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碗楼市(ID:Superbowl77)
伴随近两个月的政策密集出台——
大碗团队兵分多路,深入西安、武汉、郑州、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等近10个重点二线城市,进行市场调研。
还是娃哥常念叨的那句话,
只有脚底粘泥,才能看到微观横切面。
守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永远无法感知到真实的市场。
政策有没有用,出来走两步;市场反馈如何,出来走两步。
考察俩月,
可以给大家聊聊真实的二线楼市了。
嗯……
当下的二线城市楼市,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
重要提醒:这五个字,由娃哥原创。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第一个字:扩。
近些年,楼市不好,地方财政也不好。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二线城市的扩张,或许收敛些了。
然而,
根据我们的调研及统计,并未收敛。
甚至,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面这张图,是GDP50强城市在近些年的建成区扩张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住建部
通过上面这张图,发现了什么问题?
1、二线城市的面积,普遍扩张30%以上。
即便过去几年的楼市并不好,即便各个城市的库存量都不算小,但也都没停下画饼扩张的脚步。
甚至,
扩张的更猛、更凶、更夸张。
济南扩张了近一倍;
西安、成都、青岛、武汉,扩张近50%;
郑州、杭州、天津、南昌、厦门,扩张都在30%以上。
2、越是平原,扩张的越猛。
扩张面积增幅排在前3的,济南、西安和成都全是地形开阔的平原城市;
排在前20的,至少有15个也都是平原城市。
说白了,
还是地多且平坦,适合画饼扩张。
3、越穷,扩张越猛。中西部,普遍猛于长三角。
城市扩张比较凶的城市,除了杭州和成都外,剩余GDP大都在万亿及以下,财政盈余排名普遍在中下游。
准确的说,
扩张比较凶的,大都是中西部二线省会城市。
反而——
像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南京、苏州等这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比较强的城市,扩张增幅还比较靠后。
Ok,
我知道,
单纯讲这些东西,
大家对二线城市画饼扩张的疯狂,还是不够直观!
那么,
娃哥再拿其中一个城市来举个例子:扩张排名第二的西安。
2016-2020年,西安先后落地了高新三期、曲江二期、国际港务区等八个新区的规划扩容。
下面这张图,是扩容面积汇总。
8大核心新区,总规划扩容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西安政府网站;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1300平方公里的规划扩容面积,是什么概念?
请看下面这张图——
在经济和人口增速最好的前20年,在西安位置最好、发展最好的高新和曲江,每年最多也只能填充2-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
数据来源:西安政府网站;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Ok,
结合以上两张图,接下来就是简单的数学计算了。
已知:
西安新增规划扩容面积1300平方公里,每年可填充面积2-3平方公里。
求:
要填满所有扩容面积,需要多少年?
要填满新扩容的曲江二期/航天新城二期/港务区/高新三期……,需要多少年?
答:
15年、35年、271年……568年!
大唐定都长安,享国289年。
填满西安在近五年规划的扩容面积,需要两个盛唐。
既然,
面积扩张59%的西安,是这幅模样。
那么,
面积扩张86%的济南、57%的成都、40%的郑州、47%的武汉、37%的杭州、44%的天津、30%的长沙……又能好到哪里去?
无限扩张的二线省会,给楼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且看第二个字。
第二个字:大。
无止境的城市扩容,给楼市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供应量的无限增加。
扩容的本质,是为了什么?
不用我说,你们也都懂。
卖地嘛。
我筛出面积扩张较大的城市,拉取统计了它们的新房和二手房库存情况。
如下图所示——
该怎么评价呢?
只剩一个字:大、大、大大大!
数据来源:大碗数据库、中指数据;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1、新房库存量,动辄都在700-800万㎡。
重庆、成都、武汉、天津、沈阳这种巨无霸城市,库存量竟然都干到了夸张的1000万㎡以上。
2、二手库存量,动辄都在20万套徘徊。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二手库存量竟然达到了30万套以上。
3、新房和二手的平均去化周期,稳稳站在16个月以上。
西安、武汉、天津,库存去化周期都在20个月以上;逆天凶残如重庆和沈阳者,库存去化周期将近30个月。
那么,
一个上涨市场的库存去化周期,应该是多少?
12个月。
就这,
直播间里还每天都有人问重庆能不能买、西安能不能投?
