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研究所丨挂牌省级储备粮集团 对于产粮大省四川意味着什么?

川观新闻

3周前

省级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则在当时的语境下,探索市场化路径。...同时,近年来,党中央赋予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等战略任务,这不仅要求“多产粮、产好粮”,更要求四川“仓中有粮”。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摄影 韦维

12月19日,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储备粮集团”)成立。这意味着,四川省级粮食的政策性储备平台正式亮相。

政策性储备,是指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按照政府要求对粮食进行托底或稳定市场的行为。通常来说,在遇到粮价较低等情况时,启动托市收购稳定粮价、避免谷贱伤农。而在粮价较高时抛售库存粮食,以稳定物价,避免谷贵伤民。

四川设立省级粮食政策性储备平台有何用意?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难题:政策性收储和经营性收储混杂,企业难以两头兼顾

“这次改革解决了承储企业的难题,做到了让企业轻装上阵。”揭牌仪式现场,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很是感慨。

这是因为,改革之后,承担政策性储备的企业可以更好聚焦主责主业——粮食、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12月19日,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这句话的背景是,此前四川粮食的政策性收储处于多重压力之下。1993年,四川与全国同步宣布粮票退出流通市场。当年5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四川省粮油批发市场正式设立,主要负责全省大宗粮食交易。同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四川形成了“中央+省级”两套粮食储备体系。中央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以中储粮库点等方式存在。而省级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则在当时的语境下,探索市场化路径。

“四川市场化的改革步子跨得比较大。”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直至本次改革前,四川承担粮食政策性储备企业共有7家,分别隶属四川省粮油集团、四川粮油批发中心。过去三十多年,各企业分别侧重于川内各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在自负盈亏思路下,承储企业既要承担政策性收储,又要承担经营性任务。这导致企业在从事粮食收储、拍卖等政府调控意图时不到位、不及时、不统一,削弱了调控效果。

本次整合的企业中,有五家原本隶属于四川粮油批发中心。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坦言,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集中拍卖平台,过去,该中心需要一手做好粮食集中拍卖服务事项,还要完成政策性收储任务,“很难两头兼顾。”

破题:聚合全省政策性储备资源,推动经营性职能和政策性收储“两分开”

如何彻底改革、实现难题根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201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要求,要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原则,加强地方储备管理。同时,明确各省在省级层面成立省级政府粮食储备直属企业,实现承储企业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两分开”。

“除了中央的要求外,四川这样改革,还因为肩负了特殊任务。”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自古就有“猪粮安天下”的美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近年来,党中央赋予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等战略任务,这不仅要求“多产粮、产好粮”,更要求四川“仓中有粮”。

12月19日,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仓储有多重要?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过去几年经验来看,粮食仓储是稳定粮油等重要初级农产品市场的“控制阀”。因此,对标中央战略部署,四川必须强化粮食政策性储备能力。特别是,要完成政府粮食储备集中存储、规范管理、高效运行。

对照中央要求,四川在谋划改革方案时,立足四川储备粮集团主要承担粮食政策收储的现实,确定四川储备粮集团为公益性企业。作为省委、省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应对紧急状况的重要载体,企业的日常职责,是负责运营管理承储的省级粮食储备,以及国家部委、省政府委托的政策性业务。

为此,四川优先将7家政策性承储企业从原有企业中剥离。同时,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公益属性等原则,将承储企业的政策性资产(如储备库等)划转至新成立的四川储备粮集团,逐步实现所有省级储备粮集中统一存储管理。

展望:继续提升库容、完善职能,全面提升承储能力

在彻底剥离了经营性职能后,四川进一步厘清了粮食宏观调控中的政府和市场边界,也进一步提出做好粮食政策性收储的要求。

那么,四川储备粮集团如何做好粮食政策性储备这件事?

本次组建的四川储备粮集团旗下设立科技、质检、购销等3家子公司和拟成立1家集中管理中心。同时,设立新都、广汉、彭山、阆中、三台、夹江、泸州港等7个集团直属库。换言之,本次改革实现了四川省级粮食政策性储备企业的职能统一。

但这只是第一步。仓储能力的提升、库点布局的优化等问题,也已被摆在台面上。

数据显示,挂牌之际,四川储备粮集团有一百余万吨仓(罐)容量,对于西部的唯一粮食主产省四川而言,这样的库容还有提升空间。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将根据国家需要和四川粮食产销实际,逐步拓展四川储备粮集团的库容,拓展储备业务,“例如,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菜油的储备也会被纳入业务范畴。”

除了库容能力提升,库点布局科学化也是四川储备粮集团的下一步发力重点。

按照改革方案,四川储备粮集团将采取“总部+子公司+库点”的管控模式,下设子公司及其管理的储备库点。具体来说,根据各地粮食产需、市场保供和省级储备粮布局需要,根据涉改企业现状,在成都片区、川南片区、川东北片区设立子公司,管理现有的库点。

“我们的期待是,通过几年努力,积极打造全省政策性粮食管理标杆企业和全国政策性粮食管理排头兵,成为省委、省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省级储备粮管理集团。”四川储备粮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在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上,四川储备粮集团的职能只会越来越完善、储备能力只会越来越高。

