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为玉米产业链保驾护航

市场资讯

2周前

目前100%的玉米大型贸易企业、85%的全国前20饲料养殖企业利用玉米期货规避现货经营中的价格波动风险。...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呈现较大波动,产业对推出产品端风险管理工具的呼声越来越高,玉米淀粉期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4年上市。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一粒粒玉米经过一道道工序,以各种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粮头”到“食尾”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据统计,我国2023年全社会玉米总消耗价值为7384亿元,玉米加工产业产值为13936亿元,包括饲料、淀粉、酒精以及多种副产品。要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如此庞大的产业链离不开风险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

始于“粮头”,建立饲料养殖避险工具链条

2004年,随着新一轮粮食改革的推进,玉米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商所在那一年恢复上市了玉米期货。由此,期货市场服务玉米相关产业的故事随之展开。

玉米产业链一端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农户。为了让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民也能实实在在分享到期货市场发展成果,大商所推动国内首单“保险+期货”在玉米品种上落地,翻开了我国期货业与保险业合作精准服务“三农”的新篇章。据统计,2015年以来,大商所共支持开展195个玉米“保险+期货”项目,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等18个省(区),涉及现货量1125万吨,帮助11.4万农户规避风险,实现理赔5.98亿元。此外,还有多家期货公司自发开展了一批商业化项目,这些项目帮助广大农民将钱袋子握得更稳、变得更鼓。

黑龙江桦川县百禾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王大江便是“保险+期货”项目的受益者。王大江至今还记得,2019年桦川县受台风、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导致全县玉米大幅减产甚至绝产,而且那一年行情也不好,从入夏后玉米价格就一路走低。正是因为当年参加了“保险+期货”项目,他家成功扛过了那一年的损失,最终还挣了2万多元。

事实上,2019年玉米收入险项目使桦川全县共计拿到了8787万元的赔付,赔付率达375%,平均一垧(15亩)地赔付4025元,有效保障了玉米种植户收入,也解决了农民来年种地的资金问题。正是这次赔付让“保险+期货”项目在桦川县深入人心。如今,桦川县已连续9年落地“保险+期货”项目,当地不少农户每年都会主动咨询“保险+期货”的开展情况,参与了“保险+期货”项目,种地才踏实。

玉米产业链的另一端是下游的大、中、小型产业企业。玉米期货自上市以来,市场功能稳定发挥,实现了量质双升,年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从上市初期的8.57万手(单边,下同)和11.12万手,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58.34万手和138.8万手,分别增长5.81倍、11.48倍。2023年玉米期现相关性达到0.99,套保效率0.94,为企业发现价格、管理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

在玉米产业链中,饲料养殖产业对玉米的消耗量占总量的近七成,我国每年上亿吨的玉米大部分流入饲料养殖业。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大集团)在玉米期货恢复上市后不久就开展了套保交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海大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成本对公司效益的影响愈发明显。我们调查发现,粮价年波动率在20%~30%,而海大集团的净利润率才3%~4%。饲料行业本来就利润微薄,这样的粮价波动我们可承受不起,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认为必须利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时至今日,在海大集团的日常经营中,玉米期货一直是确定采购价格的重要参考以及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工具。由于一直坚持规范套保,海大集团极少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大幅亏损。另据统计,目前100%的玉米大型贸易企业、85%的全国前20饲料养殖企业利用玉米期货规避现货经营中的价格波动风险。

当然,帮助饲料产业防范市场风险,还需要更丰富的“工具箱”。大商所2013年上市了鸡蛋期货,2021年上市了生猪期货,再加上2000年上市的豆粕期货,与玉米期货一起形成了完整的饲料养殖避险工具链条。

终于“食尾”,形成玉米产业链全工具供给

除了饲料产业,深加工产业也是玉米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深加工行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下游产品众多,涉及食品、医药、化工、造纸等多个领域。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呈现较大波动,产业对推出产品端风险管理工具的呼声越来越高,玉米淀粉期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4年上市。

“玉米淀粉期货上市,使下游深加工企业有了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新工具。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其进行价格管理,还可以将玉米期货和玉米淀粉期货搭配使用,从采销两端锁定加工利润,并选择符合企业需要的基差交易模式。”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说。

