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认识误区与演变趋势

东方财经杂志

1个月前

A股市场经过34年的发展与演变,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投资环境、投资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带着以前的投资思维和观念进入A股市场,不仅难以有所收获,甚至会损手烂脚,血本无归。

2024年中国国庆节前的9月24日,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A股连续出现大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30日上证综指一举站上3300点之上,深证成指也突破了1万点大关。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A股的牛市已经来临,未来将有一个遍地黄金的赚钱机遇期。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两大指数仍然徘徊不前,令广大股民大失所望,许多投资者感叹,现在要想在股市上赚钱太难了。那么,为什么过去普通散户投资者都能够在股市上有所斩获,但现在却变得如此艰难,甚至一进股市就被套牢呢?根本原因在于时过境迁,股市的变化太大。

A股市场今非昔比变化巨大

1、A股市场的规模已经今非昔比,不太可能出现A股市场初创时期轻易翻番轮番暴涨的场面。中国的股市创立已经有34年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A股市场初创之初,股票很少,入市资金很多,大量资金追逐少量股票,股票价格很容易就被炒高翻番,这种局面直到2015年A股指数创出历史新高才宣告结束。今天A股市场的总市值高达80多万亿人民币之巨,而中国的M2总规模也才300多万亿人民币,即便把中国所有的M2都投入A股市场,充其量也只能推动A股指数翻两番,何况今次A股的主要利好来源于人民银行的降准降息,所释放的基础货币只不过两万亿人民币而已,即便这两万亿全部进入股市,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股市上涨的天花板就在眼前。
2、A股市场的投资者己不像十年前那样纯朴简单。如今A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还是被套牢的老股民,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冲入股市的新股民是有限的,那些被套牢的投资者已经苦等了近十年,面对股市出现的新一轮上涨行情,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套离场。在这种市场背景下,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惊弓之鸟,一旦有机会就会出逃,因此,股市即便出现若干次暴涨,但终究缺乏投资者的信心支撑,所谓的A股大牛市或是空中楼阁难以企及。

3、入市新股民和新资金越来越少。中国股票市场创建之初的目的主要是为部分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看,A股市场是上市公司的天堂,企业只要能够上市不管业绩如何都能筹措到巨额资金,而买单的就是入市的投资者。A股的市场制度虽然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但制度性缺陷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在大部分上市企业业绩差强人意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既要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又要为证券商提供中介交易服务费用,还要承受大股东们减持套现,特别是要喂饱那些财大气粗能够控制某些股票涨跌的金融大鳄。试想,这么多人要分食股市,钱从何而来?只能是新入市的新投资者所带来的资金,也可以说是新入市的韭菜等待被收割。为了规避股市收割的风险,真正进入股市的新股民也变得越来越少。
4、国际金融大鳄造市增添市场风险。此轮A股市场上涨还有一个国际背景就是美国降息。对此,一些国际舆论特别是一些国际金融大鳄纷纷放出消息,一方面说有上万亿美元的国际资金流向中国,与此同时,鼓吹中国股市正是抄底的好时机。国际金融大鳄个个都有一张血盆大口,他们制造的舆论从来就是不怀好意,他们很可能早就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市场机制已进入A股市场潜伏其中。现在,这些国际金融大鳄利用A股市场长达近十年的熊市之机以及美国降息的时间点,大肆制造利多舆论,给人以A股市场遍地是黄金的假象,企图引诱那些没有经验的投资者入市,最终成为他们吞噬的对象。不知道此轮短暂的市场行情有多少新入市的投资者成为金融大鳄的美食。

A股市场存在的三大认识误区

不得不承认,尽管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忠告始终警钟长鸣,但面对国庆节前A股的暴涨及一些舆论的误导,仍然有一些投资者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冲入股市,其结果难逃被收割和被套牢的命运。当前,误导投资者的认知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尽管A股市场创立运营已经34年,A股市场与中国经济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已经一目了然,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眼下,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和十几年前相比速度有明显下降,但相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仍然是佼佼者,因此,有人断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成长潜力巨大,上涨空间不可限量。不少投资者认为,现在A股市场已经探底,此时不入市更待何时?然而,这些投资者忽略了影响中国股市的其他因素,比如,股市存在制度性缺陷,像一个赌场,又像一个屠宰场;股市中充斥着投机心理和非理性行为;市场情绪、国际形势等错综复杂的非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大;还有,股市不仅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受未来经济预期的牵引。总之,A股市场受到的制约因素实在太多,绝不可能是“经济尚好股市上涨”那么简单。

