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极越汽车背后的吉利早就想这么干了
财经无忌
1周前
极越汽车为何成为弃子?既有极越汽车自身的经营不善,也有百度造车的重心转移,更有吉利在市场竞争加剧下的战略聚焦。
2024年走到尾声,极越汽车则年关难过。
从12月10日爆出“原地解散”,到12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被围堵,再到16日公司位于重庆最大的汽博中心门店被封。
短短几天时间里,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极越汽车就已经陷入艰难时刻。极越车主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爱车就变成了“烂尾车”。
极越汽车为何成为弃子?既有极越汽车自身的经营不善,也有百度造车的重心转移,更有吉利在市场竞争加剧下的战略聚焦。
今年9月底,吉利控股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到了10月初,吉利汽车(00175.HK)就在旗下银河系列的一次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
不久前,极氪(NYSE:ZK)与领克的整合,这被视为吉利控股落实《台州宣言》的又一关键举措。只不过,要比银河和几何整合的影响力更大。
吉利的愿景是,战略整合后两个品牌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也将各有侧重,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然而资本市场对这一决定却并不买账。在极氪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当放出这一消息后,极氪美股股价却直接跳水,跌幅一度高达25.77%。
有投资者算了一笔账,极氪要斥资93.67亿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而吉利汽车的股价也随整合消息应声下跌。要是加上两家上市公司蒸发的市值。吉利这次合并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那么,为什么在吉利,此举明明是让自家的两个孩子不再内斗,形成合力,却反不被外界看好,股价大幅杀跌呢?
极氪和领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极氪诞生之时。
最初,极氪是领克汽车的电动汽车事业群,2021年4月,领克ZERO CONCEPT 概念车成为了极氪的001。尽管极氪继承了领克品牌的精髓,但在2021年9月,极氪还是独立出来,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子品牌。
换句话说,将领克和极氪的关系比做“父与子”,也并不为过。
但同样是“超生游击队”吉利的孩子,极氪却得到了更多的偏爱,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在成立品牌后,极氪就得到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的不少资源倾斜。
比如管理层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直接就任极氪董事长,CEO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
2024年5月10日上午,极氪汽车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时,极氪 CEO安聪慧致辞表示:“37个月,极氪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发布到IPO的最快纪录;在这背后,是我们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创业37年的积淀,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赛道的开创性探索。”
而相比较起来,领克的成立时间更早,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吉利控股向高端化发展的重任。
2017年11月,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在当时,领克01没有采取自主品牌惯用的低价策略,而是将起售价定为15.88万元,与主流合资汽车品牌相当。领克品牌售价最昂贵的车型是领克09,购车门槛在25万元以上。
2018年,领克年销量达到12万辆。完成向上任务后领克同时向新能源转型,并陆续推出多款基于原有燃油车产品的PHEV车型。
在今年,领克还推出首款纯电轿车Z10,售价18.08至31.38万元,与极氪001、极氪007均出现产品重叠。虽然当下销量不及预期,但已展示了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决心。
同样定位高端,领克过去一直都专注于插电混动车型,以此与极氪区分。
但现在却进入到了极氪的腹地。
而这边极氪也传出计划推出增程车型。极氪CEO安聪慧在财报会议中透露,公司正在开发全新的电混动力技术,首款混合动力新车将在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亮相,并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不仅业务重叠,更为尴尬的是,领克的纯电车型和极氪的纯电车型都是基于吉利浩瀚架构打造,不仅平台一样,就连很多设计语言都有相似之处,售价区间也相互重叠。
当极氪和领克旗下两大核心业务子品牌相互竞争,甚至在市场一线互撕的时候,对吉利来说不是好事,会造成在车型设计、生产制造及客户服务等各环节的大量资金及内外部资源的浪费。
吉利很显然是看到了领克和极氪相互竞争所带来的弊端,于是才有了把极氪领克相互合并的想法。
毕竟,在当下在竞争白热化,大多数车企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时代,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花到刀刃上,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无可厚非。
但从领克的角度上来说,这次合并,却是“倒反天罡”。
毕竟极氪已经上市,极氪控股领克,更像是吉利拉偏架的做法,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故事,将市值做大。
无论是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还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需求及资本市场需要,吉利如果是真为了极氪和领克好,那么吉利早就应该在极氪上市前完成合并,而不是现在。
回到整个战略层面看,从当初的《宁波宣言》再到当下的《台州宣言》,对于吉利来说,这标志着吉利正式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的新时代。
