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40亿,67岁“中国液晶之父”二次创业,干出西安最大IPO

创业邦

1周前

根据SEMI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中国大陆地区需求将超过300万片/月,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和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类似,半导体硅片同样是一个重资产、强周期的行业。

将京东方液晶屏国产化的成功经验带到芯片产业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摄图网
日前,国产大硅片龙头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斯伟材料”)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上交所受理。
王东升,被誉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在1993年创立了京东方,并在短短十几年内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他提出的“显示行业生存定律”被业界广泛接受,成为显示领域的“王氏定律”。2019年,王东升从京东方功成身退。
有业界朋友劝说道:“屏”做得差不多了,“芯”你也做一做吧。就这样,王东升“二次创业”,加盟奕斯伟,投身集成电路领域。
如今,奕斯伟材料累计融资额达到115亿元,背后站着多达近60家机构股东,估值达到240亿元。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硅片厂商,并有望在2026年跻身全球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
随着奕斯伟材料进入上市征程,西安也迎来了2024年最大IPO。
近60家机构、融资115亿
京东方创始人再创业
回顾奕斯伟材料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精神领袖——王东升。
现年67岁的他,财务专业出身,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务会计专业,并于1982年加入北京电子管厂,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王东升无疑是一个上进、且有能力的人。
短短一年,他就被提升为副科长,五年赴香港深造,六年晋升为副总会计师,成为厂中最年轻的副总级领导。
1992年,王东升成为厂长,面对的是连续亏损七年、濒临破产的电子管厂,员工流失严重,老员工生活困苦,管理层思想僵化。
然而,一年后,他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参与股份制改革,成立了京东方的前身。
在王东升的领导下,京东方在五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1997年在深圳B股上市,2001年增发A股。
奕斯伟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图源:奕斯伟
当时,全球彩色显像管市场火热,但王东升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并为京东方制定了“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三步规划,通过并购进入液晶面板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京东方在全球液晶面板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显示屏总体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总市值超过1600亿元。
2019年,62岁的王东升卸任京东方董事长,但他并未选择退休,而是加入了北京奕斯伟科技有限公司,追求他未完成的第二个梦想——集成电路领域。
王东升曾公开表示,奕斯伟集团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国家半导体芯片和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将京东方液晶显示屏国产化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芯片产业领域。
为了实现市场化融资和专业化发展,王东升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分拆重组,并在2020年2月成功重组创立了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他本人被选为董事长。
据悉,奕斯伟集团的业务涵盖芯片与方案、硅材料、生态链投资孵化三大领域。
其中,奕斯伟材料作为集团孵化的硅片生产主体,奕斯伟计算则承接芯片与方案业务。
当时,地缘政治、产业周期、上游大硅片供应不足及晶圆产能紧缺,造成了全球芯片暴涨。
国内半导体硅片产能主要集中在8英寸及以下,而12英寸硅片大多依赖进口。日本的信越、胜高等龙头,掌控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产能,他们正是瞄准了国内的软肋,一再涨价。
而王东升偏偏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人,将奕斯伟材料的突破点,选在了12英寸电子级大硅片上。
奕斯伟材料位于西安高新区,主要研发制造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和外延片,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制造、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图源:悦西安
值得注意的是,奕斯伟集团的高管团队大多来自京东方,包括实际控制人米鹏、杨新元及刘还平。米鹏曾担任京东方下属子公司的多个财务职务;杨新元曾担任品质相关职务;刘还平则有技术背景,曾担任技术部科长、部长等职务。
数据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这四人共同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奕斯伟材料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67.92%的股权。
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奕斯伟材料一路疯狂融资,背后更是站着一支强大的投资方队伍。
睿兽分析显示,奕斯伟材料完成5轮融资,机构股东多达近60家,累计融资额达到115亿元。
具体来看,2021年7月,公司完成了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中信证券投资和金石投资联合领投,中网投、陕西民营基金、毅达资本、众为资本、国寿股权等机构参与跟投。
到了2022年,奕斯伟材料再次完成了近4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一轮融资不仅创下了当时中国半导体硅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的记录,而且吸引了众多知名资本的参与。该轮融资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领投,渝富控股、金融街资本、长安汇通等机构跟投。
招股书显示,2023年5月,二期基金等8名投资者以23亿元人民币认购了新增的29.0805万股本,这标志着C2轮融资的完成。紧接着在同年6月,公司又新增了5家股东,使得奕斯伟材料的最新估值达到了240亿元人民币。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陕西集成电路基金以9.06%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二期基金持股7.5%。
