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技术创新杀疯了!

雷科技

3周前

像蔚来ET9、仰望U7等车型所搭载的全主动悬架技术,可能不会很快下放到价格更亲民的车型上,但是问界M9的悬架方案更有可能成为其他车企的发力方向。

从7月到11月,国内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五个月均超过50%,传统燃油车已经成为少数人的选择。在今年一整年中,各大主流车企轮番上场,在新能源市场加大投入,而当中确实不乏竞争力极强的新能源产品。
电车通留意到,新能源车上市时不再只强调续航、动力、安全等硬实力,还将重心放在智能化、个性化等方面,让新能源车更具人情味。接下来,电车通为各位盘点一下今年新能源车市的十大技术变化,或许能从中找到新能源车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的原因。

一、高能效才是硬道理

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确实给国内混动车市场带来不少“技术性震撼”:插混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首次突破了46%、亏电油耗做到了2.9L/100km、单车综合续航里程突破2100km。

如此强悍的续航能力开始刷新了大众消费者对混动车续航的认知,而这对于那些本就存在续航焦虑的用户而言,显然是个巨大诱惑力,再加上足够低的价格,秦L和海豹06 DM-i的月销量快速超过3万辆。

图源:电车通摄制
在这之后,吉利汽车集团发布了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更直言搭载该系统的测试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仅为2.62L,极限续航里程可达2390.5km,成为第五代DM混动技术的劲敌;奇瑞汽车也发布了最新的C-DM混动技术方案,甚至还通过直播来证明这套系统同样具备2000km综合续航的能力。
电车通留意到,插电混动技术的高能效之争已经卷到了增程混动市场和纯电动市场。其中,长安蓝鲸动力中的超级增程,内燃机热效率甚至来到44.28%,油电转化系数达到目前最高的3.63kWh/L;纯电动市场出现了像小鹏汽车这种更注重续航扎实度的品牌,经过最新的OTA,搭载60kWh电池的小鹏P7+还能提升15km至615km,百公里耗电量控制在12kWh以内。
在普通消费者心中,新能源车的首要意义是“省钱”,无论是插混、增程还是纯电动车,比同级别车更节能、解决用户长途出行的痛点,这就是新车能够畅销的密码。

二、充电更快,还更多整活

对于绝大部分纯电动车主来说,充电速度越快才能缓解续航里程焦虑,充电倍率被多家车企提及。目前,大多数车型的充电技术停留在2C、3C阶段,而部分车企已经开始采用5C超充技术。首先是理想旗下的理想MEGA,搭载了5C充电倍率电池,可以在12min充500km;岚图知音同样具备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3min通勤百公里。

图源:理想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上汽通用汽车与宁德时代联手,在今年推出行业首个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理论上,这块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只要10分钟就能充满电,考虑到保护电池的需求,实际充电速度会稍微增加一些。
充电速度如果做到与加油一致的话,电车通相信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纯电动车,但实现这一愿景之前,纯电动车的补能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充电体验也在今年悄然变化。或许你会问,充电能有什么体验,大家不都是靠自己拔充电枪然后插上充电口吗?电车通了解到,能效电气推出了全国首款集成人脸识别技术的充电桩,有效避免盗充、用户丢卡/忘带卡等问题。

图源:始途科技
另外,始途科技推出的充电机器人CUBE 03,还能成为移动充电站,自行帮停在车位上的车辆充电,在C2G模式下,充电机器人除了能为车充电之外,还能在电网高负荷、电车充电需求低时自动回充,尽可能降低冗余能耗,实现智能调度,有效优化整体能源结构。

图源:能效电气
不同于加油站,纯电动车主充电基本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也意味着这一领域还有不少可挖掘的地方,充电站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充电技术等都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主的便利性,而且优化整车能源结构对电网和用户都有好处,但未来还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还得看市场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度如何。

