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劝阻后仍进入未开发区域,或景区采取了措施仍执意进入的,可适当收取部分救援费用。此外,还可推行商业性有偿救援、商业保险救援等。
近期,5名“驴友”因不听劝阻前往未开发区域探险被困,当地组织救援力量搜救后,5人被要求依法承担2万元救援费。
据了解,这是江西首次对违规探险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的行为进行追责罚款。同时,该事件也引发热议:救援该不该收费?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驴友”遇困多为野景点
10月26日,5名“驴友”未听劝阻,擅自前往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山未经开发的山区探险被困。救援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上山搜寻,历经18个小时,最终在修水县境内大潭嘴山间的一处水沟旁,将5名失联“驴友”全部安全救出。
今年以来,全国多省份和景区已经发生多起针对“驴友”的救援。4月,两名“驴友”在未开发的苍山大峡谷探险不慎迷路,消防员历经46小时救援,最终被困人员平安转移;12月,一名“驴友”在江西鹰潭龙虎山攀登虎啸岭时迷路,被困30米深的峡谷中,当地组织200多人的救援队上山搜救,成功将其从峡谷中救出……
记者注意到,“驴友”被困事件多发生在未开发区域的野景点,不仅地形地貌、气候都较为复杂,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服务保障。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以来,北京消防救援部门已处置山岳救援警情68起,大部分群众被困警情发生在野山。
青阳蓝天应急救援队、九华山风景区蓝天救援队队长施剑告诉记者,自己近来参与的山地救援,大多是“驴友”在攀登九华山附近未开发野地时发生意外。“有的甚至根本无路可走,摔成轻伤甚至重伤的都有,我们队员就想办法把他们抬下山就医。”
如今,徒步、登山等追求原生态野趣的户外活动,日渐成为流行、受追捧的游玩方式。然而,在施剑看来,部分“驴友”并没有野外生存技能,陶醉美景时忽略了身边的危险。“山野活动实际上都存在一定风险,没有开发的景区风险系数会更大,即使资深‘驴友’也可能遇险。”
救援成本谁来承担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驴友”遇险地段多为未开发区域,救援难度大,相关部门往往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营救。
在此次江西“驴友”被困救援过程中,当地投入应急、消防、公安、蓝天救援等政府和社会救援力量共上百人,救援过程持续了18个小时,还要克服地形复杂、山区通信全无、阴雨温度突降等诸多不利因素。经协商及综合考量,5名“驴友”共同承担2万元救援费用,并签署了《具结悔过书》。
2019年6月,黄山风景区有“野游”人员被困请求救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依据相关规定对救援收取了3206元费用,这是黄山风景区实施的首次有偿救援。同年8月,四川省阿坝州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对违规穿越四姑娘山的一名男子开出首张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单,并根据规定要求周某承担有偿救援费3000元。
在实践中,救援成本往往由政府部门、景区、民间救援力量承担。“我们是民间公益组织,所有救援都是免费的。但实际上我们是有成本支出的,包括救援装备、车辆的油耗维修、队员保险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施剑告诉记者,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赞助,有时还需要队员自掏腰包。
施剑坦言,“驴友”在野景点遇险事件时有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公共救援资源,也让救援过程充满危险,甚至还有救援人员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王法涛表示,山地户外运动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但参与者的户外风险意识、户外知识和技能尚未跟上。“像江西5名‘驴友’的案例,是在不听劝阻、违反规定的情况下遇险的,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理应承担救援费用。”
有偿救援如何规范
针对救援是否应该收费,在一项“‘驴友’不走‘寻常路’,救援费用谁买单?”的网络调查中,94.5%的网友投给了“旅游者应当支付由个人承担的救援费用”。
那么有偿救援是否有法可依?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表示,依据《旅游法》第82条第3款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义务,但对于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劝阻后仍进入的,或景区采取了措施仍执意进入的,可适当收取部分费用,在其可承受范围内合法酌定。”赵良善建议,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行政处罚责任,让民众对其行为付出代价、知难而退。
记者了解到,全国多省份和景区陆续出台有偿救援规定。2018年7月,安徽黄山风景区颁布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这是国内首部建立有偿救援制度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一些地区还对救援费用进行了细化规定,例如,新疆规定户外探险若救援中使用直升机,每小时费用为3万元;青海规定各类人员和团体因私自探险、穿越自然保护区、无人区等被困,救援费由相关人员和团队全额承担;稻城亚丁景区则根据搜救区域不同进行定价。
在施剑看来,救援收费的目的并不在于补偿救援成本,而是希望借此给更多人警示和提醒,让珍贵的政府和社会公共应急救援资源用于关键时刻。
王法涛认为,应推行商业性有偿救援,同时辅以公益性救援。现行收费矛盾多、争议大,应经过论证后出台行业标准或者团队标准,让被救援者或家属明明白白付费。他还建议推广商业保险救援,通过转移风险,降低社会和个人经济压力。