除此之外,还有55家持股比例低于5%的财务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中包括了IDG资本、博华资本、众行资本、天堂硅谷、东方江峡、宏兆基金、华亮投资、吉富创投、芯动能投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睿势基金、钛信资本、国合新力、华泰紫金投资、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渝富控股、长安汇通、尚颀资本、国投创合、源码资本、国开科创、广投资本、国寿股权、泓生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2026年将跻身
全球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
本次IPO,奕斯伟材料拟募资资金49亿元,所募资金全部用于保障第二工厂的建设。
奕斯伟材料目前在西安高新区已拥有两座工厂,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合并口径产能已达到65万片/月,已是中国最大12英寸硅片厂商,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约7%。
根据SEMI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而奕斯伟材料已将第一工厂50万片/月产能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而本次募投项目的第二工厂也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并计划在2026年全面达产。
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图源:悦西安
届时第一和第二两个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跻身全球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
目前,奕斯伟材料已经向全球一线晶圆厂如客户D、联华电子、力积电、格罗方德、日本铠侠和美光科技等批量供货,各报告期的外销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
根据SEMI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中国大陆地区需求将超过 300 万片/月,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尽管如此,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奕斯伟材料目前仍在亏损运营。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分别实现营收2.08亿元,10.55亿元,14.74亿元和14.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48亿元,-4.16亿元,-6.92亿元和-6.06亿元。
奕斯伟材料在招股书中提到,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经验,新进入者通常需要经历4至6年的经营亏损期。公司已经启动了总投资额达125亿元的第二工厂建设,2024年首期5万片/月的产能已经投产,后续达产将进一步增加盈利压力。
研发投入方面,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研发投入分别为 1.03亿元、1.46亿元、1.71亿元及1.85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9.41%、13.84%、11.63%及 12.88%。
和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类似,半导体硅片同样是一个重资产、强周期的行业。
目前,公司的总投资(拟投资)额已超过200亿元,截至2024年9月末,固定资产高达103.09亿元,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担巨额的固定资产折旧。
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0.67%、9.85%、0.66%和3.89%,处于行业较低水平。2023年,公司的外延片产品毛利率为-30.31%,处于深度负毛利状态。
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厂商在12英寸硅片产能和出货量上的占比分别高达80%和85%,其中日本的信越化学和SUMCO两家公司合计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奕斯伟材料作为后来者需要面临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奕斯伟材料是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来,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可以说,奕斯伟材料的申报受理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支持新质生产力,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王东升在下一盘产业协同的大棋
奕斯伟集团在王东升的领导下,正在布局一盘深远的产业协同战略棋局。
奕斯伟集团主要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材料、部件、设备等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生态链的开发,提供全流程的开发服务与赋能。
官网介绍,奕斯伟集团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投资孵化流程:产业研究→孵化项目筛选→项目企划和可行性研究→团队组建与前期研发→产业化落地→技术与管理赋能→融资规划与成长机制→可持续发展。
通过投资和孵化,奕斯伟集团已经构建了包括奕斯伟计算、芯晖装备和国科光芯在内的一系列企业,这些企业覆盖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检测设备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并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看,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奕斯伟集团的芯片与方案业务。这家公司以RISC-V架构为基础,提供新一代的计算架构芯片与方案,专注于数据的显示交互和计算连接,构建了以RISC-V+AI为核心的技术基础,积累了专用计算(DSC)能力,并聚焦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和智能计算三大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芯片与方案。
睿兽分析显示,自成立以来,奕斯伟计算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数十亿,吸引了众多顶尖投资者的关注,现已成为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
其中,2023年6月,奕斯伟计算宣布完成超30亿元D轮融资,由金融街资本领投,国鑫创投联合领投,亦庄国投、瑞丞基金、中新基金、奕行基金、广发乾和、建投投资、广州产投集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云从科技、鹃湖梦想、初芯基金、策源资本、超高清产业基金等机构跟投。
成都奕斯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则承担板级系统封测项目,提供后端封装、材料及成品测试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芯片及系统芯片组的封装及测试需求。
合肥奕斯伟投资有限公司则负责显示驱动芯片封测相关业务。
除了已经开发和孵化的项目外,奕斯伟集团还在专业IC封测领域和装备与耗材领域进行了投资,例如苏州颀中的专业IC封测工厂和浙江芯晖的半导体装备基地等。
如今,似乎时间又回到了十年前的京东方,王东升通过这盘产业协同的大棋,奕斯伟集团未来能否突围国际巨头值得期待。


