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茶加盟商怒了

杠杆游戏

1周前

其实放到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有时候国内一些奶茶加盟店里,超半数的原材料都是由品牌总部提供,货占比能达到60%以上。
文|狗蛋分蛋
来源| 风声声(ID:fangshi488

前几天,有个自称是“喜茶海外加盟商”的博主发小红书吐槽“自己被割了韭菜”,同时号召全美国的加盟商:

去喜茶总部游行抗议。

博主表示,加盟店做出一个月十几万美元的业绩,放在国内包盈利,但因为喜茶的美国加盟商政策,自己却亏麻了。

这篇帖子很快就被夹了。这段时间,小红书类似吐槽喜茶的贴子不少,但大部分都和这篇一样,夹得飞快。

好在铁柱有截图留念的习惯。

博主是“纽约法拉盛喜茶加盟店”的一个小股东,入股时投入了大概10万美元,为了尽快回本,平时亲自坐镇店内负责管理监督,结果越干心越凉。

喜茶要求加盟店原料必须向总部采买,说法是保证品质。这一点博主表示理解。

其实放到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有时候国内一些奶茶加盟店里,超半数的原材料都是由品牌总部提供,货占比能达到60%以上。

博主不理解的是,除了原材料外,一些和品质无关的东西也被要求向总部采买,比如平时清洁用的抹布。

难道是总部卖的抹布更香?

另外,总部隔三岔五就要派督导来店里“找麻烦”,规定执行比当地政府管理机构还严格。而且一些罚款的理由“太奇葩”,让博主觉得喜茶这是:

为了罚款而罚款。

比如,总部要求,门店的员工必须向所有进店的顾客“打招呼”,有时候一下进来5个客户,就得连喊5遍,做不到就要罚款。

铁柱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场景,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

尽管博主觉得喜茶的规定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但有钱赚的话“当孙子也忍了”。可最近隔壁街区一家新的喜茶店开业,彻底让他破了防。

一般奶茶品牌为了保护加盟商利益,都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限制开设同品牌其他加盟店,比如一些特别繁华地区,保护半径在1-2公里内,次繁华地区一般在3-5公里内。

博主把当初的加盟喜茶的合同翻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猛然发现:

喜茶海外加盟没有区域保护政策。

这就很伤了。

尤其对于喜茶这样的品牌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靠“饥饿营销”,海外喜茶大部分客户都是华人留学生,有空闲了约三五好友,排队打卡,抒发一下思乡之情。

如今直线距离几百米的地方又开了一家喜茶,两店分流,队不用排了,核心竞争力没了,原先十几万的营收可能也达不到了。网友觉得:

喜茶完全不给海外加盟商活路。

加盟商们想急着回本,铁柱可以理解。

一方面,奶茶加盟店有个“一年定律”,指加盟后如果首年没有回本,后续再想回本就很困难了。

另一方面,海外加盟奶茶店,确实投入很大。

有人算了一笔账,想在海外开一家喜茶,首年大概需要约10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换算人民币就是:

700万元以上。

构成大概是这样的:

1、单店特许经营费:每3年,需支付5万美元。

2、初始服务费:23100美元,主要用于设计/系统/服务

3、店铺保证金:20000美元,合作终止后退还,无息。

4、装修预算:40万美元。

5、品牌使用费:税前每个月营业额的3%。

6、服务费:每月营业额的4%。

7、首批设备费:2万美元

8、首批物料费:7千美元

9、店铺租金:喜茶选址比较严格,多是市中心一个月2万美元左右,一年起步就得24W美元。

当然,这个算法里面也有一些糊涂账。

比如装修预算过高,店铺租金方面,美国很多城市都有装修免租政策,如果刨除这些,60万到80万美元可能比较合理。这对于兜里存款还凑不齐喜茶“首批物料费”的铁柱来说,其实没啥区别,只能感叹一句:

