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大壮
编辑:朗明
来源:财经天下WEEKLY(ID:cjtxweekly)
最近几个月,市场上掀起一股赴港上市潮。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以火锅丸被大众熟知的安井食品也不示弱,12月2日,安井食品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这一决定已通过董事会与监事会审议,并将在未来18个月内择时完成。
安井食品于2001年诞生,2017年A股上市。作为一只典型的消费股,它走的是一条从速冻米面到速冻火锅食品,再到预制菜的进阶之路。发展最猛的2020年,公司股价从52元涨到186元,涨了2.5倍,2021年又达到277元巅峰。
进入2024年,受餐饮环境低迷等影响,安井食品股价回落到100元以下,公司寻求国际融资并有意将速冻食品卖给外国人。这样的想法可行吗?
宝妈们习惯换着样买来安井食品的各种包子给孩子做早餐,在她们看来,安井食品的东西营养健康,操作简单,而且非常快速,上锅蒸上六七分钟足矣。
上班族亦是如此,在每一个“多睡一分钟就可能迟到”的清晨,冰箱里的安井食品快餐,都能及时为他们的肚子补充能量。小红书上,一位博主甚至分享了安井食品“懒人一周不重样早餐”菜单,菜单里包含红糖发糕、桂花糕、奶黄包等各色餐点,贴子引来评论区几十条共鸣声。
在安井食品天猫旗舰店,销量靠前的速食面点类产品,评价有5万+,牛肉丸等火锅食材,评价有3万+,手抓饼评价也有7000+,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安井食品身为老牌“平民速食”的受欢迎程度。
安井食品的创始人刘鸣鸣,是河南郑州人,最早是一位大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下,任教仅两年时间的刘鸣鸣,决定从教育行业中脱离,投身商海。
他先是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家公司中辗转任职,积累商业经验,寻找创业契机。终于在2001年,感受到冷冻食品行业的繁荣,刘鸣鸣集结资金创立了安井食品,生产和售卖馒头、手抓饼、鱼丸等产品。
彼时,城市中已经有三全(1992年创立)、思念(1997年创立)两大品牌占得先机,尤其是三全,不仅被河南省评为食品业50强,而且还拥有国内最大的速冻水饺生产车间,显然,安井食品和这两位前辈硬刚,根本不是对手。
刘鸣鸣的做法是将重心放在农贸市场和餐饮店渠道,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到2017年上市时,安井食品已经做到了年营收34.84亿元,净利润2.02亿元,产品种类超过300种,营销网络涉及经销商及大型商超近600个,包括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家乐福、麦德龙等连锁超市,以及呷哺呷哺、海底捞等大型餐饮客户。
2022年,安井食品成为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年营收超过百亿元、利润过十亿元的集团公司。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45亿元,同比增长15.29%;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增长34.24%。安井食品在官网自豪地写道,公司稳居国内速冻食品行业规模第一、利润第一和市值第一。
能在食品细分的速冻领域取得如此佳绩,离不开安井食品的两次重要转型。
第一次是2007年至2012年,由速冻米面为主到火锅料为主的转型。
据投资机构穆棉资本的信息,当时,安井食品有两个工厂,一个生产速冻米面,年销售达到2.8亿元,是集团利润贡献的主力;另一个生产速冻火锅料,年收入2亿元,一直亏本。
二者相比,孰轻孰重高下立判,但公司高层坚信,火锅料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加之小肥羊申报上市,呷哺呷哺生意红火,这个转型还是毅然决然地实施了。
从2007年到2012年,公司总收入从4.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其中,火锅料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收入从2亿元增长到了10亿元。2021年安井食品已占到国内速冻火锅料45%的市场份额。同年,刘鸣鸣以33亿元的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
后来,凭借火锅料和速冻米面这两把剑,安井食品又平稳走了几年直到登陆资本市场。2018年,也即上市后第二年,安井食品提出“三剑合璧、餐饮发力”的经营策略,新增速冻菜肴(也即预制菜)成员,和原先的速冻米面、速冻火锅料并列提升为战略品类。
2018年,速冻米面、速冻火锅料、速冻菜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5.79%、64.85%、9.28%。到了2023年,这一占比演变为18.12%、50.10%和27.96%。也就是说,一边是速冻米面这个“元老产品”的占比在缩小,另一边,速冻菜肴正分担起速冻火锅料的一部分营收重任。安井食品的战略前瞻性得以被证实。
也是在2023年,公司一年时间内大举分红超7亿元,达到史上之最。2024年前三季度又分红6.81亿元,占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65.01%,可谓豪横。
实力如此,安井食品赴港上市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顺势而为。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2024年前三季度,情况未见好转。营收增长只有7.84%,净利润增长直接为-6.65%。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