省级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则在当时的语境下,探索市场化路径。...同时,近年来,党中央赋予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等战略任务,这不仅要求“多产粮、产好粮”,更要求四川“仓中有粮”。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摄影 韦维

12月19日,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储备粮集团”)成立。这意味着,四川省级粮食的政策性储备平台正式亮相。

政策性储备,是指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按照政府要求对粮食进行托底或稳定市场的行为。通常来说,在遇到粮价较低等情况时,启动托市收购稳定粮价、避免谷贱伤农。而在粮价较高时抛售库存粮食,以稳定物价,避免谷贵伤民。

四川设立省级粮食政策性储备平台有何用意?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难题:政策性收储和经营性收储混杂,企业难以两头兼顾

“这次改革解决了承储企业的难题,做到了让企业轻装上阵。”揭牌仪式现场,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很是感慨。

这是因为,改革之后,承担政策性储备的企业可以更好聚焦主责主业——粮食、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12月19日,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这句话的背景是,此前四川粮食的政策性收储处于多重压力之下。1993年,四川与全国同步宣布粮票退出流通市场。当年5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四川省粮油批发市场正式设立,主要负责全省大宗粮食交易。同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四川形成了“中央+省级”两套粮食储备体系。中央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以中储粮库点等方式存在。而省级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则在当时的语境下,探索市场化路径。

“四川市场化的改革步子跨得比较大。”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直至本次改革前,四川承担粮食政策性储备企业共有7家,分别隶属四川省粮油集团、四川粮油批发中心。过去三十多年,各企业分别侧重于川内各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在自负盈亏思路下,承储企业既要承担政策性收储,又要承担经营性任务。这导致企业在从事粮食收储、拍卖等政府调控意图时不到位、不及时、不统一,削弱了调控效果。

本次整合的企业中,有五家原本隶属于四川粮油批发中心。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坦言,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集中拍卖平台,过去,该中心需要一手做好粮食集中拍卖服务事项,还要完成政策性收储任务,“很难两头兼顾。”

破题:聚合全省政策性储备资源,推动经营性职能和政策性收储“两分开”

如何彻底改革、实现难题根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201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要求,要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原则,加强地方储备管理。同时,明确各省在省级层面成立省级政府粮食储备直属企业,实现承储企业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两分开”。

“除了中央的要求外,四川这样改革,还因为肩负了特殊任务。”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自古就有“猪粮安天下”的美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近年来,党中央赋予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等战略任务,这不仅要求“多产粮、产好粮”,更要求四川“仓中有粮”。

12月19日,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仓储有多重要?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过去几年经验来看,粮食仓储是稳定粮油等重要初级农产品市场的“控制阀”。因此,对标中央战略部署,四川必须强化粮食政策性储备能力。特别是,要完成政府粮食储备集中存储、规范管理、高效运行。

对照中央要求,四川在谋划改革方案时,立足四川储备粮集团主要承担粮食政策收储的现实,确定四川储备粮集团为公益性企业。作为省委、省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应对紧急状况的重要载体,企业的日常职责,是负责运营管理承储的省级粮食储备,以及国家部委、省政府委托的政策性业务。

为此,四川优先将7家政策性承储企业从原有企业中剥离。同时,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公益属性等原则,将承储企业的政策性资产(如储备库等)划转至新成立的四川储备粮集团,逐步实现所有省级储备粮集中统一存储管理。

展望:继续提升库容、完善职能,全面提升承储能力

在彻底剥离了经营性职能后,四川进一步厘清了粮食宏观调控中的政府和市场边界,也进一步提出做好粮食政策性收储的要求。

那么,四川储备粮集团如何做好粮食政策性储备这件事?

本次组建的四川储备粮集团旗下设立科技、质检、购销等3家子公司和拟成立1家集中管理中心。同时,设立新都、广汉、彭山、阆中、三台、夹江、泸州港等7个集团直属库。换言之,本次改革实现了四川省级粮食政策性储备企业的职能统一。

但这只是第一步。仓储能力的提升、库点布局的优化等问题,也已被摆在台面上。

数据显示,挂牌之际,四川储备粮集团有一百余万吨仓(罐)容量,对于西部的唯一粮食主产省四川而言,这样的库容还有提升空间。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将根据国家需要和四川粮食产销实际,逐步拓展四川储备粮集团的库容,拓展储备业务,“例如,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菜油的储备也会被纳入业务范畴。”

除了库容能力提升,库点布局科学化也是四川储备粮集团的下一步发力重点。

按照改革方案,四川储备粮集团将采取“总部+子公司+库点”的管控模式,下设子公司及其管理的储备库点。具体来说,根据各地粮食产需、市场保供和省级储备粮布局需要,根据涉改企业现状,在成都片区、川南片区、川东北片区设立子公司,管理现有的库点。

“我们的期待是,通过几年努力,积极打造全省政策性粮食管理标杆企业和全国政策性粮食管理排头兵,成为省委、省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省级储备粮管理集团。”四川储备粮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在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上,四川储备粮集团的职能只会越来越完善、储备能力只会越来越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