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低利率环境 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修炼内功”?

东方财富网

1个月前

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能力方面,苑志宏认为,被动指数管理可能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的大趋势,提升投研能力对于被动指数管理同样重要。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已发布6年有余,伴随着净值化管理的持续推进,各类资管机构都在以规范促转型,在波动的市场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经营韧性。

资产收益率走低、“资产荒”仍在持续、市场波动有所加剧等共同形成当前资管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之下,资管规模已达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业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有哪些应对策略?又如何抓住被动指数投资等市场机会?12月21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就此展开探讨。

传统路径面临挑战

在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看来,伴随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银行理财产品赖以存在的“高收益、低波动”商业模式正受到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政策鼓励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导向之下,银行理财权益投资规模仍偏低。

“银行理财正面临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手工补息取消、同业存款利率受限等现状,此前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这迫使银行理财必须要转型。”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钟文岳在论坛上如此表示,银行理财行业30万亿元资金里面,有95%的资金是堆积在R1(低风险)和R2(中低风险)的低风险产品里面。

以银行理财投向的主要资产债券来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剑颖认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影响因素更趋复杂,债券市场的波动较以往年份有所加剧。在复杂因素叠加效应下,市场急涨急跌,投资过程中管理难度明显上升。

一位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9月24日一系列政策发布后,“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所放大,收益率短期波动之下不少客户选择将理财产品赎回。权益市场回归平稳之后,债券收益率也迎来一定修复。

一边是银行理财主流产品的收益下降且波动加剧,另一边则是银行理财权益类产品占比仍然较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能力亟待提升。

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苑志宏在论坛上坦言,资管新规颁布多年,资管净值化持续深化,但我国市值将近100万亿元的资本市场和30万亿元银行理财市场的交集还非常小。银行理财有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建立的能力圈,但同时也有相应的约束和短板,比如缺乏机制层面和人员团队的长期积累,“在当前这个阶段,可能权益投资能力的提升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苑志宏表示。

增强资产研究核心能力

从资产投向来看,“固收+”策略是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诸多资管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发力的共识方向。这反过来对资管机构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核心投研能力。

“希望银行理财行业的产品线能够尽快转型。”钟文岳在论坛上直言,原来堆积在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中的大量资金,要向R3(中风险)、R4(中高风险)、R5(高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延伸。从以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为主向以R3(中风险)理财产品为主转型。

钟文岳进一步认为,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而言,核心在于投研能力建设。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多资产、多策略的研究,真正拿出波动比较低、收益还不错的产品收益曲线交给渠道和客户。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高向阳同样认为,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要进一步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坚持稳健配置策略,从做“广”、做“新”、做“细”三个方向发力。具体而言,做“广”就是继续拓展多资产、拓宽固收+投研能力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灵活选择占优资产,通过低相关性的分散化对冲,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比如持续关注海外权益、商品市场、A股红利、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产;做“新”就是继续研发新策略,在国内债市挖掘空间不足、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有限的背景下,积极开发信用债多因子、国债期货品种套利等策略;做“细”就是继续挖掘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包括金融债比选、信用债比价、熊猫债等,通过积极交易和逆向投资,在低利率时代实现精耕细作。

“总体来看,全球市场处于不平衡之中,我们总是有机会选择优质资产。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利用全球化的优势和境内外机构联动,扩大视野寻找好资产,‘固收+’的加号后面要加上新动能、正贡献。”高向阳表示。

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能力方面,苑志宏认为,被动指数管理可能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的大趋势,提升投研能力对于被动指数管理同样重要。

苑志宏进一步表示,被动指数产品难点在于降低跟踪误差以及控制跟踪误差前提下创造持久稳定的超额收益,这些对于资管机构的系统能力、投资交易能力、流程改造能力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此外,资管机构还需提升投顾服务能力,即给客户提供一揽子产品组合方案或配置方案。