三、头部玩家加码补能体系

电车通留意到,鸿蒙智行、理想等新势力在今年开始加强布局充电体系的力度。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华为超充网络在全国已有466座华为超充站,覆盖31个省份和118座城市;截至12月8日,理想超充网络在全国已有1185座超充站,覆盖31个省份和190座城市。

图源:理想汽车
不同于蔚来和特斯拉等纯电动车企,鸿蒙智行和理想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基本盘是增程混动车,虽然两个品牌都推出混动车和纯电动车,但混动车的销量比纯电动车更高,必然会将更多资源投入混动车领域。然而从品牌的规划来看,鸿蒙智行和理想都将纯电动产品作为明年的发力领域,尤其是理想,会将纯电动i系列作为发力重点。

纯电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充电站作为纯电动车的重要基建设施,谁先达到完全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级别,谁就是胜利。
这不,原本坚持推出增程和纯电双动力车型的岚图,在推出纯电动SUV岚图知音之后,也开始布局智慧超充站了。这些品牌从今年才开始发力充电体系,要追上与特斯拉、蔚来两个纯电动品牌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车企唯有具备这一意识,发力纯电动市场才有更大说服力。

四、固态电池悄然登场

今年4月份,智己汽车搭载行业首个超快充固态电池,广汽埃安紧随其后,宣布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奔驰、本田等车企也在今年公布确认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
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大部分车企的普遍做法是增加电池容量,不过液态电池本身存在自放电现象,再加上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纯电动车的用车痛点依然存在。正因此,多家车企将目光瞄准了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够高,电解质更稳定,可适配更高功率快充技术,理论上说用车体验会更好。

图源:智己汽车
要想将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车企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比如导电性、制造工艺和装备、生产成本、稳定性等多方面,而且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还没有完全攻破。从各家品牌的发展进度来看,固态电池最快在2026年量产上车,电车通猜测明年会有更多半固态电池车型推出。
无论是哪家车企率先将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中国新能源市场更有可能率先享受到最新技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纵观全球市场,中国市场在高端新能源领域的成绩比较出众。
虽说各家企业都在拼命降低固态电池的成本,但按照目前的技术走向来看,企业即便将固态电池的成本压缩到极致,可能仍高出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预算。

五、底盘新技术让汽车会“跳舞”

底盘是汽车的“三大件”之一,良好的底盘可以让车辆在极端路况下保持稳定。就在今年年初,蔚来发布了蔚来ET9“抖擞精神”的视频,通过左右两侧悬架丝滑的高度控制,直接将车上的积雪抖下来。作为蔚来ET9的最大技术亮点之一,天行智能底盘系统应用了全主动悬架,这才让车辆具备“跳舞”的能力。

截图:微博视频号@蔚来
除此之外,仰望发布了革命性悬架技术的云辇-Z,这项技术将首发搭载在仰望U7上。按照官方的说法,云辇-Z将用悬浮电机替代传统液压减振器,能够在复杂的路况下保持平稳行驶。
底盘是最能考验一款行政豪华轿车技术功底的硬件之一,传统豪华品牌在底盘上所下的功夫可能远超你想象。不过,没有传统内燃机和变速箱这两大件的新能源车,在成本和空间布局上都要比同价位的燃油车更有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新能源车可以换装成本更高的悬架系统,添置更多电机,实现更为巧妙的底盘功能。
当然,像蔚来ET9、仰望U7等车型所搭载的全主动悬架技术,可能不会很快下放到价格更亲民的车型上,但是问界M9的悬架方案更有可能成为其他车企的发力方向。问界M9添加了道路预瞄系统,与华为自研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扫描路面信息,最后配合自适应主动悬架进行实时调整。
电车通认为,未来车企在底盘领域的技术竞争,可能会往全面化转型,也就是消费者想要怎样的底盘质感都可以实现,而不是单纯依靠可调节软硬度和高度的空气悬架来实现,以后甚至还会引入AI技术也说不定。

