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重磅研判来了!

中国基金报

1周前

每年最后一个月,影响来年经济运行及市场演进的重磅会议渐次召开,这些会议中所涉及的相关重大政策讯号都可能带来较强的决策指引。...岁末之际,伴随着重磅会议的召开和市场的震荡走高,当前跨年行情是否已经展开。

【导读】跨年行情开启?六位基金经理重磅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时间来到12月中旬,又迎来关注跨年行情的最佳时刻!
回顾历史,每年年底11月到次年1、2月,若对来年的经济基本面、政策面、企业盈利和市场流动性有良好预期,市场有概率出现一波阶段性上涨行情,这往往也被称为跨年行情。
岁末之际,伴随着重磅会议的召开和市场的震荡走高,当前跨年行情是否已经展开?后市如何展望?A股哪些细分领域机会值得中长期关注?专业投资者在投资布局方面如何把握跨年行情?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 罗水星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 纪君凯

泰康基金股票基金经理 范子铭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权益研究部基金经理 杨刚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 谢屹

恒越研究精选混合、恒越成长精选混合基金经理 廖明兵
在受访基金经理看来,在国内明确转向的政策加码、部分基本面改善信号显现,以及全球宽松流动性环境支撑下,今年跨年行情已展开。    
不过,由于9月24日以来市场整体涨幅较大,交易相对拥挤,临近新年,部分资金可能阶段性获利了结,如果有阶段性回撤,反而是机会,因为明年国内政策环境会保持对资本市场友好。
目前A股市场仍围绕增量政策、流动性变化及投资者情绪,演绎由流动性驱动的修复性行情,待明年中期前后股市盈利底出现,A股市场将真正开始演绎由企业基本面与市场流动性双轮驱动的经典修复过程。
基金建议投资者需要果断摈弃熊市思维,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操作思路,迎接股市已处于明确反转期的投资时机。
多重因素催生跨年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您看来,跨年行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罗水星:跨年行情出现主要有几个原因: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对次年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进行前瞻性展望和战略布局,能够提振信心;年底到次年1、2月没有业绩披露压力,叠加政策催化,适合主题交易;一些机构资金在岁末年初会进行组合再平衡,给市场带来活跃的资金。
从交易角度看,如果市场位置不高,交易没有过度拥挤,政策环境相对友好,外部压力相对可控,市场情绪较好,大概率能够催生一段跨年行情。
纪君凯:一是市场在岁末年初往往处于业绩真空期,而宏观高频数据对A股业绩有指引作用,基本面的改善能助推行情开启。二是岁末年初是重要会议召开的窗口期,政策事件对股市的提振相对较多,催化跨年行情向上。三是年底是对未来一年进行展望的时期,若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乐观和风险偏好提升,也可能会出现跨年行情。
范子铭:跨年行情往往对应国内的特殊时间窗口,即10月底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结束,下一次财报数据披露需等待的真空期。其间一方面存在年底的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政策因素影响,往往为市场带来次年政策的高度期待。叠加年初大概率出现信贷开门红,使得跨年经济通常呈现趋势向好的季节性特征。在预期转好背景下,A股市场表现出跨年行情或春季躁动的特征。
杨刚:纵观A股历史,岁末年初时段,往往容易出现跨年行情。
一方面,每年最后一个月,影响来年经济运行及市场演进的重磅会议渐次召开,这些会议中所涉及的相关重大政策讯号都可能带来较强的决策指引。另一方面,年末多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绝对收益型投资人)兑现一年收益的过渡阶段。并且,每年末至来年初,往往也是市场流动性先紧后松边际变化较大的特殊时期,由此可能产生的市场波动,为后来者提供相对不错的布局时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是跨年行情还是春季躁动,A股每年这个阶段的实际表现,常成为预演来年市场可能走向的关键信号。
谢屹:跨年行情主要来自企业公允价值年底增加,市场开始计入下一年的盈利增长。通常年底大部分企业已经公告了三季报,乃至全年预告和对明年的指引。投资人或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下一年的盈利增长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期。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下一年的盈利预期上升;另一种是盈利在增长,但增速在下降。此时企业的公允估值会随着增速下降而下降,抵消掉部分或者全部的盈利增长。
廖明兵:所谓跨年行情通常由机构资金做年度级别的调仓布局引发,但更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是对政策和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因此,跨年行情的方向主要聚焦政策受益及盈利改善领域。另外,是否出现跨年行情也需考量年底面临的不同海内外环境,都可能对跨年行情形成催化或制约。
今年跨年行情已展开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而言,目前跨年行情是否已经展开?当前市场环境是否满足跨年行情发生的条件?
纪君凯:由于9月下旬市场涨幅较多,政策面的利好已在股价中较为充分消化,因此不存在政策的预期差。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复苏尚未到来,可以在明年基本面有较大改善空间的板块中博弈投资的机会。但当前微观资金面边际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预期下一阶段的市场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范子铭:11月底以来上证指数已连续三周收涨,跨年行情已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且当前市场满足若干跨年行情所需条件:政策面向好预期不断升温、流动性宽松的资金共振以及部分基本面改善信号显现。
