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中介套路深 银行划清界限防“被代言”

中国证券报

3周前

他们谎称银行人员在此办公,向我推荐装修贷,产品利率低,且他们能提供装修证明,全程仅需支付贷款总额的0.4%作为服务费。

近期,多家银行纷纷发布声明,与贷款中介“撇清关系”。仅在12月9日这一天,就有太原农村商业银行、赤峰元宝山农村商业银行、新绛县新田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开展贷款业务合作的声明。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正值银行备战来年“开门红”时期,部分银行基层机构或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业绩指标私下与贷款中介加大合作力度。正规的贷款中介有助于银行获客、活客,但是不良贷款中介混杂于市场当中,他们的不合规做法使得消费者投诉事件屡见不鲜,给银行带来了声誉风险。

多家银行发声

多家银行提示,除合同约定的贷款利息外,客户无需支付“中介费”“介绍费”“手续费”“包过费”“代办费”“信息咨询费”等不当费用。任何第三方以这些名义收费的行为均与银行无关。对于中介机构或个人以“无需抵押担保”“特殊渠道”“当天放款”“低息贷款”“洗白征信”等诱导客户办理贷款的情况,银行强烈建议客户保持警惕。

同时,多家银行还开通了举报监督渠道。例如,新绛县新田村镇银行表示,如果公众发现任何机构或个人虚假宣传或索要中介费用、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索要额外费用、各环节经办人员吃拿卡要等问题线索,可拨打举报电话。

记者梳理发现,12月以来,内蒙古、山西、安徽、云南、浙江等地银行密集发声,其中不乏国有大行的身影。例如,12月5日,建设银行台州分行发布声明,该行及下辖支行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业务合作,台州建行线上、线下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均由经办网点自行营销办理。12月3日,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表示,该行及下辖16家二级分行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普惠贷款业务合作,未委托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代收贷款资料和代为开展贷款调查,从未委托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办理“过桥”“转贷”“贷款提额”等业务,请广大客户提高警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近期银行密集发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正值银行备战来年“开门红”阶段,加之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度加大。为完成业绩指标,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客户经理倾向于通过贷款中介获取客户,导致贷款中介活动频繁。

客户经理乐于与贷款中介合作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银行官方层面明确与贷款中介划清界限,但出于业绩考核的压力,业务人员私下乐于与贷款中介合作。

一位客户经理透露,这种合作带来了诸多便利:首先,显著节约了时间成本,客户经理无需四处拓客即可轻松完成业绩指标;其次,针对贷款审批难度大的客户,贷款中介能够协助准备详尽的材料,从而提高贷款成功率,而客户经理因合规限制,难以提供此类协助,客户经理还能与中介分享手续费等收益;最后,由客户经理拓展的客户出现逾期,催收责任落在客户经理肩上,而由贷款中介途径转来的客户出现逾期,中介负责催收,且相较客户经理,中介的催收手段更为灵活、多样。

对于部分急需资金却又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客户,即便需要支付高额手续费、中介费等,他们也愿意通过贷款中介获得贷款。浙江的一位网友表示,他曾尝试从多家银行贷款30万元未果,最终通过贷款中介成功贷款,并支付了1.5万元的中介费用。

事实上,正规的贷款中介凭借丰富的贷款渠道和信息优势,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在多家银行的产品池中寻找产品,使原本难以获得贷款的客户成功借款。对于银行而言,这同样意味着能够触及更多客户。“正规的贷款中介机构并非没有积极意义,部分贷款中介机构拥有先进的技术、模型,积累大量的客户、数据,可以帮助银行触达更多客户,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比如,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近年来经过整顿和规范,在丰富银行数据维度,帮助银行获客、活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董希淼说。

警惕不良贷款中介

不良贷款中介混杂于市场当中,因他们收取高额服务费、发放高利贷、采取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消费者投诉乃至提起诉讼的事件屡见不鲜。

例如,有贷款中介人员假冒银行信贷部客户经理,诱骗客户到某银行网点签约,实则是贷款中介公司所在地。“他们起初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向我推销低利率、无手续费的产品,诱骗我前去了解。他们发来的定位显示的是一家银行网点,我到了才发现原来是这家银行网点对面的写字楼。他们谎称银行人员在此办公,向我推荐装修贷,产品利率低,且他们能提供装修证明,全程仅需支付贷款总额的0.4%作为服务费。然而,合同里暗藏‘每月’二字,三年期贷款服务费率高达14.4%。”四川的一位网友表示,受低利率诱惑,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

记者调研发现,有贷款中介公司规定新员工需将客户约至公司,以完成“上门指标”。这些公司的员工为完成任务,谎称自己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的大部分客户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给他们的服务费率通常为10%至30%。公司内部有专门人员负责匹配贷款,业务员先收集客户信息,再与匹配到的人员沟通。若能找到合适的贷款产品,便通过线上操作或请附近银行客户经理来现场操作。对于无法匹配任何产品的客户,我们也会故作忙碌地让他们在办公室稍候片刻,随后伪造一张有贷款额度的截图给他们看,并建议他们寻找所谓的‘监督人’或‘担保人’。我们会告诉他们,现在只差最后一步,需要再找个人来签字就能放款,实际上,就是让所谓的‘监督人’或‘担保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申请贷款。”一位贷款中介人士说。

在上述贷款过程中,作为资金方,银行容易成为消费者“讨伐”的对象之一,面临声誉风险。董希淼建议,银行要引导全行员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发展观,杜绝与不良贷款中介合作;同时,加强对基层机构、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排查,对基层机构和员工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罚。对于正规的贷款中介,要实行总行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他们谎称银行人员在此办公,向我推荐装修贷,产品利率低,且他们能提供装修证明,全程仅需支付贷款总额的0.4%作为服务费。

