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以“诚”致远!蹄疾步稳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央广网

1周前

内蒙古立足实际,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全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诚信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位宁夏的游客赵先生在内蒙古旅游时,抽中一匹价值2万元的蒙古马。因为奖品是“活物”不便携带,活动主办方干脆给找辆车,将马从内蒙古直接送到宁夏。

内蒙古女子淖明和山东网友交换特产,驱车1700公里送去一只小羊,“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这无关互换礼物的价值而是关乎我个人、我们内蒙古牧民的名誉。”淖明如是说。

“一言九鼎、重诺守信。”内蒙古襟怀坦荡的诚实守信事例不胜枚举。

2024年内蒙古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提出“育文化、立规矩、严管理、明奖惩、兜底线”的要求。全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内蒙古将诚信建设工程作为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基础性作用的“六个工程”之一,高位谋划、高效推进,核心就是要把内蒙古人讲诚信、守信用的正面形象立起来。

“承诺了的事就绝不放空炮”,呼和浩特市以信用建设助力民营企业,通过“托管制+开办审批”极优服务中小微企业。日前,一家企业负责人来到和林格尔新区政务大厅“企业开办”窗口办理企业设立登记,由于企业暂未确定办公住所,无法提供相关手续。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困难后,为企业办理了住所托管手续,4小时内企业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ae2cb709fb5344c49f865b663a8d9d0c.JPEG

会议现场(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12月20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介绍,实践表明,诚信建设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者同频共振、相互辉映,共同为企业降成本、为市场添活力、为发展增动力。社会信用如同流动的活水,它的源源浇灌是经营主体在良好营商环境土壤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一言一行彰显信用,提高工作执行的“精度”。“乌海市不断推动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将诚信纳入公职人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培训班10批,开展诚信专题授课40余课时,完成全市拟聘用人员和拟嘉奖人员信用信息查询1479人。通过现场、电话等常态化方式指导企业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已完成1843条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切实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会上,乌海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威作主旨演讲,与会人员纷纷点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介绍,城市信用建设好品牌有数智赋能,其创新力、影响力、传播力将会大大提升。品牌是可溢价的无形资产,数实融合正使品牌在创新的赛道上增值。人才是城市信用建设的主体,信用城市是开放创新的沃土,创新的生态更能激励人才释放能量。信用无价,数据有痕。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嵌入城市信用建设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一年来,内蒙古立足实际,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全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诚信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政务诚信建设专项推进组,将14项政务诚信重点任务细化量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

整合投诉举报平台,实现“蒙速办”“蒙企通”、12345热线、96888民营企业服务热线、中小企业清欠平台数据的有效归集。在商务厅官网设立“政务失信问题”举报专栏及时受理投资企业对政务失信问题的投诉举报。全区123个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置“诚信建设投诉”窗口,集中受理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扶持、政府投资等领域承诺事项的违约失信行为。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和追责问责制度,按月发布全区政务失信行为统计报告。

内蒙古充分发挥政务诚信风向标作用,组织开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逐利执法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推广服务式、回访式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商务诚信建设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发布诚信典型企业超过21万家。制定“纳税信用联合激励卡”暂行办法,以A级纳税信用为核心支点,对诚信经营主体在“优先办、快速办、简手续、降成本”等方面出台了45条守信激励措施,真正实现守信受益、信用有价。同时,建立市场监管领域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发布机制,集中公示严重违法失信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改正违法行为后,可申请信用修复、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在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方面,内蒙古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断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今年前10个月,全区法院共受理案件82万件,结案70.8万件,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99.9%,基本实现司法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全面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举措确保诚信建设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维护政府公信力。

“我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努力破解诚信善治的‘密码’。”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诚信建设,不断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刘欣荣)

内蒙古立足实际,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全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诚信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位宁夏的游客赵先生在内蒙古旅游时,抽中一匹价值2万元的蒙古马。因为奖品是“活物”不便携带,活动主办方干脆给找辆车,将马从内蒙古直接送到宁夏。

内蒙古女子淖明和山东网友交换特产,驱车1700公里送去一只小羊,“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这无关互换礼物的价值而是关乎我个人、我们内蒙古牧民的名誉。”淖明如是说。

“一言九鼎、重诺守信。”内蒙古襟怀坦荡的诚实守信事例不胜枚举。

2024年内蒙古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提出“育文化、立规矩、严管理、明奖惩、兜底线”的要求。全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内蒙古将诚信建设工程作为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基础性作用的“六个工程”之一,高位谋划、高效推进,核心就是要把内蒙古人讲诚信、守信用的正面形象立起来。

“承诺了的事就绝不放空炮”,呼和浩特市以信用建设助力民营企业,通过“托管制+开办审批”极优服务中小微企业。日前,一家企业负责人来到和林格尔新区政务大厅“企业开办”窗口办理企业设立登记,由于企业暂未确定办公住所,无法提供相关手续。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困难后,为企业办理了住所托管手续,4小时内企业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ae2cb709fb5344c49f865b663a8d9d0c.JPEG

会议现场(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12月20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介绍,实践表明,诚信建设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者同频共振、相互辉映,共同为企业降成本、为市场添活力、为发展增动力。社会信用如同流动的活水,它的源源浇灌是经营主体在良好营商环境土壤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一言一行彰显信用,提高工作执行的“精度”。“乌海市不断推动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将诚信纳入公职人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培训班10批,开展诚信专题授课40余课时,完成全市拟聘用人员和拟嘉奖人员信用信息查询1479人。通过现场、电话等常态化方式指导企业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已完成1843条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切实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会上,乌海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威作主旨演讲,与会人员纷纷点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介绍,城市信用建设好品牌有数智赋能,其创新力、影响力、传播力将会大大提升。品牌是可溢价的无形资产,数实融合正使品牌在创新的赛道上增值。人才是城市信用建设的主体,信用城市是开放创新的沃土,创新的生态更能激励人才释放能量。信用无价,数据有痕。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嵌入城市信用建设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一年来,内蒙古立足实际,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全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诚信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政务诚信建设专项推进组,将14项政务诚信重点任务细化量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

整合投诉举报平台,实现“蒙速办”“蒙企通”、12345热线、96888民营企业服务热线、中小企业清欠平台数据的有效归集。在商务厅官网设立“政务失信问题”举报专栏及时受理投资企业对政务失信问题的投诉举报。全区123个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置“诚信建设投诉”窗口,集中受理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扶持、政府投资等领域承诺事项的违约失信行为。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和追责问责制度,按月发布全区政务失信行为统计报告。

内蒙古充分发挥政务诚信风向标作用,组织开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逐利执法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推广服务式、回访式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商务诚信建设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发布诚信典型企业超过21万家。制定“纳税信用联合激励卡”暂行办法,以A级纳税信用为核心支点,对诚信经营主体在“优先办、快速办、简手续、降成本”等方面出台了45条守信激励措施,真正实现守信受益、信用有价。同时,建立市场监管领域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发布机制,集中公示严重违法失信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改正违法行为后,可申请信用修复、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在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方面,内蒙古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断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今年前10个月,全区法院共受理案件82万件,结案70.8万件,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99.9%,基本实现司法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全面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举措确保诚信建设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维护政府公信力。

“我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努力破解诚信善治的‘密码’。”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诚信建设,不断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刘欣荣)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