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盛泰药业)总经理助理赵松表示,利用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货,除了可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还能通过基差和价差交易对加工利润进行长期管理。“玉米淀粉的加工利润管理核心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玉米的基差,第二是淀粉的基差,第三是玉米和淀粉的跨品种价差。玉米淀粉期货的上市,补齐了加工利润管理工具。”他说。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运用玉米淀粉期货优化销售计划,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范文良表示,公司订单分为现货订单和远期订单,在远期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就会对期现货价格进行对比,在期货价格合适时,通过卖出期货提前锁定淀粉销售利润。

“今年4月中下旬,玉米期货5月合约价格高于现货订单约80元/吨,高于远期订单100元/吨左右,玉米市场需求非常低迷,供应量非常充足,价格有进一步下滑趋势,玉米淀粉市场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在充分核算玉米成本以及玉米淀粉存储成本后,我们决定卖出2000~3000手玉米淀粉进行套期保值,后期根据玉米消耗和玉米淀粉订单的实际情况,最终预留1500手进行交割,这就锁定了订单收益,缓解了玉米淀粉价格继续下行的压力,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范文良说。

玉米淀粉期货不仅直接帮助淀粉生产企业对冲产品端价格波动风险,还使下游淀粉需求企业的采购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

据记者了解,星光糖业下属的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下称中谷淀粉糖)针对一些有专业团队的下游客户,会采用基差报价的形式签订合约。星光糖业副总经理徐淑康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中谷淀粉糖就以基差点价的模式进行远期销售,即双方谈好一个基差,结合点价时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确定最终买卖价格,这样便于双方根据自身需要灵活确定合同价格。“公司已形成完善的基差交易模式,并与客户基于基差交易开展长期合作,比如制订一个季度或者更长时间的销售计划。”

盛泰药业在销售麦芽糖浆的过程中,也在推广基于玉米淀粉期货价格的远期基差定价模式。赵松表示,以前啤酒厂都是以即期价格订购麦芽糖浆,实际上啤酒厂的渠道销售能力很强,节假日一般都会做预售,也希望能够锁定远期原料成本。基于客户的需求,盛泰药业从2018年起就根据玉米淀粉和麦芽糖浆的价格关系,以“玉米淀粉期货+基差”的形式对啤酒厂进行报价和交易,满足客户远期采购的需求。

“这种定价方式效果良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麦芽糖浆市场已经普遍接受这种定价方式。玉米淀粉期货不仅帮助我们管理远期利润,还带动了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利润管理水平的提升。”赵松说。

为了进一步满足玉米产业链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2019年、2024年先后上市了玉米期权和玉米淀粉期权,并在场外平台陆续推出玉米品种基差交易、标准仓单等场外业务。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李义认为,作为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玉米淀粉期权可以与标的期货形成合力,更好地为玉米产业链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诸城兴贸)作为玉米年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的大型企业,十分注重对玉米淀粉期货和期权的运用。在诸城兴贸期货负责人蒋雷看来,基于期货价格开展远期报价和基差贸易,可以帮助企业和下游客户更好进行库存、订单、利润管理,期权工具则为企业套保提供了更多维度的策略选择。例如2024年10月,原料端面临新作玉米即将上市的压力,价格震荡走低,同时工厂库存水平较高、加工利润较低,诸城兴贸预计产品端价格仍将偏弱运行,因此通过卖出CS2501相关虚值看涨期权对冲价格下跌风险,增厚销售收入。“我们还借助期权向上下游客户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报价方式,积极推动含权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模式的升级。”蒋雷说。

益海嘉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公司已经能熟练运用玉米淀粉期货进行远期报价、销售和套保,未来还将根据不同的场景,适时尝试运用玉米淀粉期权来构建更多样化的策略,以满足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总体来看,玉米深加工产业对期货和期权工具的接受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也希望下游客户多去使用,一方面共同将玉米淀粉期货市场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动整个产业链持续稳健发展。”该负责人说。

在赵松看来,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一些个性化产品的供给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例如下游客户对不同规格特性的变性淀粉的需求越来越大。深加工企业想要脱颖而出,不能盲目“上量”,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更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期货和期权工具无疑是好帮手,它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对价格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使企业能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财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赵松说。