根据SEMI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中国大陆地区需求将超过300万片/月,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和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类似,半导体硅片同样是一个重资产、强周期的行业。

将京东方液晶屏国产化的成功经验带到芯片产业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摄图网
日前,国产大硅片龙头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斯伟材料”)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上交所受理。
王东升,被誉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在1993年创立了京东方,并在短短十几年内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他提出的“显示行业生存定律”被业界广泛接受,成为显示领域的“王氏定律”。2019年,王东升从京东方功成身退。
有业界朋友劝说道:“屏”做得差不多了,“芯”你也做一做吧。就这样,王东升“二次创业”,加盟奕斯伟,投身集成电路领域。
如今,奕斯伟材料累计融资额达到115亿元,背后站着多达近60家机构股东,估值达到240亿元。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硅片厂商,并有望在2026年跻身全球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
随着奕斯伟材料进入上市征程,西安也迎来了2024年最大IPO。
近60家机构、融资115亿
京东方创始人再创业
回顾奕斯伟材料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精神领袖——王东升。
现年67岁的他,财务专业出身,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务会计专业,并于1982年加入北京电子管厂,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王东升无疑是一个上进、且有能力的人。
短短一年,他就被提升为副科长,五年赴香港深造,六年晋升为副总会计师,成为厂中最年轻的副总级领导。
1992年,王东升成为厂长,面对的是连续亏损七年、濒临破产的电子管厂,员工流失严重,老员工生活困苦,管理层思想僵化。
然而,一年后,他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参与股份制改革,成立了京东方的前身。
在王东升的领导下,京东方在五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1997年在深圳B股上市,2001年增发A股。
奕斯伟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图源:奕斯伟
当时,全球彩色显像管市场火热,但王东升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并为京东方制定了“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三步规划,通过并购进入液晶面板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京东方在全球液晶面板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显示屏总体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总市值超过1600亿元。
2019年,62岁的王东升卸任京东方董事长,但他并未选择退休,而是加入了北京奕斯伟科技有限公司,追求他未完成的第二个梦想——集成电路领域。
王东升曾公开表示,奕斯伟集团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国家半导体芯片和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将京东方液晶显示屏国产化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芯片产业领域。
为了实现市场化融资和专业化发展,王东升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分拆重组,并在2020年2月成功重组创立了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他本人被选为董事长。
据悉,奕斯伟集团的业务涵盖芯片与方案、硅材料、生态链投资孵化三大领域。
其中,奕斯伟材料作为集团孵化的硅片生产主体,奕斯伟计算则承接芯片与方案业务。
当时,地缘政治、产业周期、上游大硅片供应不足及晶圆产能紧缺,造成了全球芯片暴涨。
国内半导体硅片产能主要集中在8英寸及以下,而12英寸硅片大多依赖进口。日本的信越、胜高等龙头,掌控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产能,他们正是瞄准了国内的软肋,一再涨价。
而王东升偏偏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人,将奕斯伟材料的突破点,选在了12英寸电子级大硅片上。
奕斯伟材料位于西安高新区,主要研发制造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和外延片,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制造、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图源:悦西安
值得注意的是,奕斯伟集团的高管团队大多来自京东方,包括实际控制人米鹏、杨新元及刘还平。米鹏曾担任京东方下属子公司的多个财务职务;杨新元曾担任品质相关职务;刘还平则有技术背景,曾担任技术部科长、部长等职务。
数据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这四人共同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奕斯伟材料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67.92%的股权。
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奕斯伟材料一路疯狂融资,背后更是站着一支强大的投资方队伍。
睿兽分析显示,奕斯伟材料完成5轮融资,机构股东多达近60家,累计融资额达到115亿元。
具体来看,2021年7月,公司完成了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中信证券投资和金石投资联合领投,中网投、陕西民营基金、毅达资本、众为资本、国寿股权等机构参与跟投。
到了2022年,奕斯伟材料再次完成了近4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一轮融资不仅创下了当时中国半导体硅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的记录,而且吸引了众多知名资本的参与。该轮融资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领投,渝富控股、金融街资本、长安汇通等机构跟投。
招股书显示,2023年5月,二期基金等8名投资者以23亿元人民币认购了新增的29.0805万股本,这标志着C2轮融资的完成。紧接着在同年6月,公司又新增了5家股东,使得奕斯伟材料的最新估值达到了240亿元人民币。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陕西集成电路基金以9.06%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二期基金持股7.5%。