六、智驾技术:一边升级一边平权

智驾技术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梯队,其中华为、小鹏均处于行业的第一梯队的水平,两者都引入了端到端大模型、云端大模型等关键技术,而且还放弃了高精地图,采用无图或轻图的技术路线,但两者在硬件的技术理念上有一定差异。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坚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的多维度感知,从而确保安全冗余,小鹏汽车发布了AI天玑5.4.0版本,但却不再使用激光雷达。余承东认为,“摄像头有极限,坚持用激光雷达是因为激光雷达的安全性”。
如果去掉激光雷达也能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对车企来说自然是一件美事,因为它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多一个传感器意味着多一条信息输入,更能保障驾驶者在使用高阶智能驾驶时的安全性。

图源:电车通摄制
当然,智能驾驶领域除了技术升级之外,“智驾平权”也被众多车企提及。大部分用户的购车预算其实就在10万左右,如果要让这部分用户也能感受到智能驾驶,车企唯有将智能驾驶的购车门槛打到15万元以内才有可能。
售价为15.58万元的MONA M03顶配版和AION RT次顶配版就配备了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广汽丰田铂智3X首发搭载L2++同级的高速道路和城市道路的领航智驾,目前公布了10万元-20万元的预售价,从透露的配置来看,广汽丰田铂智3X中配版以上就支持选装。
销量数据显示,小鹏MONA M03在10月份售出10203辆,成为品牌的绝对销量主力。这也表明,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他们更注重价格和真实用车体验,并没有特别在意激光雷达、芯片等传感器的数量。
不得不说,推动智驾平权的最大难题就是硬件成本,供应商也在积极为车企提供更便宜的零部件。针对成本比较高的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放弃了瞭望塔式设计,而是将其继承到前照灯单元内,不仅降低了风阻,还节约了材料成本;高通和大疆车载公布了成行平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舱驾一体解决方案,通过提高集成度来降低线束传感器等方面的成本。
当然,现在仍是智驾平权的起步阶段,等到纯视觉技术路线的彻底成熟,其他传统车企敢于采用成本更低的智驾方案,让消费者用10万块就能买到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七、AI大模型上了量产车

现阶段,已有不少车型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了大模型的量产上车,最直接的就是小米汽车和鸿蒙智行车型,其AI大模型本身就处于业内领先水准,而且还结合驾驶者各种特定需求实现功能控制,比如“车窗打开一半”“外后视镜角度调节”“打开手机二维码”等,甚至还能解决车主的提问式功能。
除此之外,小鹏的AI天玑系统、蔚来大模型NOMI GPT、理想认知大模型Mind GPT都具备类似的功能,而且北汽、广汽等传统车企也在发力大模型。

图源:广汽集团
当然,对于没有计划自研大模型的车企来说,只能选择与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比如奇瑞与科大讯飞合作,将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引入到奇瑞车型中,共同搭建了“Lion AI”大模型平台等等。
从已经量产上车的AI大模型来看,车企自研的AI大模型完全不逊于直接用上传统GPT的产品。车企与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确实可以省心省钱,但电车通认为,自研AI大模型虽然在前期投入较多资源,但在后期反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而且还能根据融入产品的智驾等其他方面特性,让自家的AI大模型更贴合实际用车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研AI大模型更具备发展潜力。

八、车机互联越来越深入了

除了AI大模型,车手/车机(即车与手机)互联功能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大部分车型的手机互联都是普通的HiCar/CarLife/CarPlay,只能够实现基础的导航、娱乐等功能,做得比较好的也就是鸿蒙OS和星纪魅族了。
电车通曾体验过Flyme Auto和华为鸿蒙座舱,不得不说两者在车机流畅度、车手互联、个性化等方面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准。
不过这两套技术不同的是,华为鸿蒙的手机受众群体比较广泛,可以通过扩大朋友圈来扩大系统的受众,星纪魅族的Flyme Auto只应用在吉利控股集团旗下19款产品上。

