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沉浮,根本原因还是互联网在医美交易链中参与度太低了

锦缎

14小时前

反观互联网医美平台,虽然同样是上游链接医美机构、下游链接消费者的B2C模式,但由于医美品类的特殊性,新氧们实际担任的是漂浮于交易链外的流量入口的角色。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期,新氧进军医美产业链下游,宣布正式推出自营的轻医美连锁——SOYONGG CLINIC新氧青春诊所,旨在改善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低、客单价高、资源分配失衡等行业问题,尝试提供一种医美平权的新解决方案,以助力爱美人士实现“医美自由”。

新氧青春诊所,能否让中国消费者实现医美自由?轻医美连锁机构,能让医美市场实现信息平权化吗?
01
不过是生意一场

比起从混乱的市场定价中拯救消费者的伟大远景,新氧青春诊所首先是新氧在行业零和博弈下的一次自救。

近年来,新氧的商业化处境堪称艰难:财报数据显示,新氧在2019年5月美股上市以来,业绩数据问题可谓”全面开花“,从营收利润增速放缓,到收入规模收窄,再到由盈转亏,每个让市场失望的成绩单,新氧都曾悉数奉上。

尤其是,2020年新氧销售费用率一度高达56.06%,成为亏损的罪魁祸首。大手笔投入远超赚钱能力,但烧钱却并没有为新氧如愿换来规模:

新氧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医美平台,与BATJ等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一样视DAU/MAU(日/月活跃用户数)数据为生命,因代表着企业的变现潜力,MAU一度是亏损的互联网企业为市场勾画美好蓝景的支点。

然而这一核心数据同样出卖了新氧的窘境:2023年四个季度,新氧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及270万,今年三季度,MAU更是腰斩到了140万。

简言之,随你广告位占领梯媒还是地铁,消费者就是选择视而不见。

从以女性为用户画像的种草社区小红书、到高购买频次的本地生活美团、再到新兴医美获客平台蛋壳肌因等等,近年来多的是与新氧分一杯羹的新对手。卿照认为,占尽先发优势新氧却在竞争中失势,根本原因是互联网在医美交易链中的参与度太低了。

阿里巴巴集团前参谋长曾明在《智能商业》中曾介绍:在互联网企业只有结合传统产业,并快速构建出完善的网络协同效应,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垄断摆脱内卷。

比如,淘宝不仅构建了买卖双方的交易场景,还提供了支付、物流、金融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基础设施:

当用户打开淘宝的手机APP时,任何一次点击都可以牵动客服、支付、第三方担保交易、物流查询、信用记录、退货和维权等等,这些是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深度参与于监督之下的。

反观互联网医美平台,虽然同样是上游链接医美机构、下游链接消费者的B2C模式,但由于医美品类的特殊性,新氧们实际担任的是漂浮于交易链外的流量入口的角色

通俗的例子是,“千人千面“的特征,导致医美是一个可以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实现标准化的项目,在新氧APP上咨询的消费者,可以因为客服的一句”面诊“到店沟通,而随后的定价、成交、体验、售后,都与新氧无关。

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单靠规模经济是无法形成垄断的新氧,只会一次又一次因为竞争者的加入被迫卷入低价和流量内卷中。

今年4月,新氧为了低价招揽客户,就曾因上架的薇旖美价格低至参考均价的两折,被锦波生物公开喊话过,对此我们曾发布《锦波生物发难美团新氧背后》解读这一事件,也重点拆解了当前医美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博弈情况。

意识到在产业链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新氧,也早在2021年就开始了刀口向外的商业化探索:

2021年至今,新氧先后奇致激光、奥泰康集团、西宏药业等合作,向医美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形成”玻尿酸+光电+再生“的业务版图;如今,又先后在9座城市推出了17家"新氧青春诊所”门店,将触角深入产业链下游。

如今全产业链布局的新氧,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医美信息服务平台了。曾充当交易平台角色,因卷低价被上游谴责的新氧,如今亲自下场做医美机构,这一次能为消费者实现医美自由吗?
02
医美自由,一场遥不可及的狂想

医美,即通过医疗方式塑造美,因为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属于卖方市场。

在《政治经济学》的课本上,卖方市场最早被定义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市场格局。如今,卖方市场宽泛的被引申为以卖方为主导的市场形态,这种主导可能来自于交易双方资质/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可能来自于重生产、轻营销的行业特质,也可能来自于资源的短缺。

医美与医疗一样,因商品/服务提供方(医生/医护)在专业知识上能够对商品/服务需求方的降维打击,在卖方提出解决方案之前,买方并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买方的决策主要基于卖方的建议,而属于前者主导的卖方市场。

通俗的例子是,在市场推出肉毒素之前,爱美人士并不会对脸上的皱纹产生焦虑,当医美机构提出注射肉毒素可以消除法令纹、眉间纹,让重返年轻变得触手可及时,消费者才开始对变老难以忍受。