第二,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自A股市场创立以来,国外一些以价值投资大师自居的所谓股神如沃伦·巴菲特、约翰·博格、约翰·邓普顿等所鼓吹的价值投资理念对中国投资者影响颇深,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对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深信不疑。他们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基于股票内在价值进行投资的策略,那些拥有稳定现金流、低负债率、高市场份额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公司,就是投资者的理想选择。为了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价值增值和分红收益,价值投资必须长期持有,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需要时间,股票的价格低下并不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趋势。然而,在股市投资实践之中,许多抱持着所谓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不仅没有分享到上市公司成长的增值红利,反而亏损累累,多年被套牢难以翻身。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太快,产业迭代更新前所未有,在风起云涌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中,不仅百年老店纷纷褪色,难以跟上经济竞争形势,很多高精尖产业新贵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生存如履薄冰,随时有被倾覆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已不合时宜。只有那些紧跟形势和市场节奏并且见好就收的投资者,才能真正获取投资收益成为股市的赢家。
第三,政策利好国家救市。一直以来,A股市场都有这样的论调,即中国的股市就是政策市,每当股市进入长期低迷期,政府一定会及时出台利好政策刺激股市回升;还有分析指出,股市上存在一支国家背景的投资队伍,他们会按照政府的指令要求适时进入股市,以挽救面临崩盘的股市;甚至有人臆想,国家会想方设法通过拉升股市吸引老百姓上百万亿的存款进入股市,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富效应,从而达到提振内需刺激消费的目的。以上的论调虽然非常不靠谱,但也的确影响到了一部分毫无风险意识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进入股市。事实上,国家一直希望股市能够平稳发展,为了确保股市能够健康成长,政府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股票市场制度的调整与完善,正是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股市改革完善举措之下,中国的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交易到综合市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300多只股票总市值超过80万亿的庞大市场,成果可谓十分丰硕。但硬要将政府的改革完善举措生搬硬套定义为国家救市,那就太过牵强附会了。那些寄希望于国家会出面救市的投资者不仅会大失所望,而且还会错失投资机会。

A股市场的三大演变趋势

回过头看,A股市场经过34年的发展与演变,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投资环境、投资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带着以前的投资思维和观念进入A股市场,不仅难以有所收获,甚至会损手烂脚,血本无归。投资者必须看到,A股市场已经并且将继续经历以下三大转变,只有顺应这种演变趋势,投资者才能明辨投资方向,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
第一,股票指数上涨周期越来越短,下跌周期越来越长。A股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多次牛市,按照普遍认可的说法,主要有九轮牛市:1、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的第一轮牛市,历时约1年半。2、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的第二轮牛市,历时约三个月。3、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的第三轮牛市,历时约一个半月左右。4、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的第四轮牛市,持续了约1年半。5、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5日的第五轮牛市,历时约2年。6、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的第六轮牛市,持续了2年4个月,这是最持久的一次牛市。7、2008年10月29日—2009年8月4日的第七次牛市,维持了约10个月。8、2014年7月22日—2015年6月12日的第八次牛市,持续了约11个月。9、2024年9月24日—2024年9月30日,只维持了约7天。从以上A股市场自创立34年以来的表现来看,不仅上涨牛市的总时间之和不过十年,而下跌熊市的总时间之和则超过24年,并且在经历了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之后,A股市场再也没有出现超过一年的牛市,最近14年A股市场上出现的三次牛市周期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和7天。牛市周期可谓越来越短,而熊市周期则越来越长。

