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汽车圈的「收官战」,传统豪华开大了

汽车之心

1周前

8月16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个人消费者于2024年4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购车时若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

作者| 郑森鸿

编辑| 白雪

中国人最爱买的豪华车品牌是谁?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1 月宝马销量为 5.45 万辆,再次力压对手奔驰和奥迪,其中两大主力 3 系和 X3 的月销量都超过了 1 万辆。

尽管大家都在争议传统豪华还值不值得买,但最终豪华车的消费者还是用脚投票了宝马。

用户口碑决定了市场潜力。比较好奇的是,宝马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销量大涨?原因有两点。

  • 一是瞄准下手时机,年初买车和年末买车,至少补贴上就差了 1.5 万元。
  • 二是产品为王,始终都是汽车圈的金科定律,作为一家产品具有鲜明特点的豪华品牌,宝马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稀缺属性。
很显然,即便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变革期,技术在变,消费者需求也在变,但豪华品牌安身立命的方法论,并没有改变。
这也意味着,汽车行业存活百年的豪华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在每一次行业革命中,靠设计变革和技术创新,积累品牌价值。
01
一年一次的窗口期
汽车市场上周期性的价格波动一直都有,真正值得下手的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一是赶上国补的末班车
8 月 16 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 7 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个人消费者于 2024 年 4 月 24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购车时若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 1 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 7000 元,分别提高至 2 万元和 1.5 万元。
这是自 2009 年以旧换新推出至今,补贴力度最高的政策,比起早期的补贴金额提升了 1.2 万~1.4 万元。
二是赶上地方补贴的加码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超 24 个省市先后出台了支持汽车置换政策,置换时最多额外享受 1.9 万元的补贴,部分地区还在 12 月推出了 2000-6000 元/辆的消费券补贴。
以合肥入手一辆 30 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在先后叠加国补、地方补贴和消费券之后,新车的裸车价为 25.6 万元。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 4.4 万元的差价把新车的保险和电费全都包了。
三是赶上车企的收官之战
实际上,基本所有车企都会年底博一搏年度销售目标,或多或少会配合补贴打出福利政策。
在真金白银的补贴下,政策的红利加速了汽车市场的升温
乘联会数据显示,11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 242.3 万辆,同比增长 16.5%,环比增长 7.1%。
作为对比,在补贴额度的加码之前,今年 7 月的汽车销售额 3798 亿元,同比下降 4.9%。1~7 月累计销售额 26736 亿元,同比下降 1.7%,车市需求相对处于低迷状态。
在国补加码的过渡阶段,往往会出现两种购车心理的消费者:
  • 一类是已经决定要买新车的人,经过销售人员的反复催促,最终赶在 12 月补贴结束前完成提车;
  • 一类是犹豫不决的摇摆用户,在补贴结束之后,会因为意向车型出现涨价,再次选择持币观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1 月车市延续 10 月的增高趋势,核心原因是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效果的加持。
