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三明医改经验在广东“开新花”

医药网

2周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表示,广东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投入保障,同时注重“三医”(医疗、医药、医保)协同发展,努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切入点,支持指导各地医改向纵深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10日在广东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广东如何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经验内涵,展现医改新成效、新亮点。
促进“三医”协同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效能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表示,广东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投入保障,同时注重“三医”(医疗、医药、医保)协同发展,努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2022年以来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2000亿元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左右,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刘利群说。
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广东做实“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路径,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
刘利群介绍,广东还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医疗改革,如广州市利用数字技术统一平台,解决检查结果互认难题,显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同样在医改中先行先试。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表示,深圳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节约采购金额140亿元。同时,深圳还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针对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广东通过统筹配置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刘利群介绍,广东组织5家国家和省级医院,“一对一”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市级医院,同时组织73家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全省113家县级医院。此外,还采取巡回医疗队等方法,每年派出临床专家下基层超过1.2万人次,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诊疗服务连续性。
在县级层面,广东改造建设189家县医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县域医疗“龙头”作用。在乡镇和村级层面,广东通过提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好村卫生站等措施,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作为超大型城市,广州如何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介绍,当地从老百姓最关心的“看好病”和“就近看病”目标着手,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9%以上。
激发基层活力,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广东积极激发基层活力,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罗湖区作为深圳医改的一个缩影,通过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强化社康机构能力建设、优化强基层引导机制等措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深圳市罗湖区区长左金平介绍,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并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同时,罗湖区还承担社康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保障责任。2017年至2023年,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在激发基层活力方面积极探索。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介绍,医院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同时,医院还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责薪相适、绩效管理”的薪酬体系,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表示,广东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投入保障,同时注重“三医”(医疗、医药、医保)协同发展,努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切入点,支持指导各地医改向纵深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10日在广东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广东如何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经验内涵,展现医改新成效、新亮点。
促进“三医”协同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效能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表示,广东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投入保障,同时注重“三医”(医疗、医药、医保)协同发展,努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2022年以来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2000亿元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左右,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刘利群说。
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广东做实“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路径,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
刘利群介绍,广东还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医疗改革,如广州市利用数字技术统一平台,解决检查结果互认难题,显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同样在医改中先行先试。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表示,深圳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节约采购金额140亿元。同时,深圳还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针对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广东通过统筹配置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刘利群介绍,广东组织5家国家和省级医院,“一对一”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市级医院,同时组织73家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全省113家县级医院。此外,还采取巡回医疗队等方法,每年派出临床专家下基层超过1.2万人次,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诊疗服务连续性。
在县级层面,广东改造建设189家县医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县域医疗“龙头”作用。在乡镇和村级层面,广东通过提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好村卫生站等措施,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作为超大型城市,广州如何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介绍,当地从老百姓最关心的“看好病”和“就近看病”目标着手,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9%以上。
激发基层活力,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广东积极激发基层活力,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罗湖区作为深圳医改的一个缩影,通过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强化社康机构能力建设、优化强基层引导机制等措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深圳市罗湖区区长左金平介绍,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并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同时,罗湖区还承担社康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保障责任。2017年至2023年,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在激发基层活力方面积极探索。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介绍,医院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同时,医院还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责薪相适、绩效管理”的薪酬体系,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