第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票指数上涨越来越难。A股市场创立34年来,其市场规模经历了一个急剧扩张的迅速发展过程,目前,A股市场共有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多达5300多家,总市值超过8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过去的34年里,平均每年有156家公司上市,这些上市公司每年从市场上筹措资金数额巨大,均达数以万亿计,加之证券公司从市场上抽走的手续费、向国家缴纳的印花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各种减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定增等,股市上被抽吸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有市场分析员粗略统计,从2016年—2024年的8年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从股市上抽吸的资金超过20万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那些金融大鳄从市场上赚取的利润份额。由于上市股票越来越多,股市的市值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种渠道对股市资金的抽吸力度越来越强,从而使得A股市场的资金供给和来源捉襟见肘。以前是大量资金追逐少量的股票,从而可以轻而易举令到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节节攀升,但时过境迁,如今有限的资金面对的却是庞大且快速增加的股票体量以及越来越大的市场抽吸动作,已经无能为力像以前那样推动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上升了。以前A股市场规模较小,投资股市的资金供应充足,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易升难跌,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进入股市的资金已经严重供不应求,股市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易跌难升的新常态。
第三,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散户投资者越来越少。A股市场建立之初,几乎成为中国人投资的唯一渠道,因此,大量先知先觉者涌入股市,加之当时机构投资者鲜有出现,因此,在A股创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散户投资者充斥着市场,成为A股市场的主导力量。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各类证券公司自营业务、股票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以及一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入市,使得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在股市投资博弈中,虽然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仍然较小,但是,其对股市的影响力和收益能力却远远大于散户群体,尤其在交易基础设施信息化、电子化、大数据化的背景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更加明显,而散户投资者的劣势日益凸出,甚至成为了股票市场的弱势群体。当前,普通的散户投资者与其自己进入股市进行投资操作,还不如委托给专门的股票基金或其他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现在,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自己正逐渐退出股票市场,转而将资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或购买专门的股票基金,间接参与股票市场投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正逐渐转变为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主导的新型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普通散户投资者冲入市场与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博弈,其结果可想而知。
(作者系香港期刊传媒公会副主席)

喜欢就点个在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股市场经过34年的发展与演变,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投资环境、投资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带着以前的投资思维和观念进入A股市场,不仅难以有所收获,甚至会损手烂脚,血本无归。

2024年中国国庆节前的9月24日,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A股连续出现大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30日上证综指一举站上3300点之上,深证成指也突破了1万点大关。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A股的牛市已经来临,未来将有一个遍地黄金的赚钱机遇期。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两大指数仍然徘徊不前,令广大股民大失所望,许多投资者感叹,现在要想在股市上赚钱太难了。那么,为什么过去普通散户投资者都能够在股市上有所斩获,但现在却变得如此艰难,甚至一进股市就被套牢呢?根本原因在于时过境迁,股市的变化太大。

A股市场今非昔比变化巨大

1、A股市场的规模已经今非昔比,不太可能出现A股市场初创时期轻易翻番轮番暴涨的场面。中国的股市创立已经有34年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A股市场初创之初,股票很少,入市资金很多,大量资金追逐少量股票,股票价格很容易就被炒高翻番,这种局面直到2015年A股指数创出历史新高才宣告结束。今天A股市场的总市值高达80多万亿人民币之巨,而中国的M2总规模也才300多万亿人民币,即便把中国所有的M2都投入A股市场,充其量也只能推动A股指数翻两番,何况今次A股的主要利好来源于人民银行的降准降息,所释放的基础货币只不过两万亿人民币而已,即便这两万亿全部进入股市,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股市上涨的天花板就在眼前。
2、A股市场的投资者己不像十年前那样纯朴简单。如今A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还是被套牢的老股民,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冲入股市的新股民是有限的,那些被套牢的投资者已经苦等了近十年,面对股市出现的新一轮上涨行情,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套离场。在这种市场背景下,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惊弓之鸟,一旦有机会就会出逃,因此,股市即便出现若干次暴涨,但终究缺乏投资者的信心支撑,所谓的A股大牛市或是空中楼阁难以企及。