选在年底买车,一方面是还能赶在政策结束前拿到补贴,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冲击年终 KPI,双方的各取所需,是推动销量的有力手段。
02
时机有了,
销量密码是什么?
买车是综合性、结构性体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随主流。
在这一点上,销量就成为潜在消费者买车的最重要决策因素,因为口碑是最容易带来信任的,反映了市场和用户对产品的认可。
国家信息中心曾做过一份《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的研报,中国汽车消费者不仅在乎汽车品牌是否有面子,在选车和购买决策时,更倾向听取全家人乃至整个人脉圈的建议。
这一说法也在年末的市场表现上得到了验证。
一位宝马销售向汽车之心透露,本以为忙完金九银十可以歇口气,没想到又赶上了国补的末班车,周末高峰期试驾车都排上队了。
一方面,政策补贴的加持,带动了车企和经销商的入局
官方政策显示,宝马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都能享受国补福利,燃油车一次性补贴 1.5 万元、新能源车型 2 万元,部分车型还可以叠加金融政策的补贴。
以宝马 i3、iX3 为例,其以旧换新一次性补贴 2 万元,iX3 还可以再享受 0 首付、3 年 0 息的金融政策,按总按揭额 30 万来算,月供 8333 元,只需缴纳第一年的保险费用就能提车。
另一方面,自成一派的产品差异化,是宝马纯电产品破局的关键
电动化的宝马难就难在,如何在所有人都在标榜性能的时代,保持住本就以性能驾控作为品牌基因的优势。
造比油车快的电车,是小聪明。
而造跟油车一样驾驶质感的电车,是大智慧。
与同级德系豪华纯电车相比,宝马的产品力和性价比都不差。与不限品牌的同价位车型相比,宝马是一家拥有百年造车底蕴的豪华汽车品牌。
车 fans 销售表示,宝马 i3 对比最多的是特斯拉和奥迪 Q4 e-Tron,不选特斯拉的原因是内饰做工太简约,不选 Q4 e-Tron 是宝马品牌更大、更好开。
一来传承宝马驾控的精髓,二来配合更具竞争力的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这是少有人能拒绝的「蓝天白云」。
03
豪华品牌不是靠说出来的
所谓「豪华品牌」,本质上不是由车企自己定义自己,而是来自用户长年累月的选择和淘汰。
一家车企自己吆喝自己是豪华品牌并没有说服力,无论定价多高、定位人群多么精英,外界的评价、现实的业绩、用户的口碑,一家品牌的价值几何,是由这些来自外部的反馈积累而来——它自己说的不算。
你也可以认为,福利政策只是「加分项」,而真正和用户朝夕相处的,是产品和品牌影响力。
一方面,在汽车市场这场混战中,决胜的核心筹码无疑是产品
这两年新能源市场从不缺流量,缺的是有趣的产品。
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了新车的三大件,实用性是有了,但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了。
汽车作为复杂的工业化产品,机械素质和安全性是核心,这是传统车企难以被撼动的优势,尤其是在此原则和标准之上,顺势搭建部署电动化技术。
宝马纯电产品显然是最直接的例证,不仅承接了宝马在电动出行领域长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同时兼顾性能体验等一系列标准,为宝马的技术成果进行了落地。
消费者也不用再因为自己需要买一辆电动车,而去妥协电动的驱动方式,即使买的是一辆纯电动的宝马,依然能得到宝马百年来所坚持的独有驾驶乐趣。
另一方面,比占据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
雪球越滚越大,不在于最初的质量大小,而是依赖于滚动过程中形成的势能,这是许多火热不衰车型背后都离不开用户群体信任的原因。
以宝马 i3 的用户画像为例,除了认为操控、动力和外观满意是 i3 的三大长板之外,87% 的用户将品牌视为选择宝马的关键因素。
相比于国内造车新势力,宝马的优势在于已经有庞大的车主群体,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这些已经存在的体量优势能让宝马建立起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以及对消费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圈层文化。
从商业逻辑来看,宝马作为一家百年豪华品牌,无论是过往一代代产品探索技术创新方向的经验,还是通过一年超过百万辆销售成绩积累的利润,在时代变革期,仍然具有远超其他行业入局者的优势和主动性。
说到底,要让消费者买单,产品很重要,品牌影响力很重要,符合大众认知的技术发展路线更重要。

