、忠诚度、苦劳和疲劳等因素;反而更加关注干部经验和能力,干部经验和能力是基于日常考察和评价来综合判断的。
这里有一个模板供大家来参考。具体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板包括两部分:一是管理者候选人的基本信息;二是结合干部四力中的每个要素,评估其程度的强弱,以便做出最终判断。
干部经验包含人员管理、海外业务、开创性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这不仅限于能力和经验的维度,还包括干部的绩效、品德、价值观和使命等方面需要综合判断。
填完表格后,我们将邀请管理层进行评议,结合过往对这个人的观察判断和大数据,评估他是否能晋升。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干部标准非常重要。
许多企业一直在为干部赋能。干部的能力要求或者素质模型,在许多企业中使用较广泛,主要用于干部培养和赋能。
我们在应用时,要特别强调:训战结合,从实战出发,学以致用。
“训”是输入。我们曾为员工和干部培训花费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学习、研讨和考试,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在于:课堂学习或者在线学习仅限于为“训”,即一个主题输入两个小时或者半天时间,先学习这些知识、行为技能点。
实质上,训战的重点在于“战”。既然有了大量输入,那么实施流程和结果如何?战是一个行动和输出。战并非随意进行,必须结合他目前的团队,或者正在带领的业务项目,结合学习的内容,在项目中进行设计。
因此,将训与战结合,既可以实现最终目标也可以提升能力。
比如青训班,即青年管理者的训练班,为管理者的后备队培养储备人才。前期输入主要是网课学习,学习项目管理、经营和财务知识。之后再回到总部或者某一个区域,进行集中的5天沙盘演练。
在5天内,我们将某真实项目的背景资料、财务数据和人员数据全部提交给他们,通过这5天的时间,我们将检验项目是否有结果、达成目标,以及最终成本是否符合要求,并确保项目最终盈利。
我们所有业务的最基本单元,就是一个个项目,少则几百万美金,多则几亿美金。
沙盘演练完成后不能结束,需要回到当地区域进行项目实践。结合真正的项目需要,干上2到3个月的时间,期间有专人跟踪,最后会有答辩认证,进行评估。
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得比较好,那么未来会成为管理者的储备。
综上,他是项目经理,带领过项目,具备业务和团队管理以及各种区域经验,因此这些人才是我们最好的团队管理储备。
我们应如何评估干部的管理能力?
十几年前,华为聘请IBM制定了一套针对管理者的反馈计划,英文名称为MFP(management feedback program),针对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带领能力。
基于7个维度,延展出15个问题,11个打分问题,4个开放问题。每一年选拔管理者时,华为会发放问卷询问直接下属。
比如,经理会帮助我了解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为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目标做出贡献?你的直接上级是否告诉你目标是什么?在整个部门里处于什么位置,是否支撑部门或者公司目标的达成等?
我们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打分,评分之后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在能力上的表现。虽然能力没有严格地与干部四力挂钩,但是大致上对他管理能力有所了解。
问卷完成后,我们会整理总结材料,并形成MFP反馈会。我们会邀请部门员工与上级一起参与,并且请员工基于这些问卷向直接上级进行反馈。
虽然员工有时候会抱怨,但我们对事不对人。管理者绝对不能打压员工,如果被我们发现打压员工,或者管理者没有接受建议,并且还有一些反抗,那么管理者也不合格。
这是通过MFP来对管理能力进行反馈。
如果我们满足干部的能力要求,那么可以将这些能力要求项,转化为11个问题。然后利用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并向管理者反馈。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希望一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竞争力和执行力,以实现战略目标。
活力要通过承上启下的管理者实现,因此管理干部需要持续成长和进化。
第一,将军是打出来的,在实战当中来发展干部。
管理者在储备时,如同一棵小树苗,必须为这棵小书苗浇水,即给它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关键在于观察这个人能否成长,最终长成大树。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浇水,一旦发现某人不适合担任基层管理者或中高级别业务人员的角色,即便给予多次机会也无法使其成长,我们也能识别出此人。
所以,将军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苦的战斗磨难不会产生将军。
第二,我们很多的学习是自我负责,自我提高。
公司为你提供了平台,比如课前学习、研讨等,不是强制,只是发通知,让你自己报名,能否争取到这个机会,取决于自己,最后还要在实践当中来应用总结和提升。
我们需要在实践发展干部,并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关于自我学习,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管理者在提升过程中,不仅是课堂、线上学习,还包括公司文件、流程制度的学习,以及过往的经验积累,实际上都是在学习。
当你身处公司时,公司许多优秀的文件和总结,我们往往看不到。然而当你真正离开这个地方时,你才发现以往的总结、经验和案例,都是过往最佳实践的沉淀。
我建议管理者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学公司内部的流程、制度和文件,甚至是公司董事长、CEO的讲话。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