钟文岳补充道,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需做好代销渠道及理财适当性销售等投资者陪伴;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的营销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能力方面,苑志宏认为,被动指数管理可能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的大趋势,提升投研能力对于被动指数管理同样重要。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已发布6年有余,伴随着净值化管理的持续推进,各类资管机构都在以规范促转型,在波动的市场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经营韧性。

资产收益率走低、“资产荒”仍在持续、市场波动有所加剧等共同形成当前资管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之下,资管规模已达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业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有哪些应对策略?又如何抓住被动指数投资等市场机会?12月21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就此展开探讨。

传统路径面临挑战

在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看来,伴随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银行理财产品赖以存在的“高收益、低波动”商业模式正受到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政策鼓励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导向之下,银行理财权益投资规模仍偏低。

“银行理财正面临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手工补息取消、同业存款利率受限等现状,此前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这迫使银行理财必须要转型。”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钟文岳在论坛上如此表示,银行理财行业30万亿元资金里面,有95%的资金是堆积在R1(低风险)和R2(中低风险)的低风险产品里面。

以银行理财投向的主要资产债券来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剑颖认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影响因素更趋复杂,债券市场的波动较以往年份有所加剧。在复杂因素叠加效应下,市场急涨急跌,投资过程中管理难度明显上升。

一位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9月24日一系列政策发布后,“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所放大,收益率短期波动之下不少客户选择将理财产品赎回。权益市场回归平稳之后,债券收益率也迎来一定修复。

一边是银行理财主流产品的收益下降且波动加剧,另一边则是银行理财权益类产品占比仍然较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能力亟待提升。

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苑志宏在论坛上坦言,资管新规颁布多年,资管净值化持续深化,但我国市值将近100万亿元的资本市场和30万亿元银行理财市场的交集还非常小。银行理财有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建立的能力圈,但同时也有相应的约束和短板,比如缺乏机制层面和人员团队的长期积累,“在当前这个阶段,可能权益投资能力的提升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苑志宏表示。

增强资产研究核心能力

从资产投向来看,“固收+”策略是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诸多资管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发力的共识方向。这反过来对资管机构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核心投研能力。

“希望银行理财行业的产品线能够尽快转型。”钟文岳在论坛上直言,原来堆积在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中的大量资金,要向R3(中风险)、R4(中高风险)、R5(高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延伸。从以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为主向以R3(中风险)理财产品为主转型。

钟文岳进一步认为,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而言,核心在于投研能力建设。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多资产、多策略的研究,真正拿出波动比较低、收益还不错的产品收益曲线交给渠道和客户。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高向阳同样认为,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要进一步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坚持稳健配置策略,从做“广”、做“新”、做“细”三个方向发力。具体而言,做“广”就是继续拓展多资产、拓宽固收+投研能力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灵活选择占优资产,通过低相关性的分散化对冲,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比如持续关注海外权益、商品市场、A股红利、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产;做“新”就是继续研发新策略,在国内债市挖掘空间不足、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有限的背景下,积极开发信用债多因子、国债期货品种套利等策略;做“细”就是继续挖掘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包括金融债比选、信用债比价、熊猫债等,通过积极交易和逆向投资,在低利率时代实现精耕细作。

“总体来看,全球市场处于不平衡之中,我们总是有机会选择优质资产。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利用全球化的优势和境内外机构联动,扩大视野寻找好资产,‘固收+’的加号后面要加上新动能、正贡献。”高向阳表示。

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能力方面,苑志宏认为,被动指数管理可能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的大趋势,提升投研能力对于被动指数管理同样重要。

苑志宏进一步表示,被动指数产品难点在于降低跟踪误差以及控制跟踪误差前提下创造持久稳定的超额收益,这些对于资管机构的系统能力、投资交易能力、流程改造能力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此外,资管机构还需提升投顾服务能力,即给客户提供一揽子产品组合方案或配置方案。

钟文岳补充道,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需做好代销渠道及理财适当性销售等投资者陪伴;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的营销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