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各界关注。此次会议正是在今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召开的。与此同时,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自2015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其中,“内卷式”竞争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实际上,这并非中央首次提出“内卷式”竞争。早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就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内卷”一词是近几年的社会流行词。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又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从今年初的汽车行业竞相降价开始,产业“内卷”问题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正常来说,“内卷”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行业内通过正确的体制机制引导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行业以创新之名行恶性竞争之实,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市场秩序,让合理成本、合理利润进入不合理状态,客观上成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阻碍。
6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本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防止“内卷式”竞争,足以说明当前的“内卷式”恶性竞争对产业的危害之深。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便面临“三高三低”(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价格、低需求、低效益)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是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因,也是“内卷式”竞争的果。
部分钢铁企业以传统思维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简单认为跟前些年一样,只要“扛”过本轮周期,就会平稳过“冬”。从生产端来看,这类企业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无视区域市场的供需矛盾,通过扩产摊薄成本,进一步加快了整个钢材市场价格的下滑;从销售端来看,这类企业通过恶意降价,试图“熬死”对手,其结果是扰乱了市场,导致钢铁企业竞相“踩踏”,满盘皆输。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式”竞争。
诚然,当前钢铁行业的供需关系面临新挑战。今年初以来,行业面临着自2015年以来最严峻的形势。行业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产业政策的边际作用在递减,短期内寄希望于国家出台大的政策(类似于2016年大规模去产能政策),来实现形势逆转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且,此轮行业进入下行期的情况与以往并不相同,对此,行业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形成与下游现实需求相匹配的生产强度是实现供需平衡、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值得担忧的是,这种“内卷”也蔓延到了政府部门。一些地方政府迫于GDP增长、税收和就业等考核压力,迟迟不执行或者不积极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产业政策,生怕“政策执行得越好越吃亏”。比如一些地方政府迟迟不下发国家粗钢产量调控指标给具体企业,甚至要求企业增产;一些地方在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和力度要求上不一致。地方政府对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同,客观导致了企业竞争区域不公平,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无原则的“保护”是不顾全大局的短视行为。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不光要求规范企业行为,也要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那么,钢铁行业应如何做?一方面,强化自律。今年8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举行的钢铁行业强化行业自律工作座谈会号召钢铁企业对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发展阶段形成共识,认真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律控产降库存,努力维护市场稳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通道。今年8月份,工信部暂停了《钢铁产能置换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加快研究修订钢铁产能置换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政策措施。10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钢铁行业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座谈会,会议就加快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达成共识。
此外,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证明,有效的行业管理扭转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局面。破除“内卷式”竞争,钢铁行业应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上来。
12月11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各界关注。此次会议正是在今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召开的。与此同时,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自2015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其中,“内卷式”竞争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实际上,这并非中央首次提出“内卷式”竞争。早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就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内卷”一词是近几年的社会流行词。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又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从今年初的汽车行业竞相降价开始,产业“内卷”问题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正常来说,“内卷”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行业内通过正确的体制机制引导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行业以创新之名行恶性竞争之实,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市场秩序,让合理成本、合理利润进入不合理状态,客观上成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阻碍。
6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本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防止“内卷式”竞争,足以说明当前的“内卷式”恶性竞争对产业的危害之深。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便面临“三高三低”(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价格、低需求、低效益)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是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因,也是“内卷式”竞争的果。
部分钢铁企业以传统思维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简单认为跟前些年一样,只要“扛”过本轮周期,就会平稳过“冬”。从生产端来看,这类企业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无视区域市场的供需矛盾,通过扩产摊薄成本,进一步加快了整个钢材市场价格的下滑;从销售端来看,这类企业通过恶意降价,试图“熬死”对手,其结果是扰乱了市场,导致钢铁企业竞相“踩踏”,满盘皆输。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式”竞争。
诚然,当前钢铁行业的供需关系面临新挑战。今年初以来,行业面临着自2015年以来最严峻的形势。行业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产业政策的边际作用在递减,短期内寄希望于国家出台大的政策(类似于2016年大规模去产能政策),来实现形势逆转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且,此轮行业进入下行期的情况与以往并不相同,对此,行业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形成与下游现实需求相匹配的生产强度是实现供需平衡、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值得担忧的是,这种“内卷”也蔓延到了政府部门。一些地方政府迫于GDP增长、税收和就业等考核压力,迟迟不执行或者不积极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产业政策,生怕“政策执行得越好越吃亏”。比如一些地方政府迟迟不下发国家粗钢产量调控指标给具体企业,甚至要求企业增产;一些地方在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和力度要求上不一致。地方政府对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同,客观导致了企业竞争区域不公平,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无原则的“保护”是不顾全大局的短视行为。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不光要求规范企业行为,也要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那么,钢铁行业应如何做?一方面,强化自律。今年8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举行的钢铁行业强化行业自律工作座谈会号召钢铁企业对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发展阶段形成共识,认真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律控产降库存,努力维护市场稳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通道。今年8月份,工信部暂停了《钢铁产能置换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加快研究修订钢铁产能置换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政策措施。10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钢铁行业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座谈会,会议就加快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达成共识。
此外,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证明,有效的行业管理扭转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局面。破除“内卷式”竞争,钢铁行业应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