哎……
你以为,
二线城市的超量供应到这里就结束了?
不!
以上只是显性供应和显性库存。
诸多二线城市里,还堆积着规模更加庞大的“隐形库存”!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2022-2023年楼市里曾经出现过一波浪潮:各个城市为了降低土地流拍率,让城投进场买入了大量无人竞拍的土地。
这些土地,大量堆积在城投手里,绝大部分都还未动工和未入市。
那么,
“土地已成交、房子未入市”的潜在存量是多少?
从未有人统计!
Ok,
娃哥手贱,我统计了。
简单拿五个出来,跟大家聊一下。
如下图所示——
郑州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1192万㎡;
西安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1900万㎡;
成都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2200万㎡;
重庆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3900万㎡;
长沙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1270万㎡。
数据来源:大碗数据库;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以上五大城市,
住宅潜在存量的去化周期,约25-30个月。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潜在存量去化周期约80个月以上。
更多我未列举出来的二线城市,潜在存量去化周期普遍在15-20个月。
Ok,
讲到这里,
我们就算彻底搞清楚了绝大多数二线城市的库存现状——
已入市的显性存量+未入市的潜在存量,库存去化周期总合在35个月以上。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存量总和去化周期高达100个月。
嗯,
也就是10年。
注意!
我的标注很清楚!
统计数据只包括中心城区,不含下辖县域和远郊哦!
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用一句大白话来总结:
哪怕从今天开始,二线城市不再卖一块地,按现有去化速度,至少要3-4年以上才能卖空存量。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则至少要卖10年!
有人说,
万一市场变好了,成交量变大翻倍了呢?
有没有可能?
有!
即便市场转好、成交翻倍,现有存量清空也要1-2年以上!
也就是说,
明年年底前,绝大多数二线城市基本还都要在竞争红海里,绝谈不上普涨。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二个字:大。
无限扩张城区面积,所必然带来的大供应和大库存:血淋淋的真实。
第三个字:挪。
二线城市无限扩张、无限卖地、无限增加供应量的道路上,有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行政力量。
怎么去理解呢?
开发商和老百姓也不都是傻子,你画个新区扩容的规划图,我也不可能直接就信了,老老实实去接盘。
如何去增加扩容新区的确定性和可信度呢?
你们信啥,我就往扩容片区里放啥。
你们信啥?
教育、学区、地铁、商业、产业……
但是,
这些玩意儿的落地太慢、成本也太高!
有没有落地快、成本低的?
有!
行政力量!
再拿西安举个例子吧。
西安发展最好的片区,当属曲江和高新。
界面最好的是这俩,配套最优的是这俩,产业最夯实的还是这俩,房价涨幅最快的更是这俩。
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安达成了一个强大的共识——
就没有曲江管委会和高新管委会干不成的事儿、发展不起来的片区!
有了这个共识,接下来就好办了。
既然,
你信这个,
那就,
饼画到哪里,新区扩容到哪里,就把管委会搬到哪里。
如下图所示——
1991年,高新区规划落地,高新管委会落地高新一期火炬大厦;高新二期的饼画出来之后,管委会就搬到二期都市之门;再然后,高新扩容到CID,管委会就搬到CID。
2005年,曲江文化区规划落地,就把曲江管委会放在亮宝楼;饼画到了大唐不夜城和曲江池,那就把管委会放在寒窑;再然后,曲江搞出QCIC的饼,那就把管委会放在雁翔路。
城市一路向南扩张,行政力量一路向南迁移。
伴随行政力量一路南迁的是什么?