谢屹:盈利增长的条件基本满足,不确定的是盈利增速是否显著下降。不过,我们看到政策定调的增长目标与之前年份持平,这是一个好迹象,有助于股市估值企稳。同时,估值除了和增长有关,也和市场情绪息息相关。目前这一指标也在反转和改善,所以大概率股市还是存在跨年行情。
廖明兵:当前市场仍处于震荡消化阶段,建议投资者拉长视角做决策,减轻对超短期涨跌的关注,尤其避免被各类“小作文”消息面干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修复,都需要过程验证。可结合近期重要会议的指引,回归行业景气和企业盈利成长,坚持聚焦经济结构转型下新质生产力、国产替代、品牌出海等主线逻辑,以及扩大内需、稀缺资源、困境反转等辅线机遇。
杨刚:今年跨年行情已悄然展开。一方面,12月陆续召开的重磅会议吸引市场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对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以及资产荒的约束下,各路资金有入场需求。
如果说9月底一揽子新政正式吹响这一轮政策大转向的号角,年底前的重磅会议则更体现为积极政策的再度确认和加力的信号,是政策层面的二阶拐点,A股演绎跨年行情的政策环境已然具备。全球相对有利的流动性环境,也为A股跨年行情的延续提供了一定支持。
重磅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有助行情展开或投资机会演绎
中国基金报记者:日前召开的中央重磅会议,对今年的跨年行情有何影响?
廖明兵:近期会议核心是明确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减轻居民压力,以恢复消费,但货币政策受汇率、银行息差、海外降息节奏等因素制约,空间相对有限。财政政策发力空间较大,包括化债、补贴消费等,受益财政政策的相关方向值得明年给予贯穿全年的重点关注。
杨刚:12月先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给市场注入了政策转向和持续加力的明确信心。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都有望比今年更为积极、给力。
其中,2025年的财政政策,预期可能更为主动,充分发挥全面振兴经济、推动结构转型和促进产业升级的火车头作用。目前市场共识是,预计明年两会上公布的赤字率可能在3.5%~4.0%之间。估计最终的数字可能相对偏高甚至不排除略超上限。货币政策方面,由较长时间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今年以来的“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再到最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彰显政策力度的明显变化,将助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回暖向好,也将有望助力跨年行情的推进及相关政策鼓励方向投资机会的进一步演绎。
罗水星: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述非常积极,基本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整个宏观政策环境对资本市场是友好的。同时,政策对于提振内需、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国企改革、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的支持、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等措施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投资方向和交易主题。
谢屹:重磅会议效果正面,短期市场情绪也在转好。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政策表述,这为下一步稳定股市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后续市场可能更多期待的是能够有切实的政策、措施落地,如果能在增长层面给予股市一定的支撑,行情可能走得更远。
纪君凯: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任务的第一位,显示当前提振国内消费信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消费信心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或需等待居民收入预期的进一步提升。
股市已明确反转
盈利驱动行情仍需时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A股市场而言,如何看待924以来的行情表现,后市如何展望?
谢屹:“924”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类似2014年底的转折。我们看到政策层面较明显的转变和呵护。这是后续行情得以展开的前提。对于后市,我们或许也可以用2014—2015年的行情来进行类比,空间上比较广阔,且时间上可能会更长远,与此同时,当前市场资金的监管也更规范,尽管个别题材还是出现了一些泡沫,但很多比较优秀的个股仍处于相对低估的区域。按此节奏,我们认为行情可能会覆盖2025年前三个季度乃至全年。
杨刚:2021年初3700多点以来跨度3年的股市调整大概率已在今年结束,年初及三季度先后在2700点以下的两次探底过程,构成此轮熊牛转换的两个关键节点。
今年以来,市场底、政策底、情绪底、流动性底已先后出现,待明年中期前后股市盈利底出现,A股市场将真正开始演绎由企业基本面与市场流动性双轮驱动的股指经典修复过程。建议投资者需要果断摈弃熊市思维,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操作思路,迎接股市已处于明确反转期的投资时机,A股震荡修复、回升向好的势头仍在途中。
罗水星:9月24日以来在高层定调的政策拉动下,市场持续保持活跃,交易额同比去年增幅明显。稳增长、拉内需、促化债、反内卷等政策不断落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策牛、流动性牛市特征明显。后续一方面有赖于政策大环境继续保持友好,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和产业层面需要不断看到技术进步、技术突破、价格和利润企稳的验证,逐渐转向基本面牛市和产业发展牛市。
纪君凯:现在政策面的支持已经足够,要等待股市基本面的复苏向好。2025年经济形势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多,股市预期更加乐观。但也要注意投资风险,如外部压力挑战仍大、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等。