但《财经天下》发现,安井食品上市后迎来的2020年至2022年快速增长期,也恰恰是公司预制菜突飞猛进的年头,该板块营收增速一度高达112%,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只有7.34%,而此时预制菜收入占比已达到30.12%,明显的降幅自然也就拖了公司的后腿。
简单来看,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有几块,一块是两个加工小龙虾的子公司“新宏业食品”和“新柳伍食品”,这是公司预制菜的主力。
另外还有全资子公司“冻品先生”的黑鱼片、藕盒、酸菜鱼,“安井食品小厨”事业部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鸡,以及原有安井食品品牌旗下的虾滑、蛋饺、“千夜”豆腐等。
新宏业食品和新柳伍食品是2011年和2022年被安井食品纳入旗下的。长期跟踪研究安井食品的金百镕投资经理刘新对《财经天下》表示,安井食品预制菜增速放缓,一方面因为现在下游餐饮行业需求不振,导致对餐饮供应链的需求减弱,走大客户路线的预制菜营收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公司并表新宏业、新柳伍业务因素,导致此前基数过高。
新宏业、新柳伍和安井食品都签有业绩承诺,其中,新宏业食品截至2023年顺利完成了三年的承诺,但承诺期一过就动力不足,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另一家新柳伍食品也是类似,2022年完成了业绩承诺,2023年因未完成而造成了3609.29万元的商誉减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40.52%,全年能否完成尚未可知。
安井食品在财报中提到,随着近年来行业的成熟、资本的加速进入和供给端的快速扩容,虾尾及小龙虾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行业表现上确实如此。公开数据显示,近5年来,小龙虾养殖呈现过剩状态,2023年养殖面积达到196万公顷,产量316.10万吨,远超2019年的112万公顷和163.87万吨。目前,小龙虾已成为草鱼、鲢鱼、鳙鱼的第四大淡水养殖品种。
供给过剩的同时,大众对小龙虾的热情却在降低,两端压力导致养殖户争相内卷降价,红餐网报道称有虾农甚至以1元/千克的价格甩卖小龙虾。
在这样的悲观情况下,安井食品还投入10亿元建洪湖安井食品预制菜生产基地,基地于今年4月份开始试生产。基地产能为10万吨,包含小龙虾、水产类预制菜肴及速冻调制食品等生产线,这不免给投资者造成疑虑。
业绩承压反映到股价层面,2021年2月冲到的277元成为安井食品无法再逾越的高峰,此后公司股价震荡下滑,如今只有不到100元。对应市值从670亿元跌至如今的250亿元,蒸发了400多亿元。
Wind显示,公司原始股东——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兼董事张清苗、副总经理黄建联、副总经理黄清松自2018年起,一直在不停减持手中股份,合计套现金额达34亿元。
商务合作:lting2015(微信)
更多交流请加:jcg654(微信)
设置星标不迷路,感谢您的支持!
正商参阅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作者:陈大壮
编辑:朗明
来源:财经天下WEEKLY(ID:cjtxweekly)
最近几个月,市场上掀起一股赴港上市潮。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以火锅丸被大众熟知的安井食品也不示弱,12月2日,安井食品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这一决定已通过董事会与监事会审议,并将在未来18个月内择时完成。
安井食品于2001年诞生,2017年A股上市。作为一只典型的消费股,它走的是一条从速冻米面到速冻火锅食品,再到预制菜的进阶之路。发展最猛的2020年,公司股价从52元涨到186元,涨了2.5倍,2021年又达到277元巅峰。
进入2024年,受餐饮环境低迷等影响,安井食品股价回落到100元以下,公司寻求国际融资并有意将速冻食品卖给外国人。这样的想法可行吗?
宝妈们习惯换着样买来安井食品的各种包子给孩子做早餐,在她们看来,安井食品的东西营养健康,操作简单,而且非常快速,上锅蒸上六七分钟足矣。
上班族亦是如此,在每一个“多睡一分钟就可能迟到”的清晨,冰箱里的安井食品快餐,都能及时为他们的肚子补充能量。小红书上,一位博主甚至分享了安井食品“懒人一周不重样早餐”菜单,菜单里包含红糖发糕、桂花糕、奶黄包等各色餐点,贴子引来评论区几十条共鸣声。
在安井食品天猫旗舰店,销量靠前的速食面点类产品,评价有5万+,牛肉丸等火锅食材,评价有3万+,手抓饼评价也有7000+,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安井食品身为老牌“平民速食”的受欢迎程度。
安井食品的创始人刘鸣鸣,是河南郑州人,最早是一位大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下,任教仅两年时间的刘鸣鸣,决定从教育行业中脱离,投身商海。
他先是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家公司中辗转任职,积累商业经验,寻找创业契机。终于在2001年,感受到冷冻食品行业的繁荣,刘鸣鸣集结资金创立了安井食品,生产和售卖馒头、手抓饼、鱼丸等产品。
彼时,城市中已经有三全(1992年创立)、思念(1997年创立)两大品牌占得先机,尤其是三全,不仅被河南省评为食品业50强,而且还拥有国内最大的速冻水饺生产车间,显然,安井食品和这两位前辈硬刚,根本不是对手。
刘鸣鸣的做法是将重心放在农贸市场和餐饮店渠道,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到2017年上市时,安井食品已经做到了年营收34.84亿元,净利润2.02亿元,产品种类超过300种,营销网络涉及经销商及大型商超近600个,包括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家乐福、麦德龙等连锁超市,以及呷哺呷哺、海底捞等大型餐饮客户。
