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向“新”而行大有可为丨时报经济眼

东方财富网

4周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本市场具有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功能,能够为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资本市场已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之一,预计将进一步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提升制度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多重工具引导资源向“新”聚集

作为链接资本与科技、产业的枢纽,资本市场活跃度直接影响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效率。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出台“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在并购重组市场,资源向“新”聚集的趋势更为明显。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汇顶科技筹划购买云英谷的控制权、兆易创新拟与石溪资本等共同收购苏州赛芯70%的股份、希荻微拟购买诚芯微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一朵朵“浪花”汇集成本轮并购重组浪潮。有的是上市公司开展横向整合,进行战略方向调整,瞄准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业务范围的拓展;有的是上市公司宣布投资设立产业基金,拓宽公司产业布局和战略视野。行业整合与跨界收购并行、中小型公司重组与行业巨头并购共存是本轮并购重组的显著特点。

除了并购重组领域,在融资方面,监管部门也有意将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倾斜。截至12月17日,今年新上市的80多家企业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占比超八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正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交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建议,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资本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拓宽和畅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渠道,优化上市发行条件,进一步降低符合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的科技型企业的上市门槛,提高上市效率,支持其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增资扩股、配股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通号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近日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成为首只科创板央企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该公司拟通过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

这是科创债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科创债于2022年5月正式落地,彼时沪深交易所发布了科创债业务指引,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

两年多来,在监管部门的持续引导下,科创债发行数量及规模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截至目前,2024年以来共有491只科创债发行上市,合计募集资金逾5600亿元。从发债主体来看,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是当前科创债的发行主力,从募资用途来看,科创债更加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和产业转型发展。

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债券市场服务科创机制,优化发行条件,提升发行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围绕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创新产品服务,随着科创债市场规模的扩容、产品的不断创新,科创债逐步契合不同类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一方面,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规,明确上市公司要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力度,定期召开座谈会,悉心听取上市公司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多措并举的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及现金分红金额双双创出历史新高,申请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上市公司及股东也持续增多。

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工作还在持续开展。记者从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走访调研上市公司,一方面是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和障碍,建立健全优质上市公司常态化问题反馈机制,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带动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积极维护股东权益,让投资者更有获得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本市场具有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功能,能够为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资本市场已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之一,预计将进一步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提升制度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多重工具引导资源向“新”聚集

作为链接资本与科技、产业的枢纽,资本市场活跃度直接影响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效率。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出台“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在并购重组市场,资源向“新”聚集的趋势更为明显。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汇顶科技筹划购买云英谷的控制权、兆易创新拟与石溪资本等共同收购苏州赛芯70%的股份、希荻微拟购买诚芯微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一朵朵“浪花”汇集成本轮并购重组浪潮。有的是上市公司开展横向整合,进行战略方向调整,瞄准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业务范围的拓展;有的是上市公司宣布投资设立产业基金,拓宽公司产业布局和战略视野。行业整合与跨界收购并行、中小型公司重组与行业巨头并购共存是本轮并购重组的显著特点。

除了并购重组领域,在融资方面,监管部门也有意将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倾斜。截至12月17日,今年新上市的80多家企业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占比超八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正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交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建议,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资本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拓宽和畅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渠道,优化上市发行条件,进一步降低符合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的科技型企业的上市门槛,提高上市效率,支持其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增资扩股、配股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通号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近日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成为首只科创板央企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该公司拟通过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

这是科创债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科创债于2022年5月正式落地,彼时沪深交易所发布了科创债业务指引,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

两年多来,在监管部门的持续引导下,科创债发行数量及规模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截至目前,2024年以来共有491只科创债发行上市,合计募集资金逾5600亿元。从发债主体来看,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是当前科创债的发行主力,从募资用途来看,科创债更加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和产业转型发展。

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债券市场服务科创机制,优化发行条件,提升发行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围绕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创新产品服务,随着科创债市场规模的扩容、产品的不断创新,科创债逐步契合不同类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一方面,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规,明确上市公司要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力度,定期召开座谈会,悉心听取上市公司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多措并举的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及现金分红金额双双创出历史新高,申请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上市公司及股东也持续增多。

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工作还在持续开展。记者从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走访调研上市公司,一方面是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和障碍,建立健全优质上市公司常态化问题反馈机制,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带动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积极维护股东权益,让投资者更有获得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