廖明兵:9月底开始的超跌反弹和快速拔估值已结束,市场的调整震荡主要来自对政策预期的分歧和对明年大国博弈的担忧。以ETF流入和散户游资加杠杆为主的流动性驱动行情较难长期持续,这也是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未来行情从流动性驱动逐步转向盈利驱动而中长期向上的概率较大,但目前暂未有明显的盈利驱动基础,需等待数据验证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
看好科技创新及消费红利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中长期而言,您看好A股哪些细分领域机会?
杨刚:国内政策已明确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向消费及创新驱动切换,中长期而言,相关领域均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消费方面,继续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及扩围加量的家电汽车、家居家纺、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及服务型消费领域都值得挖掘。
科技创新相关细分方向上,可关注AI、星网、低空、半导体、创新药等诸多领域的可能性机会。
罗水星:中长期而言,看好符合中国在国际分工具备比较优势、符合全球技术进步方向和国内产业政策扶持、符合中国人口结构演化和新时代需求迭代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端材料、高端制造、AI应用和新消费等细分领域。
纪君凯:看好港股科技板块、新能源汽车板块、消费电子、红利板块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宽基如A500。
廖明兵:本轮行情的中长期主线将是科技创新和景气成长,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和大国博弈背景决定的。结构性行情下,从零到1或从1到10的新兴领域和产业事件催化频繁领域,获得高弹性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重点关注产业趋势向上的AI算力、AI应用等高科技领域,其次是受益自主可控和财政改善的信创、供给侧改革加速且产业链价格有望回升的光伏、见底企稳且属于财政扩张补贴方向的部分消费等,也包括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主题机会。
谢屹:主要看好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周期,包括地产产业链,因为目前处于行业相对底部区间;二是科技,包括芯片、AI、机器人等,这些行业个股需要精挑细选,因为目前估值可能已经超出相对合理区间,部分题材甚至已出现泡沫化。最后是消费,虽然从周期节奏上来可能是后复苏的板块之一,但后续如果伴随切实重大提振措施落地,这一节奏可能会被改变。
范子铭: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心或将逐步转向盈利能力的保持及提升、而非低质内卷下的规模扩张,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定价将更看重股东回报的实现,股东回报属性最为突出的红利板块有望进一步重估。
展望未来市场方向,高股东回报的红利板块也将随着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逐渐成熟而逐渐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红利低波行业如银行、公用事业等,同样也可关注国内需求潜力仍大的消费内需相关行业,以及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及行业禀赋、供给端相对克制的周期资源品领域。
以高股息价值股作为打底
把握跨年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为把握跨年行情,您在配置上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方法?
范子铭:本轮上涨不仅是跨年行情的演绎,也是过去三年熊市结束的拐点时刻。若将跨年行情对应到明年3月两会、4月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披露前,则整体处于业绩空窗期、政策预期积极区间,股市的风险偏好修复将起到主要影响,市场将表现为板块行业轮番上涨的快速轮动,最终全区间呈现整体普涨的特征。
考虑到10月以来市场已在流动性宽松的现实及预期下,科创板、TMT行业为代表的小盘成长风格持续演绎,当前红利板块为代表的大盘价值风格或是市场下一轮动方向。
罗水星: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点位,目前组合整体以高股息价值股作为打底,适当布局部分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优质公司和受益提振内需政策的品种。
廖明兵:选股方式百花齐放,个人重点从周期视角做行业轮动策略。无论经济、行业、公司,都存在明显的周期属性,尽量把握行业景气上行的阶段,如果处于上行周期前半段,通常适合选龙头,到行业全面景气的上行周期后半段,更适合选行业红利外溢的二三线成长股。当前投资思路是坚持以AI算力和AI终端应用为代表的科技成长领域为主线,另均衡布局供给侧改革的光伏、受益补贴政策的消费等困境反转辅线机会。‍‍‍‍
纪君凯:港股科技板块或是跨年行情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以港股互联网为核心配置方向。
在明年提振消费重要任务上,预计互联网平台将扮演核心角色。互联网平台作为重要的工具,将财政补贴资金运用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持。
今年以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为代表的“两新”已取得极好的效果,年底的社零消费呈现复苏改善趋势,明年专项债资金支持“两新”3000亿,假如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餐饮服务业的消费补贴,社零消费可能会进一步复苏向好。
谢屹:我们还是坚持既定的长期原则,不太会随着政策变化出现大幅改变。这些原则包括个股的精选和行业的分散。在个股层面,我们选择增长超越同行,有竞争壁垒且估值相对合理,也就是性价比较高的个股。对于企业的基本面,管理层也是重点考察的方向之一。在组合维度上,将继续对行业和个股保持足够的分散度。