图源:星纪魅族
结合电车通的体验,即便没有用魅族手机、华为手机,两个车机体验的表现都很好,星纪魅族开拓朋友圈的速度不及鸿蒙座舱,但在这届广州车展期间,星纪魅族透露,除了吉利集团旗下的车型之外,红旗正在与星纪魅族合作打造一款新车型,并且在明年3月份公开更多关于新一代座舱系统的升级点。
星纪魅族要想开拓朋友圈并不容易,但市场风向瞬息万变,如果最终给到消费者的量产车,拥有足够好的车机体验以及比较厚道的价格,相信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

九、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今年年初的比亚迪梦想日,比亚迪发布了整车智能战略,与其他车企把汽车智能化与智舱智驾划等号完全不同。比亚迪认为,整车智能实现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打破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所说的整车智能并不是玩概念,易四方技术和璇玑AI大模型就是整车智能的代表技术。将智能化与整车领域完全融合的技术,确实需要车企足够雄厚的技术积累才能做到。
当然,除了比亚迪之外,吉利汽车也开始将智能化引入在其他关键领域,比如可以实现无人驾驶飘逸技术的AI数字底盘,最快明年可以应用。既然无人驾驶漂移技术可以实现,那么意味着在应对极端的交通状态下,车辆可以提供更灵活、更迅速地驾乘体验,主动避让、主动刹车等功能也会更强。
比亚迪的整车智能、吉利在智能底盘、AI大模型以及高阶辅助驾驶技术的融合能力,或许可以给其他车企的研发提供新的研发方向,未来的智能汽车不再单纯地针对智能座舱、智能领域深挖,而是通过每个领域的深度链接,从而实现更高阶的玩法。

十、让“与车无关”的设备上车

传统燃油车中,奥迪品牌应该是最会玩灯的一家车企,独特且强悍的光效已经被众多网友称为“灯厂”。纵观所有传统燃油车,也只能在灯组的显示效果、迎宾灯、氛围灯等方面下功夫。
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在电气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做得更好,在“玩灯”这件事上确实有更多花样,比如问界M9所搭载的HUAWEI XPIXEL双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可以实现凤舞九天、鲲鹏展翅等迎宾灯效;深蓝S05也搭载由华为赋能的百万像素大灯,功能上支持车机屏幕、影片内容以及自定义手写内容的投射。

图源:电车通摄制
老实说,深蓝S05只能实现黑白的投影效果,真要满足用户需求的全彩投影大灯,在目前来看还是奢望。更何况,对于买车只用来上下班代步通勤的用户而言,这样的配置可能只是噱头,敢于投入的车企可能不会太多。
然而在电车通看来,不仅是这些像素大灯,投影屏幕、云台相机等相关拓展配件的加入,让产品更接地气,而且现在不少消费者会选择户外出游,车辆搭载的设备看似“不该出现”,但实际上恰恰是这部分小众用户所需要的。
如今,新能源车市竞争如此激烈,这些“噱头”配置也是车企的差异化优势,卷到最后新能源车说不定会成为一辆真正的“房车”。

写在最后

上述十大技术趋势,基本涵盖了今年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主要变化。综合来看,车企除了在提高能效、续航等“电动化”领域投入之外,还在智驾、AI大模型、车手互联、整车智能等“智能化”领域发力。电车通相信,即便是主流车企,面对这么多市场格局变化,也会隐隐感觉到品牌发展的压力。
这么看来,部分网友认为“多个技术层面已经触摸到天花板”“电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难以突破”等言论,已经没有说服力。身在局中的主流车企们,依然能挖掘到不少差异化优势,因此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增量也没有完全消失。
虽说距离淘汰到最后几家车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从近期极越、哪吒等新势力品牌相继传出负面新闻来看,车市竞争只会更激烈,在重压力之下车企们可能会推出不少新技术,但一轮车市大洗牌是不可避免的了。
(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
25年1月7日,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5 即将盛大开幕,雷科技报道团蓄势待发,即将飞赴美国·拉斯维加斯现场全程报道,敬请关注。
End