这是有钱人的游戏。

这两年,新茶饮出海很火,有数据显示,海外的国产奶茶门店数量已经接近6000家,包括喜茶、蜜雪冰城、茶百道、茉莉奶白在内,出海品牌数量超过十个。

新赛道涌现,激起了很多人的创富梦想。

只是因为海外的人工、物料、租金等与国内有差异,开店的投入大多比较高昂,玩得起的人不多。粗略统计,在欧美市场开店,投入大约是国内同品牌的:

6-10倍。

比如在美国,口碑比较好的茉莉奶白,小店首期投入在300万人民币左右,据传即将进入美国市场的茶百道,开店首期投入也接近500万元。

因为成本都差不多,出海品牌投入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品牌本身的调性。

一个是加盟商政策。

像喜茶,本身在国内的品牌定位就是高端茶饮,平移到海外,自然也需要更高的投入。

在这个基础上,加盟商能有多少利润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要给总部“上供”多少,比如品牌使用费、服务费、物料费等等。

换句话说,加盟商能不能盈利回本,需要看品牌总部的脸色。

喜茶是国内最早出海的茶饮品牌之一,2018年就在新加坡开出了首家海外店铺。当时,喜茶国内刚刚完成了四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把门店开到了上海、香港,风光无两。

之后,恰逢国内新茶饮竞争加剧,在开出海外首店后,喜茶暂停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专心内卷。

可惜紧接而来的消费降级,打碎了喜茶行业霸主梦。

到2022年底,喜茶主动放下身段开放加盟,门店一年之间迅速扩张至3200家。但此时,蜜雪冰城全球已有3.6万家门店,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朝着万店狂奔......喜茶已经掉队。

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活下去,成了喜茶如今最重要的目标。

今年,喜茶为投资人讲了一个又一个新故事:

从借奥运东风推出的夺冠纤体瓶,到开发“超级植物茶”全新品类、发布茶饮行业⾸个咖啡因含量标识,再到公开宣布“抵制行业低质量卷”......

出海的概念,也再度回到了喜茶的牌桌。

从年初开始,喜茶海外业务布局开始提速,相继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纽约、马来西亚吉隆坡、加拿大本拿比、韩国首尔等地开出首店 。

截至目前,喜茶海外门店数量近40个,从官方小程序来看,未来喜茶还有超过64家海外加盟店待开业。

对于喜茶而言,出海既能规避国内的行业内卷,又能开辟新的盈利渠道,还能为投资创造新的噱头,一石三鸟,可以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另外从布局上,也能看出喜茶的野心。

喜茶没有像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一样,将重心放在东南亚,而是趁着欧美留学生话题的热潮,直接一步到位,发力高端欧美市场。

讲故事,自然要挑最漂亮的讲。

前段时间,纽约第一家喜茶门店开业,有网友第一时间去现场凑热闹,回来后发小红书说:

队排得很长,但外国人含量基本为0。

时平均一杯7美元左右的价格,也让网友有些感叹,因为在纽约星巴克也就是5-8美元/杯,美国喜茶是:

一般留子不舍得喝的奶茶。

过去,国内主流茶饮品牌出海,战略基本上重心都会绕开欧美,原因不难理解:

一来,欧美市场基本没有茶饮习惯,难以形成规模;

二来,各项成本过高,国内的低价打法在这里施展不开,很难和当地的饮品品牌竞争;

三来,在欧美市场还没有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加盟机制,简单套用国内的做法,容易算不清账。

如今,喜茶率先下场,加盟热潮下,欧美市场究竟有多少算不清的账,已经渐渐明了了。铁柱相信,喜茶未来也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机制,把故事讲得更好。

问题是,讲故事的代价谁来承担

往期精选
降准预期升温?大A何去何从
“追偿”95亿!融创、万达交易往事
一把手“收官之战”!华夏银行还能翻盘吗?
极越、哪吒接连出事!造车新势力如何自救
分化再现!11月经济数据的5大特点