配套、资源和钱。
不止是西安,
济南、郑州、成都、合肥……哪个不是这样。
郑州。
既有以省级力量迁徙为核心的郑东新区,还有以市级力量迁徙为核心的常西湖新区。
成都。
先是说省级力量要南迁,催生出兴隆湖;然后又说要东移,又催生出东安湖。
济南。
去年高新管委会搬到孙村,喊着“三次创业,再造新高新”的口号,然后库库卖地。
……
综上所述,
一众二线城市的扩张和扩容,大都沿袭着相同的路径:
行政中心,跟着规划扩张跑;钱和资源,跟着行政中心跑。
哪里有地,就往哪里扩张;
往哪里扩张,行政中心就往哪里搬;
行政中心往哪里搬,钱和资源就往哪里砸。
马不停蹄的迁徙之路,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好不容易形成的价值共识,被不断迁徙的发展重心所一一击碎。
一个新区还未填满,下一个新区就立即上马,行政中心就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钱和资源就转战到下一个。老的还未夯实,新的就又诞生。
到头来,
哪里都有概念,哪里都没落地。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三个字:挪。
有限的城市资源,被无限的迁徙所消耗殆尽:满城概念满城空。
第四个字:卷。
当一个城市——
扩容与扩张,没有止境,
楼市供应量、显性和潜在存量,伴随扩张卖地,也无止境的增加;
为了扩容扩张而满城画饼,资源、钱、配套和行政力量跟着规划概念满城跑……
对于这座城市的楼市来说,以上叠加所造成的另一个结果是什么?
卷!
提到二线楼市的卷,可能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卷价格。
呃……
2023年,二线市场的确在卷价格。
一条街上,十多个在售新盘。看谁出价更低,看谁更敢降价。你卖2万/㎡,我直接降到1.5万/㎡。
拼的就是一个刺刀见红的狠劲儿!
但是,
到了去年底,大家发现一个惨痛的真相:
降价也没个屁用!
你低,有人比你更低。你狠,有人比你更狠。伴随地价越拍越低,狠人也越来越多。
搞到最后,
连个看房的人都没有,买房的更怕降价和背刺。
于是,
今年的二线楼市,不再卷价格,开始卷产品。
这回的卷产品,与过去那种卷设计理念、精装品质都不同,今年卷的粗暴且赤裸:卷得房率、卷实得面积。
下面这张图,是西安今年入市的某楼盘户型图:
建筑面积143,实得面积142。
通过露台、阳台、飘窗和改造空间等赠送,实现得房率100%,人称“第四代住宅”。
那么,市场上非四代住宅的得房率是多少呢?
78%。
建筑面积143,实得面积116。
同样的总价,同样的建筑面积——
四代住宅与普通住宅的实得面积,相差近30㎡、约20%。
如果是你,你选哪个?
我不一定买四代宅,但绝对不买非四代宅。
谁愿意当怨种?
那么,
关键的问题来了——
二线城市,哪些城市出现了四代住宅?四代住宅,在大市场里的占比是多少?
假如占比不大的话,似乎冲击也不会太大。
呃……
我劝你放弃幻想!
以西安为例,如下图所示——
西安170个在售新房项目中,有60个得房率近100%的时代住宅。
目前占比35%以上,预计明年将达到50%以上。
截止目前为止,
除了西安之外,南京、成都、郑州、武汉、合肥……也都在陆续上线四代住宅。
以南京为例,
今年南京已经入市15个四代宅项目,明年至少会翻1倍以上。
怎么说呢?
100%得房率、四代住宅怪胎的集中涌现,
将在供应已严重过剩、竞争已严重红海的二线市场里,形成一场对其他普通住宅的屠戮。
尤其,对二手市场更是一场屠戮。
对于二线城市动辄20万套以上挂牌的广袤二手来说——
拼房龄,你更老;
拼产品,你更旧;
拼得房,你要低20%。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四个字:卷
第五个字:刺。
综合以上,
明年年底前,二线市场的库存消化周期下降到12个月以内前,二线城市的决策者们遏制扩张和卖地的欲望前——
二线楼市里的你我,可能依旧还要遭遇频繁的背刺。
唉……
第一、被无限扩张的城市所背刺。
有可能你前脚刚买到一个供应平衡的板块,结果这个板块就扩容了,库库又拉进来三五十宗待出让的土地。
第二,被大供应和大存量所背刺。
如上面所说,
绝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显性存量去化周期都在15-20个月,隐形存量去化周期都在25-30个月。
哪怕不再卖地,也要消化个2-3年;
哪怕不在卖地+成交翻倍,也要消化1-2年。
这样高供应和高库存的市场里,肯定会有大量急于变现的开发商和二手房东,哐哐砸盘。
直至,
库存去化周期下降到12个月以内。
第三,被频繁挪动的重心所背刺。
如上面所说,
诸多二线城市,总是在不断迁徙和挪动发展重心。
哪里有地,挪到哪里。
有可能你前脚买进一个所谓的核心CBD,人家后脚就把重心迁移到下一个土地潜力更大的区域,顺便把行政核心、钱和资源也都迁了出去。
当土地买不上高价时,就只能靠堆量取胜。
第四,被四代住宅的怪胎所背刺。
得房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比越来越大的四代住宅,会背刺每一个普通人。
同样的面积,人家的得房率比你高20%。
你怎么办?