除此之外,还有55家持股比例低于5%的财务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中包括了IDG资本、博华资本、众行资本、天堂硅谷、东方江峡、宏兆基金、华亮投资、吉富创投、芯动能投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睿势基金、钛信资本、国合新力、华泰紫金投资、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渝富控股、长安汇通、尚颀资本、国投创合、源码资本、国开科创、广投资本、国寿股权、泓生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2026年将跻身
全球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
本次IPO,奕斯伟材料拟募资资金49亿元,所募资金全部用于保障第二工厂的建设。
奕斯伟材料目前在西安高新区已拥有两座工厂,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合并口径产能已达到65万片/月,已是中国最大12英寸硅片厂商,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约7%。
根据SEMI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而奕斯伟材料已将第一工厂50万片/月产能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而本次募投项目的第二工厂也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并计划在2026年全面达产。
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图源:悦西安
届时第一和第二两个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跻身全球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
目前,奕斯伟材料已经向全球一线晶圆厂如客户D、联华电子、力积电、格罗方德、日本铠侠和美光科技等批量供货,各报告期的外销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
根据SEMI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中国大陆地区需求将超过 300 万片/月,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尽管如此,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奕斯伟材料目前仍在亏损运营。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分别实现营收2.08亿元,10.55亿元,14.74亿元和14.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48亿元,-4.16亿元,-6.92亿元和-6.06亿元。
奕斯伟材料在招股书中提到,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经验,新进入者通常需要经历4至6年的经营亏损期。公司已经启动了总投资额达125亿元的第二工厂建设,2024年首期5万片/月的产能已经投产,后续达产将进一步增加盈利压力。
研发投入方面,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研发投入分别为 1.03亿元、1.46亿元、1.71亿元及1.85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9.41%、13.84%、11.63%及 12.88%。
和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类似,半导体硅片同样是一个重资产、强周期的行业。
目前,公司的总投资(拟投资)额已超过200亿元,截至2024年9月末,固定资产高达103.09亿元,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担巨额的固定资产折旧。
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0.67%、9.85%、0.66%和3.89%,处于行业较低水平。2023年,公司的外延片产品毛利率为-30.31%,处于深度负毛利状态。
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厂商在12英寸硅片产能和出货量上的占比分别高达80%和85%,其中日本的信越化学和SUMCO两家公司合计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奕斯伟材料作为后来者需要面临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奕斯伟材料是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来,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可以说,奕斯伟材料的申报受理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支持新质生产力,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王东升在下一盘产业协同的大棋
奕斯伟集团在王东升的领导下,正在布局一盘深远的产业协同战略棋局。
奕斯伟集团主要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材料、部件、设备等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生态链的开发,提供全流程的开发服务与赋能。
官网介绍,奕斯伟集团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投资孵化流程:产业研究→孵化项目筛选→项目企划和可行性研究→团队组建与前期研发→产业化落地→技术与管理赋能→融资规划与成长机制→可持续发展。
通过投资和孵化,奕斯伟集团已经构建了包括奕斯伟计算、芯晖装备和国科光芯在内的一系列企业,这些企业覆盖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检测设备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并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看,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奕斯伟集团的芯片与方案业务。这家公司以RISC-V架构为基础,提供新一代的计算架构芯片与方案,专注于数据的显示交互和计算连接,构建了以RISC-V+AI为核心的技术基础,积累了专用计算(DSC)能力,并聚焦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和智能计算三大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芯片与方案。
睿兽分析显示,自成立以来,奕斯伟计算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数十亿,吸引了众多顶尖投资者的关注,现已成为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
其中,2023年6月,奕斯伟计算宣布完成超30亿元D轮融资,由金融街资本领投,国鑫创投联合领投,亦庄国投、瑞丞基金、中新基金、奕行基金、广发乾和、建投投资、广州产投集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云从科技、鹃湖梦想、初芯基金、策源资本、超高清产业基金等机构跟投。
成都奕斯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则承担板级系统封测项目,提供后端封装、材料及成品测试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芯片及系统芯片组的封装及测试需求。
合肥奕斯伟投资有限公司则负责显示驱动芯片封测相关业务。
除了已经开发和孵化的项目外,奕斯伟集团还在专业IC封测领域和装备与耗材领域进行了投资,例如苏州颀中的专业IC封测工厂和浙江芯晖的半导体装备基地等。
如今,似乎时间又回到了十年前的京东方,王东升通过这盘产业协同的大棋,奕斯伟集团未来能否突围国际巨头值得期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