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取消公摊,谁的利空?
刘晓博说楼市
2周前
取消公摊”,急需制定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细则,否则,各地自发式的“取消公摊”可能催生纠纷。...“取消公摊”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从原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变成了按照套内面积计价。...所以,“取消公摊”一定会让住房的“名义单价”提高。
最近几天楼市最大的新闻是:取消公摊。
比如12月17日,
河北省张家口住建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实行“现房销售”,
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正是因为“取消公摊”这个高度概括的表述,产生了一系列误解。所以今天专门来谈谈这个问题。
先澄清一点:公摊面积是无法取消的,它不可能不存在,否则业主要从窗户里飞回家。大堂、电梯间、楼梯间等公共使用的面积会一直存在,这些空间需要维护,就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需要业主公摊。
而且公共空间面积越大、品质越好,你的居住体验感越好,也会更有面子。
大家说的“取消公摊”,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又细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以
肇庆、湘潭、衡阳、张家口等城市为代表的,他们“取消公摊”的办法是改变计价方式,从原来合同或宣传中标注的“按照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XX元”,变成了“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每平方米XX元”。
另外一种情况是,通过鼓励赠送面积,让新建商品住房的得房率超过100%,公摊面积就名存实亡了。
在广州,甚至出现了得房率140%的新房:
目前,通过计价方式变化“取消公摊”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通过得房率超过100%,让公摊名存实亡的,主要是
广州、杭州、长沙、厦门等一二线城市。也有一些城市,上述两个办法同步推进。
由此,2024年成为中国楼市“取消公摊”的元年,未来两年将全力推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取消公摊”,急需制定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细则,否则,各地自发式的“取消公摊”可能催生纠纷。
举个例子:一个老小区,当年按照建筑面积出售,并征收物业费、采暖费。小区得房率是80%,物业管理费标准为每平方米每月3元,采暖费为5元。
1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管理费是300元,采暖费是500元。
现在取消公摊了,这套房子将按照套内面积——80平方米来缴纳管理费和采暖费,每月管理费应降低到240元、采暖费降低到400元吗?还是维持不变?
我认为应该维持不变,因为提供的服务、相关成本没有降低。
但一定会有业主主张240元和400元,而不承认原来的标准。
想想看,物业在小区里移动几棵树、改动一下草坪都会有争议,更何况在经济下行期,业主房子贬值、降薪的情况下,涉及到每个家庭的管理费、采暖费!
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物业费和采暖费,即便总价没有上涨,名义单价仍然会上涨,这时候就需要召开业主大会,物业管理公司将面临新一轮博弈,弄不好会被更换。
“取消公摊”,对楼市是利空还是利好?
“取消公摊”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从原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变成了按照套内面积计价。
比如1套房子按照建筑面积计价,每平方米是2万元,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是200万元。
假设得房率是80%,如果按照套内面积计价,总房价不会降低到160万,大概率仍然是200万元,所以单价就变成了2.5万元。
所以,“取消公摊”一定会让住房的“名义单价”提高。
但在熊市里,这套房子是否还能卖到200万元,是有点问题的。熊市里大家心态比较脆弱,对价格非常敏感。虽然总价200万没有变,但看到单价突然超出了自己的“常识”和“预期”,还是会很难接受的。
如果在牛市里,“取消公摊”带来的名义单价上升,反而会刺激大家房价上涨的预期,产生助涨效应;熊市里,多少有点“助跌”。这有点类似股市里的熔断机制、涨跌停板的作用。
“取消公摊”对二手房构成利空吗?
只改变计价方式(采用套内面积计价),不会对存量房构成利空。
真正有杀伤力的,是得房率高的房子不断涌现。
想想看,大家都是“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子,你的得房率是80%,套内面积是80平方米;隔壁2年后交房的新楼盘是140%的得房率,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套内是140平方米。
这140平方米,当然远比你的80平方米要香很多,这是4到5房和最多3房的区别!未来房价一定差距很明显。
如果新规下得房率高的房子不断涌现,而楼市又没有出现大牛市,原来得房率低的房子,市场表现肯定会很弱。
再加上新楼盘密度更低、车位比更高,电梯配比更高,层高更高、隔音效果更好,
原来高密度刚需盘的价值是会降低的。
但“取消公摊”对存量房也不全是利空,也有很大利好的一面:这就是把神秘难测的公摊计算方式甩到了一边,在支付管理费、采暖非等方面更透明,被人“黑”的可能性降低了。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楼市的公摊面积比较离谱,在国外公摊面积
多局限于电梯、楼梯等垂直交通区域,而我国除这些外,还囊括小区大堂、门厅、走道等水平交通空间,以及物业管理用房、设备间等公共设施区域。
我国的公摊系数明显偏高,比如: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公摊系数达 23%,上海超 20%,广州约 19%,相比之下,美国平均仅 15%左右,法国更是低至 10%左右。
“取消公摊”,有利于明白消费,这是最大的积极意义。
未来哪些二手房最“扛打”?能挡住得房率增加、好房子不断涌现的压力?