其实放到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有时候国内一些奶茶加盟店里,超半数的原材料都是由品牌总部提供,货占比能达到60%以上。
文|狗蛋分蛋
来源| 风声声(ID:fangshi488

前几天,有个自称是“喜茶海外加盟商”的博主发小红书吐槽“自己被割了韭菜”,同时号召全美国的加盟商:

去喜茶总部游行抗议。

博主表示,加盟店做出一个月十几万美元的业绩,放在国内包盈利,但因为喜茶的美国加盟商政策,自己却亏麻了。

这篇帖子很快就被夹了。这段时间,小红书类似吐槽喜茶的贴子不少,但大部分都和这篇一样,夹得飞快。

好在铁柱有截图留念的习惯。

博主是“纽约法拉盛喜茶加盟店”的一个小股东,入股时投入了大概10万美元,为了尽快回本,平时亲自坐镇店内负责管理监督,结果越干心越凉。

喜茶要求加盟店原料必须向总部采买,说法是保证品质。这一点博主表示理解。

其实放到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有时候国内一些奶茶加盟店里,超半数的原材料都是由品牌总部提供,货占比能达到60%以上。

博主不理解的是,除了原材料外,一些和品质无关的东西也被要求向总部采买,比如平时清洁用的抹布。

难道是总部卖的抹布更香?

另外,总部隔三岔五就要派督导来店里“找麻烦”,规定执行比当地政府管理机构还严格。而且一些罚款的理由“太奇葩”,让博主觉得喜茶这是:

为了罚款而罚款。

比如,总部要求,门店的员工必须向所有进店的顾客“打招呼”,有时候一下进来5个客户,就得连喊5遍,做不到就要罚款。

铁柱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场景,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

尽管博主觉得喜茶的规定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但有钱赚的话“当孙子也忍了”。可最近隔壁街区一家新的喜茶店开业,彻底让他破了防。

一般奶茶品牌为了保护加盟商利益,都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限制开设同品牌其他加盟店,比如一些特别繁华地区,保护半径在1-2公里内,次繁华地区一般在3-5公里内。

博主把当初的加盟喜茶的合同翻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猛然发现:

喜茶海外加盟没有区域保护政策。

这就很伤了。

尤其对于喜茶这样的品牌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靠“饥饿营销”,海外喜茶大部分客户都是华人留学生,有空闲了约三五好友,排队打卡,抒发一下思乡之情。

如今直线距离几百米的地方又开了一家喜茶,两店分流,队不用排了,核心竞争力没了,原先十几万的营收可能也达不到了。网友觉得:

喜茶完全不给海外加盟商活路。

加盟商们想急着回本,铁柱可以理解。

一方面,奶茶加盟店有个“一年定律”,指加盟后如果首年没有回本,后续再想回本就很困难了。

另一方面,海外加盟奶茶店,确实投入很大。

有人算了一笔账,想在海外开一家喜茶,首年大概需要约10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换算人民币就是:

700万元以上。

构成大概是这样的:

1、单店特许经营费:每3年,需支付5万美元。

2、初始服务费:23100美元,主要用于设计/系统/服务

3、店铺保证金:20000美元,合作终止后退还,无息。

4、装修预算:40万美元。

5、品牌使用费:税前每个月营业额的3%。

6、服务费:每月营业额的4%。

7、首批设备费:2万美元

8、首批物料费:7千美元

9、店铺租金:喜茶选址比较严格,多是市中心一个月2万美元左右,一年起步就得24W美元。

当然,这个算法里面也有一些糊涂账。

比如装修预算过高,店铺租金方面,美国很多城市都有装修免租政策,如果刨除这些,60万到80万美元可能比较合理。这对于兜里存款还凑不齐喜茶“首批物料费”的铁柱来说,其实没啥区别,只能感叹一句:

这是有钱人的游戏。

这两年,新茶饮出海很火,有数据显示,海外的国产奶茶门店数量已经接近6000家,包括喜茶、蜜雪冰城、茶百道、茉莉奶白在内,出海品牌数量超过十个。

新赛道涌现,激起了很多人的创富梦想。

只是因为海外的人工、物料、租金等与国内有差异,开店的投入大多比较高昂,玩得起的人不多。粗略统计,在欧美市场开店,投入大约是国内同品牌的:

6-10倍。

比如在美国,口碑比较好的茉莉奶白,小店首期投入在300万人民币左右,据传即将进入美国市场的茶百道,开店首期投入也接近500万元。

因为成本都差不多,出海品牌投入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品牌本身的调性。

一个是加盟商政策。

像喜茶,本身在国内的品牌定位就是高端茶饮,平移到海外,自然也需要更高的投入。

在这个基础上,加盟商能有多少利润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要给总部“上供”多少,比如品牌使用费、服务费、物料费等等。

换句话说,加盟商能不能盈利回本,需要看品牌总部的脸色。

喜茶是国内最早出海的茶饮品牌之一,2018年就在新加坡开出了首家海外店铺。当时,喜茶国内刚刚完成了四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把门店开到了上海、香港,风光无两。

之后,恰逢国内新茶饮竞争加剧,在开出海外首店后,喜茶暂停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专心内卷。

可惜紧接而来的消费降级,打碎了喜茶行业霸主梦。

到2022年底,喜茶主动放下身段开放加盟,门店一年之间迅速扩张至3200家。但此时,蜜雪冰城全球已有3.6万家门店,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朝着万店狂奔......喜茶已经掉队。

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活下去,成了喜茶如今最重要的目标。

今年,喜茶为投资人讲了一个又一个新故事:

从借奥运东风推出的夺冠纤体瓶,到开发“超级植物茶”全新品类、发布茶饮行业⾸个咖啡因含量标识,再到公开宣布“抵制行业低质量卷”......

出海的概念,也再度回到了喜茶的牌桌。

从年初开始,喜茶海外业务布局开始提速,相继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纽约、马来西亚吉隆坡、加拿大本拿比、韩国首尔等地开出首店 。

截至目前,喜茶海外门店数量近40个,从官方小程序来看,未来喜茶还有超过64家海外加盟店待开业。

对于喜茶而言,出海既能规避国内的行业内卷,又能开辟新的盈利渠道,还能为投资创造新的噱头,一石三鸟,可以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另外从布局上,也能看出喜茶的野心。

喜茶没有像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一样,将重心放在东南亚,而是趁着欧美留学生话题的热潮,直接一步到位,发力高端欧美市场。

讲故事,自然要挑最漂亮的讲。

前段时间,纽约第一家喜茶门店开业,有网友第一时间去现场凑热闹,回来后发小红书说:

队排得很长,但外国人含量基本为0。

时平均一杯7美元左右的价格,也让网友有些感叹,因为在纽约星巴克也就是5-8美元/杯,美国喜茶是:

一般留子不舍得喝的奶茶。

过去,国内主流茶饮品牌出海,战略基本上重心都会绕开欧美,原因不难理解:

一来,欧美市场基本没有茶饮习惯,难以形成规模;

二来,各项成本过高,国内的低价打法在这里施展不开,很难和当地的饮品品牌竞争;

三来,在欧美市场还没有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加盟机制,简单套用国内的做法,容易算不清账。

如今,喜茶率先下场,加盟热潮下,欧美市场究竟有多少算不清的账,已经渐渐明了了。铁柱相信,喜茶未来也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机制,把故事讲得更好。

问题是,讲故事的代价谁来承担

往期精选
降准预期升温?大A何去何从
“追偿”95亿!融创、万达交易往事
一把手“收官之战”!华夏银行还能翻盘吗?
极越、哪吒接连出事!造车新势力如何自救
分化再现!11月经济数据的5大特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