近期,多家银行纷纷发布声明,与贷款中介“撇清关系”。仅在12月9日这一天,就有太原农村商业银行、赤峰元宝山农村商业银行、新绛县新田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开展贷款业务合作的声明。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正值银行备战来年“开门红”时期,部分银行基层机构或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业绩指标私下与贷款中介加大合作力度。正规的贷款中介有助于银行获客、活客,但是不良贷款中介混杂于市场当中,他们的不合规做法使得消费者投诉事件屡见不鲜,给银行带来了声誉风险。

多家银行发声

多家银行提示,除合同约定的贷款利息外,客户无需支付“中介费”“介绍费”“手续费”“包过费”“代办费”“信息咨询费”等不当费用。任何第三方以这些名义收费的行为均与银行无关。对于中介机构或个人以“无需抵押担保”“特殊渠道”“当天放款”“低息贷款”“洗白征信”等诱导客户办理贷款的情况,银行强烈建议客户保持警惕。

同时,多家银行还开通了举报监督渠道。例如,新绛县新田村镇银行表示,如果公众发现任何机构或个人虚假宣传或索要中介费用、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索要额外费用、各环节经办人员吃拿卡要等问题线索,可拨打举报电话。

记者梳理发现,12月以来,内蒙古、山西、安徽、云南、浙江等地银行密集发声,其中不乏国有大行的身影。例如,12月5日,建设银行台州分行发布声明,该行及下辖支行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业务合作,台州建行线上、线下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均由经办网点自行营销办理。12月3日,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表示,该行及下辖16家二级分行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普惠贷款业务合作,未委托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代收贷款资料和代为开展贷款调查,从未委托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办理“过桥”“转贷”“贷款提额”等业务,请广大客户提高警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近期银行密集发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正值银行备战来年“开门红”阶段,加之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度加大。为完成业绩指标,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客户经理倾向于通过贷款中介获取客户,导致贷款中介活动频繁。

客户经理乐于与贷款中介合作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银行官方层面明确与贷款中介划清界限,但出于业绩考核的压力,业务人员私下乐于与贷款中介合作。

一位客户经理透露,这种合作带来了诸多便利:首先,显著节约了时间成本,客户经理无需四处拓客即可轻松完成业绩指标;其次,针对贷款审批难度大的客户,贷款中介能够协助准备详尽的材料,从而提高贷款成功率,而客户经理因合规限制,难以提供此类协助,客户经理还能与中介分享手续费等收益;最后,由客户经理拓展的客户出现逾期,催收责任落在客户经理肩上,而由贷款中介途径转来的客户出现逾期,中介负责催收,且相较客户经理,中介的催收手段更为灵活、多样。

对于部分急需资金却又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客户,即便需要支付高额手续费、中介费等,他们也愿意通过贷款中介获得贷款。浙江的一位网友表示,他曾尝试从多家银行贷款30万元未果,最终通过贷款中介成功贷款,并支付了1.5万元的中介费用。

事实上,正规的贷款中介凭借丰富的贷款渠道和信息优势,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在多家银行的产品池中寻找产品,使原本难以获得贷款的客户成功借款。对于银行而言,这同样意味着能够触及更多客户。“正规的贷款中介机构并非没有积极意义,部分贷款中介机构拥有先进的技术、模型,积累大量的客户、数据,可以帮助银行触达更多客户,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比如,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近年来经过整顿和规范,在丰富银行数据维度,帮助银行获客、活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董希淼说。

警惕不良贷款中介

不良贷款中介混杂于市场当中,因他们收取高额服务费、发放高利贷、采取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消费者投诉乃至提起诉讼的事件屡见不鲜。

例如,有贷款中介人员假冒银行信贷部客户经理,诱骗客户到某银行网点签约,实则是贷款中介公司所在地。“他们起初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向我推销低利率、无手续费的产品,诱骗我前去了解。他们发来的定位显示的是一家银行网点,我到了才发现原来是这家银行网点对面的写字楼。他们谎称银行人员在此办公,向我推荐装修贷,产品利率低,且他们能提供装修证明,全程仅需支付贷款总额的0.4%作为服务费。然而,合同里暗藏‘每月’二字,三年期贷款服务费率高达14.4%。”四川的一位网友表示,受低利率诱惑,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

记者调研发现,有贷款中介公司规定新员工需将客户约至公司,以完成“上门指标”。这些公司的员工为完成任务,谎称自己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的大部分客户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给他们的服务费率通常为10%至30%。公司内部有专门人员负责匹配贷款,业务员先收集客户信息,再与匹配到的人员沟通。若能找到合适的贷款产品,便通过线上操作或请附近银行客户经理来现场操作。对于无法匹配任何产品的客户,我们也会故作忙碌地让他们在办公室稍候片刻,随后伪造一张有贷款额度的截图给他们看,并建议他们寻找所谓的‘监督人’或‘担保人’。我们会告诉他们,现在只差最后一步,需要再找个人来签字就能放款,实际上,就是让所谓的‘监督人’或‘担保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申请贷款。”一位贷款中介人士说。

在上述贷款过程中,作为资金方,银行容易成为消费者“讨伐”的对象之一,面临声誉风险。董希淼建议,银行要引导全行员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发展观,杜绝与不良贷款中介合作;同时,加强对基层机构、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排查,对基层机构和员工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罚。对于正规的贷款中介,要实行总行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