市场好了,一切都好说。
市场不好,就只能降价。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五个字:刺。
当下二线楼市的特征,就是五个字:扩、大、挪、卷、刺。
五个字,
道不尽二线市场的憋屈和窝囊。
面对这样的市场,娃哥有四个建议吧。
第一,投资并非买点。
我知道,
最近很多人都在拿着决策层会议的内容来摇旗呐喊:又是放水啦,又是货币贬值啦,又是要涨啦。
嗯……
还是那句话,
宏观是宏观,微观是微观。
今天,娃哥一直用真实的微观市场数据,只想告诉你:
即便市场转好,
即便二线城市的成交量能够翻倍,
即便它们的成交量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按它们的现有存量总和,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把库存去化周期降到“12个月以内”的健康线上。
在此之前,
二线楼市依然要背负着“扩、大、挪、卷、刺”的沉重包袱,远谈不上反弹上涨。
因此,
若是投资,买点远未到来。
第二,全面放弃2015年之后规划的所有新区。
2015年之后,二线城市扩张的太快,所谓的规划重心迁移的太快。
画了太多的大饼,而这些大饼既不稀缺,也很难填满。
再加上,
2015年之后,经济增速、人口增速和产业增速,已经无法和此前20年相比。
想要填满这些新区,想要兑现这些规划,更是难上加难。兑现周期,动辄都得是20年、30年起步。
你的一生,还有几个20年?
现在进去,大都是填坑。
放弃吧。
第三,只聚焦有成熟产业支撑和高端购买力共识的核心。
我们这一圈走下来,回头望——
资产保值角度看,二线城市能买的还是那些老面孔。
比如,成都高新金融城5km范围;
比如,西安高新一二期和曲江一期;
比如,南京河西、河西南和大校场;
比如,……
这些区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没地,要么是内部有产业,要么是高端购买力达成共识的改善板块。
没地、没供应——
意味着不会被无限扩张、大存量和新房四代宅背刺。
内部有产业支撑——
意味着有新增人口流入,有增量支撑整个片区的市场。
高端购买力共识支撑——
意味着总是能掐尖整个城市里最有钱的那批人,受重心迁移的影响小。
当然,
这些区域都很贵,总价都不便宜。
二线城市的现实,就是如此。
贵的不一定有价值,但便宜的一定是烂货。
以上,
纯粹是从资产保值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你是自住,就没必要纠结这些,权且把买房当成消费就好。
第四,要坚定布局一线城市。
考察完一圈,团队里的小朋友更坚定了布局一线的决心。
越了解二线市场,越理解一线价值。
二线楼市所背负的“扩、大、挪、卷、刺”,一线城市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包袱?
肯定也有,
但要轻快的多。
1、相比较二线城市,一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小很多。
对土地财政依赖度小,再加上本身也没那么多土地,无限扩张的欲望就小。
2、相比较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供应和库存要小的多。
以成都、西安和深圳为例——
成都新房库存1513万㎡,二手库存22万套,潜在库存2200万㎡,综合库存去化周期35个月以上;
西安新房库存762万㎡,二手库存18万套,潜在库存1900万㎡,综合库存去化周期40个月以上;
深圳新房库存307万㎡,二手库存7万套,潜在库存487万㎡,综合库存去化周期10个月以内。
哪个市场更健康?
