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中国证监会从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明确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是项系统工程,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应更加重视投融资综合平衡,通过实现量的总体平衡、质的持续提升以及权责的有效制衡,引导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相匹配,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打通堵点充沛源头活水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是促进投融资协调发展的重点。证监会表示,抓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通卡点堵点,充沛源头活水。
在此前举行的金融街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曾就投融资协调发展作出三点阐述:一是实现量的总体平衡;二是实现质的持续提升;三是实现权责的有效制衡。
在量的平衡方面,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下大力气多措并举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加快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分类施策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而且还积极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的落地实施,为A股市场引入增量资金。
一组数据更为直观,今年以来,权益类ETF规模已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股票型ETF规模约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6%。
“下一阶段发力的重点方向将进一步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预计明年将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形成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以及分红等,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二是进一步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三是推动ETF市场扩容,为权益市场注入增量资金,满足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也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提升市场风险偏好。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指出,得益于多重新型创设型工具,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息和回购总额可能超过3万亿元。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在投资端改革的同时,融资端改革不容忽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服务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等环节加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对“硬科技”的包容性、适应性。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证监会先后发布“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规则,增强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
今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以科创板为例,在“科创板八条”落地的半年时间里,IPO受理、审核端持续释放支持优质“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积极信号,新增受理4家企业IPO申请,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材、分拆上市企业环动科技均于11月获受理;审核进程有序推进,上市委审议通过5家企业,注册生效6家企业。而已上市的8家企业中,国内隐身材料领域单项冠军佳驰科技、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国产化龙头先锋精科等具备核心技术、致力于打破国际垄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纷纷登陆科创板。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仍然存在一些堵点,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是当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证监会表示,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据了解,针对一二级市场定价、投资者保护等制约市场功能发挥的重点难点问题,证监会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带动制度完善。加强改革协同,把握好时度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可操作可落地可预期,取得实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显著支持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期待一系列改革举措,能够为不同发育阶段的优质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途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高质量双向开放持续推进
互联互通机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境外上市。截至12月20日,年内已有上百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其中赴港上市为主流,包括美的集团、顺丰控股、茶百道、老铺黄金等知名企业。
分行业来看,赴境外上市的包括了那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特别是加速拓展国际版图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致力于生物科技与健康领域的创新企业,还有那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消费品行业企业。
这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不无关系。自2024年3月31日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已有220家企业获得了备案通知书。证监会多次表示,将以落实好对港合作举措为抓手,继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健全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
谈及明年对外开放方面的改革举措时,证监会表示,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更好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监管层积极推动企业境外上市,为企业资本运作提供补充,支持其融资及进入国际市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刘维表示,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是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便利性,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的退出,境外上市对国际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也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
(编辑:王星)
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中国证监会从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明确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是项系统工程,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应更加重视投融资综合平衡,通过实现量的总体平衡、质的持续提升以及权责的有效制衡,引导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相匹配,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打通堵点充沛源头活水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是促进投融资协调发展的重点。证监会表示,抓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通卡点堵点,充沛源头活水。
在此前举行的金融街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曾就投融资协调发展作出三点阐述:一是实现量的总体平衡;二是实现质的持续提升;三是实现权责的有效制衡。
在量的平衡方面,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下大力气多措并举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加快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分类施策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而且还积极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的落地实施,为A股市场引入增量资金。
一组数据更为直观,今年以来,权益类ETF规模已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股票型ETF规模约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6%。
“下一阶段发力的重点方向将进一步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预计明年将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形成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以及分红等,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二是进一步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三是推动ETF市场扩容,为权益市场注入增量资金,满足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也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提升市场风险偏好。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指出,得益于多重新型创设型工具,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息和回购总额可能超过3万亿元。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在投资端改革的同时,融资端改革不容忽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服务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等环节加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对“硬科技”的包容性、适应性。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证监会先后发布“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规则,增强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
今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以科创板为例,在“科创板八条”落地的半年时间里,IPO受理、审核端持续释放支持优质“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积极信号,新增受理4家企业IPO申请,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材、分拆上市企业环动科技均于11月获受理;审核进程有序推进,上市委审议通过5家企业,注册生效6家企业。而已上市的8家企业中,国内隐身材料领域单项冠军佳驰科技、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国产化龙头先锋精科等具备核心技术、致力于打破国际垄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纷纷登陆科创板。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仍然存在一些堵点,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是当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证监会表示,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据了解,针对一二级市场定价、投资者保护等制约市场功能发挥的重点难点问题,证监会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带动制度完善。加强改革协同,把握好时度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可操作可落地可预期,取得实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显著支持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期待一系列改革举措,能够为不同发育阶段的优质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途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高质量双向开放持续推进
互联互通机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境外上市。截至12月20日,年内已有上百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其中赴港上市为主流,包括美的集团、顺丰控股、茶百道、老铺黄金等知名企业。
分行业来看,赴境外上市的包括了那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特别是加速拓展国际版图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致力于生物科技与健康领域的创新企业,还有那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消费品行业企业。
这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不无关系。自2024年3月31日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已有220家企业获得了备案通知书。证监会多次表示,将以落实好对港合作举措为抓手,继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健全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
谈及明年对外开放方面的改革举措时,证监会表示,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更好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监管层积极推动企业境外上市,为企业资本运作提供补充,支持其融资及进入国际市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刘维表示,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是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便利性,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的退出,境外上市对国际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也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
(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