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频发清盘预警 持有人大会召开屡屡“触礁”

中国证券报

1周前

该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二次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条件有所放松,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也能相对少些,所以部分基金公司会采取聚焦“二次”策略来应对,这也成为了业内比较常见的做法。

近期国内权益市场回暖,但基金触发清盘预警的情况却并不少见。多只迷你基金为商议是否持续运作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却因参会持有人持有基金份额不足而屡屡导致持有人大会以失败告终。

记者采访了解到,基金公司召开持有人大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召集投资者参与,因此可能更倾向于首次召开持有人大会失败而自动转入门槛更低的二次召开流程,以减少成本投入。无论是监管方面还是基金公司,都希望能够加快解决迷你基金的存留问题,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更有生命力的产品。

持有人大会频频失败

9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整体回暖,众多基金借助此轮行情,收复了年内的业绩“失地”。但从近期披露的提示公告来看,迷你基金触发清盘预警的情况不断出现。

数据显示,仅12月以来,就有50多只基金发布规模预警公告,其中九成以上为权益类产品,指数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均多达10只以上。以场内产品为例,截至12月13日,部分跟踪创业200、国证2000等指数的迷你ETF自本轮行情以来已涨超40%,但基金份额却没有任何起色,甚至还在减少,导致产品进一步陷入困境。

根据相关法规及基金合同约定,近期关于商讨迷你产品是否持续运作的持有人大会接连召开。记者统计发现,12月以来已有20只左右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失败,大部分均为权益类产品。

究其原因,基金公告披露的情况显示,由于本人直接出具表决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小于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二分之一,未达到法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条件,故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部分产品甚至没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参与持有人大会,在公告中直接“挂零”。

二次召开门槛降低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方可召开。参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持有人的基金份额低于前款规定比例的,召集人可以在原公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时间的三个月以后、六个月以内,就原定审议事项重新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重新召集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三分之一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方可召开。

近期,某灵活配置型产品就二次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该基金是否终止基金合同。结果显示,此次本人直接出具表决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代表基金份额大于该基金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三分之一,满足了二次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法定条件。

但由于同意本次会议议案的基金份额未达到参加本次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不符合有关规定,导致本次会议议案未获得通过。

沪上某公募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大部分基金持有人对基金公告不是特别关注,所以要想使得二分之一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参与持有人大会,往往需要基金公司投入较多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可以联系到直销渠道的客户,但联系代销渠道的客户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持有人的联系方式基金公司并没有掌握,还需要和代销渠道沟通”。

第一次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自然就进入了二次召开的流程。该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二次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条件有所放松,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也能相对少些,所以部分基金公司会采取聚焦“二次”策略来应对,这也成为了业内比较常见的做法。

加快迷你基金市场化“出清”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召开持有人大会失败的迷你基金中,部分产品已经凭借9月下旬以来的行情迅速“爬坑”成功,摆脱了此前在清盘线附近挣扎的困境。

例如,某金融科技ETF今年上半年一度出现连续60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按照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该基金持续运作的议案。然而这轮行情以来,金融科技板块领涨,截至12月13日,该ETF的基金资产净值已翻倍增长,在基金份额同步增加的情况下,大幅超过清盘线标准。

“有些迷你产品虽然基金资产净值回升,但不见得能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回升的过程中甚至还会面临较大的抛压。”某中型公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一只基金产品的运营涉及投研管理、渠道合作、营销投入等方方面面的投入,如果“走上了清盘的轨道,往往就很难回头”,除非基金公司看到了产品巨大的机遇和潜力,否则多个部门协商确定的清盘决策很少会做出改变。

该公募人士也透露,现在迷你产品的数量众多,运营消耗了基金公司很多的成本。迷你产品产生的托管费、尾随佣金需要不断支付给托管机构、代销渠道,不会给基金公司带来利润。现在很多基金公司不太愿意选择“保壳”,而是倾向于尽快让这些迷你产品清盘。

对于当前较为热门的ETF品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基金公司对于部分产品仍有战略布局意愿,即便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基金公司可能仍然会选择“保壳”,并等待市场转暖。但对于没有这种意愿的基金公司来说,由于ETF市场竞争激烈,规模较小的ETF难以吸引足够的流动性和投资者关注,因此可能更倾向于清盘。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该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二次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条件有所放松,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也能相对少些,所以部分基金公司会采取聚焦“二次”策略来应对,这也成为了业内比较常见的做法。