3、入市新股民和新资金越来越少。中国股票市场创建之初的目的主要是为部分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看,A股市场是上市公司的天堂,企业只要能够上市不管业绩如何都能筹措到巨额资金,而买单的就是入市的投资者。A股的市场制度虽然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但制度性缺陷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在大部分上市企业业绩差强人意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既要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又要为证券商提供中介交易服务费用,还要承受大股东们减持套现,特别是要喂饱那些财大气粗能够控制某些股票涨跌的金融大鳄。试想,这么多人要分食股市,钱从何而来?只能是新入市的新投资者所带来的资金,也可以说是新入市的韭菜等待被收割。为了规避股市收割的风险,真正进入股市的新股民也变得越来越少。
4、国际金融大鳄造市增添市场风险。此轮A股市场上涨还有一个国际背景就是美国降息。对此,一些国际舆论特别是一些国际金融大鳄纷纷放出消息,一方面说有上万亿美元的国际资金流向中国,与此同时,鼓吹中国股市正是抄底的好时机。国际金融大鳄个个都有一张血盆大口,他们制造的舆论从来就是不怀好意,他们很可能早就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市场机制已进入A股市场潜伏其中。现在,这些国际金融大鳄利用A股市场长达近十年的熊市之机以及美国降息的时间点,大肆制造利多舆论,给人以A股市场遍地是黄金的假象,企图引诱那些没有经验的投资者入市,最终成为他们吞噬的对象。不知道此轮短暂的市场行情有多少新入市的投资者成为金融大鳄的美食。

A股市场存在的三大认识误区

不得不承认,尽管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忠告始终警钟长鸣,但面对国庆节前A股的暴涨及一些舆论的误导,仍然有一些投资者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冲入股市,其结果难逃被收割和被套牢的命运。当前,误导投资者的认知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尽管A股市场创立运营已经34年,A股市场与中国经济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已经一目了然,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眼下,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和十几年前相比速度有明显下降,但相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仍然是佼佼者,因此,有人断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成长潜力巨大,上涨空间不可限量。不少投资者认为,现在A股市场已经探底,此时不入市更待何时?然而,这些投资者忽略了影响中国股市的其他因素,比如,股市存在制度性缺陷,像一个赌场,又像一个屠宰场;股市中充斥着投机心理和非理性行为;市场情绪、国际形势等错综复杂的非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大;还有,股市不仅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受未来经济预期的牵引。总之,A股市场受到的制约因素实在太多,绝不可能是“经济尚好股市上涨”那么简单。

第二,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自A股市场创立以来,国外一些以价值投资大师自居的所谓股神如沃伦·巴菲特、约翰·博格、约翰·邓普顿等所鼓吹的价值投资理念对中国投资者影响颇深,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对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深信不疑。他们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基于股票内在价值进行投资的策略,那些拥有稳定现金流、低负债率、高市场份额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公司,就是投资者的理想选择。为了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价值增值和分红收益,价值投资必须长期持有,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需要时间,股票的价格低下并不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趋势。然而,在股市投资实践之中,许多抱持着所谓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不仅没有分享到上市公司成长的增值红利,反而亏损累累,多年被套牢难以翻身。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太快,产业迭代更新前所未有,在风起云涌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中,不仅百年老店纷纷褪色,难以跟上经济竞争形势,很多高精尖产业新贵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生存如履薄冰,随时有被倾覆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已不合时宜。只有那些紧跟形势和市场节奏并且见好就收的投资者,才能真正获取投资收益成为股市的赢家。
第三,政策利好国家救市。一直以来,A股市场都有这样的论调,即中国的股市就是政策市,每当股市进入长期低迷期,政府一定会及时出台利好政策刺激股市回升;还有分析指出,股市上存在一支国家背景的投资队伍,他们会按照政府的指令要求适时进入股市,以挽救面临崩盘的股市;甚至有人臆想,国家会想方设法通过拉升股市吸引老百姓上百万亿的存款进入股市,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富效应,从而达到提振内需刺激消费的目的。以上的论调虽然非常不靠谱,但也的确影响到了一部分毫无风险意识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进入股市。事实上,国家一直希望股市能够平稳发展,为了确保股市能够健康成长,政府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股票市场制度的调整与完善,正是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股市改革完善举措之下,中国的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交易到综合市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300多只股票总市值超过80万亿的庞大市场,成果可谓十分丰硕。但硬要将政府的改革完善举措生搬硬套定义为国家救市,那就太过牵强附会了。那些寄希望于国家会出面救市的投资者不仅会大失所望,而且还会错失投资机会。