阅读提示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劝阻后仍进入未开发区域,或景区采取了措施仍执意进入的,可适当收取部分救援费用。此外,还可推行商业性有偿救援、商业保险救援等。
近期,5名“驴友”因不听劝阻前往未开发区域探险被困,当地组织救援力量搜救后,5人被要求依法承担2万元救援费。
据了解,这是江西首次对违规探险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的行为进行追责罚款。同时,该事件也引发热议:救援该不该收费?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驴友”遇困多为野景点
10月26日,5名“驴友”未听劝阻,擅自前往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山未经开发的山区探险被困。救援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上山搜寻,历经18个小时,最终在修水县境内大潭嘴山间的一处水沟旁,将5名失联“驴友”全部安全救出。
今年以来,全国多省份和景区已经发生多起针对“驴友”的救援。4月,两名“驴友”在未开发的苍山大峡谷探险不慎迷路,消防员历经46小时救援,最终被困人员平安转移;12月,一名“驴友”在江西鹰潭龙虎山攀登虎啸岭时迷路,被困30米深的峡谷中,当地组织200多人的救援队上山搜救,成功将其从峡谷中救出……
记者注意到,“驴友”被困事件多发生在未开发区域的野景点,不仅地形地貌、气候都较为复杂,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服务保障。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以来,北京消防救援部门已处置山岳救援警情68起,大部分群众被困警情发生在野山。
青阳蓝天应急救援队、九华山风景区蓝天救援队队长施剑告诉记者,自己近来参与的山地救援,大多是“驴友”在攀登九华山附近未开发野地时发生意外。“有的甚至根本无路可走,摔成轻伤甚至重伤的都有,我们队员就想办法把他们抬下山就医。”
如今,徒步、登山等追求原生态野趣的户外活动,日渐成为流行、受追捧的游玩方式。然而,在施剑看来,部分“驴友”并没有野外生存技能,陶醉美景时忽略了身边的危险。“山野活动实际上都存在一定风险,没有开发的景区风险系数会更大,即使资深‘驴友’也可能遇险。”
救援成本谁来承担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驴友”遇险地段多为未开发区域,救援难度大,相关部门往往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营救。
在此次江西“驴友”被困救援过程中,当地投入应急、消防、公安、蓝天救援等政府和社会救援力量共上百人,救援过程持续了18个小时,还要克服地形复杂、山区通信全无、阴雨温度突降等诸多不利因素。经协商及综合考量,5名“驴友”共同承担2万元救援费用,并签署了《具结悔过书》。
2019年6月,黄山风景区有“野游”人员被困请求救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依据相关规定对救援收取了3206元费用,这是黄山风景区实施的首次有偿救援。同年8月,四川省阿坝州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对违规穿越四姑娘山的一名男子开出首张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单,并根据规定要求周某承担有偿救援费3000元。
在实践中,救援成本往往由政府部门、景区、民间救援力量承担。“我们是民间公益组织,所有救援都是免费的。但实际上我们是有成本支出的,包括救援装备、车辆的油耗维修、队员保险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施剑告诉记者,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赞助,有时还需要队员自掏腰包。
施剑坦言,“驴友”在野景点遇险事件时有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公共救援资源,也让救援过程充满危险,甚至还有救援人员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王法涛表示,山地户外运动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但参与者的户外风险意识、户外知识和技能尚未跟上。“像江西5名‘驴友’的案例,是在不听劝阻、违反规定的情况下遇险的,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理应承担救援费用。”
有偿救援如何规范
针对救援是否应该收费,在一项“‘驴友’不走‘寻常路’,救援费用谁买单?”的网络调查中,94.5%的网友投给了“旅游者应当支付由个人承担的救援费用”。
那么有偿救援是否有法可依?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表示,依据《旅游法》第82条第3款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义务,但对于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劝阻后仍进入的,或景区采取了措施仍执意进入的,可适当收取部分费用,在其可承受范围内合法酌定。”赵良善建议,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行政处罚责任,让民众对其行为付出代价、知难而退。
记者了解到,全国多省份和景区陆续出台有偿救援规定。2018年7月,安徽黄山风景区颁布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这是国内首部建立有偿救援制度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一些地区还对救援费用进行了细化规定,例如,新疆规定户外探险若救援中使用直升机,每小时费用为3万元;青海规定各类人员和团体因私自探险、穿越自然保护区、无人区等被困,救援费由相关人员和团队全额承担;稻城亚丁景区则根据搜救区域不同进行定价。
在施剑看来,救援收费的目的并不在于补偿救援成本,而是希望借此给更多人警示和提醒,让珍贵的政府和社会公共应急救援资源用于关键时刻。
王法涛认为,应推行商业性有偿救援,同时辅以公益性救援。现行收费矛盾多、争议大,应经过论证后出台行业标准或者团队标准,让被救援者或家属明明白白付费。他还建议推广商业保险救援,通过转移风险,降低社会和个人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