近期国内权益市场回暖,但基金触发清盘预警的情况却并不少见。多只迷你基金为商议是否持续运作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却因参会持有人持有基金份额不足而屡屡导致持有人大会以失败告终。

记者采访了解到,基金公司召开持有人大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召集投资者参与,因此可能更倾向于首次召开持有人大会失败而自动转入门槛更低的二次召开流程,以减少成本投入。无论是监管方面还是基金公司,都希望能够加快解决迷你基金的存留问题,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更有生命力的产品。

持有人大会频频失败

9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整体回暖,众多基金借助此轮行情,收复了年内的业绩“失地”。但从近期披露的提示公告来看,迷你基金触发清盘预警的情况不断出现。

数据显示,仅12月以来,就有50多只基金发布规模预警公告,其中九成以上为权益类产品,指数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均多达10只以上。以场内产品为例,截至12月13日,部分跟踪创业200、国证2000等指数的迷你ETF自本轮行情以来已涨超40%,但基金份额却没有任何起色,甚至还在减少,导致产品进一步陷入困境。

根据相关法规及基金合同约定,近期关于商讨迷你产品是否持续运作的持有人大会接连召开。记者统计发现,12月以来已有20只左右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失败,大部分均为权益类产品。

究其原因,基金公告披露的情况显示,由于本人直接出具表决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小于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二分之一,未达到法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条件,故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部分产品甚至没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参与持有人大会,在公告中直接“挂零”。

二次召开门槛降低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方可召开。参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持有人的基金份额低于前款规定比例的,召集人可以在原公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时间的三个月以后、六个月以内,就原定审议事项重新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重新召集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三分之一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方可召开。

近期,某灵活配置型产品就二次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该基金是否终止基金合同。结果显示,此次本人直接出具表决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代表基金份额大于该基金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三分之一,满足了二次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法定条件。

但由于同意本次会议议案的基金份额未达到参加本次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不符合有关规定,导致本次会议议案未获得通过。

沪上某公募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大部分基金持有人对基金公告不是特别关注,所以要想使得二分之一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参与持有人大会,往往需要基金公司投入较多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可以联系到直销渠道的客户,但联系代销渠道的客户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持有人的联系方式基金公司并没有掌握,还需要和代销渠道沟通”。

第一次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自然就进入了二次召开的流程。该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二次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条件有所放松,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也能相对少些,所以部分基金公司会采取聚焦“二次”策略来应对,这也成为了业内比较常见的做法。

加快迷你基金市场化“出清”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召开持有人大会失败的迷你基金中,部分产品已经凭借9月下旬以来的行情迅速“爬坑”成功,摆脱了此前在清盘线附近挣扎的困境。

例如,某金融科技ETF今年上半年一度出现连续60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按照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该基金持续运作的议案。然而这轮行情以来,金融科技板块领涨,截至12月13日,该ETF的基金资产净值已翻倍增长,在基金份额同步增加的情况下,大幅超过清盘线标准。

“有些迷你产品虽然基金资产净值回升,但不见得能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回升的过程中甚至还会面临较大的抛压。”某中型公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一只基金产品的运营涉及投研管理、渠道合作、营销投入等方方面面的投入,如果“走上了清盘的轨道,往往就很难回头”,除非基金公司看到了产品巨大的机遇和潜力,否则多个部门协商确定的清盘决策很少会做出改变。

该公募人士也透露,现在迷你产品的数量众多,运营消耗了基金公司很多的成本。迷你产品产生的托管费、尾随佣金需要不断支付给托管机构、代销渠道,不会给基金公司带来利润。现在很多基金公司不太愿意选择“保壳”,而是倾向于尽快让这些迷你产品清盘。

对于当前较为热门的ETF品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基金公司对于部分产品仍有战略布局意愿,即便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基金公司可能仍然会选择“保壳”,并等待市场转暖。但对于没有这种意愿的基金公司来说,由于ETF市场竞争激烈,规模较小的ETF难以吸引足够的流动性和投资者关注,因此可能更倾向于清盘。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