像蔚来ET9、仰望U7等车型所搭载的全主动悬架技术,可能不会很快下放到价格更亲民的车型上,但是问界M9的悬架方案更有可能成为其他车企的发力方向。

从7月到11月,国内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五个月均超过50%,传统燃油车已经成为少数人的选择。在今年一整年中,各大主流车企轮番上场,在新能源市场加大投入,而当中确实不乏竞争力极强的新能源产品。
电车通留意到,新能源车上市时不再只强调续航、动力、安全等硬实力,还将重心放在智能化、个性化等方面,让新能源车更具人情味。接下来,电车通为各位盘点一下今年新能源车市的十大技术变化,或许能从中找到新能源车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的原因。

一、高能效才是硬道理

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确实给国内混动车市场带来不少“技术性震撼”:插混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首次突破了46%、亏电油耗做到了2.9L/100km、单车综合续航里程突破2100km。

如此强悍的续航能力开始刷新了大众消费者对混动车续航的认知,而这对于那些本就存在续航焦虑的用户而言,显然是个巨大诱惑力,再加上足够低的价格,秦L和海豹06 DM-i的月销量快速超过3万辆。

图源:电车通摄制
在这之后,吉利汽车集团发布了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更直言搭载该系统的测试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仅为2.62L,极限续航里程可达2390.5km,成为第五代DM混动技术的劲敌;奇瑞汽车也发布了最新的C-DM混动技术方案,甚至还通过直播来证明这套系统同样具备2000km综合续航的能力。
电车通留意到,插电混动技术的高能效之争已经卷到了增程混动市场和纯电动市场。其中,长安蓝鲸动力中的超级增程,内燃机热效率甚至来到44.28%,油电转化系数达到目前最高的3.63kWh/L;纯电动市场出现了像小鹏汽车这种更注重续航扎实度的品牌,经过最新的OTA,搭载60kWh电池的小鹏P7+还能提升15km至615km,百公里耗电量控制在12kWh以内。
在普通消费者心中,新能源车的首要意义是“省钱”,无论是插混、增程还是纯电动车,比同级别车更节能、解决用户长途出行的痛点,这就是新车能够畅销的密码。

二、充电更快,还更多整活

对于绝大部分纯电动车主来说,充电速度越快才能缓解续航里程焦虑,充电倍率被多家车企提及。目前,大多数车型的充电技术停留在2C、3C阶段,而部分车企已经开始采用5C超充技术。首先是理想旗下的理想MEGA,搭载了5C充电倍率电池,可以在12min充500km;岚图知音同样具备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3min通勤百公里。

图源:理想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上汽通用汽车与宁德时代联手,在今年推出行业首个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理论上,这块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只要10分钟就能充满电,考虑到保护电池的需求,实际充电速度会稍微增加一些。
充电速度如果做到与加油一致的话,电车通相信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纯电动车,但实现这一愿景之前,纯电动车的补能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充电体验也在今年悄然变化。或许你会问,充电能有什么体验,大家不都是靠自己拔充电枪然后插上充电口吗?电车通了解到,能效电气推出了全国首款集成人脸识别技术的充电桩,有效避免盗充、用户丢卡/忘带卡等问题。

图源:始途科技
另外,始途科技推出的充电机器人CUBE 03,还能成为移动充电站,自行帮停在车位上的车辆充电,在C2G模式下,充电机器人除了能为车充电之外,还能在电网高负荷、电车充电需求低时自动回充,尽可能降低冗余能耗,实现智能调度,有效优化整体能源结构。

图源:能效电气
不同于加油站,纯电动车主充电基本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也意味着这一领域还有不少可挖掘的地方,充电站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充电技术等都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主的便利性,而且优化整车能源结构对电网和用户都有好处,但未来还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还得看市场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度如何。

