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这一金融领域,正在悄悄革命
刘晓博说财经
1周前
最近在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华为举办的“2024金融主机上云工作会议”上,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了主机上云重点课题工作组,直面银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这一关键难题。...这不仅关系到14亿人民的“钱袋子”,更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保障。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会议8次提及“金融”,明确提出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在国家战略中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创新能力变得尤为关键。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银行的核心系统能否扛住未来更大的市场压力?
01
金融领域的“隐形威胁”
目前,中国大多数银行的核心业务都高度依赖某国外厂商的大型主机系统。这些主机就像银行的“神经中枢”,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汇聚、处理、分发。
这种技术选择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初期,选择国外成熟的技术方案是必然的,也确实帮助中国银行业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电子化、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技术路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一是系统维护成本逐年攀升,二是技术升级受限,三是创新空间受到约束。
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技术供应链的安全性备受考验。
为此,
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落实计划(2024-2027)》。
同时,最近在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华为举办的“2024金融主机上云工作会议”上,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了主机上云重点课题工作组,
直面银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这一关键难题。
这些举措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银行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不仅关系到14亿人民的“钱袋子”,更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保障。而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主机上云将是一个关键突破口。
02
上云:破局之道
主机上云很难,但却是一个伟大且没有退路的选择
。
今天,银行的主机系统每天处理数亿笔交易,承载着数以亿计客户的账户信息。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封闭式主机架构已经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因此,将主机核心系统下移到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这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过去,主机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在金融、电信、能源等各行业的核心系统中,正是因为它具备RAS特性——通过一体化的高度集成实现极致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可维护性(Serviceability)。
而主机上云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在分布式架构下实现同样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打个通俗的比喻,这就像是把一座一体浇筑的大桥墩,改造成由无数块标准砖块搭建的结构。原来是牢固但僵化,现在砖块虽然灵活,但是稳固性要想跟一体浇筑的桥墩一样,还需要云软件来充当混凝土的功能,让砖块充分连接成有机的整体。
听起来似乎不难,但是放到IT界,这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硬件设备之间,以及硬件与云、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等软件之间的配合,还需要考虑安全、运维、调优和工具等多方因素。
虽然困难重重,但好消息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突破的曙光。
03
突围战,已经打响
在国内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通力协作下,主机上云这个“世界级难题”正在被一步步攻克。
特别是在华为与多家银行的合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具备高可用、易运维、更敏捷三大特点。
一、高可用
通过云平台与硬件协同,实现硬件故障主动上报。数据库集群快速仲裁切换达到RTO<6s,云主机切换仅需60秒,较业界平均水平提升50%。
二、易运维
实现全链路可观测能力。除了对硬件故障的定义和快速识别,还梳理和定义了面向应用视角的重要指标,如30s生死指标42个,60s黄金指标125个。实现典型故障“1分钟感知”, 有效故障定界率可达到91%。
三、更敏捷
提供借助盘古大模型赋能的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实现部分代码自动化生成,在华为内部实践开发效率提升20%以上。打造面向全场景应用开发的创新编程语言“仓颉”,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微服务应用。首创云OS无感升级技术,将1200台服务器集群的升级时间从21天缩短至5小时。
目前,这些创新已在实战中得到验证。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在华为主机上云解决方案支持下,整合华为云平台IaaS、PaaS、DaaS三层能力,打造现代化的核心系统架构,实现多样化的敏捷业务开发及部署,应用开发上线周期缩短到数周,核心业务每秒事务数(TPS)总体提升20倍。
邮储银行借助华为技术,完成了新一代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目前该系统已在全行稳定运行,服务6.5亿个人客户和4万多个网点,日均处理交易量达20亿笔,系统整体效率提升40%。在业务高峰期,每秒处理业务量可达6.7万笔。
广发银行与华为合作,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核心数据系统的全面升级。新系统在上线后表现出色:批处理效率提升80%,业务运行稳定性达到99.9%。这不仅让银行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也为用户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光大银行利用华为云Stack,通过云硬协同深度调优,成功实现关键业务系统性能提升。当前贷款、支付、存款等核心业务即将迁移至云原生平台,从而加速金融领域在云端的创新步伐。
这些成功案例清晰地表明:
中国金融业的技术革新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正在发生。
04
大势所趋,任重道远
在全球金融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核心系统的云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回首40年前,中国银行引进第一台大型机时,我们还是技术的追随者。
而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自主掌握核心技术,通过主机上云来实现银行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守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生命线。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变革,尽管前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金融科技的自主创新已经从愿景变为现实,正在为中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近在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华为举办的“2024金融主机上云工作会议”上,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了主机上云重点课题工作组,直面银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这一关键难题。...这不仅关系到14亿人民的“钱袋子”,更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保障。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会议8次提及“金融”,明确提出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在国家战略中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创新能力变得尤为关键。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银行的核心系统能否扛住未来更大的市场压力?