当然是大城市核心区配套好、品质高的楼盘。
首先是位置好,在大城市核心片区,周边产业比较新。所在的片区,是政府规划里的重点片区,总部经济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企业汇聚,或者有风口行业(比如跨境电商、半导体产业)加持。
其次是学位好,最好是全市的一流学位,不是贴牌名校。
第三是地铁、商业等配套好。800米内要有地铁站,最好是两线或者多线交汇,1公里内有大型商超。3公里内有比较好的医院,但又不在1公里内。
第四,楼盘本身品质、管理都比较好,比较能抗衰老。楼盘车位相对充裕,不存在停车痛点。
最好还能密度低,电梯配比高,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高档等。
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这类旧规下的二手房,虽然得房率不太高,依然能很扛打。如果还是在一线城市核心区,维持30年辉煌都没有问题。
如果是多层小区,密度比较低就更好了。多层小区“多一条命”,未来太旧了容易搞旧改,有增加容积率的空间,就有开发商愿意接手。否则只能原拆原建,操作难度将大幅增加。
有读者留言咨询,现在取消公摊,
是不是要锁定旧房、让新房更好卖?
在卖房子的先后顺序上,地方一般都是优先考虑保障房的去化(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然后是新建商品房的销售,二手房销售是第三位的。
但话说回来,二手房好不好卖,关键看位置、配套、价格等因素。城市能级越低,外来人口越少,未来二手房交易越困难,这是一定的。而且当二手房交易越来越难之后,中介费用会越来越高,你甚至需要跟中介分成,有点类似打赢经济官司给律师分成一样。
所以,尽量不要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弱二线城市保留投资性房产。如果要投资,尽量到头部10大城市的核心区,10大城市郊区或者配套不好的房子也不要买。
欢迎关注以下公众号
取消公摊”,急需制定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细则,否则,各地自发式的“取消公摊”可能催生纠纷。...“取消公摊”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从原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变成了按照套内面积计价。...所以,“取消公摊”一定会让住房的“名义单价”提高。
最近几天楼市最大的新闻是:取消公摊。
比如12月17日,
河北省张家口住建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实行“现房销售”,
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正是因为“取消公摊”这个高度概括的表述,产生了一系列误解。所以今天专门来谈谈这个问题。
先澄清一点:公摊面积是无法取消的,它不可能不存在,否则业主要从窗户里飞回家。大堂、电梯间、楼梯间等公共使用的面积会一直存在,这些空间需要维护,就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需要业主公摊。
而且公共空间面积越大、品质越好,你的居住体验感越好,也会更有面子。
大家说的“取消公摊”,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又细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以
肇庆、湘潭、衡阳、张家口等城市为代表的,他们“取消公摊”的办法是改变计价方式,从原来合同或宣传中标注的“按照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XX元”,变成了“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每平方米XX元”。
另外一种情况是,通过鼓励赠送面积,让新建商品住房的得房率超过100%,公摊面积就名存实亡了。
在广州,甚至出现了得房率140%的新房:
目前,通过计价方式变化“取消公摊”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通过得房率超过100%,让公摊名存实亡的,主要是
广州、杭州、长沙、厦门等一二线城市。也有一些城市,上述两个办法同步推进。
由此,2024年成为中国楼市“取消公摊”的元年,未来两年将全力推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取消公摊”,急需制定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细则,否则,各地自发式的“取消公摊”可能催生纠纷。
举个例子:一个老小区,当年按照建筑面积出售,并征收物业费、采暖费。小区得房率是80%,物业管理费标准为每平方米每月3元,采暖费为5元。
1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管理费是300元,采暖费是500元。
现在取消公摊了,这套房子将按照套内面积——80平方米来缴纳管理费和采暖费,每月管理费应降低到240元、采暖费降低到400元吗?还是维持不变?
我认为应该维持不变,因为提供的服务、相关成本没有降低。
但一定会有业主主张240元和400元,而不承认原来的标准。
想想看,物业在小区里移动几棵树、改动一下草坪都会有争议,更何况在经济下行期,业主房子贬值、降薪的情况下,涉及到每个家庭的管理费、采暖费!
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物业费和采暖费,即便总价没有上涨,名义单价仍然会上涨,这时候就需要召开业主大会,物业管理公司将面临新一轮博弈,弄不好会被更换。
“取消公摊”,对楼市是利空还是利好?