三、头部玩家加码补能体系

电车通留意到,鸿蒙智行、理想等新势力在今年开始加强布局充电体系的力度。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华为超充网络在全国已有466座华为超充站,覆盖31个省份和118座城市;截至12月8日,理想超充网络在全国已有1185座超充站,覆盖31个省份和190座城市。

图源:理想汽车
不同于蔚来和特斯拉等纯电动车企,鸿蒙智行和理想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基本盘是增程混动车,虽然两个品牌都推出混动车和纯电动车,但混动车的销量比纯电动车更高,必然会将更多资源投入混动车领域。然而从品牌的规划来看,鸿蒙智行和理想都将纯电动产品作为明年的发力领域,尤其是理想,会将纯电动i系列作为发力重点。

纯电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充电站作为纯电动车的重要基建设施,谁先达到完全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级别,谁就是胜利。
这不,原本坚持推出增程和纯电双动力车型的岚图,在推出纯电动SUV岚图知音之后,也开始布局智慧超充站了。这些品牌从今年才开始发力充电体系,要追上与特斯拉、蔚来两个纯电动品牌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车企唯有具备这一意识,发力纯电动市场才有更大说服力。

四、固态电池悄然登场

今年4月份,智己汽车搭载行业首个超快充固态电池,广汽埃安紧随其后,宣布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奔驰、本田等车企也在今年公布确认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
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大部分车企的普遍做法是增加电池容量,不过液态电池本身存在自放电现象,再加上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纯电动车的用车痛点依然存在。正因此,多家车企将目光瞄准了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够高,电解质更稳定,可适配更高功率快充技术,理论上说用车体验会更好。

图源:智己汽车
要想将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车企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比如导电性、制造工艺和装备、生产成本、稳定性等多方面,而且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还没有完全攻破。从各家品牌的发展进度来看,固态电池最快在2026年量产上车,电车通猜测明年会有更多半固态电池车型推出。
无论是哪家车企率先将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中国新能源市场更有可能率先享受到最新技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纵观全球市场,中国市场在高端新能源领域的成绩比较出众。
虽说各家企业都在拼命降低固态电池的成本,但按照目前的技术走向来看,企业即便将固态电池的成本压缩到极致,可能仍高出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预算。

五、底盘新技术让汽车会“跳舞”

底盘是汽车的“三大件”之一,良好的底盘可以让车辆在极端路况下保持稳定。就在今年年初,蔚来发布了蔚来ET9“抖擞精神”的视频,通过左右两侧悬架丝滑的高度控制,直接将车上的积雪抖下来。作为蔚来ET9的最大技术亮点之一,天行智能底盘系统应用了全主动悬架,这才让车辆具备“跳舞”的能力。

截图:微博视频号@蔚来
除此之外,仰望发布了革命性悬架技术的云辇-Z,这项技术将首发搭载在仰望U7上。按照官方的说法,云辇-Z将用悬浮电机替代传统液压减振器,能够在复杂的路况下保持平稳行驶。
底盘是最能考验一款行政豪华轿车技术功底的硬件之一,传统豪华品牌在底盘上所下的功夫可能远超你想象。不过,没有传统内燃机和变速箱这两大件的新能源车,在成本和空间布局上都要比同价位的燃油车更有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新能源车可以换装成本更高的悬架系统,添置更多电机,实现更为巧妙的底盘功能。
当然,像蔚来ET9、仰望U7等车型所搭载的全主动悬架技术,可能不会很快下放到价格更亲民的车型上,但是问界M9的悬架方案更有可能成为其他车企的发力方向。问界M9添加了道路预瞄系统,与华为自研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扫描路面信息,最后配合自适应主动悬架进行实时调整。
电车通认为,未来车企在底盘领域的技术竞争,可能会往全面化转型,也就是消费者想要怎样的底盘质感都可以实现,而不是单纯依靠可调节软硬度和高度的空气悬架来实现,以后甚至还会引入AI技术也说不定。

