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 | 2024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圆满收官

YMSC

3周前

图片

12月8日,2024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的81支中学生团队共决出61项大奖,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大领域。备受瞩目的跨学科最高奖项——科学金奖,由生物金奖得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刘广羽一举摘得。此外,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5所中学参赛团队分别斩获各学科金奖。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竞赛总主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马克维奇(Vladimir Markovic)等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竞赛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杨晓奎介绍本届竞赛组织及评奖情况。

向波涛表示,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始终把鼓励学生创新放在首位,持续探索基础前沿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搭建助力青少年逐梦科研的广阔平台,不仅是大学深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先手棋,同时也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他鼓励年轻学子勇担科技强国使命,永远追求第一等的题目,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服务国家、贡献世界。

丘成桐表示,竞赛强调创造性、研究的深度以及学生呈现的能力,而年轻人的出色表现令人欣喜。党的二十大提出了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有创意、有勇气的年轻人。他提到近年来建设求真书院、授权成立丘成桐少年班以及近期推出的杰出少年示范数学班项目,就是为了在八到十年内培养几千名领军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学的脊梁,带领中国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为了确保竞赛的高水准以及评奖过程的公平公正,总决赛邀请了40余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评委,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莫毅明、黄乃正、胡事民,台湾“中研院”院士贺端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大栗博司(Hirosi Ooguri),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班威尔(Martin Banwell),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白重恩,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执行副总裁小谷元子(Motoko Kotani)等,丘成桐院士作为总主席参与了评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委代表莫毅明、大栗博司、马丁·班威尔,嘉宾代表弗拉基米尔·马克维奇等先后发言,对参赛选手们展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默契的团队协作、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深感欣喜,为学生们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怀抱的科学热忱感到振奋。评委们纷纷鼓励参赛同学们在科研征途上继续提升发现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坚持的科学精神,不断拓展科学边界,关联多元研究领域,大胆探索前沿科学,收获独一无二的科研体验,共同推动科学进步。

图片

丘成桐(左一)、向波涛(右一)

为科学金奖得主刘广羽颁奖

生物金奖和科学金奖得主刘广羽的研究课题为“基于鲨鱼鳞仿生的心脏机械瓣抗血栓表面微结构设计、优化与机制研究”,该研究首次将仿生微沟槽应用于心脏机械瓣,提出了微沟槽对血液剪切力场影响的机制,初步尝试为每年数十万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的血栓问题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刘广羽表示,当前的模型和实验尚处起步阶段,在算力、动物实验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接续深挖这一课题。

数学既在殿堂上,也在生活中。”数学金奖得主巩芸杉的研究灵感源自为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寻找适宜运动的初衷,她发现投掷飞镖适合老人,但传统 501比赛对老人来说难度大、耗时久。巩芸杉敏锐捕捉到飞镖运动里的数学密码,创新性地将飞镖比赛的投掷过程,形式化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并利用该理论框架设计了一套科学的投镖策略。备赛期间,她潜心研读专业书籍,牵头成立飞镖社团,深入不同社区收集实验数据,运用数学知识为老年人打造更适合他们的飞镖策略和训练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谷元子、白重恩、大栗博司(从左至右)作通识报告

在同日举办的丘成桐科学论坛上,小谷元子、白重恩、大栗博司3位顶级科学家聚焦各自研究领域,分别围绕“离散几何分析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机制设计” “超弦理论”主题,为中学生们带来了3场精彩的通识报告,启迪中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思考。现场还特别展映了由大栗博司担任科学顾问的超弦理论科普电影《The Man from the 9 Dimensions》,该片曾入选2016年由国际天文馆协会颁发的最佳教育制作奖。

图片

丘成桐科学论坛现场

2024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自今年4月启动报名以来,赛程历时8个月。海内外学生踊跃报名,共有来自中国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813支队伍报名参赛,涵盖海内外700余所中学,共提交有效论文1279篇,其中海外赛区共提交310篇,中国内地赛区共提交969篇。10月至11月,分赛区评审经过初筛、函评、桌评、半决赛面试4轮评比,86支参赛团队入围总决赛,实际参赛81支队伍、200余名师生。

总决赛阶段沿用英文面试答辩方式,包含指导教师介绍指导情况、参赛团队介绍研究内容和评委问答三个环节,从创新性、原创性、学术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潜力、学术道德诚信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最终评定总决赛获奖团队。

