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呈弱势下行走势

新华财经

3周前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推出的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运行结果显示,11月份焦煤现货指数报1383点,环比跌幅0.65%;焦煤竞价指数报1347点,环比下跌4.6%;焦煤长协指数报1335点,环比持平。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推出的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运行结果显示,11月份焦煤现货指数报1383点,环比跌幅0.65%;焦煤竞价指数报1347点,环比下跌4.6%;焦煤长协指数报1335点,环比持平。

从指数运行情况来看,11月份焦煤市场呈现出弱势下行走势。各煤种跌幅在90-250元/吨。大部分煤种已经跌破年内低点。

从基本面来看,11月份焦煤市场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运行态势。区域内煤矿大多维持正常生产节奏,炼焦煤的产量持续稳步上升,相较于前月实现了小幅度的回升。在进口炼焦煤方面,蒙煤的通关车次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下游采购方的积极性却表现平平,导致库存量迅速攀升,市场成交的氛围明显转弱。同时,进口澳煤的成交价格也呈现出轻微下滑的趋势,截至11月24日,澳煤的进口价格已经处于倒挂状态。随着焦炭市场第三轮降价措施的落实,焦化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此背景下,焦钢企业开始采取按需采购的策略,库存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运行,对炼焦煤的需求相应减弱。短期内,下游终端市场的需求对原料煤的支撑力度显得较为有限。整体来看,11月份焦煤市场的供应相对宽松,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

供给端方面,煤矿端多数维持正常生产,煤矿开工维持高位,整体供应仍较为宽松。进口方面,年底蒙煤继续冲量,通关车数维持高位,但在高通关下,口岸库存持续增加,监管库已接近暴库,出现卸货困难的情况,预计蒙煤通关将小幅回落。进口澳煤相比国内煤价差收窄,受国内传统淡季影响,进口量预计呈下滑趋势。需求端方面,从铁水产量方面来看,11月煤焦整体需求处于年内相对较高的水平,全月基本维持在235万吨上下。但就当前炼焦煤的基本面而言,炼焦煤的供应量大体能够满足铁水产量在240-245万吨之间的需求。由于供应端出现过剩的情况,下游企业拿货积极性不高,进入11月下旬之后,北方天气迅速降温,部分炼焦煤库存较低的焦企开始逐渐提高炼焦煤的库存,需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暖。然而,整体的补库力度较小,难以支撑煤价保持稳定。焦炭已降价三轮,受限于终端利润以及需求表现一般,下游焦钢企业对原料仍谨慎刚需采购为主,但伴随着冬储逐步启动,供需矛盾或有所缓解。整体而言,焦煤供给较为宽松,市场预计仍然以偏弱运行为主。

山西焦煤焦炭国际交易中心焦煤在线交易数据显示,11月,焦煤市场的交易活动稍显疲软,整体成交率小幅降至54%。较上月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0个百分点。不过,市场中的主流煤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各煤种的成交情况分化明显。瘦精煤因具有高热值和低灰分的特性而广受青睐,成交率达60%,虽然较上月有所降低,但仍然彰显出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反观焦精煤,其成交率显著下滑至54%,同比下跌34%,市场热度明显降低。另外,喷吹煤作为高炉喷吹的重要燃料补充,成交率仅有46%,呈现出需求不振的态势。这种市场表现与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进一步体现出当下下游需求低迷。

中游焦炭市场方面,11月,焦炭市场维持弱势运行的态势。焦炭第三轮降价落地,累跌150-180元/吨,山西焦炭价格总指数报1712点,环比持平,同比下跌675点。具体而言,11月份,焦炭价格呈弱势运行格局。从需求端来看,钢厂高炉开工率与日均铁水产量较上月均出现下跌情况。随着钢材旺季的结束,当下钢厂的生产积极性处于一般水平,多数钢厂按需求进行采购,需求预期较为低迷。在供给端,焦炭第三轮降价已成为现实。不过,受前期价格上涨的影响,焦企仍然维持着微薄的利润,多数焦企保持正常生产,整体供应处于稳定状态。就库存方面而言,11月焦炭总库存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前期由于钢厂仍有利润,采购积极性较高,这使得焦化厂的焦炭库存下降。中旬开始,焦煤价格下跌致使焦企利润空间扩大,并且随着天气降温下游开始补充库存,焦炭库存明显增加。

综合分析认为,11月炼焦煤价格处于弱势下行状态。炼焦煤市场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整体运行态势稳中偏弱。焦炭市场保持弱势运行,其供需结构较为宽松,第三轮提降已全面实现,整体价格较上月环比降低100元/吨。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整体为震荡下行,钢价稳中偏弱,原料价格下降,钢厂的盈利状况整体上有所下滑。