回望过去,大商所一路栉风沐雨,始终紧贴产业、服务产业,结出累累硕果。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未来,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培育和服务水平,为服务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期货力量。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目前100%的玉米大型贸易企业、85%的全国前20饲料养殖企业利用玉米期货规避现货经营中的价格波动风险。...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呈现较大波动,产业对推出产品端风险管理工具的呼声越来越高,玉米淀粉期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4年上市。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一粒粒玉米经过一道道工序,以各种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粮头”到“食尾”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据统计,我国2023年全社会玉米总消耗价值为7384亿元,玉米加工产业产值为13936亿元,包括饲料、淀粉、酒精以及多种副产品。要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如此庞大的产业链离不开风险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

始于“粮头”,建立饲料养殖避险工具链条

2004年,随着新一轮粮食改革的推进,玉米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商所在那一年恢复上市了玉米期货。由此,期货市场服务玉米相关产业的故事随之展开。

玉米产业链一端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农户。为了让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民也能实实在在分享到期货市场发展成果,大商所推动国内首单“保险+期货”在玉米品种上落地,翻开了我国期货业与保险业合作精准服务“三农”的新篇章。据统计,2015年以来,大商所共支持开展195个玉米“保险+期货”项目,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等18个省(区),涉及现货量1125万吨,帮助11.4万农户规避风险,实现理赔5.98亿元。此外,还有多家期货公司自发开展了一批商业化项目,这些项目帮助广大农民将钱袋子握得更稳、变得更鼓。

黑龙江桦川县百禾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王大江便是“保险+期货”项目的受益者。王大江至今还记得,2019年桦川县受台风、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导致全县玉米大幅减产甚至绝产,而且那一年行情也不好,从入夏后玉米价格就一路走低。正是因为当年参加了“保险+期货”项目,他家成功扛过了那一年的损失,最终还挣了2万多元。

事实上,2019年玉米收入险项目使桦川全县共计拿到了8787万元的赔付,赔付率达375%,平均一垧(15亩)地赔付4025元,有效保障了玉米种植户收入,也解决了农民来年种地的资金问题。正是这次赔付让“保险+期货”项目在桦川县深入人心。如今,桦川县已连续9年落地“保险+期货”项目,当地不少农户每年都会主动咨询“保险+期货”的开展情况,参与了“保险+期货”项目,种地才踏实。

玉米产业链的另一端是下游的大、中、小型产业企业。玉米期货自上市以来,市场功能稳定发挥,实现了量质双升,年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从上市初期的8.57万手(单边,下同)和11.12万手,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58.34万手和138.8万手,分别增长5.81倍、11.48倍。2023年玉米期现相关性达到0.99,套保效率0.94,为企业发现价格、管理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

在玉米产业链中,饲料养殖产业对玉米的消耗量占总量的近七成,我国每年上亿吨的玉米大部分流入饲料养殖业。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大集团)在玉米期货恢复上市后不久就开展了套保交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海大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成本对公司效益的影响愈发明显。我们调查发现,粮价年波动率在20%~30%,而海大集团的净利润率才3%~4%。饲料行业本来就利润微薄,这样的粮价波动我们可承受不起,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认为必须利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时至今日,在海大集团的日常经营中,玉米期货一直是确定采购价格的重要参考以及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工具。由于一直坚持规范套保,海大集团极少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大幅亏损。另据统计,目前100%的玉米大型贸易企业、85%的全国前20饲料养殖企业利用玉米期货规避现货经营中的价格波动风险。

当然,帮助饲料产业防范市场风险,还需要更丰富的“工具箱”。大商所2013年上市了鸡蛋期货,2021年上市了生猪期货,再加上2000年上市的豆粕期货,与玉米期货一起形成了完整的饲料养殖避险工具链条。

终于“食尾”,形成玉米产业链全工具供给

除了饲料产业,深加工产业也是玉米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深加工行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下游产品众多,涉及食品、医药、化工、造纸等多个领域。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呈现较大波动,产业对推出产品端风险管理工具的呼声越来越高,玉米淀粉期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4年上市。

“玉米淀粉期货上市,使下游深加工企业有了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新工具。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其进行价格管理,还可以将玉米期货和玉米淀粉期货搭配使用,从采销两端锁定加工利润,并选择符合企业需要的基差交易模式。”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说。

