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纷争一时的柳州轻轨,要拆了。
1、维护难题
11月4日,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发布施工通告称:位于桂柳路北侧的墩柱及搭建的附属设施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和居民生活,决定采取拆除的方式进行整改。
这个项目在2015年国内基建最火热的时候未批先建,却迟迟没等来转正通知。最终,这项曾经被柳州人寄予厚望的百亿工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柳州轻轨因未批先建被拆除,此举警示各地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避免盲目基建加重债务负担和资源浪费。
然而,除了盲目基建,还有一个长期被忽略,却又十分严峻的问题:
随着大规模基建项目的建设进入成熟期,这些曾经辉煌的项目后期维护与管理正悄然成为城市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沉重负担。
世界银行和OECD的研究指出,成熟经济体在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上的支出通常占GDP的2-4%。
对于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随着基础设施规模扩大和老化周期的到来,相关维护和更新支出比例可能会更高,等到集中维护的高峰期,甚至可能会达到GDP的3-5%。
即便不算未来增长,按当前GDP约120万亿人民币计算,基础设施维护成本也将高达每年3.6万亿至6万亿人民币。
2、基建之后,还是基建
在基建工程维护费用快速上涨的紧迫前景下,地方政府,到了下定决心学习新的基建思路的时候!
每年数万亿的基建维护支出,地方政府只有通过系统的思路转变,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创新的融资与运营模式,才能有效化解后期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么庞大的基建负担?
答案是,还得靠基建。
1、以新建养旧建
虽然近几年社会舆论对以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持批判态度,但参照全球经验,实际上国内基建还远未到饱和程度。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疫情后停更),2019年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排名第36位,相较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进步空间。以铁路为例,美国早在1916年铁路里程就达到40.6万公里,目前仍有20多万公里在运行。而中国铁路里程2019年只有不到15万公里,在141个国家中排在第61位,亟待继续扩张。
而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不仅直接拉动需求以及资本积累,还作为具有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溢出效应和网络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只要项目合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新增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为老旧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供资金来源。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必须理性调整基建发展的路径,避免陷入过度基建的困境,精准聚焦社会发展的核心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让基建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而非负担。
前瞻产业观察组认为,未来基建领域最有潜力的领域有三:
①交通建设
在诸多基建环节,交通设施的外部性和网络效应最强,能够最直接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协同与市场联通,提升流通效率,促进了人力、资本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②市政基础设施改造
近年来中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步伐,道路拥堵、城市内涝、“马路拉链”、“垃圾围城”等问题较为突出。未来中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应对环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③新基建
新基建对中国经济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到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通过投资稳固地方经济的新渠道,更是针对相应市场进行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机会。
从具体领域来看,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是增长空间相对较大的产业。
2、盘活存量资产
近10年来全国供地总量中基础设施用地占比超过50%,每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近30%,政府长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了超100万亿的国有资产。仅以土地论,政府手上的土地资产估值就有约20万亿规模。
然而,由于过去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产权不清晰或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大量存量资产“僵死”,在县域,尤其是新型城镇化领域更是重灾区。
“死”中求生,有效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和企业负债水平、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从多维度聚焦领域,以多方式推进落实,用多手段助推转化,在多方面提供保障,为发挥新时代存量资产新作用指明了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在存量资产管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设立了存量资产盘活战略创新中心,依托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产业分析、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致力于为政府、国资国企提供既科学、又前瞻、能创收的存量资产盘活战略整体解决方案。