就在前不久,有媒体爆料,雷达汽车也被降级。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雷达汽车,也将整合进吉利汽车集团。
这么来看,此次领克与极氪合并,是吉利品牌大调整下的一步重要大棋。
但有意思的是,这次战略整合略显仓促和准备不足,或许是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之一。
一个细节是,就在领克与极氪合并的几乎同时,吉利也在为极星并入极氪做准备,但在不久前被暂停了。
原因不难解释,极星的体量小于领克,但相比于领克与极氪之间的整合,极星是独立的美股上市公司,不仅难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让外界担心极星的发展方向,“担心极星会变成雷达、几何,而不是领克”。
换句话说,
当初考虑将极星并入极氪,显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整合过程也并不代表着一帆风顺,这是极氪遭到市场冷遇的第二层原因。
按照极氪CEO安聪慧的说法,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将保持双品牌战略,市场上相对独立。在产品层面,极氪定位豪华科技品牌,主流豪华市场,聚焦中大型车型;领克覆盖中高端市场,主打中小型。在动力选择上,领克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型车则是混合动力,极氪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则是混动。
今年6月12日,在瑞典哥德堡的领克创新中心,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就向在场媒体大谈极氪与领克的不同,比如品牌定位不同、人群定位不同、品牌风格不同、用户特征不同。
左: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
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
以此来看,极氪与领克品牌定位在合并前与合并后并没有太大变化。
其中,领克进军纯电、极氪发力混动仍是大的趋势,仅仅从车型方面做了区分,调整的意义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强强联合”有时候未必一定能实现1+1>2的效果。
背后的原因在于,对于极氪而言,领克并非是弱势方,将极大增加整合的难度。
据吉利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10月份,领克与极氪的销量分别超3万台和2.5万台。今年前三季度,领克销量达到16.98万辆,极氪销量近15万辆,两者合计占吉利集团总销量的近30%,但领克更胜一筹。
此外,极氪现阶段业务不涉及到整车的生产制造,而是委托给吉利控股下的宁波极氪工厂等三个工厂。反观领克在中国现阶段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有河北张家口工厂、四川成都工厂和浙江余姚工厂。
即便是同属吉利大家庭,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本质就是各自为战、闯出一片天,如今再将两个性格不同的团队重新变成一个,仍需要一定的智慧。
最后一层原因也是资本市场看空的最直接原因。
作为吉利内部孵化的乘用车双子星,极氪与领克新车销售虽然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新车价格战的不断加剧,两大品牌均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深陷亏损之中的极氪耗费近百亿去收购另一个亏损品牌,势必在财务层面进一步加剧利润端的恶化。
截止2024年的三季度末,极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56.4亿元,加上限制性现金约为83亿元。由于收购沃尔沃所持领克20%的股份需要现金支付(54亿元),极氪未来还需要向吉利控股借款来完成这一交易,这必将进一步加深其债务负担。
因此,本次收购之后,极氪原先的轻资产模式将转向正常的OEM重资产生产模式。如此以来,
负“重”前行的极氪扭亏之路恐怕会更加漫长。
不可否认,从当下的市场来看,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的整合是必然且带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如果解决不了以上的问题,除了重复投资、供应链效率等方面可以得到部分改善外,极氪所面临的品牌互博、售价交叉、内部竞争等问题并不会变少。
换而言之,极氪不仅需要解决现在的近忧,更要深谋远虑。否则,这次整合很有可能只是吉利的一厢情愿罢了。
极越汽车为何成为弃子?既有极越汽车自身的经营不善,也有百度造车的重心转移,更有吉利在市场竞争加剧下的战略聚焦。
2024年走到尾声,极越汽车则年关难过。
从12月10日爆出“原地解散”,到12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被围堵,再到16日公司位于重庆最大的汽博中心门店被封。
短短几天时间里,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极越汽车就已经陷入艰难时刻。极越车主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爱车就变成了“烂尾车”。
极越汽车为何成为弃子?既有极越汽车自身的经营不善,也有百度造车的重心转移,更有吉利在市场竞争加剧下的战略聚焦。
今年9月底,吉利控股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到了10月初,吉利汽车(00175.HK)就在旗下银河系列的一次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
不久前,极氪(NYSE:ZK)与领克的整合,这被视为吉利控股落实《台州宣言》的又一关键举措。只不过,要比银河和几何整合的影响力更大。
吉利的愿景是,战略整合后两个品牌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也将各有侧重,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然而资本市场对这一决定却并不买账。在极氪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当放出这一消息后,极氪美股股价却直接跳水,跌幅一度高达25.77%。
有投资者算了一笔账,极氪要斥资93.67亿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而吉利汽车的股价也随整合消息应声下跌。要是加上两家上市公司蒸发的市值。吉利这次合并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那么,为什么在吉利,此举明明是让自家的两个孩子不再内斗,形成合力,却反不被外界看好,股价大幅杀跌呢?