8月16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个人消费者于2024年4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购车时若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

作者| 郑森鸿

编辑| 白雪

中国人最爱买的豪华车品牌是谁?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1 月宝马销量为 5.45 万辆,再次力压对手奔驰和奥迪,其中两大主力 3 系和 X3 的月销量都超过了 1 万辆。

尽管大家都在争议传统豪华还值不值得买,但最终豪华车的消费者还是用脚投票了宝马。

用户口碑决定了市场潜力。比较好奇的是,宝马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销量大涨?原因有两点。

  • 一是瞄准下手时机,年初买车和年末买车,至少补贴上就差了 1.5 万元。
  • 二是产品为王,始终都是汽车圈的金科定律,作为一家产品具有鲜明特点的豪华品牌,宝马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稀缺属性。
很显然,即便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变革期,技术在变,消费者需求也在变,但豪华品牌安身立命的方法论,并没有改变。
这也意味着,汽车行业存活百年的豪华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在每一次行业革命中,靠设计变革和技术创新,积累品牌价值。
01
一年一次的窗口期
汽车市场上周期性的价格波动一直都有,真正值得下手的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一是赶上国补的末班车
8 月 16 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 7 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个人消费者于 2024 年 4 月 24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购车时若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 1 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 7000 元,分别提高至 2 万元和 1.5 万元。
这是自 2009 年以旧换新推出至今,补贴力度最高的政策,比起早期的补贴金额提升了 1.2 万~1.4 万元。
二是赶上地方补贴的加码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超 24 个省市先后出台了支持汽车置换政策,置换时最多额外享受 1.9 万元的补贴,部分地区还在 12 月推出了 2000-6000 元/辆的消费券补贴。
以合肥入手一辆 30 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在先后叠加国补、地方补贴和消费券之后,新车的裸车价为 25.6 万元。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 4.4 万元的差价把新车的保险和电费全都包了。
三是赶上车企的收官之战
实际上,基本所有车企都会年底博一搏年度销售目标,或多或少会配合补贴打出福利政策。
在真金白银的补贴下,政策的红利加速了汽车市场的升温
乘联会数据显示,11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 242.3 万辆,同比增长 16.5%,环比增长 7.1%。
作为对比,在补贴额度的加码之前,今年 7 月的汽车销售额 3798 亿元,同比下降 4.9%。1~7 月累计销售额 26736 亿元,同比下降 1.7%,车市需求相对处于低迷状态。
在国补加码的过渡阶段,往往会出现两种购车心理的消费者:
  • 一类是已经决定要买新车的人,经过销售人员的反复催促,最终赶在 12 月补贴结束前完成提车;
  • 一类是犹豫不决的摇摆用户,在补贴结束之后,会因为意向车型出现涨价,再次选择持币观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1 月车市延续 10 月的增高趋势,核心原因是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效果的加持。
选在年底买车,一方面是还能赶在政策结束前拿到补贴,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冲击年终 KPI,双方的各取所需,是推动销量的有力手段。
02
时机有了,
销量密码是什么?
买车是综合性、结构性体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随主流。
在这一点上,销量就成为潜在消费者买车的最重要决策因素,因为口碑是最容易带来信任的,反映了市场和用户对产品的认可。
国家信息中心曾做过一份《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的研报,中国汽车消费者不仅在乎汽车品牌是否有面子,在选车和购买决策时,更倾向听取全家人乃至整个人脉圈的建议。
这一说法也在年末的市场表现上得到了验证。
一位宝马销售向汽车之心透露,本以为忙完金九银十可以歇口气,没想到又赶上了国补的末班车,周末高峰期试驾车都排上队了。
一方面,政策补贴的加持,带动了车企和经销商的入局
官方政策显示,宝马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都能享受国补福利,燃油车一次性补贴 1.5 万元、新能源车型 2 万元,部分车型还可以叠加金融政策的补贴。
以宝马 i3、iX3 为例,其以旧换新一次性补贴 2 万元,iX3 还可以再享受 0 首付、3 年 0 息的金融政策,按总按揭额 30 万来算,月供 8333 元,只需缴纳第一年的保险费用就能提车。
另一方面,自成一派的产品差异化,是宝马纯电产品破局的关键
电动化的宝马难就难在,如何在所有人都在标榜性能的时代,保持住本就以性能驾控作为品牌基因的优势。
造比油车快的电车,是小聪明。
而造跟油车一样驾驶质感的电车,是大智慧。
与同级德系豪华纯电车相比,宝马的产品力和性价比都不差。与不限品牌的同价位车型相比,宝马是一家拥有百年造车底蕴的豪华汽车品牌。
车 fans 销售表示,宝马 i3 对比最多的是特斯拉和奥迪 Q4 e-Tron,不选特斯拉的原因是内饰做工太简约,不选 Q4 e-Tron 是宝马品牌更大、更好开。
一来传承宝马驾控的精髓,二来配合更具竞争力的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这是少有人能拒绝的「蓝天白云」。
03
豪华品牌不是靠说出来的
所谓「豪华品牌」,本质上不是由车企自己定义自己,而是来自用户长年累月的选择和淘汰。
一家车企自己吆喝自己是豪华品牌并没有说服力,无论定价多高、定位人群多么精英,外界的评价、现实的业绩、用户的口碑,一家品牌的价值几何,是由这些来自外部的反馈积累而来——它自己说的不算。
你也可以认为,福利政策只是「加分项」,而真正和用户朝夕相处的,是产品和品牌影响力。
一方面,在汽车市场这场混战中,决胜的核心筹码无疑是产品
这两年新能源市场从不缺流量,缺的是有趣的产品。
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了新车的三大件,实用性是有了,但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了。
汽车作为复杂的工业化产品,机械素质和安全性是核心,这是传统车企难以被撼动的优势,尤其是在此原则和标准之上,顺势搭建部署电动化技术。
宝马纯电产品显然是最直接的例证,不仅承接了宝马在电动出行领域长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同时兼顾性能体验等一系列标准,为宝马的技术成果进行了落地。
消费者也不用再因为自己需要买一辆电动车,而去妥协电动的驱动方式,即使买的是一辆纯电动的宝马,依然能得到宝马百年来所坚持的独有驾驶乐趣。
另一方面,比占据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
雪球越滚越大,不在于最初的质量大小,而是依赖于滚动过程中形成的势能,这是许多火热不衰车型背后都离不开用户群体信任的原因。
以宝马 i3 的用户画像为例,除了认为操控、动力和外观满意是 i3 的三大长板之外,87% 的用户将品牌视为选择宝马的关键因素。
相比于国内造车新势力,宝马的优势在于已经有庞大的车主群体,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这些已经存在的体量优势能让宝马建立起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以及对消费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圈层文化。
从商业逻辑来看,宝马作为一家百年豪华品牌,无论是过往一代代产品探索技术创新方向的经验,还是通过一年超过百万辆销售成绩积累的利润,在时代变革期,仍然具有远超其他行业入局者的优势和主动性。
说到底,要让消费者买单,产品很重要,品牌影响力很重要,符合大众认知的技术发展路线更重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