A股市场的三大演变趋势

回过头看,A股市场经过34年的发展与演变,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投资环境、投资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带着以前的投资思维和观念进入A股市场,不仅难以有所收获,甚至会损手烂脚,血本无归。投资者必须看到,A股市场已经并且将继续经历以下三大转变,只有顺应这种演变趋势,投资者才能明辨投资方向,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
第一,股票指数上涨周期越来越短,下跌周期越来越长。A股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多次牛市,按照普遍认可的说法,主要有九轮牛市:1、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的第一轮牛市,历时约1年半。2、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的第二轮牛市,历时约三个月。3、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的第三轮牛市,历时约一个半月左右。4、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的第四轮牛市,持续了约1年半。5、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5日的第五轮牛市,历时约2年。6、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的第六轮牛市,持续了2年4个月,这是最持久的一次牛市。7、2008年10月29日—2009年8月4日的第七次牛市,维持了约10个月。8、2014年7月22日—2015年6月12日的第八次牛市,持续了约11个月。9、2024年9月24日—2024年9月30日,只维持了约7天。从以上A股市场自创立34年以来的表现来看,不仅上涨牛市的总时间之和不过十年,而下跌熊市的总时间之和则超过24年,并且在经历了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之后,A股市场再也没有出现超过一年的牛市,最近14年A股市场上出现的三次牛市周期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和7天。牛市周期可谓越来越短,而熊市周期则越来越长。

第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票指数上涨越来越难。A股市场创立34年来,其市场规模经历了一个急剧扩张的迅速发展过程,目前,A股市场共有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多达5300多家,总市值超过8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过去的34年里,平均每年有156家公司上市,这些上市公司每年从市场上筹措资金数额巨大,均达数以万亿计,加之证券公司从市场上抽走的手续费、向国家缴纳的印花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各种减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定增等,股市上被抽吸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有市场分析员粗略统计,从2016年—2024年的8年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从股市上抽吸的资金超过20万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那些金融大鳄从市场上赚取的利润份额。由于上市股票越来越多,股市的市值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种渠道对股市资金的抽吸力度越来越强,从而使得A股市场的资金供给和来源捉襟见肘。以前是大量资金追逐少量的股票,从而可以轻而易举令到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节节攀升,但时过境迁,如今有限的资金面对的却是庞大且快速增加的股票体量以及越来越大的市场抽吸动作,已经无能为力像以前那样推动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上升了。以前A股市场规模较小,投资股市的资金供应充足,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易升难跌,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进入股市的资金已经严重供不应求,股市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易跌难升的新常态。
第三,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散户投资者越来越少。A股市场建立之初,几乎成为中国人投资的唯一渠道,因此,大量先知先觉者涌入股市,加之当时机构投资者鲜有出现,因此,在A股创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散户投资者充斥着市场,成为A股市场的主导力量。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各类证券公司自营业务、股票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以及一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入市,使得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在股市投资博弈中,虽然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仍然较小,但是,其对股市的影响力和收益能力却远远大于散户群体,尤其在交易基础设施信息化、电子化、大数据化的背景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更加明显,而散户投资者的劣势日益凸出,甚至成为了股票市场的弱势群体。当前,普通的散户投资者与其自己进入股市进行投资操作,还不如委托给专门的股票基金或其他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现在,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自己正逐渐退出股票市场,转而将资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或购买专门的股票基金,间接参与股票市场投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正逐渐转变为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主导的新型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普通散户投资者冲入市场与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博弈,其结果可想而知。
(作者系香港期刊传媒公会副主席)

喜欢就点个在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