极氪和领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极氪诞生之时。
最初,极氪是领克汽车的电动汽车事业群,2021年4月,领克ZERO CONCEPT 概念车成为了极氪的001。尽管极氪继承了领克品牌的精髓,但在2021年9月,极氪还是独立出来,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子品牌。
换句话说,将领克和极氪的关系比做“父与子”,也并不为过。
但同样是“超生游击队”吉利的孩子,极氪却得到了更多的偏爱,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在成立品牌后,极氪就得到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的不少资源倾斜。
比如管理层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直接就任极氪董事长,CEO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
2024年5月10日上午,极氪汽车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时,极氪 CEO安聪慧致辞表示:“37个月,极氪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发布到IPO的最快纪录;在这背后,是我们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创业37年的积淀,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赛道的开创性探索。”
而相比较起来,领克的成立时间更早,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吉利控股向高端化发展的重任。
2017年11月,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在当时,领克01没有采取自主品牌惯用的低价策略,而是将起售价定为15.88万元,与主流合资汽车品牌相当。领克品牌售价最昂贵的车型是领克09,购车门槛在25万元以上。
2018年,领克年销量达到12万辆。完成向上任务后领克同时向新能源转型,并陆续推出多款基于原有燃油车产品的PHEV车型。
在今年,领克还推出首款纯电轿车Z10,售价18.08至31.38万元,与极氪001、极氪007均出现产品重叠。虽然当下销量不及预期,但已展示了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决心。
同样定位高端,领克过去一直都专注于插电混动车型,以此与极氪区分。
但现在却进入到了极氪的腹地。
而这边极氪也传出计划推出增程车型。极氪CEO安聪慧在财报会议中透露,公司正在开发全新的电混动力技术,首款混合动力新车将在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亮相,并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不仅业务重叠,更为尴尬的是,领克的纯电车型和极氪的纯电车型都是基于吉利浩瀚架构打造,不仅平台一样,就连很多设计语言都有相似之处,售价区间也相互重叠。
当极氪和领克旗下两大核心业务子品牌相互竞争,甚至在市场一线互撕的时候,对吉利来说不是好事,会造成在车型设计、生产制造及客户服务等各环节的大量资金及内外部资源的浪费。
吉利很显然是看到了领克和极氪相互竞争所带来的弊端,于是才有了把极氪领克相互合并的想法。
毕竟,在当下在竞争白热化,大多数车企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时代,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花到刀刃上,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无可厚非。
但从领克的角度上来说,这次合并,却是“倒反天罡”。
毕竟极氪已经上市,极氪控股领克,更像是吉利拉偏架的做法,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故事,将市值做大。
无论是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还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需求及资本市场需要,吉利如果是真为了极氪和领克好,那么吉利早就应该在极氪上市前完成合并,而不是现在。
回到整个战略层面看,从当初的《宁波宣言》再到当下的《台州宣言》,对于吉利来说,这标志着吉利正式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的新时代。
就在前不久,有媒体爆料,雷达汽车也被降级。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雷达汽车,也将整合进吉利汽车集团。
这么来看,此次领克与极氪合并,是吉利品牌大调整下的一步重要大棋。
但有意思的是,这次战略整合略显仓促和准备不足,或许是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之一。