展望2024年12月,焦煤市场,多数煤矿保持正常生产,煤矿的开工率维持在高位,整体供应状况较为宽松。下游的焦钢企业在原料采购上依旧以谨慎的刚需采购为主,不过随着冬储工作逐渐开展,供需之间的矛盾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焦炭市场的供需将继续保持宽松的格局。综合预判,焦煤、焦炭市场预计延续弱稳运行。(严志芳 裴小雨)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推出的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运行结果显示,11月份焦煤现货指数报1383点,环比跌幅0.65%;焦煤竞价指数报1347点,环比下跌4.6%;焦煤长协指数报1335点,环比持平。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推出的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运行结果显示,11月份焦煤现货指数报1383点,环比跌幅0.65%;焦煤竞价指数报1347点,环比下跌4.6%;焦煤长协指数报1335点,环比持平。

从指数运行情况来看,11月份焦煤市场呈现出弱势下行走势。各煤种跌幅在90-250元/吨。大部分煤种已经跌破年内低点。

从基本面来看,11月份焦煤市场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运行态势。区域内煤矿大多维持正常生产节奏,炼焦煤的产量持续稳步上升,相较于前月实现了小幅度的回升。在进口炼焦煤方面,蒙煤的通关车次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下游采购方的积极性却表现平平,导致库存量迅速攀升,市场成交的氛围明显转弱。同时,进口澳煤的成交价格也呈现出轻微下滑的趋势,截至11月24日,澳煤的进口价格已经处于倒挂状态。随着焦炭市场第三轮降价措施的落实,焦化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此背景下,焦钢企业开始采取按需采购的策略,库存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运行,对炼焦煤的需求相应减弱。短期内,下游终端市场的需求对原料煤的支撑力度显得较为有限。整体来看,11月份焦煤市场的供应相对宽松,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

供给端方面,煤矿端多数维持正常生产,煤矿开工维持高位,整体供应仍较为宽松。进口方面,年底蒙煤继续冲量,通关车数维持高位,但在高通关下,口岸库存持续增加,监管库已接近暴库,出现卸货困难的情况,预计蒙煤通关将小幅回落。进口澳煤相比国内煤价差收窄,受国内传统淡季影响,进口量预计呈下滑趋势。需求端方面,从铁水产量方面来看,11月煤焦整体需求处于年内相对较高的水平,全月基本维持在235万吨上下。但就当前炼焦煤的基本面而言,炼焦煤的供应量大体能够满足铁水产量在240-245万吨之间的需求。由于供应端出现过剩的情况,下游企业拿货积极性不高,进入11月下旬之后,北方天气迅速降温,部分炼焦煤库存较低的焦企开始逐渐提高炼焦煤的库存,需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暖。然而,整体的补库力度较小,难以支撑煤价保持稳定。焦炭已降价三轮,受限于终端利润以及需求表现一般,下游焦钢企业对原料仍谨慎刚需采购为主,但伴随着冬储逐步启动,供需矛盾或有所缓解。整体而言,焦煤供给较为宽松,市场预计仍然以偏弱运行为主。

山西焦煤焦炭国际交易中心焦煤在线交易数据显示,11月,焦煤市场的交易活动稍显疲软,整体成交率小幅降至54%。较上月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0个百分点。不过,市场中的主流煤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各煤种的成交情况分化明显。瘦精煤因具有高热值和低灰分的特性而广受青睐,成交率达60%,虽然较上月有所降低,但仍然彰显出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反观焦精煤,其成交率显著下滑至54%,同比下跌34%,市场热度明显降低。另外,喷吹煤作为高炉喷吹的重要燃料补充,成交率仅有46%,呈现出需求不振的态势。这种市场表现与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进一步体现出当下下游需求低迷。

中游焦炭市场方面,11月,焦炭市场维持弱势运行的态势。焦炭第三轮降价落地,累跌150-180元/吨,山西焦炭价格总指数报1712点,环比持平,同比下跌675点。具体而言,11月份,焦炭价格呈弱势运行格局。从需求端来看,钢厂高炉开工率与日均铁水产量较上月均出现下跌情况。随着钢材旺季的结束,当下钢厂的生产积极性处于一般水平,多数钢厂按需求进行采购,需求预期较为低迷。在供给端,焦炭第三轮降价已成为现实。不过,受前期价格上涨的影响,焦企仍然维持着微薄的利润,多数焦企保持正常生产,整体供应处于稳定状态。就库存方面而言,11月焦炭总库存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前期由于钢厂仍有利润,采购积极性较高,这使得焦化厂的焦炭库存下降。中旬开始,焦煤价格下跌致使焦企利润空间扩大,并且随着天气降温下游开始补充库存,焦炭库存明显增加。

综合分析认为,11月炼焦煤价格处于弱势下行状态。炼焦煤市场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整体运行态势稳中偏弱。焦炭市场保持弱势运行,其供需结构较为宽松,第三轮提降已全面实现,整体价格较上月环比降低100元/吨。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整体为震荡下行,钢价稳中偏弱,原料价格下降,钢厂的盈利状况整体上有所下滑。

展望2024年12月,焦煤市场,多数煤矿保持正常生产,煤矿的开工率维持在高位,整体供应状况较为宽松。下游的焦钢企业在原料采购上依旧以谨慎的刚需采购为主,不过随着冬储工作逐渐开展,供需之间的矛盾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焦炭市场的供需将继续保持宽松的格局。综合预判,焦煤、焦炭市场预计延续弱稳运行。(严志芳 裴小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