一目了然。
3、“挪、卷、刺”,对于存量市场为核心的一线城市,几乎不受影响。
早在10年前,除广州之外的北上深,已是绝对的存量市场。
城市格局已经确定,核心城区没地没供应。
城市核心既不会迁徙,也没地批量生产新房,更不用说什么四代宅背刺。
说白了,
二线市场,更像个毛头小伙子。
存量市场为主体的一线城市,更成熟稳定。
以上,
就是娃哥考察完一圈后的感悟与建议。纯纯个人看法,信则信,不信算逑。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来源:大碗楼市(ID:Superbowl77)
伴随近两个月的政策密集出台——
大碗团队兵分多路,深入西安、武汉、郑州、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等近10个重点二线城市,进行市场调研。
还是娃哥常念叨的那句话,
只有脚底粘泥,才能看到微观横切面。
守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永远无法感知到真实的市场。
政策有没有用,出来走两步;市场反馈如何,出来走两步。
考察俩月,
可以给大家聊聊真实的二线楼市了。
嗯……
当下的二线城市楼市,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
重要提醒:这五个字,由娃哥原创。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第一个字:扩。
近些年,楼市不好,地方财政也不好。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二线城市的扩张,或许收敛些了。
然而,
根据我们的调研及统计,并未收敛。
甚至,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面这张图,是GDP50强城市在近些年的建成区扩张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住建部
通过上面这张图,发现了什么问题?
1、二线城市的面积,普遍扩张30%以上。
即便过去几年的楼市并不好,即便各个城市的库存量都不算小,但也都没停下画饼扩张的脚步。
甚至,
扩张的更猛、更凶、更夸张。
济南扩张了近一倍;
西安、成都、青岛、武汉,扩张近50%;
郑州、杭州、天津、南昌、厦门,扩张都在30%以上。
2、越是平原,扩张的越猛。
扩张面积增幅排在前3的,济南、西安和成都全是地形开阔的平原城市;
排在前20的,至少有15个也都是平原城市。
说白了,
还是地多且平坦,适合画饼扩张。
3、越穷,扩张越猛。中西部,普遍猛于长三角。
城市扩张比较凶的城市,除了杭州和成都外,剩余GDP大都在万亿及以下,财政盈余排名普遍在中下游。
准确的说,
扩张比较凶的,大都是中西部二线省会城市。
反而——
像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南京、苏州等这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比较强的城市,扩张增幅还比较靠后。
Ok,
我知道,
单纯讲这些东西,
大家对二线城市画饼扩张的疯狂,还是不够直观!
那么,
娃哥再拿其中一个城市来举个例子:扩张排名第二的西安。
2016-2020年,西安先后落地了高新三期、曲江二期、国际港务区等八个新区的规划扩容。
下面这张图,是扩容面积汇总。
8大核心新区,总规划扩容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西安政府网站;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1300平方公里的规划扩容面积,是什么概念?
请看下面这张图——
在经济和人口增速最好的前20年,在西安位置最好、发展最好的高新和曲江,每年最多也只能填充2-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
数据来源:西安政府网站;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Ok,
结合以上两张图,接下来就是简单的数学计算了。
已知:
西安新增规划扩容面积1300平方公里,每年可填充面积2-3平方公里。
求:
要填满所有扩容面积,需要多少年?
要填满新扩容的曲江二期/航天新城二期/港务区/高新三期……,需要多少年?
答:
15年、35年、271年……568年!
大唐定都长安,享国289年。
填满西安在近五年规划的扩容面积,需要两个盛唐。
既然,
面积扩张59%的西安,是这幅模样。
那么,
面积扩张86%的济南、57%的成都、40%的郑州、47%的武汉、37%的杭州、44%的天津、30%的长沙……又能好到哪里去?
无限扩张的二线省会,给楼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且看第二个字。
第二个字:大。
无止境的城市扩容,给楼市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供应量的无限增加。
扩容的本质,是为了什么?
不用我说,你们也都懂。
卖地嘛。
我筛出面积扩张较大的城市,拉取统计了它们的新房和二手房库存情况。
如下图所示——
该怎么评价呢?
只剩一个字:大、大、大大大!
数据来源:大碗数据库、中指数据;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1、新房库存量,动辄都在700-800万㎡。
重庆、成都、武汉、天津、沈阳这种巨无霸城市,库存量竟然都干到了夸张的1000万㎡以上。
2、二手库存量,动辄都在20万套徘徊。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二手库存量竟然达到了30万套以上。
3、新房和二手的平均去化周期,稳稳站在16个月以上。
西安、武汉、天津,库存去化周期都在20个月以上;逆天凶残如重庆和沈阳者,库存去化周期将近30个月。
那么,
一个上涨市场的库存去化周期,应该是多少?
12个月。
就这,
直播间里还每天都有人问重庆能不能买、西安能不能投?
哎……
你以为,
二线城市的超量供应到这里就结束了?