制作:舰长‍‍

发布: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每年最后一个月,影响来年经济运行及市场演进的重磅会议渐次召开,这些会议中所涉及的相关重大政策讯号都可能带来较强的决策指引。...岁末之际,伴随着重磅会议的召开和市场的震荡走高,当前跨年行情是否已经展开。

【导读】跨年行情开启?六位基金经理重磅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时间来到12月中旬,又迎来关注跨年行情的最佳时刻!
回顾历史,每年年底11月到次年1、2月,若对来年的经济基本面、政策面、企业盈利和市场流动性有良好预期,市场有概率出现一波阶段性上涨行情,这往往也被称为跨年行情。
岁末之际,伴随着重磅会议的召开和市场的震荡走高,当前跨年行情是否已经展开?后市如何展望?A股哪些细分领域机会值得中长期关注?专业投资者在投资布局方面如何把握跨年行情?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 罗水星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 纪君凯

泰康基金股票基金经理 范子铭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权益研究部基金经理 杨刚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 谢屹

恒越研究精选混合、恒越成长精选混合基金经理 廖明兵
在受访基金经理看来,在国内明确转向的政策加码、部分基本面改善信号显现,以及全球宽松流动性环境支撑下,今年跨年行情已展开。    
不过,由于9月24日以来市场整体涨幅较大,交易相对拥挤,临近新年,部分资金可能阶段性获利了结,如果有阶段性回撤,反而是机会,因为明年国内政策环境会保持对资本市场友好。
目前A股市场仍围绕增量政策、流动性变化及投资者情绪,演绎由流动性驱动的修复性行情,待明年中期前后股市盈利底出现,A股市场将真正开始演绎由企业基本面与市场流动性双轮驱动的经典修复过程。
基金建议投资者需要果断摈弃熊市思维,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操作思路,迎接股市已处于明确反转期的投资时机。
多重因素催生跨年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您看来,跨年行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罗水星:跨年行情出现主要有几个原因: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对次年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进行前瞻性展望和战略布局,能够提振信心;年底到次年1、2月没有业绩披露压力,叠加政策催化,适合主题交易;一些机构资金在岁末年初会进行组合再平衡,给市场带来活跃的资金。
从交易角度看,如果市场位置不高,交易没有过度拥挤,政策环境相对友好,外部压力相对可控,市场情绪较好,大概率能够催生一段跨年行情。
纪君凯:一是市场在岁末年初往往处于业绩真空期,而宏观高频数据对A股业绩有指引作用,基本面的改善能助推行情开启。二是岁末年初是重要会议召开的窗口期,政策事件对股市的提振相对较多,催化跨年行情向上。三是年底是对未来一年进行展望的时期,若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乐观和风险偏好提升,也可能会出现跨年行情。
范子铭:跨年行情往往对应国内的特殊时间窗口,即10月底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结束,下一次财报数据披露需等待的真空期。其间一方面存在年底的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政策因素影响,往往为市场带来次年政策的高度期待。叠加年初大概率出现信贷开门红,使得跨年经济通常呈现趋势向好的季节性特征。在预期转好背景下,A股市场表现出跨年行情或春季躁动的特征。
杨刚:纵观A股历史,岁末年初时段,往往容易出现跨年行情。
一方面,每年最后一个月,影响来年经济运行及市场演进的重磅会议渐次召开,这些会议中所涉及的相关重大政策讯号都可能带来较强的决策指引。另一方面,年末多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绝对收益型投资人)兑现一年收益的过渡阶段。并且,每年末至来年初,往往也是市场流动性先紧后松边际变化较大的特殊时期,由此可能产生的市场波动,为后来者提供相对不错的布局时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是跨年行情还是春季躁动,A股每年这个阶段的实际表现,常成为预演来年市场可能走向的关键信号。
谢屹:跨年行情主要来自企业公允价值年底增加,市场开始计入下一年的盈利增长。通常年底大部分企业已经公告了三季报,乃至全年预告和对明年的指引。投资人或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下一年的盈利增长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期。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下一年的盈利预期上升;另一种是盈利在增长,但增速在下降。此时企业的公允估值会随着增速下降而下降,抵消掉部分或者全部的盈利增长。
