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解读】前11月社融增超29万亿元!地方化债提速扰动增量 总量平稳支持实体力度不减

东方财富网

3周前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且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翟卓)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7.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4万亿元;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7.8%,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1%。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地方化债力度加大,11月金融数据增量略有放缓,但信贷总量平稳、结构优化、利率下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稳固。往后看,随着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以及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不良核减及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社融增量同比少约4万亿元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前11个月,社融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4.24万亿元。

市场机构分析,增量减少主要是受不良贷款核减加快以及地方化债力度加大两方面因素影响。具体来看,一方面,近段时间来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按下“加速键”。

如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数据,三季度以来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以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另据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虽然不良贷款核销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但这只是银行的账务处理,其与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并未改变,并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且从长远看,处置不良贷款还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加速置换债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存量。近期中央出台化债组合拳,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并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据了解,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

据市场机构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就是贷款,以避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预计11月全国已完成近2500亿的地方债务置换。

“虽然地方化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存量,但也能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对地方政府来说,缓释债务压力有利于其“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

而对银行来说,贷款的减少则能转为政府债券增加,因此对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虽然债务置换或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但地方债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置换后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前述受访专家说。

另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11月人民币信贷增超17万亿元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

总体来看,信贷投放保持平稳。分部门看,前11月住户贷款增加2.37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286亿元。

其中1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的票据融资新增近1200亿元,引发市场普遍关注。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票据融资与其他贷款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同样能发挥出稳信贷、稳总量的作用。

如从支付功能看,当前基于新一代票据系统,企业可以便利地将持有的票据分拆或组合成任意金额进行支付,而且操作成本较低。再从融资功能看,相对于一般性贷款,票据融资具有成本低、流动性高、操作便利等优势,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总的来看,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大型企业可合理通过票据支付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账款,有效提升其支付意愿。而中小微企业也能够向银行进行票据贴现融资,缓解流动性压力。

其次,从结构方面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截至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约13.87万亿元、4.25万亿元、32.21万亿元,同比增约12.8%、13.2%、14.3%,且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另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个人房贷亦在企稳回升。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且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最后,从价格方面看,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记者获悉,11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分别约为3.45%、3.08%,较上月低2个、7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6个、92个基点。

往后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同时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也有望恢复较快增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且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翟卓)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7.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4万亿元;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7.8%,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1%。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地方化债力度加大,11月金融数据增量略有放缓,但信贷总量平稳、结构优化、利率下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稳固。往后看,随着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以及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不良核减及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社融增量同比少约4万亿元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前11个月,社融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4.24万亿元。

市场机构分析,增量减少主要是受不良贷款核减加快以及地方化债力度加大两方面因素影响。具体来看,一方面,近段时间来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按下“加速键”。

如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数据,三季度以来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以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另据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虽然不良贷款核销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但这只是银行的账务处理,其与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并未改变,并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且从长远看,处置不良贷款还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加速置换债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存量。近期中央出台化债组合拳,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并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据了解,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

据市场机构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就是贷款,以避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预计11月全国已完成近2500亿的地方债务置换。

“虽然地方化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存量,但也能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对地方政府来说,缓释债务压力有利于其“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

而对银行来说,贷款的减少则能转为政府债券增加,因此对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虽然债务置换或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但地方债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置换后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前述受访专家说。

另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11月人民币信贷增超17万亿元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

总体来看,信贷投放保持平稳。分部门看,前11月住户贷款增加2.37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286亿元。

其中1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的票据融资新增近1200亿元,引发市场普遍关注。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票据融资与其他贷款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同样能发挥出稳信贷、稳总量的作用。

如从支付功能看,当前基于新一代票据系统,企业可以便利地将持有的票据分拆或组合成任意金额进行支付,而且操作成本较低。再从融资功能看,相对于一般性贷款,票据融资具有成本低、流动性高、操作便利等优势,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总的来看,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大型企业可合理通过票据支付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账款,有效提升其支付意愿。而中小微企业也能够向银行进行票据贴现融资,缓解流动性压力。

其次,从结构方面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截至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约13.87万亿元、4.25万亿元、32.21万亿元,同比增约12.8%、13.2%、14.3%,且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另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个人房贷亦在企稳回升。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且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最后,从价格方面看,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记者获悉,11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分别约为3.45%、3.08%,较上月低2个、7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6个、92个基点。

往后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同时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也有望恢复较快增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