六、智驾技术:一边升级一边平权

智驾技术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梯队,其中华为、小鹏均处于行业的第一梯队的水平,两者都引入了端到端大模型、云端大模型等关键技术,而且还放弃了高精地图,采用无图或轻图的技术路线,但两者在硬件的技术理念上有一定差异。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坚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的多维度感知,从而确保安全冗余,小鹏汽车发布了AI天玑5.4.0版本,但却不再使用激光雷达。余承东认为,“摄像头有极限,坚持用激光雷达是因为激光雷达的安全性”。
如果去掉激光雷达也能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对车企来说自然是一件美事,因为它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多一个传感器意味着多一条信息输入,更能保障驾驶者在使用高阶智能驾驶时的安全性。

图源:电车通摄制
当然,智能驾驶领域除了技术升级之外,“智驾平权”也被众多车企提及。大部分用户的购车预算其实就在10万左右,如果要让这部分用户也能感受到智能驾驶,车企唯有将智能驾驶的购车门槛打到15万元以内才有可能。
售价为15.58万元的MONA M03顶配版和AION RT次顶配版就配备了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广汽丰田铂智3X首发搭载L2++同级的高速道路和城市道路的领航智驾,目前公布了10万元-20万元的预售价,从透露的配置来看,广汽丰田铂智3X中配版以上就支持选装。
销量数据显示,小鹏MONA M03在10月份售出10203辆,成为品牌的绝对销量主力。这也表明,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他们更注重价格和真实用车体验,并没有特别在意激光雷达、芯片等传感器的数量。
不得不说,推动智驾平权的最大难题就是硬件成本,供应商也在积极为车企提供更便宜的零部件。针对成本比较高的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放弃了瞭望塔式设计,而是将其继承到前照灯单元内,不仅降低了风阻,还节约了材料成本;高通和大疆车载公布了成行平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舱驾一体解决方案,通过提高集成度来降低线束传感器等方面的成本。
当然,现在仍是智驾平权的起步阶段,等到纯视觉技术路线的彻底成熟,其他传统车企敢于采用成本更低的智驾方案,让消费者用10万块就能买到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七、AI大模型上了量产车

现阶段,已有不少车型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了大模型的量产上车,最直接的就是小米汽车和鸿蒙智行车型,其AI大模型本身就处于业内领先水准,而且还结合驾驶者各种特定需求实现功能控制,比如“车窗打开一半”“外后视镜角度调节”“打开手机二维码”等,甚至还能解决车主的提问式功能。
除此之外,小鹏的AI天玑系统、蔚来大模型NOMI GPT、理想认知大模型Mind GPT都具备类似的功能,而且北汽、广汽等传统车企也在发力大模型。

图源:广汽集团
当然,对于没有计划自研大模型的车企来说,只能选择与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比如奇瑞与科大讯飞合作,将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引入到奇瑞车型中,共同搭建了“Lion AI”大模型平台等等。
从已经量产上车的AI大模型来看,车企自研的AI大模型完全不逊于直接用上传统GPT的产品。车企与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确实可以省心省钱,但电车通认为,自研AI大模型虽然在前期投入较多资源,但在后期反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而且还能根据融入产品的智驾等其他方面特性,让自家的AI大模型更贴合实际用车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研AI大模型更具备发展潜力。

八、车机互联越来越深入了

除了AI大模型,车手/车机(即车与手机)互联功能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大部分车型的手机互联都是普通的HiCar/CarLife/CarPlay,只能够实现基础的导航、娱乐等功能,做得比较好的也就是鸿蒙OS和星纪魅族了。
电车通曾体验过Flyme Auto和华为鸿蒙座舱,不得不说两者在车机流畅度、车手互联、个性化等方面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准。
不过这两套技术不同的是,华为鸿蒙的手机受众群体比较广泛,可以通过扩大朋友圈来扩大系统的受众,星纪魅族的Flyme Auto只应用在吉利控股集团旗下19款产品上。

