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表现不佳,建信基金谋划变阵?

达摩财经

1周前

股权结构方面,建信基金由建设银行控股65%,其余股权由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华电集团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

出品|达摩财经

业内消息称,万亿“银行系”公募建信基金将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副总裁谢海玉将出任建信基金总裁,而在建信基金掌舵6年的张军红或回归建设银行总行。
谢海玉在建行体系有23年的任职经历,其自 2001 年进入建行工作,先后在总行资金部、香港资金交易室、资金部上海交易中心、资金交易部、金融市场部工作。2017年,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后,谢海玉担任公司副总裁至今。目前,谢海玉还兼任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张军红1992年加入建行,先后任职于总行个人银行业务部、行长办公室、投资托管部。2018年4月,张军红任建信基金总裁,至今已6年有余。
从去年开始,建信基金管理层就开始频繁调动。2023年2月,建信基金原董事长刘军离任,公司副总裁吴灵玲、张威威、张力铮也相继离任,张军红代任董事长。同年9月,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正式任职建信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副总裁则由宫永媛、莫红担任。
建信基金一直以来都是强固收、弱权益。2023年,张军红在回顾建信基金发展历史时表示,建信基金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要不断发力非货币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且自2023年开始建信基金不再将货币基金投资业绩纳入考核,同时推动非货投资部门加大在投资业绩上的考核权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建信基金整体管理规模为9143.55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仅为2158.49亿元,占比23.5%,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规模合计占比不足5%。按全部规模看,建信基金目前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10位,而非货基金规模却排在24位。

市场化程度不足

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与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同为首批设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股权结构方面,建信基金由建设银行控股65%,其余股权由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华电集团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
背靠建行的渠道优势,建信基金成立后凭借固收类产品使得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但2023年,建信基金规模不升反降,从年初的7805亿元缩水至7320亿元。今年,在货币基金增长的带动下,建信基金才又恢复了上涨的态势。

事实上,大多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固收实力都强于权益类,但建信基金的权益类弱势尤为明显,与同期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仍有不小的差距。
截至12月12日,工银瑞信以8109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在公募基金第13位,交银施罗德以5304亿元规模排在21位,比建信基金排名靠后不少。但在非货规模上,工银瑞信和交银施罗德分别为3905亿元和2731亿元,均领先于建信基金的非货规模。
从建信基金的历史上看,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出自建设银行内部调任,工作背景大多是银行相关业务,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也稍有逊色。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三任总经理莫泰山、战龙与谢卫,其任职均是市场化选聘的结果。三人于证券及基金行业均具备深厚且多元的从业履历,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工银瑞信基金的现任总经理高翀则来自工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在投资研究板块有着专业视野与丰富经验。此外,在投研战线深耕的江明波、杜海涛等专业人才也都曾担任过副总经理一职。
而建信基金并无投研相关人员在公司管理层任职,公司内部投研话语权不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建信基金的发展。此次有私募基金经验的谢海玉接管建信基金,能否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投研与销售团队也值得期待。

业绩承压 排名下滑

建信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不仅规模相对较小,在业绩表现上也并不理想,使得其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自2022年起,建信基金的一些知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表现普遍不佳,多数处于亏损状态。陶灿、邵卓、田元泉和姜锋等基金经理的产品亏损幅度较大,其中陶灿近三年的亏损超过了30%。曾有良好业绩的周智硕,在管理规模迅速增长至百亿级别后,其专注于中小盘股的投资策略面临挑战,导致业绩也出现了亏损。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12日,建信基金旗下共有5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录得负回报仍有15只;近三年有收益率数据的基金共有48只,收益率为负的基金46只,建信基金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仍面临挑战。
建信基金主动权益原本就处于弱势,今年上半年,权益老将姜锋的离职更是让其权益团队士气大减。
今年6月4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经理姜锋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该公告发布时,姜锋管理的产品中仍有一只基金任职时间未满一年,按照规定要有18个月的静默期才能重新注册为基金经理。因此对于姜锋的突然离职,也激起了业内热议。
事实上,不仅仅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建信基金较为依赖的固收类产品表现也不够理想。
2020年末,建信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246亿元,几乎是同期交银施罗德的两倍。截至12月12日,交银施罗德债券型基金规模涨至1369亿元,与建信基金债基规模已相差不到300亿元,建信基金的债基规模排名也已经从2020年末的第10位下滑至第19位。
在指数基金领域,建信基金的表现更为不佳。在指数基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信基金由于缺乏布局,尤其是场内基金数量较少,大型宽基指数产品缺失,主要以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基金为主,导致其指数基金规模不足500亿元,排名全行业第21位。
据建设银行的定期公告显示,建信基金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23年,其净利润为8.83亿元,同比下降24.59%。今年上半年,建信基金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再次下降30%。