2022年,安井食品成为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年营收超过百亿元、利润过十亿元的集团公司。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45亿元,同比增长15.29%;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增长34.24%。安井食品在官网自豪地写道,公司稳居国内速冻食品行业规模第一、利润第一和市值第一。
能在食品细分的速冻领域取得如此佳绩,离不开安井食品的两次重要转型。
第一次是2007年至2012年,由速冻米面为主到火锅料为主的转型。
据投资机构穆棉资本的信息,当时,安井食品有两个工厂,一个生产速冻米面,年销售达到2.8亿元,是集团利润贡献的主力;另一个生产速冻火锅料,年收入2亿元,一直亏本。
二者相比,孰轻孰重高下立判,但公司高层坚信,火锅料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加之小肥羊申报上市,呷哺呷哺生意红火,这个转型还是毅然决然地实施了。
从2007年到2012年,公司总收入从4.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其中,火锅料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收入从2亿元增长到了10亿元。2021年安井食品已占到国内速冻火锅料45%的市场份额。同年,刘鸣鸣以33亿元的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
后来,凭借火锅料和速冻米面这两把剑,安井食品又平稳走了几年直到登陆资本市场。2018年,也即上市后第二年,安井食品提出“三剑合璧、餐饮发力”的经营策略,新增速冻菜肴(也即预制菜)成员,和原先的速冻米面、速冻火锅料并列提升为战略品类。
2018年,速冻米面、速冻火锅料、速冻菜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5.79%、64.85%、9.28%。到了2023年,这一占比演变为18.12%、50.10%和27.96%。也就是说,一边是速冻米面这个“元老产品”的占比在缩小,另一边,速冻菜肴正分担起速冻火锅料的一部分营收重任。安井食品的战略前瞻性得以被证实。
也是在2023年,公司一年时间内大举分红超7亿元,达到史上之最。2024年前三季度又分红6.81亿元,占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65.01%,可谓豪横。
实力如此,安井食品赴港上市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顺势而为。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2024年前三季度,情况未见好转。营收增长只有7.84%,净利润增长直接为-6.65%。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
但《财经天下》发现,安井食品上市后迎来的2020年至2022年快速增长期,也恰恰是公司预制菜突飞猛进的年头,该板块营收增速一度高达112%,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只有7.34%,而此时预制菜收入占比已达到30.12%,明显的降幅自然也就拖了公司的后腿。
简单来看,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有几块,一块是两个加工小龙虾的子公司“新宏业食品”和“新柳伍食品”,这是公司预制菜的主力。
另外还有全资子公司“冻品先生”的黑鱼片、藕盒、酸菜鱼,“安井食品小厨”事业部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鸡,以及原有安井食品品牌旗下的虾滑、蛋饺、“千夜”豆腐等。
新宏业食品和新柳伍食品是2011年和2022年被安井食品纳入旗下的。长期跟踪研究安井食品的金百镕投资经理刘新对《财经天下》表示,安井食品预制菜增速放缓,一方面因为现在下游餐饮行业需求不振,导致对餐饮供应链的需求减弱,走大客户路线的预制菜营收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公司并表新宏业、新柳伍业务因素,导致此前基数过高。
新宏业、新柳伍和安井食品都签有业绩承诺,其中,新宏业食品截至2023年顺利完成了三年的承诺,但承诺期一过就动力不足,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另一家新柳伍食品也是类似,2022年完成了业绩承诺,2023年因未完成而造成了3609.29万元的商誉减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40.52%,全年能否完成尚未可知。
安井食品在财报中提到,随着近年来行业的成熟、资本的加速进入和供给端的快速扩容,虾尾及小龙虾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行业表现上确实如此。公开数据显示,近5年来,小龙虾养殖呈现过剩状态,2023年养殖面积达到196万公顷,产量316.10万吨,远超2019年的112万公顷和163.87万吨。目前,小龙虾已成为草鱼、鲢鱼、鳙鱼的第四大淡水养殖品种。
供给过剩的同时,大众对小龙虾的热情却在降低,两端压力导致养殖户争相内卷降价,红餐网报道称有虾农甚至以1元/千克的价格甩卖小龙虾。
在这样的悲观情况下,安井食品还投入10亿元建洪湖安井食品预制菜生产基地,基地于今年4月份开始试生产。基地产能为10万吨,包含小龙虾、水产类预制菜肴及速冻调制食品等生产线,这不免给投资者造成疑虑。
业绩承压反映到股价层面,2021年2月冲到的277元成为安井食品无法再逾越的高峰,此后公司股价震荡下滑,如今只有不到100元。对应市值从670亿元跌至如今的250亿元,蒸发了400多亿元。
Wind显示,公司原始股东——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兼董事张清苗、副总经理黄建联、副总经理黄清松自2018年起,一直在不停减持手中股份,合计套现金额达34亿元。
商务合作:lting2015(微信)
更多交流请加:jcg654(微信)
设置星标不迷路,感谢您的支持!
正商参阅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