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盛泰药业)总经理助理赵松表示,利用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货,除了可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还能通过基差和价差交易对加工利润进行长期管理。“玉米淀粉的加工利润管理核心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玉米的基差,第二是淀粉的基差,第三是玉米和淀粉的跨品种价差。玉米淀粉期货的上市,补齐了加工利润管理工具。”他说。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运用玉米淀粉期货优化销售计划,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范文良表示,公司订单分为现货订单和远期订单,在远期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就会对期现货价格进行对比,在期货价格合适时,通过卖出期货提前锁定淀粉销售利润。

“今年4月中下旬,玉米期货5月合约价格高于现货订单约80元/吨,高于远期订单100元/吨左右,玉米市场需求非常低迷,供应量非常充足,价格有进一步下滑趋势,玉米淀粉市场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在充分核算玉米成本以及玉米淀粉存储成本后,我们决定卖出2000~3000手玉米淀粉进行套期保值,后期根据玉米消耗和玉米淀粉订单的实际情况,最终预留1500手进行交割,这就锁定了订单收益,缓解了玉米淀粉价格继续下行的压力,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范文良说。

玉米淀粉期货不仅直接帮助淀粉生产企业对冲产品端价格波动风险,还使下游淀粉需求企业的采购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

据记者了解,星光糖业下属的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下称中谷淀粉糖)针对一些有专业团队的下游客户,会采用基差报价的形式签订合约。星光糖业副总经理徐淑康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中谷淀粉糖就以基差点价的模式进行远期销售,即双方谈好一个基差,结合点价时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确定最终买卖价格,这样便于双方根据自身需要灵活确定合同价格。“公司已形成完善的基差交易模式,并与客户基于基差交易开展长期合作,比如制订一个季度或者更长时间的销售计划。”

盛泰药业在销售麦芽糖浆的过程中,也在推广基于玉米淀粉期货价格的远期基差定价模式。赵松表示,以前啤酒厂都是以即期价格订购麦芽糖浆,实际上啤酒厂的渠道销售能力很强,节假日一般都会做预售,也希望能够锁定远期原料成本。基于客户的需求,盛泰药业从2018年起就根据玉米淀粉和麦芽糖浆的价格关系,以“玉米淀粉期货+基差”的形式对啤酒厂进行报价和交易,满足客户远期采购的需求。

“这种定价方式效果良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麦芽糖浆市场已经普遍接受这种定价方式。玉米淀粉期货不仅帮助我们管理远期利润,还带动了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利润管理水平的提升。”赵松说。

为了进一步满足玉米产业链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2019年、2024年先后上市了玉米期权和玉米淀粉期权,并在场外平台陆续推出玉米品种基差交易、标准仓单等场外业务。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李义认为,作为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玉米淀粉期权可以与标的期货形成合力,更好地为玉米产业链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诸城兴贸)作为玉米年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的大型企业,十分注重对玉米淀粉期货和期权的运用。在诸城兴贸期货负责人蒋雷看来,基于期货价格开展远期报价和基差贸易,可以帮助企业和下游客户更好进行库存、订单、利润管理,期权工具则为企业套保提供了更多维度的策略选择。例如2024年10月,原料端面临新作玉米即将上市的压力,价格震荡走低,同时工厂库存水平较高、加工利润较低,诸城兴贸预计产品端价格仍将偏弱运行,因此通过卖出CS2501相关虚值看涨期权对冲价格下跌风险,增厚销售收入。“我们还借助期权向上下游客户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报价方式,积极推动含权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模式的升级。”蒋雷说。

益海嘉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公司已经能熟练运用玉米淀粉期货进行远期报价、销售和套保,未来还将根据不同的场景,适时尝试运用玉米淀粉期权来构建更多样化的策略,以满足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总体来看,玉米深加工产业对期货和期权工具的接受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也希望下游客户多去使用,一方面共同将玉米淀粉期货市场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动整个产业链持续稳健发展。”该负责人说。

在赵松看来,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一些个性化产品的供给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例如下游客户对不同规格特性的变性淀粉的需求越来越大。深加工企业想要脱颖而出,不能盲目“上量”,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更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期货和期权工具无疑是好帮手,它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对价格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使企业能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财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赵松说。

回望过去,大商所一路栉风沐雨,始终紧贴产业、服务产业,结出累累硕果。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未来,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培育和服务水平,为服务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期货力量。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