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行业的周期逻辑变了!

财经早餐

秉世烛光

1个月前

四季度以来,液晶面板呈现量价回稳趋势。
相关报告显示,“国补”政策以及国内外大促活动带来的市场需求回暖好于预期,促使11月份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全线止跌趋稳。此外,平板、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维持不变。

千亿、百亿梯队,各有各的烦恼
据统计,光学面板行业,目前有39家上市公司,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39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4184.54亿元,归母净利润24.19亿元。

图片来源:财报整理
以前三季度营收看,面板上市公司,可划分为千亿梯队、百亿梯队以及不足百亿的。
而两家头部企业营收就在千亿以上,京东方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37.32亿元,同比增长13.61%;TCL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30.28亿元,同比减少7.57%。
京东方和TCL科技两家瓜分了行业板块超过63.7%的份额。
京东方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近年来,随着行业内面板生产线扩产逐步进入尾声,叠加部分海外厂商退出,行业整体集中度大幅提升,供给格局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行业内厂商持续坚持“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持续改善。
TCL科技表示,长期来看,全球显示终端销量较为稳定,大尺寸化趋势将驱动显示面积稳健增长,供给端进一步优化的竞争格局有利于行业回归合理的商业回报诉求,显示产业的周期性将逐渐减弱。
尽管两家头部企业做出了如此表态,但行业预期并不很好。
且不说TCL营收出现了下滑。京东方看似实现了不错的增长,但京东方的增长是建立在连续两年业绩不佳的基础上。2022年、2023年,京东方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0.77%和66.26%。
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方利润33.10亿,同比增长超过200%,但也只是2021年同期利润的六分之一。
另外,事实上,京东方三季度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方毛利率17.4%,但是净利仅有0.33%,利润用微薄可能都不太合适了。
而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增的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3.86 亿元、9.48 亿元,同比增长51.1%和47%。
在京东方和TCL之后,百亿梯队当属冠捷科技、深天马和康冠科技了。
前三季度,冠捷科技实现营收410.65亿元,同比增长3.87%;深天马实现营收240.14亿元,同比减少2.78%;康冠科技实现营收113.91亿元,同比增长33.05%。

面板周期逻辑从何而来
过去,整个面板行业都有着近乎盲目的“周期信仰”。
回溯整个面板行业发展史,大体上遵循美-日-韩-中的产业崛起路径。
美国无线电公司最早尝试将液晶用于显示技术,但没能打造出可用的产品,黯然离场。日本企业接棒无线电公司,将液晶用于一系列小屏产品,取得成功。
日本企业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韩国以“反周期投资”的方式杀得溃不成军。
所谓“反周期投资”,即在行业下行阶段,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坚持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等待周期反转后,实现更大的产量和利润。
这背后其实是“生产创造需求”的逻辑,而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不惜血本地投资”。
后来京东方、TCL等中国企业也正是依靠比韩国企业更大规模的反周期投资,将韩国企业挤出了市场。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决胜逻辑。
这样的周期逻辑与“反周期投资”,只意味着各家企业之间并不能拉开产品和技术差距,只是依靠产线代差短暂保持优势。
随着面板尺寸越做越大,工厂投资也水涨船高,“高投资”本身成了一种竞争壁垒。

大屏“过剩”,开卷OLED
液晶行业持续扩张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逻辑——消费电子的扩张。液晶面板总需要安置在具体的设备上,手机、平板、电脑、电视。
随着消费电子的触顶,整个行业面临严峻拷问——消费者需要更大尺寸的显示器吗?
曾经,十几寸的电视都是稀罕物,如今,百寸大屏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寸之后,尺寸刺激的需求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
随着大屏“过剩”,全行业转向用新技术实现“存量替代”,直观表现就是推广更高性能和价值的OLED面板。OLED屏幕更薄更轻,拥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鲜艳的色彩。
苹果iPhone16系列新机、小米15系列手机、华为Mate70系列手机等均采用OLED屏幕。
TCL表示,整个显示产业未来5年唯一确定的大趋势,就是中尺寸OLED渗透率的提高。
根据集邦咨询预测,2024年OLED显示器出货规模可达144万台,同比增长181%,这一高增长的态势有望延续至未来几年。
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且不论OLED技术本身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OLED的上机,也只是“存量替代”,各家厂商仍然需要在“反周期投资”中厮杀。
这样的缠斗会有尽头吗?很难说,但行业集中度在一轮轮周期中不断提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京东方、TCL等巨头之间握手言和,放弃明争,转向更持久的“暗斗”。

结语
过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板行业的“反周期投资”,是决胜的关键,但那只是就面板周期谈面板。
其背后的前提预设是,更大尺寸的屏幕会有人买单,显示效果更好的屏幕会有人买单。这一前提仰仗的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扩张。
但现如今,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也阶段性的“卷到头”了。这才有所谓的“显示产业的周期性将逐渐减弱”。
另外,也要看到,从投资角度,面板行业距离回本“遥遥无期”。
2004年上市以来,TCL科技累计派现 14次,共计136.9亿,累计融资 26次,共计579.5亿。
京东方更夸张,上市以来累计派现 14次,共计202.2亿,累计融资 13次,共计1182亿。
其他面板企业情况也都类似。
隔壁的光伏行业,正试图通过“自律公约”自救,面板行业又会如何呢?是继续上演“大鱼吃小鱼”的戏码,还是坐下来谈谈,喘口气?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四季度以来,液晶面板呈现量价回稳趋势。
相关报告显示,“国补”政策以及国内外大促活动带来的市场需求回暖好于预期,促使11月份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全线止跌趋稳。此外,平板、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维持不变。