在近几年和地方政府以及国资国企多次合作中,前瞻产业研究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总结,认为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有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创建专业化资产运营平台
以省、市或区域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统筹管理存量资产的盘活与运营。这些平台可统一整合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场馆等资源,实现集中管理、资产证券化和专业化运营。同时按资产性质划分为营利性(如收费公路、机场)和公益性(如公共交通)两类,分别采用市场化和政策补贴模式管理。长江经济带部分省份已经建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平台,用于管理铁路和高速公路资产。
②推广基础设施REITs
通过基础设施REITs将更多优质基建资产(如高速公路、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纳入REITs市场。通过发行公募基金筹集社会资金,解决长期资本金不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2点:通过资产评估和收益测算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回报预期,以及在收益权转让过程中保留地方政府对资产的监督权。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和深高速的收费公路项目,已经成功实现资产证券化。
③闲置资产功能再开发
针对低效或闲置的公共设施,实施功能性改造,同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存量基建设施的改造规划和效益分析,明确改造方向。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提高新功能设施的运营效率。针对基建闲置土地,实施土地资源用途的二次评估,并改变土地的供地方式,从“直接出让”转向“长期租赁”或“合作开发”,以吸引社会资本。
④优化存量资产交易机制
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为国有基建资产的交易提供透明的估值依据,政府需简化资产交易中的审批手续,特别是涉及跨区域产权转让的部分。通过公开招标,将部分资产的经营权转让给社会企业或专业运营商,探索“以资产换运营”的新模式。
⑤鼓励跨行业整合和协同开发
打造区域基建生态圈,通过跨行业合作,将基建资产与周边资源整合,例如,将公路收费站改造成物流枢纽,与快递、仓储等企业合作开发,将老旧水利设施与农业、旅游业相结合,转变为多功能生态系统;联合开发“新基建”项目,以现有的公路、铁路网络为基础,布局5G基站、光纤网络和智慧交通设施,实现“旧基建+新基建”的协同效益。
针对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我们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 存量资产科学清查:全面清查现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存量资产价值研判:对清查出的资产进行性能评估,分析其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盈利能力等,判断资产是否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存量资产盘活可行性分析:计算资产的持有成本和潜在收益,评估资产盘活的可行性。对于成本高昂且收益有限的资产,可能需要考虑处置或改造。
· 构建盘活风险模型:识别资产盘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基建的未来不仅仅是对“建设”的延续,更是对“维护”与“管理”的深刻考量。只有在基建建设和后期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避免沉重的财政负担,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力。
地方政府必须加紧行动,未雨绸缪。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到加大资金投入和寻求创新融资方式,都应尽早纳入议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应审慎评估现有基建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地方化债之下,2024年基建如何“挑大梁”? | 金融界
【2】“新基建”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机遇、挑战与建议 | 中国发展观察
曾经纷争一时的柳州轻轨,要拆了。
1、维护难题
11月4日,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发布施工通告称:位于桂柳路北侧的墩柱及搭建的附属设施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和居民生活,决定采取拆除的方式进行整改。
这个项目在2015年国内基建最火热的时候未批先建,却迟迟没等来转正通知。最终,这项曾经被柳州人寄予厚望的百亿工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柳州轻轨因未批先建被拆除,此举警示各地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避免盲目基建加重债务负担和资源浪费。
然而,除了盲目基建,还有一个长期被忽略,却又十分严峻的问题:
随着大规模基建项目的建设进入成熟期,这些曾经辉煌的项目后期维护与管理正悄然成为城市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沉重负担。
世界银行和OECD的研究指出,成熟经济体在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上的支出通常占GDP的2-4%。
对于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随着基础设施规模扩大和老化周期的到来,相关维护和更新支出比例可能会更高,等到集中维护的高峰期,甚至可能会达到GDP的3-5%。
即便不算未来增长,按当前GDP约120万亿人民币计算,基础设施维护成本也将高达每年3.6万亿至6万亿人民币。
2、基建之后,还是基建
在基建工程维护费用快速上涨的紧迫前景下,地方政府,到了下定决心学习新的基建思路的时候!
每年数万亿的基建维护支出,地方政府只有通过系统的思路转变,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创新的融资与运营模式,才能有效化解后期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么庞大的基建负担?