•END•

爆料投稿|邮箱:damofinance@163.com          

商务合作|微信:damobd,添加请备注公司及来意

股权结构方面,建信基金由建设银行控股65%,其余股权由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华电集团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

出品|达摩财经

业内消息称,万亿“银行系”公募建信基金将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副总裁谢海玉将出任建信基金总裁,而在建信基金掌舵6年的张军红或回归建设银行总行。
谢海玉在建行体系有23年的任职经历,其自 2001 年进入建行工作,先后在总行资金部、香港资金交易室、资金部上海交易中心、资金交易部、金融市场部工作。2017年,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后,谢海玉担任公司副总裁至今。目前,谢海玉还兼任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张军红1992年加入建行,先后任职于总行个人银行业务部、行长办公室、投资托管部。2018年4月,张军红任建信基金总裁,至今已6年有余。
从去年开始,建信基金管理层就开始频繁调动。2023年2月,建信基金原董事长刘军离任,公司副总裁吴灵玲、张威威、张力铮也相继离任,张军红代任董事长。同年9月,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正式任职建信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副总裁则由宫永媛、莫红担任。
建信基金一直以来都是强固收、弱权益。2023年,张军红在回顾建信基金发展历史时表示,建信基金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要不断发力非货币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且自2023年开始建信基金不再将货币基金投资业绩纳入考核,同时推动非货投资部门加大在投资业绩上的考核权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建信基金整体管理规模为9143.55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仅为2158.49亿元,占比23.5%,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规模合计占比不足5%。按全部规模看,建信基金目前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10位,而非货基金规模却排在24位。

市场化程度不足

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与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同为首批设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股权结构方面,建信基金由建设银行控股65%,其余股权由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华电集团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
背靠建行的渠道优势,建信基金成立后凭借固收类产品使得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但2023年,建信基金规模不升反降,从年初的7805亿元缩水至7320亿元。今年,在货币基金增长的带动下,建信基金才又恢复了上涨的态势。

事实上,大多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固收实力都强于权益类,但建信基金的权益类弱势尤为明显,与同期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仍有不小的差距。
截至12月12日,工银瑞信以8109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在公募基金第13位,交银施罗德以5304亿元规模排在21位,比建信基金排名靠后不少。但在非货规模上,工银瑞信和交银施罗德分别为3905亿元和2731亿元,均领先于建信基金的非货规模。
从建信基金的历史上看,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出自建设银行内部调任,工作背景大多是银行相关业务,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也稍有逊色。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三任总经理莫泰山、战龙与谢卫,其任职均是市场化选聘的结果。三人于证券及基金行业均具备深厚且多元的从业履历,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工银瑞信基金的现任总经理高翀则来自工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在投资研究板块有着专业视野与丰富经验。此外,在投研战线深耕的江明波、杜海涛等专业人才也都曾担任过副总经理一职。
而建信基金并无投研相关人员在公司管理层任职,公司内部投研话语权不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建信基金的发展。此次有私募基金经验的谢海玉接管建信基金,能否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投研与销售团队也值得期待。

业绩承压 排名下滑

建信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不仅规模相对较小,在业绩表现上也并不理想,使得其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自2022年起,建信基金的一些知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表现普遍不佳,多数处于亏损状态。陶灿、邵卓、田元泉和姜锋等基金经理的产品亏损幅度较大,其中陶灿近三年的亏损超过了30%。曾有良好业绩的周智硕,在管理规模迅速增长至百亿级别后,其专注于中小盘股的投资策略面临挑战,导致业绩也出现了亏损。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12日,建信基金旗下共有5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录得负回报仍有15只;近三年有收益率数据的基金共有48只,收益率为负的基金46只,建信基金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仍面临挑战。
建信基金主动权益原本就处于弱势,今年上半年,权益老将姜锋的离职更是让其权益团队士气大减。
今年6月4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经理姜锋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该公告发布时,姜锋管理的产品中仍有一只基金任职时间未满一年,按照规定要有18个月的静默期才能重新注册为基金经理。因此对于姜锋的突然离职,也激起了业内热议。
事实上,不仅仅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建信基金较为依赖的固收类产品表现也不够理想。
2020年末,建信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246亿元,几乎是同期交银施罗德的两倍。截至12月12日,交银施罗德债券型基金规模涨至1369亿元,与建信基金债基规模已相差不到300亿元,建信基金的债基规模排名也已经从2020年末的第10位下滑至第19位。
在指数基金领域,建信基金的表现更为不佳。在指数基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信基金由于缺乏布局,尤其是场内基金数量较少,大型宽基指数产品缺失,主要以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基金为主,导致其指数基金规模不足500亿元,排名全行业第21位。
据建设银行的定期公告显示,建信基金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23年,其净利润为8.83亿元,同比下降24.59%。今年上半年,建信基金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再次下降30%。

•END•

爆料投稿|邮箱:damofinance@163.com          

商务合作|微信:damobd,添加请备注公司及来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