不!
以上只是显性供应和显性库存。
诸多二线城市里,还堆积着规模更加庞大的“隐形库存”!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2022-2023年楼市里曾经出现过一波浪潮:各个城市为了降低土地流拍率,让城投进场买入了大量无人竞拍的土地。
这些土地,大量堆积在城投手里,绝大部分都还未动工和未入市。
那么,
“土地已成交、房子未入市”的潜在存量是多少?
从未有人统计!
Ok,
娃哥手贱,我统计了。
简单拿五个出来,跟大家聊一下。
如下图所示——
郑州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1192万㎡;
西安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1900万㎡;
成都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2200万㎡;
重庆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3900万㎡;
长沙主城区,潜在住宅存量约1270万㎡。
数据来源:大碗数据库;制图:大碗楼市葫芦娃
以上五大城市,
住宅潜在存量的去化周期,约25-30个月。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潜在存量去化周期约80个月以上。
更多我未列举出来的二线城市,潜在存量去化周期普遍在15-20个月。
Ok,
讲到这里,
我们就算彻底搞清楚了绝大多数二线城市的库存现状——
已入市的显性存量+未入市的潜在存量,库存去化周期总合在35个月以上。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存量总和去化周期高达100个月。
嗯,
也就是10年。
注意!
我的标注很清楚!
统计数据只包括中心城区,不含下辖县域和远郊哦!
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用一句大白话来总结:
哪怕从今天开始,二线城市不再卖一块地,按现有去化速度,至少要3-4年以上才能卖空存量。
凶残逆天如重庆者,则至少要卖10年!
有人说,
万一市场变好了,成交量变大翻倍了呢?
有没有可能?
有!
即便市场转好、成交翻倍,现有存量清空也要1-2年以上!
也就是说,
明年年底前,绝大多数二线城市基本还都要在竞争红海里,绝谈不上普涨。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二个字:大。
无限扩张城区面积,所必然带来的大供应和大库存:血淋淋的真实。
第三个字:挪。
二线城市无限扩张、无限卖地、无限增加供应量的道路上,有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行政力量。
怎么去理解呢?
开发商和老百姓也不都是傻子,你画个新区扩容的规划图,我也不可能直接就信了,老老实实去接盘。
如何去增加扩容新区的确定性和可信度呢?
你们信啥,我就往扩容片区里放啥。
你们信啥?
教育、学区、地铁、商业、产业……
但是,
这些玩意儿的落地太慢、成本也太高!
有没有落地快、成本低的?
有!
行政力量!
再拿西安举个例子吧。
西安发展最好的片区,当属曲江和高新。
界面最好的是这俩,配套最优的是这俩,产业最夯实的还是这俩,房价涨幅最快的更是这俩。
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安达成了一个强大的共识——
就没有曲江管委会和高新管委会干不成的事儿、发展不起来的片区!
有了这个共识,接下来就好办了。
既然,
你信这个,
那就,
饼画到哪里,新区扩容到哪里,就把管委会搬到哪里。
如下图所示——
1991年,高新区规划落地,高新管委会落地高新一期火炬大厦;高新二期的饼画出来之后,管委会就搬到二期都市之门;再然后,高新扩容到CID,管委会就搬到CID。
2005年,曲江文化区规划落地,就把曲江管委会放在亮宝楼;饼画到了大唐不夜城和曲江池,那就把管委会放在寒窑;再然后,曲江搞出QCIC的饼,那就把管委会放在雁翔路。
城市一路向南扩张,行政力量一路向南迁移。
伴随行政力量一路南迁的是什么?
