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丙超适应症应用广泛,带动终端需求持续扩容
静丙适应症数量在国内和国外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获批的静丙适应症仅有 6 种疾病,美国 FDA 及其他海外国家获批的静丙适应症数量明显超过国内。静丙已经被应用到许多适应症以外的疾病,且在一些疾病上被证明存在明显益处。根据 MRB 数据,2020 年全球免疫球蛋白使用超过 253 吨,有望不断持续提升。根据 PDB 国内全渠道放大数据,新冠疫情后静丙在国内样本医院内销售额相对其他血制品具备明显超额增速( 23Q2 及 23Q3 全部血制品 、 白蛋白 、 静丙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6%/16%/32%、4%/0%/30%),23Q4 及 24Q1 静丙销售额仍维持较高水平,静丙超适应症的使用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市场的潜在规模。
市场维持高景气度,供给端不断扩大
根据多地新闻报道,全国多地公立医院2024 年上半年静丙呈现短期缺货或供给不足问题,市场需求端较为景气,需求仍有望不断增长。根据 PDB 国内全渠道放大数据,2023 年静丙销售额达 106亿元,同比增长 27%,2017-2023CAGR 为 13%,静丙终端需求持续扩容,带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3 年我国血浆采浆量超过 12000 吨,根据近年国内新增获批浆站,国内总体采浆量有望持续稳定增长,静丙供给端有望持续扩容。
国内外血制品用药结构差异较大,对标海外静丙使用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 年全球血制品使用结构中免疫球蛋白占比较高,接近 50%,远超白蛋白;2023 财年 CSL 血制品销售额中免疫球蛋白占比达 53%。根据 PDB 销售数据,2023 年样本医院血制品销售收入中白蛋白超过 50%,海内外血制品用药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在静丙临床需求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 CSL 资料,2023年中国人均静丙使用量仅为美国、澳大利亚的 8%、德国的 18%、日本的 49%,差距较大,中国静丙的使用量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四代蓉生静丙上市销售,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天坛生物四代蓉生静丙于 2023 年9 月上市,静丙持续迭代,产品力持续提升。国内多家血制品企业积极布局四代高浓度静丙产品,有望陆续上市。四代高浓度静丙在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起效时间上具备明显优势,且有望提升吨浆利用率、提高吨浆产出,增厚公司业绩。
风险分析:采浆量不及预期、浆站获批低于预期、价格波动风险、产品研发及上
市进度低于预期。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研究)
静丙超适应症应用广泛,带动终端需求持续扩容
静丙适应症数量在国内和国外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获批的静丙适应症仅有 6 种疾病,美国 FDA 及其他海外国家获批的静丙适应症数量明显超过国内。静丙已经被应用到许多适应症以外的疾病,且在一些疾病上被证明存在明显益处。根据 MRB 数据,2020 年全球免疫球蛋白使用超过 253 吨,有望不断持续提升。根据 PDB 国内全渠道放大数据,新冠疫情后静丙在国内样本医院内销售额相对其他血制品具备明显超额增速( 23Q2 及 23Q3 全部血制品 、 白蛋白 、 静丙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6%/16%/32%、4%/0%/30%),23Q4 及 24Q1 静丙销售额仍维持较高水平,静丙超适应症的使用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市场的潜在规模。
市场维持高景气度,供给端不断扩大
根据多地新闻报道,全国多地公立医院2024 年上半年静丙呈现短期缺货或供给不足问题,市场需求端较为景气,需求仍有望不断增长。根据 PDB 国内全渠道放大数据,2023 年静丙销售额达 106亿元,同比增长 27%,2017-2023CAGR 为 13%,静丙终端需求持续扩容,带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3 年我国血浆采浆量超过 12000 吨,根据近年国内新增获批浆站,国内总体采浆量有望持续稳定增长,静丙供给端有望持续扩容。
国内外血制品用药结构差异较大,对标海外静丙使用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 年全球血制品使用结构中免疫球蛋白占比较高,接近 50%,远超白蛋白;2023 财年 CSL 血制品销售额中免疫球蛋白占比达 53%。根据 PDB 销售数据,2023 年样本医院血制品销售收入中白蛋白超过 50%,海内外血制品用药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在静丙临床需求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 CSL 资料,2023年中国人均静丙使用量仅为美国、澳大利亚的 8%、德国的 18%、日本的 49%,差距较大,中国静丙的使用量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四代蓉生静丙上市销售,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天坛生物四代蓉生静丙于 2023 年9 月上市,静丙持续迭代,产品力持续提升。国内多家血制品企业积极布局四代高浓度静丙产品,有望陆续上市。四代高浓度静丙在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起效时间上具备明显优势,且有望提升吨浆利用率、提高吨浆产出,增厚公司业绩。
风险分析:采浆量不及预期、浆站获批低于预期、价格波动风险、产品研发及上
市进度低于预期。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