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模式持续升温 多家龙头公司推进赴港上市计划

证券日报

5天前

对于投资者而言,“A+H”上市意味着可以在不同市场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有助于分散风险,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案例持续增多。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年内已有近20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A+H”上市,企业可以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更好满足研发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需求。

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

具体来看,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控股”)、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内已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电子”)等十余家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其中,国内家电龙头公司美的集团于9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正式成为“A+H”上市公司,其共计发行5.66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为310.14亿港元。

国内快递物流龙头顺丰控股于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次上市,顺丰控股全球共发售1.7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8.31亿港元。

另外,也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加快赴港上市步伐。例如,国内速冻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井食品”)筹划赴港上市已有近一年时间,于11月29日通过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议,同意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国内光伏电池龙头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4日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公司2024年第二次向联交所递表。此前在2月6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因财务数据失效,公司于10月份重新递交了招股书。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H’上市公司可利用两个市场的优势,实现资本运作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国际化进程。”

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多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赴港上市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港股这一平台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H股上市仪式上表示:“在港交所上市对顺丰意义重大,集团可以借此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公开资料显示,顺丰控股港股IPO募集资金约45%用于加强公司的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公告称,计划赴港上市主要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据了解,恒瑞医药的高端制剂产品已经进入40多个国家,通过与海外公司合作,目前已实现11项创新药海外授权。

光伏电池龙头均胜电子在公告中表示,计划赴港上市主要是为满足在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业务+资本”联动的全球化战略布局等。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208.5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约77%。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表示,谋求“A+H”上市,主要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

美的集团管理层表示,赴港上市不仅是看中 港股的“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更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推进品牌全球化战略。

政策不断发力

值得一提的事,“A+H”模式火热的背后,离不开政策利好的推动。今年4月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10月份,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优化审批流程,以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区内领先的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

在余丰慧看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两地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将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更加便捷和稳定的政策环境。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下,“A+H”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达151家。

在余丰慧看来,未来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或主要集中在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行业,如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尤其是具有海外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并寻求多元化融资途径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赴港上市潜力。

“A+H”模式为内地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市场差异、监管差异、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应如何应对?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上市计划,包括明确上市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上市时机和地点,以及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和市场推广策略等;谨慎处理合规问题,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监测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股价波动;此外,不断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理解,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

对于未来投资机会将如何演变,盘和林认为,港股估值低,股息回报率高,且融资能力强,是比较成熟和健康的市场,适合价值投资者。未来香港和内地双向投资渠道更加通畅,会有更多企业赴港上市。对于投资者而言,“A+H”上市意味着可以在不同市场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有助于分散风险,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余丰慧认为,随着更多高质量公司的加入,预计港股市场的整体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还将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活跃的投资生态。同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分享其成长红利。

(责任编辑:王晨曦)
对于投资者而言,“A+H”上市意味着可以在不同市场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有助于分散风险,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案例持续增多。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年内已有近20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A+H”上市,企业可以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更好满足研发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需求。

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

具体来看,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控股”)、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内已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电子”)等十余家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其中,国内家电龙头公司美的集团于9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正式成为“A+H”上市公司,其共计发行5.66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为310.14亿港元。

国内快递物流龙头顺丰控股于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次上市,顺丰控股全球共发售1.7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8.31亿港元。

另外,也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加快赴港上市步伐。例如,国内速冻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井食品”)筹划赴港上市已有近一年时间,于11月29日通过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议,同意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国内光伏电池龙头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4日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公司2024年第二次向联交所递表。此前在2月6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因财务数据失效,公司于10月份重新递交了招股书。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H’上市公司可利用两个市场的优势,实现资本运作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国际化进程。”

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多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赴港上市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港股这一平台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H股上市仪式上表示:“在港交所上市对顺丰意义重大,集团可以借此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公开资料显示,顺丰控股港股IPO募集资金约45%用于加强公司的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公告称,计划赴港上市主要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据了解,恒瑞医药的高端制剂产品已经进入40多个国家,通过与海外公司合作,目前已实现11项创新药海外授权。

光伏电池龙头均胜电子在公告中表示,计划赴港上市主要是为满足在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业务+资本”联动的全球化战略布局等。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208.5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约77%。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表示,谋求“A+H”上市,主要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

美的集团管理层表示,赴港上市不仅是看中 港股的“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更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推进品牌全球化战略。

政策不断发力

值得一提的事,“A+H”模式火热的背后,离不开政策利好的推动。今年4月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10月份,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优化审批流程,以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区内领先的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

在余丰慧看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两地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将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更加便捷和稳定的政策环境。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下,“A+H”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达151家。

在余丰慧看来,未来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或主要集中在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行业,如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尤其是具有海外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并寻求多元化融资途径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赴港上市潜力。

“A+H”模式为内地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市场差异、监管差异、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应如何应对?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上市计划,包括明确上市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上市时机和地点,以及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和市场推广策略等;谨慎处理合规问题,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监测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股价波动;此外,不断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理解,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

对于未来投资机会将如何演变,盘和林认为,港股估值低,股息回报率高,且融资能力强,是比较成熟和健康的市场,适合价值投资者。未来香港和内地双向投资渠道更加通畅,会有更多企业赴港上市。对于投资者而言,“A+H”上市意味着可以在不同市场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有助于分散风险,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余丰慧认为,随着更多高质量公司的加入,预计港股市场的整体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还将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活跃的投资生态。同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分享其成长红利。

(责任编辑:王晨曦)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