01
金融领域的“隐形威胁”
目前,中国大多数银行的核心业务都高度依赖某国外厂商的大型主机系统。这些主机就像银行的“神经中枢”,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汇聚、处理、分发。
这种技术选择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初期,选择国外成熟的技术方案是必然的,也确实帮助中国银行业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电子化、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技术路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一是系统维护成本逐年攀升,二是技术升级受限,三是创新空间受到约束。
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技术供应链的安全性备受考验。
为此,
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落实计划(2024-2027)》。
同时,最近在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华为举办的“2024金融主机上云工作会议”上,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了主机上云重点课题工作组,
直面银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这一关键难题。
这些举措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银行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不仅关系到14亿人民的“钱袋子”,更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保障。而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主机上云将是一个关键突破口。
02
上云:破局之道
主机上云很难,但却是一个伟大且没有退路的选择
。
今天,银行的主机系统每天处理数亿笔交易,承载着数以亿计客户的账户信息。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封闭式主机架构已经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因此,将主机核心系统下移到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这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过去,主机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在金融、电信、能源等各行业的核心系统中,正是因为它具备RAS特性——通过一体化的高度集成实现极致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可维护性(Serviceability)。
而主机上云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在分布式架构下实现同样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打个通俗的比喻,这就像是把一座一体浇筑的大桥墩,改造成由无数块标准砖块搭建的结构。原来是牢固但僵化,现在砖块虽然灵活,但是稳固性要想跟一体浇筑的桥墩一样,还需要云软件来充当混凝土的功能,让砖块充分连接成有机的整体。
听起来似乎不难,但是放到IT界,这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硬件设备之间,以及硬件与云、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等软件之间的配合,还需要考虑安全、运维、调优和工具等多方因素。
虽然困难重重,但好消息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突破的曙光。
03
突围战,已经打响
在国内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通力协作下,主机上云这个“世界级难题”正在被一步步攻克。
特别是在华为与多家银行的合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具备高可用、易运维、更敏捷三大特点。
一、高可用
通过云平台与硬件协同,实现硬件故障主动上报。数据库集群快速仲裁切换达到RTO<6s,云主机切换仅需60秒,较业界平均水平提升50%。
二、易运维
实现全链路可观测能力。除了对硬件故障的定义和快速识别,还梳理和定义了面向应用视角的重要指标,如30s生死指标42个,60s黄金指标125个。实现典型故障“1分钟感知”, 有效故障定界率可达到91%。
三、更敏捷
提供借助盘古大模型赋能的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实现部分代码自动化生成,在华为内部实践开发效率提升20%以上。打造面向全场景应用开发的创新编程语言“仓颉”,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微服务应用。首创云OS无感升级技术,将1200台服务器集群的升级时间从21天缩短至5小时。
目前,这些创新已在实战中得到验证。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在华为主机上云解决方案支持下,整合华为云平台IaaS、PaaS、DaaS三层能力,打造现代化的核心系统架构,实现多样化的敏捷业务开发及部署,应用开发上线周期缩短到数周,核心业务每秒事务数(TPS)总体提升20倍。
邮储银行借助华为技术,完成了新一代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目前该系统已在全行稳定运行,服务6.5亿个人客户和4万多个网点,日均处理交易量达20亿笔,系统整体效率提升40%。在业务高峰期,每秒处理业务量可达6.7万笔。
广发银行与华为合作,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核心数据系统的全面升级。新系统在上线后表现出色:批处理效率提升80%,业务运行稳定性达到99.9%。这不仅让银行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也为用户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光大银行利用华为云Stack,通过云硬协同深度调优,成功实现关键业务系统性能提升。当前贷款、支付、存款等核心业务即将迁移至云原生平台,从而加速金融领域在云端的创新步伐。
这些成功案例清晰地表明:
中国金融业的技术革新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正在发生。
04
大势所趋,任重道远
在全球金融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核心系统的云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回首40年前,中国银行引进第一台大型机时,我们还是技术的追随者。
而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自主掌握核心技术,通过主机上云来实现银行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守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生命线。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变革,尽管前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金融科技的自主创新已经从愿景变为现实,正在为中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这一金融领域,正在悄悄革命
刘晓博说财经
1周前
汇添富的“瓜”,静悄悄
一地基毛
1周前
中国美妆悄悄攻陷韩国市场
联商网
2周前
小米集团,彻底爆了!
财经锐眼
2天前
突然,大降价!
券商中国
5小时前
上海技物所研制出航空大视场全谱段多模态成像光谱仪
MEMS
22小时前
AI 正在“吸干”全球电力?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
新周刊
2025-01-02 22:55
“AI界拼多多”刷屏,95后“天才少女”火了,雷军曾开出千万年薪抢人
证券时报
2025-01-02 22:55
刚刚!特朗普,紧急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1-02 22:55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