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赋能 打造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

经济参考报

4周前

我国在推动绿色金融新业态和新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步构建起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绿色贷款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极大地支持了节能减排等重要项目。

□黄卫根 陈亚会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与供给,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以全新的生态文明框架指引绿色金融的未来实践发展,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旨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当前,构建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仍在增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亟需推动金融业加快绿色转型。

二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项目,支持清洁能源、碳捕捉与封存、碳汇等技术的发展,帮助金融系统适应能源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和资本支持,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绿色发展。绿色金融还可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对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等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绿色金融还可以通过建立与高碳产业不同的贷款准入标准和风控机制,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绿色金融新业态和新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步构建起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绿色贷款增速显著。近年来,绿色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民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绿色贷款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极大地支持了节能减排等重要项目。

二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扩大。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发行品种和发行主体日益多样化。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发行802只共计11180.5亿元的绿色债券,连续两年发行规模超万亿元。绿色债券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同时,绿色债券还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三是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不但加大对新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增加了对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建筑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减少了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同时,绿色金融还支持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此外,为促进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绿色金融加大新能源公交、地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强度。

四是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近年来,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目标,并再部署提升金融工具支持力度。2023年,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了两项绿色金融相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二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是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除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外,还涌现出了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新型金融产品。绿色基金募集的资金主要流向绿色节能照明、新能源、建筑节能、环保等多种绿色领域。这些金融产品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分担机制,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提质赋能是打造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举措

提质赋能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与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紧密相连。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政策的引导以及跨界的合作,有效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第一,推动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质赋能强调技术创新,而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持。数字化转型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绿色项目进行精准识别和评估,提高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还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第二,增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例如,可开发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满足不同企业和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需求;可建立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绿色金融纳入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三,完善政策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市场的准入机制,确保参与绿色金融的企业和项目符合相关绿色标准,提升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二是可考虑对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降低绿色金融产品的成本和风险;三是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便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清晰的指导,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和可比性;四是加强绿色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为绿色项目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控制手段,确保绿色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加强跨界交流与国际合作。可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绿色金融合作平台,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绿色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共同推动绿色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形成良性的绿色产业生态圈。此外,我国还可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作者:黄卫根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产业博导;陈亚会系北京工业大学讲师)

我国在推动绿色金融新业态和新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步构建起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绿色贷款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极大地支持了节能减排等重要项目。

□黄卫根 陈亚会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与供给,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以全新的生态文明框架指引绿色金融的未来实践发展,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旨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当前,构建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仍在增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亟需推动金融业加快绿色转型。

二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项目,支持清洁能源、碳捕捉与封存、碳汇等技术的发展,帮助金融系统适应能源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和资本支持,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绿色发展。绿色金融还可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对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等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绿色金融还可以通过建立与高碳产业不同的贷款准入标准和风控机制,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绿色金融新业态和新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步构建起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绿色贷款增速显著。近年来,绿色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民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绿色贷款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极大地支持了节能减排等重要项目。

二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扩大。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发行品种和发行主体日益多样化。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发行802只共计11180.5亿元的绿色债券,连续两年发行规模超万亿元。绿色债券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同时,绿色债券还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三是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不但加大对新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增加了对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建筑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减少了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同时,绿色金融还支持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此外,为促进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绿色金融加大新能源公交、地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强度。

四是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近年来,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目标,并再部署提升金融工具支持力度。2023年,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了两项绿色金融相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二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是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除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外,还涌现出了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新型金融产品。绿色基金募集的资金主要流向绿色节能照明、新能源、建筑节能、环保等多种绿色领域。这些金融产品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分担机制,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提质赋能是打造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举措

提质赋能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与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紧密相连。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政策的引导以及跨界的合作,有效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第一,推动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质赋能强调技术创新,而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持。数字化转型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绿色项目进行精准识别和评估,提高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还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第二,增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例如,可开发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满足不同企业和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需求;可建立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绿色金融纳入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三,完善政策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市场的准入机制,确保参与绿色金融的企业和项目符合相关绿色标准,提升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二是可考虑对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降低绿色金融产品的成本和风险;三是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便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清晰的指导,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和可比性;四是加强绿色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为绿色项目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控制手段,确保绿色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加强跨界交流与国际合作。可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绿色金融合作平台,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绿色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共同推动绿色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形成良性的绿色产业生态圈。此外,我国还可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作者:黄卫根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产业博导;陈亚会系北京工业大学讲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