廖明兵:所谓跨年行情通常由机构资金做年度级别的调仓布局引发,但更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是对政策和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因此,跨年行情的方向主要聚焦政策受益及盈利改善领域。另外,是否出现跨年行情也需考量年底面临的不同海内外环境,都可能对跨年行情形成催化或制约。
今年跨年行情已展开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而言,目前跨年行情是否已经展开?当前市场环境是否满足跨年行情发生的条件?
纪君凯:由于9月下旬市场涨幅较多,政策面的利好已在股价中较为充分消化,因此不存在政策的预期差。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复苏尚未到来,可以在明年基本面有较大改善空间的板块中博弈投资的机会。但当前微观资金面边际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预期下一阶段的市场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范子铭:11月底以来上证指数已连续三周收涨,跨年行情已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且当前市场满足若干跨年行情所需条件:政策面向好预期不断升温、流动性宽松的资金共振以及部分基本面改善信号显现。
谢屹:盈利增长的条件基本满足,不确定的是盈利增速是否显著下降。不过,我们看到政策定调的增长目标与之前年份持平,这是一个好迹象,有助于股市估值企稳。同时,估值除了和增长有关,也和市场情绪息息相关。目前这一指标也在反转和改善,所以大概率股市还是存在跨年行情。
廖明兵:当前市场仍处于震荡消化阶段,建议投资者拉长视角做决策,减轻对超短期涨跌的关注,尤其避免被各类“小作文”消息面干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修复,都需要过程验证。可结合近期重要会议的指引,回归行业景气和企业盈利成长,坚持聚焦经济结构转型下新质生产力、国产替代、品牌出海等主线逻辑,以及扩大内需、稀缺资源、困境反转等辅线机遇。
杨刚:今年跨年行情已悄然展开。一方面,12月陆续召开的重磅会议吸引市场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对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以及资产荒的约束下,各路资金有入场需求。
如果说9月底一揽子新政正式吹响这一轮政策大转向的号角,年底前的重磅会议则更体现为积极政策的再度确认和加力的信号,是政策层面的二阶拐点,A股演绎跨年行情的政策环境已然具备。全球相对有利的流动性环境,也为A股跨年行情的延续提供了一定支持。
重磅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有助行情展开或投资机会演绎
中国基金报记者:日前召开的中央重磅会议,对今年的跨年行情有何影响?
廖明兵:近期会议核心是明确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减轻居民压力,以恢复消费,但货币政策受汇率、银行息差、海外降息节奏等因素制约,空间相对有限。财政政策发力空间较大,包括化债、补贴消费等,受益财政政策的相关方向值得明年给予贯穿全年的重点关注。
杨刚:12月先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给市场注入了政策转向和持续加力的明确信心。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都有望比今年更为积极、给力。
其中,2025年的财政政策,预期可能更为主动,充分发挥全面振兴经济、推动结构转型和促进产业升级的火车头作用。目前市场共识是,预计明年两会上公布的赤字率可能在3.5%~4.0%之间。估计最终的数字可能相对偏高甚至不排除略超上限。货币政策方面,由较长时间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今年以来的“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再到最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彰显政策力度的明显变化,将助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回暖向好,也将有望助力跨年行情的推进及相关政策鼓励方向投资机会的进一步演绎。