一个细节是,就在领克与极氪合并的几乎同时,吉利也在为极星并入极氪做准备,但在不久前被暂停了。
原因不难解释,极星的体量小于领克,但相比于领克与极氪之间的整合,极星是独立的美股上市公司,不仅难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让外界担心极星的发展方向,“担心极星会变成雷达、几何,而不是领克”。
换句话说,
当初考虑将极星并入极氪,显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整合过程也并不代表着一帆风顺,这是极氪遭到市场冷遇的第二层原因。
按照极氪CEO安聪慧的说法,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将保持双品牌战略,市场上相对独立。在产品层面,极氪定位豪华科技品牌,主流豪华市场,聚焦中大型车型;领克覆盖中高端市场,主打中小型。在动力选择上,领克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型车则是混合动力,极氪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则是混动。
今年6月12日,在瑞典哥德堡的领克创新中心,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就向在场媒体大谈极氪与领克的不同,比如品牌定位不同、人群定位不同、品牌风格不同、用户特征不同。
左: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
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
以此来看,极氪与领克品牌定位在合并前与合并后并没有太大变化。
其中,领克进军纯电、极氪发力混动仍是大的趋势,仅仅从车型方面做了区分,调整的意义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强强联合”有时候未必一定能实现1+1>2的效果。
背后的原因在于,对于极氪而言,领克并非是弱势方,将极大增加整合的难度。
据吉利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10月份,领克与极氪的销量分别超3万台和2.5万台。今年前三季度,领克销量达到16.98万辆,极氪销量近15万辆,两者合计占吉利集团总销量的近30%,但领克更胜一筹。
此外,极氪现阶段业务不涉及到整车的生产制造,而是委托给吉利控股下的宁波极氪工厂等三个工厂。反观领克在中国现阶段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有河北张家口工厂、四川成都工厂和浙江余姚工厂。
即便是同属吉利大家庭,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本质就是各自为战、闯出一片天,如今再将两个性格不同的团队重新变成一个,仍需要一定的智慧。
最后一层原因也是资本市场看空的最直接原因。
作为吉利内部孵化的乘用车双子星,极氪与领克新车销售虽然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新车价格战的不断加剧,两大品牌均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深陷亏损之中的极氪耗费近百亿去收购另一个亏损品牌,势必在财务层面进一步加剧利润端的恶化。
截止2024年的三季度末,极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56.4亿元,加上限制性现金约为83亿元。由于收购沃尔沃所持领克20%的股份需要现金支付(54亿元),极氪未来还需要向吉利控股借款来完成这一交易,这必将进一步加深其债务负担。
因此,本次收购之后,极氪原先的轻资产模式将转向正常的OEM重资产生产模式。如此以来,
负“重”前行的极氪扭亏之路恐怕会更加漫长。
不可否认,从当下的市场来看,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的整合是必然且带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如果解决不了以上的问题,除了重复投资、供应链效率等方面可以得到部分改善外,极氪所面临的品牌互博、售价交叉、内部竞争等问题并不会变少。
换而言之,极氪不仅需要解决现在的近忧,更要深谋远虑。否则,这次整合很有可能只是吉利的一厢情愿罢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宏发继电器搜邦桥
1周前
太难了
相关新闻
极越汽车背后的吉利早就想这么干了
财经无忌
1周前
百度、吉利为何对极越汽车见死不救?
电厂
2周前
百度、吉利就“极越汽车”发表联合声明
观察者网
2周前
上海国资开始了
投资界
1天前
投资家网蒋东文:中国资本要适应变化,包容进取
投资家
22小时前
财仔精选 | 一周热文回顾(12.9-12.14)
时代财经APP
10小时前
这个行业,西安郑州替代北上成主流
首席商业评论
1天前
CEO下岗潮来了
IPO在线
1天前
突发!人去楼空,上海发生重大跑路事件 !
老板商战学府
1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