配套、资源和钱。
不止是西安,
济南、郑州、成都、合肥……哪个不是这样。
郑州。
既有以省级力量迁徙为核心的郑东新区,还有以市级力量迁徙为核心的常西湖新区。
成都。
先是说省级力量要南迁,催生出兴隆湖;然后又说要东移,又催生出东安湖。
济南。
去年高新管委会搬到孙村,喊着“三次创业,再造新高新”的口号,然后库库卖地。
……
综上所述,
一众二线城市的扩张和扩容,大都沿袭着相同的路径:
行政中心,跟着规划扩张跑;钱和资源,跟着行政中心跑。
哪里有地,就往哪里扩张;
往哪里扩张,行政中心就往哪里搬;
行政中心往哪里搬,钱和资源就往哪里砸。
马不停蹄的迁徙之路,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好不容易形成的价值共识,被不断迁徙的发展重心所一一击碎。
一个新区还未填满,下一个新区就立即上马,行政中心就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钱和资源就转战到下一个。老的还未夯实,新的就又诞生。
到头来,
哪里都有概念,哪里都没落地。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三个字:挪。
有限的城市资源,被无限的迁徙所消耗殆尽:满城概念满城空。
第四个字:卷。
当一个城市——
扩容与扩张,没有止境,
楼市供应量、显性和潜在存量,伴随扩张卖地,也无止境的增加;
为了扩容扩张而满城画饼,资源、钱、配套和行政力量跟着规划概念满城跑……
对于这座城市的楼市来说,以上叠加所造成的另一个结果是什么?
卷!
提到二线楼市的卷,可能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卷价格。
呃……
2023年,二线市场的确在卷价格。
一条街上,十多个在售新盘。看谁出价更低,看谁更敢降价。你卖2万/㎡,我直接降到1.5万/㎡。
拼的就是一个刺刀见红的狠劲儿!
但是,
到了去年底,大家发现一个惨痛的真相:
降价也没个屁用!
你低,有人比你更低。你狠,有人比你更狠。伴随地价越拍越低,狠人也越来越多。
搞到最后,
连个看房的人都没有,买房的更怕降价和背刺。
于是,
今年的二线楼市,不再卷价格,开始卷产品。
这回的卷产品,与过去那种卷设计理念、精装品质都不同,今年卷的粗暴且赤裸:卷得房率、卷实得面积。
下面这张图,是西安今年入市的某楼盘户型图:
建筑面积143,实得面积142。
通过露台、阳台、飘窗和改造空间等赠送,实现得房率100%,人称“第四代住宅”。
那么,市场上非四代住宅的得房率是多少呢?
78%。
建筑面积143,实得面积116。
同样的总价,同样的建筑面积——
四代住宅与普通住宅的实得面积,相差近30㎡、约20%。
如果是你,你选哪个?
我不一定买四代宅,但绝对不买非四代宅。
谁愿意当怨种?
那么,
关键的问题来了——
二线城市,哪些城市出现了四代住宅?四代住宅,在大市场里的占比是多少?
假如占比不大的话,似乎冲击也不会太大。
呃……
我劝你放弃幻想!
以西安为例,如下图所示——
西安170个在售新房项目中,有60个得房率近100%的时代住宅。
目前占比35%以上,预计明年将达到50%以上。
截止目前为止,
除了西安之外,南京、成都、郑州、武汉、合肥……也都在陆续上线四代住宅。
以南京为例,
今年南京已经入市15个四代宅项目,明年至少会翻1倍以上。
怎么说呢?
100%得房率、四代住宅怪胎的集中涌现,
将在供应已严重过剩、竞争已严重红海的二线市场里,形成一场对其他普通住宅的屠戮。
尤其,对二手市场更是一场屠戮。
对于二线城市动辄20万套以上挂牌的广袤二手来说——
拼房龄,你更老;
拼产品,你更旧;
拼得房,你要低20%。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四个字:卷
第五个字:刺。
综合以上,
明年年底前,二线市场的库存消化周期下降到12个月以内前,二线城市的决策者们遏制扩张和卖地的欲望前——
二线楼市里的你我,可能依旧还要遭遇频繁的背刺。
唉……
第一、被无限扩张的城市所背刺。
有可能你前脚刚买到一个供应平衡的板块,结果这个板块就扩容了,库库又拉进来三五十宗待出让的土地。
第二,被大供应和大存量所背刺。
如上面所说,
绝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显性存量去化周期都在15-20个月,隐形存量去化周期都在25-30个月。
哪怕不再卖地,也要消化个2-3年;
哪怕不在卖地+成交翻倍,也要消化1-2年。
这样高供应和高库存的市场里,肯定会有大量急于变现的开发商和二手房东,哐哐砸盘。
直至,
库存去化周期下降到12个月以内。
第三,被频繁挪动的重心所背刺。
如上面所说,
诸多二线城市,总是在不断迁徙和挪动发展重心。
哪里有地,挪到哪里。
有可能你前脚买进一个所谓的核心CBD,人家后脚就把重心迁移到下一个土地潜力更大的区域,顺便把行政核心、钱和资源也都迁了出去。
当土地买不上高价时,就只能靠堆量取胜。
第四,被四代住宅的怪胎所背刺。
得房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比越来越大的四代住宅,会背刺每一个普通人。
同样的面积,人家的得房率比你高20%。
你怎么办?