“取消公摊”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从原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变成了按照套内面积计价。
比如1套房子按照建筑面积计价,每平方米是2万元,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是200万元。
假设得房率是80%,如果按照套内面积计价,总房价不会降低到160万,大概率仍然是200万元,所以单价就变成了2.5万元。
所以,“取消公摊”一定会让住房的“名义单价”提高。
但在熊市里,这套房子是否还能卖到200万元,是有点问题的。熊市里大家心态比较脆弱,对价格非常敏感。虽然总价200万没有变,但看到单价突然超出了自己的“常识”和“预期”,还是会很难接受的。
如果在牛市里,“取消公摊”带来的名义单价上升,反而会刺激大家房价上涨的预期,产生助涨效应;熊市里,多少有点“助跌”。这有点类似股市里的熔断机制、涨跌停板的作用。
“取消公摊”对二手房构成利空吗?
只改变计价方式(采用套内面积计价),不会对存量房构成利空。
真正有杀伤力的,是得房率高的房子不断涌现。
想想看,大家都是“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子,你的得房率是80%,套内面积是80平方米;隔壁2年后交房的新楼盘是140%的得房率,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套内是140平方米。
这140平方米,当然远比你的80平方米要香很多,这是4到5房和最多3房的区别!未来房价一定差距很明显。
如果新规下得房率高的房子不断涌现,而楼市又没有出现大牛市,原来得房率低的房子,市场表现肯定会很弱。
再加上新楼盘密度更低、车位比更高,电梯配比更高,层高更高、隔音效果更好,
原来高密度刚需盘的价值是会降低的。
但“取消公摊”对存量房也不全是利空,也有很大利好的一面:这就是把神秘难测的公摊计算方式甩到了一边,在支付管理费、采暖非等方面更透明,被人“黑”的可能性降低了。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楼市的公摊面积比较离谱,在国外公摊面积
多局限于电梯、楼梯等垂直交通区域,而我国除这些外,还囊括小区大堂、门厅、走道等水平交通空间,以及物业管理用房、设备间等公共设施区域。
我国的公摊系数明显偏高,比如: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公摊系数达 23%,上海超 20%,广州约 19%,相比之下,美国平均仅 15%左右,法国更是低至 10%左右。
“取消公摊”,有利于明白消费,这是最大的积极意义。
未来哪些二手房最“扛打”?能挡住得房率增加、好房子不断涌现的压力?
当然是大城市核心区配套好、品质高的楼盘。
首先是位置好,在大城市核心片区,周边产业比较新。所在的片区,是政府规划里的重点片区,总部经济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企业汇聚,或者有风口行业(比如跨境电商、半导体产业)加持。
其次是学位好,最好是全市的一流学位,不是贴牌名校。
第三是地铁、商业等配套好。800米内要有地铁站,最好是两线或者多线交汇,1公里内有大型商超。3公里内有比较好的医院,但又不在1公里内。
第四,楼盘本身品质、管理都比较好,比较能抗衰老。楼盘车位相对充裕,不存在停车痛点。
最好还能密度低,电梯配比高,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高档等。
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这类旧规下的二手房,虽然得房率不太高,依然能很扛打。如果还是在一线城市核心区,维持30年辉煌都没有问题。
如果是多层小区,密度比较低就更好了。多层小区“多一条命”,未来太旧了容易搞旧改,有增加容积率的空间,就有开发商愿意接手。否则只能原拆原建,操作难度将大幅增加。
有读者留言咨询,现在取消公摊,
是不是要锁定旧房、让新房更好卖?
在卖房子的先后顺序上,地方一般都是优先考虑保障房的去化(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然后是新建商品房的销售,二手房销售是第三位的。
但话说回来,二手房好不好卖,关键看位置、配套、价格等因素。城市能级越低,外来人口越少,未来二手房交易越困难,这是一定的。而且当二手房交易越来越难之后,中介费用会越来越高,你甚至需要跟中介分成,有点类似打赢经济官司给律师分成一样。
所以,尽量不要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弱二线城市保留投资性房产。如果要投资,尽量到头部10大城市的核心区,10大城市郊区或者配套不好的房子也不要买。
欢迎关注以下公众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取消公摊,谁的利空?
刘晓博说楼市
2周前
取消公摊,没这么简单!
鸣金网
3周前
话题丨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
钱眼
3周前
2025年开始,买房会越来越难!
鸣金网
1天前
2025"两新"加力扩围 首批资金810亿元已预下达
编辑
1天前
中信泰富,不坑穷人
杠杆地产
1天前
2025年,房地产重大转折之年!
财金新天地
3天前
王健林“断臂求生”!万达债务压力下的“自救”之路走得通吗?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2天前
老外眼中,哪些才算中国一线城市?
城市战争
1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