同样的,还有玻尿酸→重组胶原→再生产品的先后推出,三者的受众群体高度重合,在医美机构推出新的产品之前,消费者会满足于当下产品:

重组胶原走红之前,消费者并不认为玻尿酸维持三个月的填充效果是缺点;添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剂)的医美产品被推出之前,了美消费者为可以忍受疼痛;再生产品上市之前,消费者也普遍接受“想变美,先变鬼”的尴尬期。

单个医美材料可以经过发展变得成熟(低价),但市场机制决定,医美永远不缺新材料(贵价)。医美这一由供给者引导发展的市场,消费者一边受制于医疗机构的信息统治,一边对接踵而至的新产品感到惊喜。

虽然本科及以上学历医美用户的比重高达84.3%,此起彼伏的互联网医美平台也致力于提高信息流动,但患者不可能成为医生,行业属性决定卖方引导下的医美市场只存在稳健发展,新氧所向往的信息平权和医美自由永远不会实现。

拥有多年发展历史的海外市场验证了这一观点,美国拥有规模最大的成熟医美市场,2022年占据总市场规模的35.7%(PER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3年市场渗透率达到17.2%(中国4.5%),时至今日,美国医美市场卖方地位只升不降。

发展趋势上,为市场提供引导信息的供给者核心资产(医师)市场地位上升,执业过程独立性更高。

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发布的问卷调查(2022年)显示,有76%的受访医生是以个体执业的形式执业,另外18%的医生在小型医生集团中为小型机构提供服务,3%在大型医疗机构中以团队的形式工作,2%的受访医生选择的是多专业团队组成的医疗i机构,只有1%的医生从事学术工作或直接被雇佣。

政策引导上,认同信息供给者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权责关联来促进市场稳健发展。

在美国,医美诊所是需要由医生来主导的。一些州的立法要求医学会所只有医生才可以持有,掌握最多专业知识的医师直接对机构负责;还有一些州的医学会所立法要求,医学会所内必须由一名医疗总监,来监督会所内的所有(注射等)医疗行为。

总之,在成为垄断者之前,了解规则、验证规则、运用规则,才是商业世界的生存之道。

而塞西尔B德米尔执导的电影《十诫》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给蜉蝣撼树的挑战者以警示:我们不可以打破规则,只能在违背规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作者:李偏偏来源:卿照,锦缎旗下化妆品行业研究品牌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反观互联网医美平台,虽然同样是上游链接医美机构、下游链接消费者的B2C模式,但由于医美品类的特殊性,新氧们实际担任的是漂浮于交易链外的流量入口的角色。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期,新氧进军医美产业链下游,宣布正式推出自营的轻医美连锁——SOYONGG CLINIC新氧青春诊所,旨在改善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低、客单价高、资源分配失衡等行业问题,尝试提供一种医美平权的新解决方案,以助力爱美人士实现“医美自由”。

新氧青春诊所,能否让中国消费者实现医美自由?轻医美连锁机构,能让医美市场实现信息平权化吗?
01
不过是生意一场

比起从混乱的市场定价中拯救消费者的伟大远景,新氧青春诊所首先是新氧在行业零和博弈下的一次自救。

近年来,新氧的商业化处境堪称艰难:财报数据显示,新氧在2019年5月美股上市以来,业绩数据问题可谓”全面开花“,从营收利润增速放缓,到收入规模收窄,再到由盈转亏,每个让市场失望的成绩单,新氧都曾悉数奉上。

尤其是,2020年新氧销售费用率一度高达56.06%,成为亏损的罪魁祸首。大手笔投入远超赚钱能力,但烧钱却并没有为新氧如愿换来规模:

新氧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医美平台,与BATJ等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一样视DAU/MAU(日/月活跃用户数)数据为生命,因代表着企业的变现潜力,MAU一度是亏损的互联网企业为市场勾画美好蓝景的支点。

然而这一核心数据同样出卖了新氧的窘境:2023年四个季度,新氧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及270万,今年三季度,MAU更是腰斩到了140万。

简言之,随你广告位占领梯媒还是地铁,消费者就是选择视而不见。

从以女性为用户画像的种草社区小红书、到高购买频次的本地生活美团、再到新兴医美获客平台蛋壳肌因等等,近年来多的是与新氧分一杯羹的新对手。卿照认为,占尽先发优势新氧却在竞争中失势,根本原因是互联网在医美交易链中的参与度太低了。

阿里巴巴集团前参谋长曾明在《智能商业》中曾介绍:在互联网企业只有结合传统产业,并快速构建出完善的网络协同效应,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垄断摆脱内卷。

比如,淘宝不仅构建了买卖双方的交易场景,还提供了支付、物流、金融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基础设施:

当用户打开淘宝的手机APP时,任何一次点击都可以牵动客服、支付、第三方担保交易、物流查询、信用记录、退货和维权等等,这些是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深度参与于监督之下的。

反观互联网医美平台,虽然同样是上游链接医美机构、下游链接消费者的B2C模式,但由于医美品类的特殊性,新氧们实际担任的是漂浮于交易链外的流量入口的角色

通俗的例子是,“千人千面“的特征,导致医美是一个可以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实现标准化的项目,在新氧APP上咨询的消费者,可以因为客服的一句”面诊“到店沟通,而随后的定价、成交、体验、售后,都与新氧无关。

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单靠规模经济是无法形成垄断的新氧,只会一次又一次因为竞争者的加入被迫卷入低价和流量内卷中。

今年4月,新氧为了低价招揽客户,就曾因上架的薇旖美价格低至参考均价的两折,被锦波生物公开喊话过,对此我们曾发布《锦波生物发难美团新氧背后》解读这一事件,也重点拆解了当前医美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博弈情况。

意识到在产业链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新氧,也早在2021年就开始了刀口向外的商业化探索:

2021年至今,新氧先后奇致激光、奥泰康集团、西宏药业等合作,向医美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形成”玻尿酸+光电+再生“的业务版图;如今,又先后在9座城市推出了17家"新氧青春诊所”门店,将触角深入产业链下游。

如今全产业链布局的新氧,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医美信息服务平台了。曾充当交易平台角色,因卷低价被上游谴责的新氧,如今亲自下场做医美机构,这一次能为消费者实现医美自由吗?
02
医美自由,一场遥不可及的狂想

医美,即通过医疗方式塑造美,因为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属于卖方市场。

在《政治经济学》的课本上,卖方市场最早被定义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市场格局。如今,卖方市场宽泛的被引申为以卖方为主导的市场形态,这种主导可能来自于交易双方资质/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可能来自于重生产、轻营销的行业特质,也可能来自于资源的短缺。

医美与医疗一样,因商品/服务提供方(医生/医护)在专业知识上能够对商品/服务需求方的降维打击,在卖方提出解决方案之前,买方并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买方的决策主要基于卖方的建议,而属于前者主导的卖方市场。

通俗的例子是,在市场推出肉毒素之前,爱美人士并不会对脸上的皱纹产生焦虑,当医美机构提出注射肉毒素可以消除法令纹、眉间纹,让重返年轻变得触手可及时,消费者才开始对变老难以忍受。

同样的,还有玻尿酸→重组胶原→再生产品的先后推出,三者的受众群体高度重合,在医美机构推出新的产品之前,消费者会满足于当下产品:

重组胶原走红之前,消费者并不认为玻尿酸维持三个月的填充效果是缺点;添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剂)的医美产品被推出之前,了美消费者为可以忍受疼痛;再生产品上市之前,消费者也普遍接受“想变美,先变鬼”的尴尬期。

单个医美材料可以经过发展变得成熟(低价),但市场机制决定,医美永远不缺新材料(贵价)。医美这一由供给者引导发展的市场,消费者一边受制于医疗机构的信息统治,一边对接踵而至的新产品感到惊喜。

虽然本科及以上学历医美用户的比重高达84.3%,此起彼伏的互联网医美平台也致力于提高信息流动,但患者不可能成为医生,行业属性决定卖方引导下的医美市场只存在稳健发展,新氧所向往的信息平权和医美自由永远不会实现。

拥有多年发展历史的海外市场验证了这一观点,美国拥有规模最大的成熟医美市场,2022年占据总市场规模的35.7%(PER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3年市场渗透率达到17.2%(中国4.5%),时至今日,美国医美市场卖方地位只升不降。

发展趋势上,为市场提供引导信息的供给者核心资产(医师)市场地位上升,执业过程独立性更高。

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发布的问卷调查(2022年)显示,有76%的受访医生是以个体执业的形式执业,另外18%的医生在小型医生集团中为小型机构提供服务,3%在大型医疗机构中以团队的形式工作,2%的受访医生选择的是多专业团队组成的医疗i机构,只有1%的医生从事学术工作或直接被雇佣。

政策引导上,认同信息供给者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权责关联来促进市场稳健发展。

在美国,医美诊所是需要由医生来主导的。一些州的立法要求医学会所只有医生才可以持有,掌握最多专业知识的医师直接对机构负责;还有一些州的医学会所立法要求,医学会所内必须由一名医疗总监,来监督会所内的所有(注射等)医疗行为。

总之,在成为垄断者之前,了解规则、验证规则、运用规则,才是商业世界的生存之道。

而塞西尔B德米尔执导的电影《十诫》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给蜉蝣撼树的挑战者以警示:我们不可以打破规则,只能在违背规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作者:李偏偏来源:卿照,锦缎旗下化妆品行业研究品牌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