罗水星: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述非常积极,基本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整个宏观政策环境对资本市场是友好的。同时,政策对于提振内需、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国企改革、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的支持、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等措施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投资方向和交易主题。
谢屹:重磅会议效果正面,短期市场情绪也在转好。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政策表述,这为下一步稳定股市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后续市场可能更多期待的是能够有切实的政策、措施落地,如果能在增长层面给予股市一定的支撑,行情可能走得更远。
纪君凯: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任务的第一位,显示当前提振国内消费信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消费信心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或需等待居民收入预期的进一步提升。
股市已明确反转
盈利驱动行情仍需时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A股市场而言,如何看待924以来的行情表现,后市如何展望?
谢屹:“924”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类似2014年底的转折。我们看到政策层面较明显的转变和呵护。这是后续行情得以展开的前提。对于后市,我们或许也可以用2014—2015年的行情来进行类比,空间上比较广阔,且时间上可能会更长远,与此同时,当前市场资金的监管也更规范,尽管个别题材还是出现了一些泡沫,但很多比较优秀的个股仍处于相对低估的区域。按此节奏,我们认为行情可能会覆盖2025年前三个季度乃至全年。
杨刚:2021年初3700多点以来跨度3年的股市调整大概率已在今年结束,年初及三季度先后在2700点以下的两次探底过程,构成此轮熊牛转换的两个关键节点。
今年以来,市场底、政策底、情绪底、流动性底已先后出现,待明年中期前后股市盈利底出现,A股市场将真正开始演绎由企业基本面与市场流动性双轮驱动的股指经典修复过程。建议投资者需要果断摈弃熊市思维,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操作思路,迎接股市已处于明确反转期的投资时机,A股震荡修复、回升向好的势头仍在途中。
罗水星:9月24日以来在高层定调的政策拉动下,市场持续保持活跃,交易额同比去年增幅明显。稳增长、拉内需、促化债、反内卷等政策不断落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策牛、流动性牛市特征明显。后续一方面有赖于政策大环境继续保持友好,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和产业层面需要不断看到技术进步、技术突破、价格和利润企稳的验证,逐渐转向基本面牛市和产业发展牛市。
纪君凯:现在政策面的支持已经足够,要等待股市基本面的复苏向好。2025年经济形势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多,股市预期更加乐观。但也要注意投资风险,如外部压力挑战仍大、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等。
廖明兵:9月底开始的超跌反弹和快速拔估值已结束,市场的调整震荡主要来自对政策预期的分歧和对明年大国博弈的担忧。以ETF流入和散户游资加杠杆为主的流动性驱动行情较难长期持续,这也是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未来行情从流动性驱动逐步转向盈利驱动而中长期向上的概率较大,但目前暂未有明显的盈利驱动基础,需等待数据验证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
看好科技创新及消费红利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中长期而言,您看好A股哪些细分领域机会?
杨刚:国内政策已明确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向消费及创新驱动切换,中长期而言,相关领域均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消费方面,继续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及扩围加量的家电汽车、家居家纺、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及服务型消费领域都值得挖掘。
科技创新相关细分方向上,可关注AI、星网、低空、半导体、创新药等诸多领域的可能性机会。
罗水星:中长期而言,看好符合中国在国际分工具备比较优势、符合全球技术进步方向和国内产业政策扶持、符合中国人口结构演化和新时代需求迭代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端材料、高端制造、AI应用和新消费等细分领域。