答案是,还得靠基建。
1、以新建养旧建
虽然近几年社会舆论对以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持批判态度,但参照全球经验,实际上国内基建还远未到饱和程度。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疫情后停更),2019年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排名第36位,相较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进步空间。以铁路为例,美国早在1916年铁路里程就达到40.6万公里,目前仍有20多万公里在运行。而中国铁路里程2019年只有不到15万公里,在141个国家中排在第61位,亟待继续扩张。
而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不仅直接拉动需求以及资本积累,还作为具有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溢出效应和网络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只要项目合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新增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为老旧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供资金来源。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必须理性调整基建发展的路径,避免陷入过度基建的困境,精准聚焦社会发展的核心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让基建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而非负担。
前瞻产业观察组认为,未来基建领域最有潜力的领域有三:
①交通建设
在诸多基建环节,交通设施的外部性和网络效应最强,能够最直接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协同与市场联通,提升流通效率,促进了人力、资本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②市政基础设施改造
近年来中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步伐,道路拥堵、城市内涝、“马路拉链”、“垃圾围城”等问题较为突出。未来中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应对环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③新基建
新基建对中国经济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到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通过投资稳固地方经济的新渠道,更是针对相应市场进行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机会。
从具体领域来看,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是增长空间相对较大的产业。
2、盘活存量资产
近10年来全国供地总量中基础设施用地占比超过50%,每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近30%,政府长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了超100万亿的国有资产。仅以土地论,政府手上的土地资产估值就有约20万亿规模。
然而,由于过去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产权不清晰或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大量存量资产“僵死”,在县域,尤其是新型城镇化领域更是重灾区。
“死”中求生,有效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和企业负债水平、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从多维度聚焦领域,以多方式推进落实,用多手段助推转化,在多方面提供保障,为发挥新时代存量资产新作用指明了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在存量资产管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设立了存量资产盘活战略创新中心,依托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产业分析、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致力于为政府、国资国企提供既科学、又前瞻、能创收的存量资产盘活战略整体解决方案。
在近几年和地方政府以及国资国企多次合作中,前瞻产业研究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总结,认为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有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创建专业化资产运营平台
以省、市或区域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统筹管理存量资产的盘活与运营。这些平台可统一整合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场馆等资源,实现集中管理、资产证券化和专业化运营。同时按资产性质划分为营利性(如收费公路、机场)和公益性(如公共交通)两类,分别采用市场化和政策补贴模式管理。长江经济带部分省份已经建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平台,用于管理铁路和高速公路资产。
②推广基础设施REITs
通过基础设施REITs将更多优质基建资产(如高速公路、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纳入REITs市场。通过发行公募基金筹集社会资金,解决长期资本金不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2点:通过资产评估和收益测算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回报预期,以及在收益权转让过程中保留地方政府对资产的监督权。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和深高速的收费公路项目,已经成功实现资产证券化。
③闲置资产功能再开发
针对低效或闲置的公共设施,实施功能性改造,同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存量基建设施的改造规划和效益分析,明确改造方向。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提高新功能设施的运营效率。针对基建闲置土地,实施土地资源用途的二次评估,并改变土地的供地方式,从“直接出让”转向“长期租赁”或“合作开发”,以吸引社会资本。
④优化存量资产交易机制
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为国有基建资产的交易提供透明的估值依据,政府需简化资产交易中的审批手续,特别是涉及跨区域产权转让的部分。通过公开招标,将部分资产的经营权转让给社会企业或专业运营商,探索“以资产换运营”的新模式。
⑤鼓励跨行业整合和协同开发
打造区域基建生态圈,通过跨行业合作,将基建资产与周边资源整合,例如,将公路收费站改造成物流枢纽,与快递、仓储等企业合作开发,将老旧水利设施与农业、旅游业相结合,转变为多功能生态系统;联合开发“新基建”项目,以现有的公路、铁路网络为基础,布局5G基站、光纤网络和智慧交通设施,实现“旧基建+新基建”的协同效益。
针对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我们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 存量资产科学清查:全面清查现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存量资产价值研判:对清查出的资产进行性能评估,分析其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盈利能力等,判断资产是否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存量资产盘活可行性分析:计算资产的持有成本和潜在收益,评估资产盘活的可行性。对于成本高昂且收益有限的资产,可能需要考虑处置或改造。
· 构建盘活风险模型:识别资产盘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基建的未来不仅仅是对“建设”的延续,更是对“维护”与“管理”的深刻考量。只有在基建建设和后期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避免沉重的财政负担,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力。
地方政府必须加紧行动,未雨绸缪。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到加大资金投入和寻求创新融资方式,都应尽早纳入议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应审慎评估现有基建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地方化债之下,2024年基建如何“挑大梁”? | 金融界
【2】“新基建”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机遇、挑战与建议 | 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