千亿、百亿梯队,各有各的烦恼
据统计,光学面板行业,目前有39家上市公司,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39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4184.54亿元,归母净利润24.19亿元。

图片来源:财报整理
以前三季度营收看,面板上市公司,可划分为千亿梯队、百亿梯队以及不足百亿的。
而两家头部企业营收就在千亿以上,京东方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37.32亿元,同比增长13.61%;TCL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30.28亿元,同比减少7.57%。
京东方和TCL科技两家瓜分了行业板块超过63.7%的份额。
京东方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近年来,随着行业内面板生产线扩产逐步进入尾声,叠加部分海外厂商退出,行业整体集中度大幅提升,供给格局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行业内厂商持续坚持“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持续改善。
TCL科技表示,长期来看,全球显示终端销量较为稳定,大尺寸化趋势将驱动显示面积稳健增长,供给端进一步优化的竞争格局有利于行业回归合理的商业回报诉求,显示产业的周期性将逐渐减弱。
尽管两家头部企业做出了如此表态,但行业预期并不很好。
且不说TCL营收出现了下滑。京东方看似实现了不错的增长,但京东方的增长是建立在连续两年业绩不佳的基础上。2022年、2023年,京东方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0.77%和66.26%。
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方利润33.10亿,同比增长超过200%,但也只是2021年同期利润的六分之一。
另外,事实上,京东方三季度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方毛利率17.4%,但是净利仅有0.33%,利润用微薄可能都不太合适了。
而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增的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3.86 亿元、9.48 亿元,同比增长51.1%和47%。
在京东方和TCL之后,百亿梯队当属冠捷科技、深天马和康冠科技了。
前三季度,冠捷科技实现营收410.65亿元,同比增长3.87%;深天马实现营收240.14亿元,同比减少2.78%;康冠科技实现营收113.91亿元,同比增长33.05%。

面板周期逻辑从何而来
过去,整个面板行业都有着近乎盲目的“周期信仰”。
回溯整个面板行业发展史,大体上遵循美-日-韩-中的产业崛起路径。
美国无线电公司最早尝试将液晶用于显示技术,但没能打造出可用的产品,黯然离场。日本企业接棒无线电公司,将液晶用于一系列小屏产品,取得成功。
日本企业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韩国以“反周期投资”的方式杀得溃不成军。
所谓“反周期投资”,即在行业下行阶段,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坚持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等待周期反转后,实现更大的产量和利润。
这背后其实是“生产创造需求”的逻辑,而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不惜血本地投资”。
后来京东方、TCL等中国企业也正是依靠比韩国企业更大规模的反周期投资,将韩国企业挤出了市场。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决胜逻辑。
这样的周期逻辑与“反周期投资”,只意味着各家企业之间并不能拉开产品和技术差距,只是依靠产线代差短暂保持优势。
随着面板尺寸越做越大,工厂投资也水涨船高,“高投资”本身成了一种竞争壁垒。

大屏“过剩”,开卷OLED
液晶行业持续扩张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逻辑——消费电子的扩张。液晶面板总需要安置在具体的设备上,手机、平板、电脑、电视。
随着消费电子的触顶,整个行业面临严峻拷问——消费者需要更大尺寸的显示器吗?
曾经,十几寸的电视都是稀罕物,如今,百寸大屏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寸之后,尺寸刺激的需求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
随着大屏“过剩”,全行业转向用新技术实现“存量替代”,直观表现就是推广更高性能和价值的OLED面板。OLED屏幕更薄更轻,拥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鲜艳的色彩。
苹果iPhone16系列新机、小米15系列手机、华为Mate70系列手机等均采用OLED屏幕。
TCL表示,整个显示产业未来5年唯一确定的大趋势,就是中尺寸OLED渗透率的提高。
根据集邦咨询预测,2024年OLED显示器出货规模可达144万台,同比增长181%,这一高增长的态势有望延续至未来几年。
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且不论OLED技术本身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OLED的上机,也只是“存量替代”,各家厂商仍然需要在“反周期投资”中厮杀。
这样的缠斗会有尽头吗?很难说,但行业集中度在一轮轮周期中不断提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京东方、TCL等巨头之间握手言和,放弃明争,转向更持久的“暗斗”。

结语
过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板行业的“反周期投资”,是决胜的关键,但那只是就面板周期谈面板。
其背后的前提预设是,更大尺寸的屏幕会有人买单,显示效果更好的屏幕会有人买单。这一前提仰仗的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扩张。
但现如今,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也阶段性的“卷到头”了。这才有所谓的“显示产业的周期性将逐渐减弱”。
另外,也要看到,从投资角度,面板行业距离回本“遥遥无期”。
2004年上市以来,TCL科技累计派现 14次,共计136.9亿,累计融资 26次,共计579.5亿。
京东方更夸张,上市以来累计派现 14次,共计202.2亿,累计融资 13次,共计1182亿。
其他面板企业情况也都类似。
隔壁的光伏行业,正试图通过“自律公约”自救,面板行业又会如何呢?是继续上演“大鱼吃小鱼”的戏码,还是坐下来谈谈,喘口气?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