纪君凯:看好港股科技板块、新能源汽车板块、消费电子、红利板块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宽基如A500。
廖明兵:本轮行情的中长期主线将是科技创新和景气成长,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和大国博弈背景决定的。结构性行情下,从零到1或从1到10的新兴领域和产业事件催化频繁领域,获得高弹性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重点关注产业趋势向上的AI算力、AI应用等高科技领域,其次是受益自主可控和财政改善的信创、供给侧改革加速且产业链价格有望回升的光伏、见底企稳且属于财政扩张补贴方向的部分消费等,也包括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主题机会。
谢屹:主要看好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周期,包括地产产业链,因为目前处于行业相对底部区间;二是科技,包括芯片、AI、机器人等,这些行业个股需要精挑细选,因为目前估值可能已经超出相对合理区间,部分题材甚至已出现泡沫化。最后是消费,虽然从周期节奏上来可能是后复苏的板块之一,但后续如果伴随切实重大提振措施落地,这一节奏可能会被改变。
范子铭: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心或将逐步转向盈利能力的保持及提升、而非低质内卷下的规模扩张,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定价将更看重股东回报的实现,股东回报属性最为突出的红利板块有望进一步重估。
展望未来市场方向,高股东回报的红利板块也将随着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逐渐成熟而逐渐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红利低波行业如银行、公用事业等,同样也可关注国内需求潜力仍大的消费内需相关行业,以及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及行业禀赋、供给端相对克制的周期资源品领域。
以高股息价值股作为打底
把握跨年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为把握跨年行情,您在配置上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方法?
范子铭:本轮上涨不仅是跨年行情的演绎,也是过去三年熊市结束的拐点时刻。若将跨年行情对应到明年3月两会、4月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披露前,则整体处于业绩空窗期、政策预期积极区间,股市的风险偏好修复将起到主要影响,市场将表现为板块行业轮番上涨的快速轮动,最终全区间呈现整体普涨的特征。
考虑到10月以来市场已在流动性宽松的现实及预期下,科创板、TMT行业为代表的小盘成长风格持续演绎,当前红利板块为代表的大盘价值风格或是市场下一轮动方向。
罗水星: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点位,目前组合整体以高股息价值股作为打底,适当布局部分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优质公司和受益提振内需政策的品种。
廖明兵:选股方式百花齐放,个人重点从周期视角做行业轮动策略。无论经济、行业、公司,都存在明显的周期属性,尽量把握行业景气上行的阶段,如果处于上行周期前半段,通常适合选龙头,到行业全面景气的上行周期后半段,更适合选行业红利外溢的二三线成长股。当前投资思路是坚持以AI算力和AI终端应用为代表的科技成长领域为主线,另均衡布局供给侧改革的光伏、受益补贴政策的消费等困境反转辅线机会。‍‍‍‍
纪君凯:港股科技板块或是跨年行情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以港股互联网为核心配置方向。
在明年提振消费重要任务上,预计互联网平台将扮演核心角色。互联网平台作为重要的工具,将财政补贴资金运用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持。
今年以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为代表的“两新”已取得极好的效果,年底的社零消费呈现复苏改善趋势,明年专项债资金支持“两新”3000亿,假如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餐饮服务业的消费补贴,社零消费可能会进一步复苏向好。
谢屹:我们还是坚持既定的长期原则,不太会随着政策变化出现大幅改变。这些原则包括个股的精选和行业的分散。在个股层面,我们选择增长超越同行,有竞争壁垒且估值相对合理,也就是性价比较高的个股。对于企业的基本面,管理层也是重点考察的方向之一。在组合维度上,将继续对行业和个股保持足够的分散度。

制作:舰长‍‍

发布: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