图源:星纪魅族
结合电车通的体验,即便没有用魅族手机、华为手机,两个车机体验的表现都很好,星纪魅族开拓朋友圈的速度不及鸿蒙座舱,但在这届广州车展期间,星纪魅族透露,除了吉利集团旗下的车型之外,红旗正在与星纪魅族合作打造一款新车型,并且在明年3月份公开更多关于新一代座舱系统的升级点。
星纪魅族要想开拓朋友圈并不容易,但市场风向瞬息万变,如果最终给到消费者的量产车,拥有足够好的车机体验以及比较厚道的价格,相信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

九、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今年年初的比亚迪梦想日,比亚迪发布了整车智能战略,与其他车企把汽车智能化与智舱智驾划等号完全不同。比亚迪认为,整车智能实现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打破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所说的整车智能并不是玩概念,易四方技术和璇玑AI大模型就是整车智能的代表技术。将智能化与整车领域完全融合的技术,确实需要车企足够雄厚的技术积累才能做到。
当然,除了比亚迪之外,吉利汽车也开始将智能化引入在其他关键领域,比如可以实现无人驾驶飘逸技术的AI数字底盘,最快明年可以应用。既然无人驾驶漂移技术可以实现,那么意味着在应对极端的交通状态下,车辆可以提供更灵活、更迅速地驾乘体验,主动避让、主动刹车等功能也会更强。
比亚迪的整车智能、吉利在智能底盘、AI大模型以及高阶辅助驾驶技术的融合能力,或许可以给其他车企的研发提供新的研发方向,未来的智能汽车不再单纯地针对智能座舱、智能领域深挖,而是通过每个领域的深度链接,从而实现更高阶的玩法。

十、让“与车无关”的设备上车

传统燃油车中,奥迪品牌应该是最会玩灯的一家车企,独特且强悍的光效已经被众多网友称为“灯厂”。纵观所有传统燃油车,也只能在灯组的显示效果、迎宾灯、氛围灯等方面下功夫。
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在电气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做得更好,在“玩灯”这件事上确实有更多花样,比如问界M9所搭载的HUAWEI XPIXEL双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可以实现凤舞九天、鲲鹏展翅等迎宾灯效;深蓝S05也搭载由华为赋能的百万像素大灯,功能上支持车机屏幕、影片内容以及自定义手写内容的投射。

图源:电车通摄制
老实说,深蓝S05只能实现黑白的投影效果,真要满足用户需求的全彩投影大灯,在目前来看还是奢望。更何况,对于买车只用来上下班代步通勤的用户而言,这样的配置可能只是噱头,敢于投入的车企可能不会太多。
然而在电车通看来,不仅是这些像素大灯,投影屏幕、云台相机等相关拓展配件的加入,让产品更接地气,而且现在不少消费者会选择户外出游,车辆搭载的设备看似“不该出现”,但实际上恰恰是这部分小众用户所需要的。
如今,新能源车市竞争如此激烈,这些“噱头”配置也是车企的差异化优势,卷到最后新能源车说不定会成为一辆真正的“房车”。

写在最后

上述十大技术趋势,基本涵盖了今年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主要变化。综合来看,车企除了在提高能效、续航等“电动化”领域投入之外,还在智驾、AI大模型、车手互联、整车智能等“智能化”领域发力。电车通相信,即便是主流车企,面对这么多市场格局变化,也会隐隐感觉到品牌发展的压力。
这么看来,部分网友认为“多个技术层面已经触摸到天花板”“电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难以突破”等言论,已经没有说服力。身在局中的主流车企们,依然能挖掘到不少差异化优势,因此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增量也没有完全消失。
虽说距离淘汰到最后几家车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从近期极越、哪吒等新势力品牌相继传出负面新闻来看,车市竞争只会更激烈,在重压力之下车企们可能会推出不少新技术,但一轮车市大洗牌是不可避免的了。
(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
25年1月7日,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5 即将盛大开幕,雷科技报道团蓄势待发,即将飞赴美国·拉斯维加斯现场全程报道,敬请关注。
End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