本届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协办。在分赛区评审阶段得到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的支持。

图片

12月8日,2024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的81支中学生团队共决出61项大奖,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大领域。备受瞩目的跨学科最高奖项——科学金奖,由生物金奖得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刘广羽一举摘得。此外,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5所中学参赛团队分别斩获各学科金奖。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竞赛总主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马克维奇(Vladimir Markovic)等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竞赛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杨晓奎介绍本届竞赛组织及评奖情况。

向波涛表示,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始终把鼓励学生创新放在首位,持续探索基础前沿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搭建助力青少年逐梦科研的广阔平台,不仅是大学深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先手棋,同时也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他鼓励年轻学子勇担科技强国使命,永远追求第一等的题目,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服务国家、贡献世界。

丘成桐表示,竞赛强调创造性、研究的深度以及学生呈现的能力,而年轻人的出色表现令人欣喜。党的二十大提出了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有创意、有勇气的年轻人。他提到近年来建设求真书院、授权成立丘成桐少年班以及近期推出的杰出少年示范数学班项目,就是为了在八到十年内培养几千名领军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学的脊梁,带领中国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为了确保竞赛的高水准以及评奖过程的公平公正,总决赛邀请了40余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评委,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莫毅明、黄乃正、胡事民,台湾“中研院”院士贺端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大栗博司(Hirosi Ooguri),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班威尔(Martin Banwell),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白重恩,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执行副总裁小谷元子(Motoko Kotani)等,丘成桐院士作为总主席参与了评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委代表莫毅明、大栗博司、马丁·班威尔,嘉宾代表弗拉基米尔·马克维奇等先后发言,对参赛选手们展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默契的团队协作、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深感欣喜,为学生们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怀抱的科学热忱感到振奋。评委们纷纷鼓励参赛同学们在科研征途上继续提升发现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坚持的科学精神,不断拓展科学边界,关联多元研究领域,大胆探索前沿科学,收获独一无二的科研体验,共同推动科学进步。

图片

丘成桐(左一)、向波涛(右一)

为科学金奖得主刘广羽颁奖

生物金奖和科学金奖得主刘广羽的研究课题为“基于鲨鱼鳞仿生的心脏机械瓣抗血栓表面微结构设计、优化与机制研究”,该研究首次将仿生微沟槽应用于心脏机械瓣,提出了微沟槽对血液剪切力场影响的机制,初步尝试为每年数十万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的血栓问题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刘广羽表示,当前的模型和实验尚处起步阶段,在算力、动物实验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接续深挖这一课题。

数学既在殿堂上,也在生活中。”数学金奖得主巩芸杉的研究灵感源自为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寻找适宜运动的初衷,她发现投掷飞镖适合老人,但传统 501比赛对老人来说难度大、耗时久。巩芸杉敏锐捕捉到飞镖运动里的数学密码,创新性地将飞镖比赛的投掷过程,形式化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并利用该理论框架设计了一套科学的投镖策略。备赛期间,她潜心研读专业书籍,牵头成立飞镖社团,深入不同社区收集实验数据,运用数学知识为老年人打造更适合他们的飞镖策略和训练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谷元子、白重恩、大栗博司(从左至右)作通识报告

在同日举办的丘成桐科学论坛上,小谷元子、白重恩、大栗博司3位顶级科学家聚焦各自研究领域,分别围绕“离散几何分析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机制设计” “超弦理论”主题,为中学生们带来了3场精彩的通识报告,启迪中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思考。现场还特别展映了由大栗博司担任科学顾问的超弦理论科普电影《The Man from the 9 Dimensions》,该片曾入选2016年由国际天文馆协会颁发的最佳教育制作奖。

图片

丘成桐科学论坛现场

2024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自今年4月启动报名以来,赛程历时8个月。海内外学生踊跃报名,共有来自中国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813支队伍报名参赛,涵盖海内外700余所中学,共提交有效论文1279篇,其中海外赛区共提交310篇,中国内地赛区共提交969篇。10月至11月,分赛区评审经过初筛、函评、桌评、半决赛面试4轮评比,86支参赛团队入围总决赛,实际参赛81支队伍、200余名师生。

总决赛阶段沿用英文面试答辩方式,包含指导教师介绍指导情况、参赛团队介绍研究内容和评委问答三个环节,从创新性、原创性、学术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潜力、学术道德诚信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最终评定总决赛获奖团队。

本届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协办。在分赛区评审阶段得到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的支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