市场好了,一切都好说。
市场不好,就只能降价。
以上,就是二线城市楼市的第五个字:刺。
当下二线楼市的特征,就是五个字:扩、大、挪、卷、刺。
五个字,
道不尽二线市场的憋屈和窝囊。
面对这样的市场,娃哥有四个建议吧。
第一,投资并非买点。
我知道,
最近很多人都在拿着决策层会议的内容来摇旗呐喊:又是放水啦,又是货币贬值啦,又是要涨啦。
嗯……
还是那句话,
宏观是宏观,微观是微观。
今天,娃哥一直用真实的微观市场数据,只想告诉你:
即便市场转好,
即便二线城市的成交量能够翻倍,
即便它们的成交量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按它们的现有存量总和,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把库存去化周期降到“12个月以内”的健康线上。
在此之前,
二线楼市依然要背负着“扩、大、挪、卷、刺”的沉重包袱,远谈不上反弹上涨。
因此,
若是投资,买点远未到来。
第二,全面放弃2015年之后规划的所有新区。
2015年之后,二线城市扩张的太快,所谓的规划重心迁移的太快。
画了太多的大饼,而这些大饼既不稀缺,也很难填满。
再加上,
2015年之后,经济增速、人口增速和产业增速,已经无法和此前20年相比。
想要填满这些新区,想要兑现这些规划,更是难上加难。兑现周期,动辄都得是20年、30年起步。
你的一生,还有几个20年?
现在进去,大都是填坑。
放弃吧。
第三,只聚焦有成熟产业支撑和高端购买力共识的核心。
我们这一圈走下来,回头望——
资产保值角度看,二线城市能买的还是那些老面孔。
比如,成都高新金融城5km范围;
比如,西安高新一二期和曲江一期;
比如,南京河西、河西南和大校场;
比如,……
这些区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没地,要么是内部有产业,要么是高端购买力达成共识的改善板块。
没地、没供应——
意味着不会被无限扩张、大存量和新房四代宅背刺。
内部有产业支撑——
意味着有新增人口流入,有增量支撑整个片区的市场。
高端购买力共识支撑——
意味着总是能掐尖整个城市里最有钱的那批人,受重心迁移的影响小。
当然,
这些区域都很贵,总价都不便宜。
二线城市的现实,就是如此。
贵的不一定有价值,但便宜的一定是烂货。
以上,
纯粹是从资产保值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你是自住,就没必要纠结这些,权且把买房当成消费就好。
第四,要坚定布局一线城市。
考察完一圈,团队里的小朋友更坚定了布局一线的决心。
越了解二线市场,越理解一线价值。
二线楼市所背负的“扩、大、挪、卷、刺”,一线城市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包袱?
肯定也有,
但要轻快的多。
1、相比较二线城市,一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小很多。
对土地财政依赖度小,再加上本身也没那么多土地,无限扩张的欲望就小。
2、相比较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供应和库存要小的多。
以成都、西安和深圳为例——
成都新房库存1513万㎡,二手库存22万套,潜在库存2200万㎡,综合库存去化周期35个月以上;
西安新房库存762万㎡,二手库存18万套,潜在库存1900万㎡,综合库存去化周期40个月以上;
深圳新房库存307万㎡,二手库存7万套,潜在库存487万㎡,综合库存去化周期10个月以内。
哪个市场更健康?
一目了然。
3、“挪、卷、刺”,对于存量市场为核心的一线城市,几乎不受影响。
早在10年前,除广州之外的北上深,已是绝对的存量市场。
城市格局已经确定,核心城区没地没供应。
城市核心既不会迁徙,也没地批量生产新房,更不用说什么四代宅背刺。
说白了,
二线市场,更像个毛头小伙子。
存量市场为主体的一线城市,更成熟稳定。
以上,
就是娃哥考察完一圈后的感悟与建议。纯纯个人看法,信则信,不信算逑。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